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徐春阳 《首都医药》2007,14(10):49-49
火针治疗经筋病的最早文献记载,见于内经《灵枢·经筋》篇文中多次指出,治疗经筋病,“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其简单的文字说明,经筋病多以疼痛为临床表现,其取穴原则以痛点为腧穴,可用火针速刺而不留针。  相似文献   

2.
<正>坐骨神经痛是现代医学的疾病名称,属于中医学"痹证"范畴。《灵枢·周痹》中有"周痹中,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的描述,并进一步指出其病因病机为风寒湿之邪客于经脉,静脉痹阻不通而痛。现将坐骨神经痛的有关问题叙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静民 《首都医药》2004,11(9):38-38
《灵枢》篇指出“六经调者,谓之不病”即人体经脉疏通,经气畅达,则百病不生,反之,由于“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假如“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故必须“守经隧焉”。《素问·调经论》对疾病的发生原因及治疗原则作了深刻的阐述,当经气不能正常发挥其输布营养、协调阴阳、保卫机体的作用,百病乃变化而生,治疗必须疏调经气。正如《素问·举痛论》所云“百病皆生于气”。只有重视气血的调理和气机的调畅,才能使经气疏通,益寿延年。在《灵枢·营卫生会》篇中,对老年出现白天精神不济,夜晚睡眼不佳的原因作了分析,指出“壮者之气血盛,…  相似文献   

4.
李毅 《医药世界》2007,(8):103-104
中医历来对于神就具极高的重视,早在《灵枢·本神》中就有“凡刺之法,必本於神”的论述。所谓神者是生命活动的集中体现,神旺则生机正常,健康无病。神是构成人体重要的精微物质。正如《灵枢·天年》日“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  相似文献   

5.
王赐香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2):1570-1570
1病因病机胃脘痛简称胃痛,是指上腹部近心窝处发生的疼痛。按其病因病机可分为虚痛、气痛、寒痛、热痛、瘀痛、食痛、虫痛等,其中虚寒型胃痛为较常见的胃痛类型之一。《杂病源流犀烛·胃痛》曰:“胃痛,邪干胃脘病也。壮者邪不能干,虚则着而为病,偏寒偏热……”。《素问·举痛论  相似文献   

6.
吴穆 《贵州医药》1992,16(4):246-247
足跟痛在针灸科病人中较为常见,如何辨证施治,提高疗效,是我们研究的课题。现将笔者1980~1991年对215例足跟痛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一、肾虚跟痛型中医认为肾主骨,足跟部疼痛病因之一则由于肾虚或风寒湿侵袭所致。X 线摄片均有跟骨刺存在。患者行则跟痛,卧则痛消是其特征,证属骨痹。笔者临证积累此型105案例。取穴以足少阴肾经为主,取该经接近病变处的水泉穴、下水泉穴(即水泉穴直下赤白肉交界处)进针约3cm 深。此乃循经局部取穴。针刺手法根据《灵枢·官针》十二刺中之“短刺”记载:“刺骨痹,稍摇而深之,致针骨  相似文献   

7.
<正>祖国医学很早对肿瘤就有认识,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记载,《灵枢刺节真邪篇》认为瘤的病因"邪居其间,久而内着",《灵枢刺节真邪篇》提到肿瘤的病因是由于"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在不同的部位发为不同的肿瘤,如瘤、骨疽、肉疽等。《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灵枢水胀篇》"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灵枢水胀篇》肠覃"寒气客于肠外……恶气乃  相似文献   

8.
蛔虫病蛔虫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多见于儿童。古代文献中已有详细的记载。如《素问·咳论》:“胃咳之状,咳而呕,呕则长虫出”。《灵枢·厥阴》篇曰:“肠中有虫瘕及蛟蛸,……心肠痛,忄农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蛸也”。《伤寒论》厥阴篇:“食则吐蚘”;《金匮要略》曰:“病腹痛有虫,……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蚘虫”;“蚘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蚘厥者乌梅丸主之。”等等。以下就蛔虫病之证治论之。【临床症状】少量蛔虫寄生于人体,可无任何症状,或只有轻微腹痛。蛔虫较多时,…  相似文献   

9.
俞承烈主任中医师为浙东名医范文虎的第四代传人,是浙江省基层名中医,临证三十余载,学识渊博,造诣深厚。笔者有幸随师学习,获益匪浅,现总结俞师从肝郁痰热论治失眠的经验,以飨同道。1病因病机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早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如《灵枢·客邪》:"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暝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今厥气客于五藏六府,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  相似文献   

10.
杨维 《华夏医药》2009,4(1):52-52
风湿之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病者一身尽痛,日晡所剧者,名风湿。”《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同时指出”其风气盛者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上均说明风寒湿之邪皆可致痹”。在《素问.评热论》指出”风寒湿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故正虚是风湿发病的内因,是病本。  相似文献   

11.
<正>胃痛病名始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经脉》:"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邪气藏府病形》篇进一步指出"胃病者,腹目真胀,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将其病变部位、临  相似文献   

12.
叶旭霞  文国匡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69-2170
痹症是由于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所导致的。以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内径》称"肢节痛"、"骨痛"。《金匮要略》称"历节病"。本病属于多发病、常见病,临床常呈渐进性和反复发作性,部分患者的病情易受天气变化的影响。其发病因素以正气不足为内因,以风、寒、湿、热为外因,其中尤以风、寒、湿三者杂至而致风寒湿痹者为多。2000年2月~2007年7月,我们用自拟"通痹散"治疗风寒湿痹患者84例,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芮其根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140-1140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属祖国医学胃脘痛的范畴,《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云:“胃病者,腹膜胀,胃脘当心而痛”。明代以后的虞博《医学正传》立“胃脘痛”专篇指出“古方九种心病,……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相似文献   

14.
针刺与治神     
程正合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9):2037-2038
针刺防病治病 ,必以治神为先 ,神形并重。《内经》指出“针刺施术 ,必先从治神入手” ,以治神为本。《灵枢·本神》 :“凡刺之法 ,必先本于神”。《素问·刺真要太论》 :“针刺之要 ,必先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 :“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素问·上古天真论》有“形神合一”、“形与神聚”及“有诸内 ,必形诸于外”。中医在诊断、治疗、养生等方面也强调神的重要性 ,即“诊断贵察神 ,治疗本于神 ,摄生重在神”。1针刺中治神的理论基础1 1气血与形神的关系 :针刺作为一种刺激信号 ,通过激发人体固有调节机能 (气血运行 ) ,激发人体内的…  相似文献   

15.
李宏  魏瑞慧 《医药世界》2006,(9):185-186
“宛陈则除之”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宛,通“郁”,宛陈,郁积陈久,指对气血瘀滞、邪在血分的一些病证,宜用针刺出血的方法。笔者临症时,据此制定治法,效果满意,列举一二,以飨同道,亦借砖引玉尔。1外伤局部软组织受挫,或肿胀,或青紫,或活动受限,此乃络阻血瘀。“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素问?缪刺论》)。取阿是穴,用三棱针、毫针或火针刺之,使瘀血尽出,日久者用火针效佳。2冻疮手、足、耳廓等处色紫暗,肿胀痒痛,此乃寒凝血瘀。可分别取八邪、八风、耳尖点刺出血,每日或隔日刺之,肿者消,痛者减,溃者愈。习惯性冻疮每年均发作,于秋…  相似文献   

16.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呼吸道炎症,多发生于成年女性,病程长,症状顽固,不易治愈。本病属中医的"慢喉痹"、"虚火喉痹"范畴。针灸治疗慢性咽炎具有等效、廉价、副作用少的优势,笔者通过悉心学习,现将心得总结如下。1治疗机理《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四》云:"喉痹,痹者,闭也,必肿甚,咽喉闭塞。"历代文献根据喉痹发病的缓急、病因病机及咽部色泽形态之不同,记载有"风热喉痹"、"风寒喉痹"、"阴虚喉痹"、"阳虚喉痹"等病名。慢性咽喉炎急性期属于中医"慢喉  相似文献   

17.
<正>中药治疗在冠心病防治可作为一个分支,PCI术后的中药治疗可谓"增益效显"。在2017年第三届冠心病学科交叉暨介入治疗大会(CMIT)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王阶教授谈到了冠心病介入术后中医干预优势及介入前后中药干预及证候动态演变的研究成果。中医处置冠心病的数千年佐证在中医古籍中,胸痹的临床表现最早见于《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灵枢·九针十二原》云"善用针者,取其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厥心痛"、"真心痛"范畴。《金匮要略》曰:"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明确指出上焦阳气虚是冠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在其基础上浊邪上乘,阻遏胸阳,形成气滞血瘀、痰浊,使血脉不通而发痛。《素问.痹论》谓:"心痹者,脉不通。"说明心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对颈椎病的认识根据病因病机,乃属于骨痹范畴。在病因方面,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年迈肾水不足,脏气衰退,为肾虚型。其二是由各种外伤史而导致瘀血阻滞经络,为外伤型。其三是由痹症风寒湿邪侵犯肌体留连日久不愈,而引起本病者,为寒湿型。临床所见以肾虚型为主,次则外伤型亦较多见。为探讨本病疗法,查阅了古典医籍《灵枢经》《甲乙经》《难经》《针灸大成》等,受到启示。《难经:三十九难》载“督之为病,脊强而厥”。其余著作均载“脊柱强痛、角弓反张”,为督脉之病等等的类似记载。根据这  相似文献   

20.
大寒     
《健康管理》2012,(1):89-89
公历每年1月20日至21日为大寒节气交节,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节气。大寒与小寒一样,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清·鄂尔泰等《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说明大寒前后,是一年中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时候。《灵枢·本神》云:“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