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急诊内科急性腹痛临床特点及病因分布,以有效提高急性腹痛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急诊内科收治急性腹痛患者49例临床诊疗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病因构成及临床误诊率等.结果 全部49患者中因内科疾病导致急性腹痛31例,占总数63.2%;因外科疾病导致急性腹痛15例,占总数30.6%;因妇科疾病导致急性腹痛3例,占总数6.2%;其中急性肠胃炎导致急性腹痛所占比例最高,为20.6%;消化性溃疡居于第二位,为16.3%;患者中4例出现误诊,其中急性阑尾炎2例,心肌梗死1例,宫外孕破裂1例,临床误诊率为81.6%,其中内科误诊率为3.2%,外科误诊率为13.3%,妇科误诊率为33.3%.结论 急诊内科医师应当全面掌握包括内外科及妇科领域的相关知识,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检查手段,以有效提高临床急性腹痛诊断准确率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手术治疗急性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诊治的68例急性胃出血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实施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药物保守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及预后质量.结果 研究组34例患者中,有33例病情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28例病情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为82.35%,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且组间预后质量对比,研究组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胃出血患者依据其具体情况给予相应手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廖文军 《当代医学》2016,(24):42-43
目的 研究总结老年急性腹痛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法进行研究.抽取急性腹痛患者170例.按照患者年龄,小于60岁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共80例,60岁及以上患者划分为研究组共90例.调取所有研究对象的完整临床资料,统计患者临床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78.89%,对照组总有效率96.25%,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误诊率1 3.33%,对照组误诊率2.50%,研究组误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组病因:尿系统疾病(43.33%),消化系统疾病(34.44%),对照组病因:消化系统疾病(52.50%),泌尿系统疾病(28 75%)(P<0.05),且2组之间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人急性腹痛发病原因主要是泌尿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与中青年急性腹痛病因有差异,需要综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和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普通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12日-2016年4月12日之间本院普通内科就诊的急性腹痛患者,从中抽取资料完整的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参与对象。将200例急性腹痛患者采取盲选均分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临床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性地给予多平台综合治疗方法。得出所有数据结果收集并做相关的比较分析。结果 (1)研究组的临床诊断准确率为96.00%(96/1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78/100),P0.05;(2)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7.00%(97/100)明显优于对照组82.00%(82.00,82/100),P0.05,有临床统计学差异。结论普通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治疗采取多平台综合治疗方法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内科中急性腹痛患者临床诊治体会,为急性腹痛患者诊治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12月收治的58例急性腹痛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结果本组58例急性腹痛患者中,正确诊断率为67.24%(39/58),错误诊断为32.76%(19/58).其中外科疾病诊断的误诊率为35.00%(7/20),内科疾病诊断的误诊的概率为16.67%(5/30),妇科疾病诊断的误诊的概率为12.50%(1/8).在误诊以及漏诊中,外科误诊7例,分别为5例急性阑尾炎、1例输尿管结石和1例胃肠穿孔;内科误诊为5例,分别为2例急性胃肠炎、1例肠溃疡、1例心肌梗死和1例腹型癫痫;妇科误诊为1例,为宫外孕破裂.各个科室的误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腹痛患者误诊原因可能是病史采集不全,缺乏全面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和医生综合能力水平较低导致的,因此,应该加强对患者病史的采集,辅助各种检查来提高诊断的科学性,还应该加强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医生综合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疾病患者采用早期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在手术治疗后证实为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X线技术在手术前对病情进行检查;研究组采用超声技术在手术前对病情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患者胆囊炎病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手术前检查发现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结果研究组研究对象胆囊炎病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例数少于对照组;手术前检查发现结果与术后证实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5.5%,高于对照组的70.5%。结论急性感染性胆囊炎疾病患者采用早期超声技术对病情进行诊断,可以提升诊断准确率,明显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有效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间该院收治的120例急性腹痛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年龄状况将患者分为老年组(n =60;年龄≥60岁)和对照组(n=60;年龄<60岁),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结果:老年组患者诊断准确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老年组患者消化系统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呼吸系统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老年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P <0.05.结论:老年急性腹痛患者诊治过程难度较大,临床需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施综合诊治,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张玉坤 《中外医疗》2013,32(19):69-70
目的探讨分析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总结其临床疗效和诊治经验。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7月—2012年7月内科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98例,对其临床诊治资料进行分析。经诊断后按照数字表随机抽取方法将其分成2组,各有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抗生素头孢曲松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①临床诊断:98例患者中,诊断初诊准确率为85.7%(84/98),其中初诊为内科疾病导致有42例,误诊3例,准确率92.9%;外科疾病导致有29例,误诊8例,准确率72.4%;妇科疾病导致27例,误诊3例,准确率88.9%,以内科疾病导致的确诊率最高,明显高于外科疾病导致的确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治疗:观察组治疗3 d后疗效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治疗3d后疗效总有效率为75.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科接收的急性腹痛患者中,多以内科疾病导致居多,但也需要综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生化指标、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分析及鉴别诊断,以降低误诊率;经确诊后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较好,可协助缓解临床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68例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59例患者通过多种手段及时正确诊断,9例患者因症状、体征不典型或实验室检查结果阴性而误诊或延迟诊断,误诊率为13.2%.结论老年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因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容易漏诊、误诊,其病情发展迅速,合并发症多,死亡率高;详细分析患者的病情,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处理合并症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表明早期正确诊断,及时有效的救治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内科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急性腹痛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1年3月首诊急诊内科的急性腹痛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62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及时做出诊断,正确诊断率为80.6%,误诊率为19.3%(12/62).其中内科误诊率为17.6%(6/34);外科误诊率为21.7%(5/23);妇科误诊率为20.0%(1/5).结论急诊科医师掌握明确的诊断思路及处理措施,对于减少误诊漏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杨高娥 《当代医学》2016,(15):35-36
目的 对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新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 选择术后病理学证实为甲状腺结节疾病的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采用常规超声技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病情检查;采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新技术对研究组患者实施病情检查.对比各组病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病情术前检查的误诊和漏诊情况.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甲状腺结节疾病病情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学证实结果的符合率达到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病情诊断的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达到0.0%和7.1%,合计为7.1%,对照组为9.5%和19.0%,合计为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研究对象甲状腺结节影像学检查操作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超声新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探讨有效的诊断方法且提高急性腹痛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及病史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经诊断50例患者中急性胃肠炎18例,细菌性痢疾11例,心肌梗死3例,消化道溃疡7例,急性阑尾炎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尿毒症1例,以上患者中的准确确诊率为98.3%,误诊率为1.5%。结论急性腹痛是内科常见的症状,加强对患者的病史询问,详细了解后对患者合理应用各项基础检查,更快速、更准确的确诊病因,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妇产科腹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腹痛患者,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妇产科疾病的声像图特征及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并与临床对照。结果宫外孕28例,卵巢囊肿蒂扭转8例,黄体破裂3例,子宫肌瘤蒂扭转1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5%,误诊率7.5%。超声检查前临床误诊率12.5%,超声检查后临床误诊率2.5%。结论超声检查能及时准确地为妇产科急性腹痛患者提供诊断依据,超声诊断应结合临床及其他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以减少漏诊误诊率,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急诊环节质量控制在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AMI)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3例NSTE-AMI患者,根据接诊医护人员是否通过急诊环节质量控制培训分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1),比较两组确诊用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用时、误诊率、漏诊率和死亡率.结果 研究组确诊用时及PCI前用时均短于对照组,误诊率、漏诊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急诊环节质量控制可以有效缩短NSTE-AMI患者的诊断时间和治疗准备时间,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丰云 《求医问药》2014,(20):222-223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病情被误诊的原因。方法 :对2013年8月-2014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38例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深入剖析其病情被误诊的原因。结果 :在本组38例急性腹痛患者中,有24例患者被误诊患有胆囊炎,后经手术探查或综合会诊被确诊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有4例患者被误诊患有肠梗阻,后经手术探查或综合会诊被确诊患有肠系膜扭转;10例患者被误诊患有阑尾炎,其中有4例患者经手术探查或综合会诊被确诊患有宫外孕,有3例患者经手术探查或综合会诊被确诊患有十二指肠穿孔,有3例患者经手术探查或综合会诊被确诊患有胃穿孔。结论 :在诊断急性腹痛患者的病情时,临床医师应综合考虑各种腹痛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深入了解其病史,并为其进行全面的临床检查,以降低其病情的误诊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16.
舒克周 《当代医学》2014,(35):50-51
目的对腹部创伤患者进行CT诊断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CT诊断腹部创伤的准确性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腹部创伤的68例患者,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n=34)。研究组采用CT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对照组采用B超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查,并且68例患者均采用手术方式治疗与影像学诊断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34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CT检查与手术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1.2%;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B超检查结果与手术结果相一致,符合率为7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创伤的患者可以应用CT对病情进行诊断,可以对患者腹部创伤位置、面积、病情等情况有全面的掌握,与手术结果对比符合率较高,CT诊断准确率高,可以为科学有效临床治疗腹部创伤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被误诊的原因。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我院急诊外科收治的以急性腹痛为首发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48例患者中,有10例患者被误诊,误诊率为20.83%,其中食管裂孔疝、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胰腺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率较高。本组患者中,有8例患者在进行保守治疗后病情痊愈,有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病情痊愈。结论:急诊外科医生应熟悉各种急性腹痛的临床特征,掌握诊断急性腹痛病因的关键点,在为急性腹痛患者进行诊断时要重视对其病史的了解和了解其体检的情况,在患者病情复杂时应为其加做相应的辅助检查,以有效地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内科急诊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探讨有效的诊断方法且提高急性腹痛临床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急诊急性腹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检查结果及病史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经诊断50例患者中急性胃肠炎18例,细菌性痢疾11例,心肌梗死3例,消化道溃疡7例,急性阑尾炎8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2例,尿毒症1例,以上患者中的准确确诊率为98.3%,误诊率为1.5%。结论急性腹痛是内科常见的症状,加强对患者的病史询问,详细了解后对患者合理应用各项基础检查,更快速、更准确的确诊病因,为后期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从而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加强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急性腹痛患者110例,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10例患者中急性胃肠炎25例,占22.73%;胆囊炎和胆道疾病17例,占15.45%;急性胰腺炎14例,占12.73%;急性阑尾炎16例,占14.55%;泌尿系统结石13例,占11.82%;急性肠梗阻13例,占11.82%;急性心梗3例,占2.73%;异位妊娠5例,占4.55%;消化性溃疡穿孔2例,占1.82%;脾挫裂伤2例,占1.82%。结论在急性腹痛诊断和治疗过程中,需要树立多学科的疾病概念,严格询问患者病史并查体,综合患者的病史、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分析及鉴别诊断,明确病因,然后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处理,从而有效提升诊断有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腹痛的鉴别诊断及诊断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10例急性腹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5例。研究组患者采取经半年急性腹痛鉴别诊断与分诊培训的医生与护理人员进行鉴别诊断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未经培训的医生与护理人员进行鉴别诊断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鉴别诊断与分诊的准确性,平均的诊断时间、患者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鉴别诊断与分诊的准确率为97.14%,对照组患者鉴别诊断与分诊的准确率为84.7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平均的诊断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腹痛的病情比较复杂,医护人员通过合适的鉴别诊断及诊断方法,能够降低误诊或漏诊的发生,为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