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荆芥4种饮片中鞣质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磊  丁安伟  张丽  黄海燕 《安徽医药》2007,11(2):137-138
目的 通过对荆芥各饮片中鞣质含量的测定,探讨荆芥炭及荆芥穗炭的止血机制.方法 采用磷钼钨酸显色法测定荆芥各饮片中鞣质的含量.结果 线性范围为0.02450~0.1960 mg(r=0.9992),加样回收率为97.82%,RSD=2.36%(n=6),各饮片中鞣质含量:荆芥穗炭>荆芥穗≈荆芥>荆芥炭.结论 可见鞣质并不是荆芥炭止血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鞣质含量、有机酸含量以及小鼠的凝血时间为指标,探讨生品乌梅与不同炒炭程度的乌梅轻炭、乌梅标准炭和乌梅重炭与凝血的关系。方法:采用干酪素法测定鞣质含量;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用玻片法测定小鼠凝血时间。结果:乌梅生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乌梅炭随着制炭程度的加深,其含量逐渐降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最高的乌梅生品无凝血作用,含量最低的乌梅重炭凝血效果不佳,乌梅标准炭凝血效果最好。结论:乌梅炒炭后鞣质和有机酸的含量随炮制程度的加深而逐渐降低,乌梅中鞣质与有机酸的含量高低与其凝血作用的强弱不成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红燕 《中国药师》2010,13(8):1094-1096
目的:建立玫瑰花提取物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磷钼钨酸一干酪素比色法测定。结果:在2.02~10.08μg·ml^-1范围内吸光度与鞣质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14%(RSD=0.6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玫瑰花提取物鞣质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菝葜中鞣质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没食子酸为对照品,采用改进的中国药典方法测定。结果:在0.05—0.25mg范围内吸光度与鞣质含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102.31%,RSD为1.72%,n=6。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曾莹  吴峰  周本宏 《中国药师》2010,13(12):1775-1776
目的:建立磷钼钨酸一干酪素法测定石榴皮药材中鞣质含量的方法。方法:利用磷钼钨酸与多酚类物质的显色反应,在760nm波长处,分别测定供试品溶液中的总酚和不被吸收的多酚的吸光度,采用标准曲线法,计算鞣质含量。结果:在0.01~0.001mg·ml^-1范围内,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r=0.9992),精密度和重复性较好,脚分别是0.50%和0.28%,加样回收率均为98.5%,RSD为0.35%。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可应用于不同来源的石榴皮药材检测中。  相似文献   

6.
付腾飞  朱琼花  周立艳  孟江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761-1762,1765
目的通过对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程度炭品吸附力和鞣质含量的测定,探索建立牡丹皮炭质量的标准。方法利用牡丹皮及其不同炮制程度炭品对色素亚甲基蓝的吸附情况以及磷钼钨酸与其中所含的多酚类物质的显色反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相应吸光度,用标准曲线法计算吸附力及鞣质含量。结果亚甲基蓝在0.011 98~0.119 80 mg时线性关系良好;没食子酸在0.000 200 8~0.010 040 0 mg/mL时线性关系良好。牡丹皮、轻炭、标炭、重炭吸附力分别为(7.454±0.083)、(7.630±0.046)、(7.786±0.039)、(7.605±0.061)mg/g;牡丹皮、轻炭、标炭、重炭鞣质含量分别为(7.754±0.118)、(3.451±0.131)、(0.896±0.082)、(0.397±0.091)mg/g。结论建议牡丹皮炭的色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力不低于7.7 mg/g、鞣质含量不低于0.81 mg/g。建立的牡丹皮炭质量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7.
槐米炒炭前后鞣质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美燕 《淮海医药》2006,24(3):247-248
目的分析槐米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的机理.方法运用药典方法和KMnO4滴定法分别测定和比较槐米炒炭后鞣质含量变化.结果槐米炭的鞣质含量高于生槐米.结论槐米炒炭能增强止血作用.  相似文献   

8.
刘建波  耿小平 《中国药师》2004,7(5):400-400
蒲黄为香蒲科植物水烛香蒲、东方香蒲或同属植物的干燥花粉,具止血,化瘀,通淋的功效.炒炭后止血作用增强.炒炭程度对其止血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药典>(2000年版)规定蒲黄炭的程度为棕褐色,作者在炮制过程中发现,蒲黄的炒炭程度很难掌握,操作中经常能造成"不及"或"太过"现象,所以,探讨蒲黄炒炭的最佳炮制温度和时间,对控制蒲黄炭的质量意义重大.为此,本文以鞣质含量和凝血时间作为指标,对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炮制的蒲黄炭进行了比较,为探讨蒲黄炒炭的最佳条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厂家的五倍子配方颗粒进行鞣质的含量测定,同时对此方法进行讨论,以期为五倍子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厂家的五倍子配方颗粒进行鞣质含量测定。结果:鞣质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51.80%,51.18%,51.75%,53.51%,50.97%,50.43%,51.46%,51.93%,51.37%,51.31%。没食子酸线性回归方程:y=0.1128x+0.0492,r=0.9999,线性范围:1.003 0~10.030 0μg/mL。结论:不同厂家各批次配方颗粒鞣质含量均超过50%,符合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测定结果合格。  相似文献   

10.
正交法优选丹皮炭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虹  丁安伟  张丽 《中国药业》2008,17(3):25-26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鞣质含量为指标,对丹皮炭不同炮制方法进行优选。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工艺的炮制品中鞣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丹皮炭炮制的最佳工艺条件是250℃、加热5min。结论验证试验表明,所选的最佳炮制工艺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蒲黄与草蒲黄之间的质量差异。方法从药材性状、显微鉴别、总灰分检查、醇浸出物测定和含量测定等方面,比较蒲黄与草蒲黄之间的质量差异。结果蒲黄与草蒲黄之间的质量差异较大。结论蒲黄的质量明显优于草蒲黄,商品蒲黄需要综合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蒲黄近红外光谱法鉴别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蒲黄的近红外光谱快速鉴别方法。方法收集不同来源的蒲黄样品,采集其近红外光谱,用矢量归一加二阶导数法和因子化法建立鉴别模型。结果经验证,该方法能准确无误地鉴别蒲黄及掺伪品。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可快速、准确地鉴别蒲黄的真伪,可在药品检测车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蒲黄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方法:通过对蒲黄药材及饮片的现行法定标准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综合评价其质量状况。结果:按现行法定标准检验蒲黄及其饮片134批次,不合格率为25.4%;通过探索性研究检验,发现染色、增重和掺假为影响本品质量的主要问题,且有用多种染色剂进行非法染色的情况。结论:蒲黄药材及饮片总体质量可通过法定检验和探索性研究检验予以监测,但其质量问题来源复杂,须从生产、流通、使用各个环节加强监督管理,综合进行质量控制以保障民众用药的安全与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蒲黄中对照品的研究方法。方法结合大孔吸附树脂、聚酰胺、Sephadex-LH20柱色谱方法对蒲黄中香蒲新苷(typhaneoside,1)、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isorhamnetin-3-O-neohes-peridoside,2)、柚皮素(naringenin,3)和异鼠李素(isorhamnetin,4)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TLC和HPLC进行纯度检查。结果制备得到的香蒲新苷、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柚皮素和异鼠李素的纯度分别为99.2%、99.7%、98.0%和96.2%。结论制备方法可作为蒲黄鉴别和含量测定用对照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建立中药蒲黄总灰分的快速、无损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对不同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和因子数选择等进行比较,建立定量预测模型,并考察模型预测准确度。结果:以一阶导数结合多元散射校正法建立模型,校正模型的相关系数为0.9994,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差(RMSECV)为0.293;交叉检验决定系数(RPD)为29.4,偏移小于0.013。结论:结果表明,总灰分为6.0%~27.3%的10批蒲黄样品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7.5%。该方法与常规总灰分测定方法比较快速、无损,预测结果准确、可靠,有望推广应用于中药蒲黄的快速检验。  相似文献   

16.
陈毓  李锋涛  于生兰 《海峡药学》2009,21(10):27-29
目的确定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作用主要活性部位。方法对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按不同溶剂极性及不同化学成分类型定向提取,以小鼠的止血时间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活性较显著者确定为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主要有效部位。结果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总黄酮部位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初步认为总黄酮部位为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饮片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中蒲黄薄层鉴别和检查项进行修订。方法:以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作对照,采用聚酰胺薄膜,以丙酮-水(1:2)为展开剂进行鉴别;杂质检查时将筛分法与显微镜检相结合;采用2005年版药典附录Ⅸ K方法,测定了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结果:采用改进后的薄层鉴别方法对蒲黄中的香蒲新苷和异鼠李素-3-O-新橙皮苷进行鉴别,灵敏度高,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采用筛分法进行杂质检查时,用7号药筛,称样量为10.0g,筛分时间为2min;增订的总灰分限度为10.0%,酸不溶性灰分的限度为4.0%。结论:改进后的薄层鉴别方法简便,快速,灵敏;修订后的检查项较为合理,更有利于蒲黄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蒲黄提取物对家兔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蒲黄醇提取物观察由垂体后叶素引起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以心室内压峰值 (peak) ,心室内压变化上升最大速率 (dp/dtmax) ,心力环面积 (ACFL)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压 (EDP)为指标 ,分析各组分的保护作用。结果 :样品 1 0、2、3、1 1及 1 4可抑制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室内压峰值下降 ,而在 5min到 2min之间可使心舒张末压恢复正常。结论 :在分离的 1 4个组分中 ,有 5个组分明显对急性心肌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以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侧柏叶炭中槲皮素和山柰素含量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_(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2%磷酸溶液(55:45),柱温为25℃,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68 nm。结果:槲皮素和山柰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24~1.68μg(r=0.9999)和0.052~0.624μg(r=0.9998)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二者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91%和99.59%,RSD分别为0.80%(n=6)和1.07%(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侧柏叶炭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0.
蒲黄醇提取物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蒲黄提取物对家兔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通过静脉注射蒲黄醇提取物观察由垂体后叶素引起家兔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以心室内压峰值(peak)。心室内压变化上升最大速率(dp/dt max)。心力环面积(ACFL)及舒张末期左心室内压(EDP)为指标。分析各组分的保护作用。结果:样品10、2、3、11及14可抑制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室内压峰值下降。而在5min到2min之间可使心舒张末压恢复正常。结论:在分离的14个组分中,有5个组分明显对急性心肌缺血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