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臂丛节后神经损伤的MRI诊断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评价MRI对臂丛节后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经手术证实之完整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节后损伤的MR表现初步分为四型:①正常神经表现型(12%);②神经变性型(24%);③神经疤痕型(20%);④神经消失型(48%)。其诊断准确性为89.3%。四种分型代表了不同的损伤程度,有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结论:MRI是目前臂丛节后神经损伤影像诊断的最佳技术,具有无损伤,操作简单方便,诊断准确性高,同时可判断节前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伤中运用3.0T MRI检查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2年7月北京一脉阳光医学影像诊断中心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22例进行研究,术前均行臂丛神经常规序列和3D-SPACE-STIR增强扫描序列,并且对3D-SPACE-STIR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然后以临床手术结果为依据,分析3.0T MRI的诊断价值。结果:在22例患者中,混合型损伤4例,占18.18%,8例节后损伤,占36.36%,10例节前损伤,占45.45%;3例为完全损伤,占13.64%;根据手术结果,患者有25根神经损伤,其中3根为混合型、9根为节后、13根为节前;3D-SPACE-STIR的CNR高于常规序列扫描(P <0.05);同时,两种不同序列扫描的背景抑制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臂丛神经损伤的临床诊断中,通过运用3.0T MRI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病情,尤其是3D-SPACE-STIR序列,能够将椎管内外臂丛神经结构充分显示出来,从而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提供可靠且直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态三维MRI臂丛成像技术在诊断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与临床应用。方法采用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TIR)技术对10例臂丛神经根性损伤患者行动态三维MRI臂丛成像,所有10例患者均手术证实为臂丛根性损伤。结果本组患者在伤后早期(1~3天)内行三维MRI臂丛成像均未见明显臂丛根性损伤的特征性MRI表现;伤后10bt5天(平均10天)后,再次行三维MRI臂丛成像,出现典型的臂丛根性损伤MRI表现:神经根消失或离断、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偏移等。结论三维MRI臂丛成像可以很好地地显示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通过动态成像可以显示臂丛根性神经损伤短期内动态变化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动态三维MRI具有对臂丛神经根性损伤定位准确、无创、操作简单等优点,有着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频超声诊断臂丛神经病变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臂丛神经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42例临床疑有臂丛神经病变的患者进行臂丛神经超声检查,并与临床资料对照分析.结果 42例患者中,33例经临床诊断为臂丛神经病变,9例臂丛神经未发现明确病变.超声诊断臂丛神经异常26例,16例未发现异常.高频超声诊断臂丛病变敏感度为78.79%,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83.33%.结论 高频超声在诊断臂丛神经病变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成为临床诊断臂丛神经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3.0T磁共振(MRI)检查在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l例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术前MRI各序列检查后,再进行图像后处理,并与手术探查中的发现进行比较;比较术前MRI检查在诊断神经完全性损伤中的作用。结果术前MRI检查对创伤性臂丛神经根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86.4%;外伤性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结论MRI检查可明显提高创伤性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符合率,是一种有前途的辅助诊断、指导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一种诊断分析方法,以便提高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方法 根据接诊的100余例临床观察和60例患者的术中印证,参考功能解剖和有关臂丛神经的定位诊断方法的文献,提出逆向思维的分析性诊断,并提供手术入路位置及范围。结果 通过手术病例的术中印证,本分析法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具有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人路选择的作用。结论 本方法是在临床检查所获资料的基础上,采取逆行推理、分析、归纳、总结获得诊断,从而选择手术人路。本法简单有效、准确可靠、利于掌握。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臂丛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并探讨肌电图对评估臂丛损害的意义。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5月间的130例臂丛神经损害患者进行临床和肌电图分析。神经传导检测时,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末端运动潜伏期、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和感觉传导速度。同心圆针电极检测时.主要观察静息状态下肌肉的异常自发活动,仅在少部分患者进行运动单位电位和募集形式的(半)定量分析。结果:30—49岁年龄组占53.1%,男女比率3.1:1。交通意外创伤占50%。645条神经运动传导检测有336异常(52.1%);272条神经感觉传导检测有80条异常(29.4%);847块肌肉中583块出现异常自发活动。通过肌电图定位上、中干损害30例(23%);中、下干损害27例(20.8%);全臂丛损害40例(30.8%);单纯上、中、下干损害分别为13例(10%)、1例(0.7%)、11例(8.5%);单纯后侧束、内侧束、外侧束损害分别为2例(1.5%)、3例(2.3%)、3例(2.3%)。结论:臂丛损害主要发生在中年男性,交通伤是创伤性臂丛损害的主要原因;肌电图检测在其诊断、病变水平定位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2):F0003-F0003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手外科至今已有46年的历史。1961年,吉林省手外科创始人王首夫教授创建手外科组;1986年,成立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手外科、显微外科;1990年,在王国君教授的领导下,发展成为白求恩医科大学手外科中心;2005年,在尹维田教授的带领下,被确立为吉林大学手外科中心。是全;国最早开展手外科工作的单位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进行肌电(EMG)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测的意义。【方法】利用EMG和MCV检测技术,观察肌肉的自发电位活动、运动单位电位(MUP)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反应波幅及潜伏期。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和加以电生理评价。【结果150例患儿中,臂丛神经上干损伤(16%)8例,臂丛神经上中干损伤56%(28例)臂丛神经中下干损伤4M(2例)臂丛神经全干损伤24%(12例)。【结论】对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的定性和定位诊断,EMG和MCV是可靠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臂丛神经痛     
李洵桦 《新医学》2001,32(1):15-16
1引言臂丛神经是由第五颈神经至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前支组成,个别有第二胸神经参与。其终末支主要有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等,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由发出臂丛神经的神经根以及神经丛、神经干原发或继发病变所产生的疼痛,称为臂丛神经痛。常见的原因有:炎症、感染、压迫(肿瘤或结核等)、损伤(颈椎损伤、脱位和骨折等)及其后遗症等。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颈根部、肩部、上肢和手的疼痛,但各种原因引起的臂丛神经痛,其临床特点有所不同。2.1臂丛神经炎多见于成年人,受寒或感染后急性或亚急性起…  相似文献   

11.
邓珍萍  梁娜 《华西医学》2014,(8):1500-1503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的MRI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4月经手术证实臂丛神经损伤21例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所见的相关内容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按臂丛神经损伤分类,臂丛神经节前段损伤13例(23条神经),MRI表现主要有神经根离断或消失11条,神经根增粗或者纡曲9条,其中伴神经根袖形态异常3条,脊膜囊肿9个,硬脊膜增厚6例,脊髓肿胀、变形或移位3例;臂丛神经节后段损伤8例(24条神经),MRI表现主要有神经干增粗8条,中断12条、走行僵直4条,其中邻近结构紊乱、肿胀或萎缩6例。手术所见,臂丛神经节前段损伤27条,神经节后段损伤29条。将臂丛神经节前段、节后段损伤MRI表现分别与手术所见对照,MRI诊断臂丛节前神经损伤的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80.0%,准确率为81.3%;诊断节后神经损伤灵敏度为79.3%,特异度为85.7%,准确率为80.6%。结论 MRI可优良地揭示臂丛神经的节前段及节后段损伤,对损伤诊断的准确性高,是临床诊治的一种无创性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有关臂丛神经炎的报道甚少。上海仁济医院1988~1997年共收治臂丛神经炎10例。结合文献报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2~70(平均41)岁。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流行性感冒5例,1例在发病后第3天于右肩臂部陆续出...  相似文献   

13.
臂丛复合异丙酚氯胺酮混合液静脉合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臂丛复合异丙酚、氨胺酮混合液静脉全麻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上肢、肩或锁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实验组);先行术侧肌间沟经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确切后,再以异丙酚,氯胺酮合剂(异氨合剂)复合静脉全麻,主要手术操作完成停全麻药;单纯静脉全麻组(对照组);不行臂丛神经阻滞,直接以异氨合剂静脉全麻,记录两组全麻药的诱导剂量,全麻药总量,麻醉时间、清醒时间,并计算单位时间全麻药平均用量,比较两组诱导剂量、平均用量、清醒时间。结果:臂丛复合静脉全麻组的诱导剂量和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单纯静脉全麻组(P<0.01)。两组清醒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臂丛复合异氯合剂静脉全麻具有充分的镇静、镇痛效果,清醒时间可控性好,安全性好,副作用少,是一种可行性的复合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瑞迪 《中国康复》2014,29(1):45-46
目的:研究臂丛神经损害的临床特点和肌电图改变,探讨该病的早期诊断.方法:对32例臂丛神经损伤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和肌电图检查,将患儿分为严重损害组和轻微损害组,观察患肢1个月、3个月时关节主动活动,肌电图检查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针电极数据,分析临床特征与肌电图改变在2组中的特点.结果:患儿肘部屈曲、肘部伸展动作及肱二头肌运动单位电位存在可以判断90.6%患儿臂丛损伤的严重程度(敏感性=0.91,特异性=0.90),1个月时的数据的判断的准确性高于3个月时的判断.结论:新生儿臂丛神经损害1个月时通过测定肘部屈曲、肘部伸展动作及肱二头肌运动单位电位存在判断臂丛损害的轻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21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多项神经电生理指标改变对臂丛神经损伤程度的诊断价值。同时也对患者臂丛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段内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了不同的电生理参数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其诊断价值有明显的差异,说明了用不同的神经电生理指标,在有选择地对臂丛神经损伤诊断及预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罗哌卡因(Ropivacaine)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具有对中枢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低的特点。本研究旨在临床观察该药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时的特性及安全性,并与目前常用的同类局麻药布比卡因作比较,以评价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三种MR序列对臂丛节后神经显示能力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显示臂丛节后神经的较理想的MR检查序列.方法 采用1.5T MRI对30名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冠状面扫描,三种序列分别为T 2/FSE序列、STIR序列、T2/FSE/FAST,各序列所用层厚、层间距及扫描范围均相同.由两位高年资MR诊断医师和一位MR技师根据所得图像评估每一序列对正常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情况.结果 三种序列均能显示臂丛节后神经,T2/FSE/FAST序列优于T 2/FSE和STIR序列(χ^2=12.38, P〈0.05;χ2=9.32,P〈0.05),而T 2/FSE、STIR二种序列显示臂丛节后神经相当( χ^2=0.268,P〉0.05).结论 T2/FSE/FAST是显示臂丛节后神经较满意的序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臂丛复合颈丛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6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采用不同神经阻滞法麻醉。局麻药配方均为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l(内含1:20万肾上腺素)的混合液,对比两组病人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中麻醉效果为优者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臂丛复合颈丛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手术中,麻醉效果优于单纯臂丛麻醉,且不增加麻醉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磁共振成像的技术方法及其可行性。方法:对15例正常志愿者行双侧臂丛神经成像:包括常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1加权(T1W/T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T2W/TSE)、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2加权加SPIR脂肪抑制(T2W/SPIR)冠状位扫描以及弥散加权背景抑制成像序列(DWIBS)轴位扫描。结果:T1W/TSE、T2W/TSE、及T2W/SPIR对臂丛节后神经同层显示率分别为53.3%、56.7%和83.3%;DWIBSMIP重建图像对臂丛神经的全貌显示较为完整、清晰、直观;T1W/TSE、T2W/TSE、T2W/SPIR及DWIBSMIP重建图像的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0.9±0.9、10.7±1.3、18.5±6.8和29.9±13.3,T2W/SPIR序列和DWIBSMIP重建图像的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T1W/TSE和T2W/TSE序列。结论:T2W/SPIR序列对臂丛神经的同层显示率及图像的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T1W/TSE、T2W/TSE序列,DWIBSMIP重建图像能够显示臂丛神经的全貌,两者为臂丛神经成像较为有效的技术方法,对于臂丛神经病变的诊断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臂丛神经结构复杂,走形迂曲,位置表浅,支配上肢及肩部的运动及感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臂丛神经损伤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对臂丛神经损伤做出及时且精准的诊断,术前明确区分节前与节后损伤,一直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热点、难点。本文旨在重点介绍高频超声在不同臂丛神经病变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