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GPⅡb/Ⅲa 拮抗剂RGDS和钙通道拮抗剂Nifedipine对ADP诱导的血小板GPⅡb/Ⅲa活化的影响。方法GP II b/11I a特异性抗体PAC-1标记活化GP II b/11I a,流式细胞仪检测静息及 ADP(5μmol/L)诱导的血小板PAC-1表达率。结果静息状态下的血小板PAC-1表达率为(0.80±0.85)%;在ADP(5μmol/L)激动下,PAC-1表达率为(77.27±9.47)%;RGDS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AC-1表达率,IC50值为206μmol/L;Nifedipine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抑制PAC-1表达率,IC50值为178μmol/L;RGDS联合Nifedipine对PAC-1表达的联合抑制率为(60.15±16.35)%,二者的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Ib/IIIa受体拮抗剂RGDS和Ca2+拮抗剂Nifedipine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GPIIb/IIIa活化,其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随拮抗剂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增强;两者对血小板GPIIb/IIIa活化的抑制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血栓并发症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粘附 ,聚集而形成血栓。血小板表面的膜糖蛋白 (GP)Ⅱb 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连接 ,并在血小板之间交叉连接 ,完成血小板聚集的最后一步。由于此受体是血小板聚集、冠脉血栓形成的最后途径 ,因此抗血小板治疗最有前途的是血小板GPⅡb Ⅲa受体拮抗剂。本文就血小板GPⅡb Ⅲa受体及其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做一综述。1 血小板GPⅡb Ⅲa复合物1.1 血小板GPⅡb Ⅲa复合物的分子结构[1,2 ]  血小板GPⅡb …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是血小板膜上的一种糖蛋白受体,在凝血过程中的血小板黏附和聚集中起关键作用,血小板激活导致GPⅡb/Ⅲa构型发生变化,继而使GPⅡb/Ⅲa受体与配体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加强,纤维蛋白原在相邻血小板分子间形成桥梁,导致血小板聚集的加速。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正是基于这一原理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中,临床实验已证实其在PTCA术后、不稳定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疗效,研究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具有重要意义。因而,本文对GPⅡb/Ⅲa及其受体拮抗剂与冠心病作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变化,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9例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GP Ⅰb/Ⅸ、GPⅡb/Ⅲa、GP Ⅰb、GPⅡb、GPⅢa及P-选择素的表达, 并与34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GP Ⅰb/Ⅸ、GPⅡb/Ⅲa、GP Ⅰb、GPⅡb、GPⅢa及P-选择素表达荧光强度均低于正常人(P<0.05)。结论血小板膜糖蛋白受体表达异常可能是出血性血小板病的发病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5.
血小板糖蛋白(glycoprotein,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阻断纤维蛋白原受体与GPⅡb/Ⅲa复合物结合,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而发挥抗血栓作用[1].国外临床试验结果表明[2,3],早期应用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梗死相关血管(IRA)TIMI血流,明显改善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血管病的血栓并发症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血小板的主要作用是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粘附、聚集而形成血栓。血小板膜表面的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连接,并在血小板之间交叉连接完成血小板聚集的最后一步。抗血小板治疗方面最有前途的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该药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明显减少接受介入治疗的高危或低危病人的死亡、AMI及血管重建的危险。  相似文献   

7.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与血栓性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小板膜糖蛋白在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受到刺激时被活化 ,血小板膜糖蛋白发生改变。血小板活化时 ,膜表面形成GPⅡb/Ⅲa复合体 ,其上有纤维蛋白原的结合位点 ,分别是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vWF)、纤维蛋白原 (Fg)的受体。血小板聚集主要取决于GPⅡb/Ⅲa复合体与粘附蛋白Fs、vWF、纤维连接蛋白和体外连接蛋白的潜在相互作用。血小板聚集除与GPⅡb/Ⅲa受体数量有关外 ,主要还取决于GPⅡb/Ⅲa受体亲和力高低。GPⅡb/Ⅲa与粘附蛋白结合是多种因素引起血小板聚集的不可缺少的共同通道 ,GPⅡb/Ⅲa可直接反…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被激活后最重要的反应是活化位于其膜表面的糖蛋白Ⅱb/Ⅲa受体.激活后的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与循环中的纤维蛋白原或vWF因子结合,并与邻近的血小板发生交联是血小板聚集的最后通路.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发生缺血并发症的始动因素.新的治疗措施是应用选择性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有效抑制斑块破裂处血小板的活化,从而阻止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是血小板聚集的终末共同途径,因而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可有效地预防血小板介导的血栓形成。本文对血栓形成的机制以及近年来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抗血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正常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建立全血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观察胰岛素以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鸟苷酸环化酶(GC)抑制剂亚甲蓝(MB)分别及与胰岛素联合作用下对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结果(1)胰岛素对正常人静息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无明显影响;而显著抑制凝血酶、胶原活化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上调表达,且该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L-NAME、MB几乎完全阻断胰岛素对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抑制效应。结论胰岛素可通过NOS→NO→GC→GMP通路抑制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在受到各种刺激后引起活化,产生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并常成为致命的因素之一。 在血小板聚集反应中,各种刺激物,譬如ADP、凝血酶、胶原等通过血小板表面相应的受体引起血小板活化反应。最终是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 Ⅱb/Ⅲa)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暴露而引起血小板聚集。因此,阻断GPⅡb/Ⅲa上的纤维蛋白原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已被认为是阻断血小板聚集反应,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攸关至要的步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对正常人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全血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流式细胞术测定方法,观察胰岛素以及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硝基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鸟苷酸环化酶(GC)抑制剂亚甲蓝(MB)分别及与胰岛素联合作用下对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影响。结果 (1)胰岛素对正常人静息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无明显影响;而显著抑制凝血酶、胶原活化的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上调表达,且该效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2)LNAME、MB几乎完全阻断胰岛素对血小板膜GPⅡb/Ⅲa表达的抑制效应。结论 胰岛素可通过NOS→NO→GC→GMP通路抑制血小板膜GPⅡb/Ⅲ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测定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功能,探讨血小板在恶性肿瘤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ura-2/Am荧光双波长测定胞浆游离钙([Ca2+]i)技术观察恶性肿瘤患者静息状态及二磷酸腺苷(ADP)激动后的血小板[Ca2+]i变化;采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 (1)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ax)为(0.92±0.08),较正常对照组(0.70±0.06)明显增高(P0.05);(2)恶性肿瘤患者静息血小板[Ca2+]i为(134.28±27.9)nmol/L,较正常对照组(90.43±21.13)nmol/L明显增高(P0.05);(3)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PAGmax与静息血小板[Ca2+]i呈正相关;(4)ADP激动的血小板峰位[Ca2+]i为(481.38±136.55)nmol/L,比正常对照组(253.34±32.26)nmol/L增高(P0.05),其中恶性肿瘤患者钙释放和钙内流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常有血小板功能异常,说明血小板在恶性肿瘤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在转移和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抗血小板治疗以抑制血小板钙内流或钙释放可让肿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研究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老年冠脉介入(PCI)再灌注损伤(MIRI)中的疗效。方法 141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PCI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给予常规药物+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对照组术前给予常规药物+安慰剂,观察支架植入后即刻冠脉造影及术后1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对照组共9例(13.0%)有MIRI,试验组共2例(2.8%)有MIRI,2组比较TIMI血流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心肌梗死再发、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能明显改善老年PCI患者的MIRI,也提示血小板激活是这类患者的重要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抑肽酶对血小板活化的保护机制.方法用钙荧光指示剂Fura-2/AM负载人洗涤血小板,用荧光双波长分光光度计比值法测定静息血小板胞浆游离钙浓度([Ca2 ]i)及凝血酶、抑肽酶对[Ca2 ]i的影响.结果在生理胞外Ca2 浓度时,正常人血小板[Ca2 ]i静息水平为(151.840±28.719)nmol/L,凝血酶可引起血小板[Ca2 ]i的明显增加(P<0.01),抑肽酶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由凝血酶引起的[Ca2 ]i的增加(P<0.01).结论抑肽酶的保护血小板机制与其抑制血小板内[Ca2 ]i动员等信息传递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目前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非手术治疗和冠状动脉介入手术中,但该药可以引起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应当引起临床医生高度重视。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发生机制、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处理原则。  相似文献   

17.
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膜是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血小板与血管壁粘附的基本条件。GPⅡb/Ⅲa(αⅡbβ_3)为Fbg的主要受体,并能与vWF、FN、VN结合。GPⅠb-Ⅸ-Ⅴ复合物为vWF的主要受体。GPⅠa/Ⅱa为胶原的一个重要受体。3.1 GPⅡb/Ⅲa(Ⅱb3整合素)Weiss(1996)等首次报告此受体基因的变异与MI相关,表4总结了相关的报告。这些作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活化血小板葡萄糖摄取过程及血小板膜整合素对其影响,探讨整合素与血小板能量代谢的关系,旨在研究血小板能量代谢涉及的信号传导,并为目前临床应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Ⅲa)单抗抗血小板活化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用液态闪烁计数方法检测在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单抗10E5及血小板整合素αvβ3单抗609干预与否情况下凝血酶激活后血小板摄取氚标2-脱氧葡萄糖[^3H]2-DG)率。结果:在生理浓度范围内活化血小板[^3H]2-DG摄取率较静息时明显升高,单抗10E5可充分阻断活化血小板葡萄糖摄取,单抗609可部分阻断。结论:整合素家族单抗可抑制血小板激活后葡萄糖摄取,提示其可能参与血小板能量代谢信号传导过程,并可能以GPⅡb/Ⅲa为主。  相似文献   

19.
现已明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最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破裂、表面破损或出现裂纹而引起的血小板凝集.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凝集,都必然是通过血小板表面的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这条共同通路来实现的.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通过占据GpⅡb/Ⅲa受体的结合位点,阻断这一最后通路而强有力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较阿斯匹林、抵克力得等血小板抑制剂的作用更强.1994年EPIC试验[1]发现,血小板表面GpⅡb/Ⅲa受体抗体7E3能明显降低急症冠脉介入治疗术患者30 d后的死亡率、再梗死率及再次行血管成形术的百分率,从而开启了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治疗ACS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0.
6.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GPⅡB/ⅢA RECEPTOR ANTAGONISTS 1998年12月30日,美国心脏学会(AHA)主席Fuster教授宣布了1998年美国心脏病和卒中研究的十大进展,其中第2项就是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阻滞剂的开发及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应用。由于疗效较阿司匹林更佳而被称“超级阿司匹林”。与未用此类药物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