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云南产藜蒿(Artemisia selengensis)茎和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果:藜蒿叶挥发油含41种成分,主要成分为1,8-桉树脑(17.17%)、β-崖柏烯(10.84%)、(1S)-(-)-樟脑(9.62%)、檀紫三烯(8.45%)、龙脑(8.37%)、α-蒎烯(4.24%)、8-石竹烯(1.22%)等。藜蒿茎挥发油含46种成分,主要成分为:1-(2-氨基苯)吡咯(14.51%)、檀紫三烯(8.16%)、α-蒎烯(6.62%)、B-崖柏烯(3.9%)、β-石竹烯(1.08%)等。结论:云南产藜蒿茎、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为藜蒿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长白山区野生北五味子藤皮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提取长白山区野生北五味子藤皮中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毛细管柱色谱法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进行分析,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其相对含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辅助人工检索鉴定其化学成分.结果 从长白山区野生北五味子藤皮的挥发油中分离鉴定出153种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有异硫氰酸甲酯(2.016%),3-亚甲基-6-(1-甲基乙基)环己烯(2.280%),β-蒎烯(11.063%),月桂烯(2.298%),3-蒈烯(1.311%),右旋萜二烯(5.423%),α-蒎烯(1.966%),β-榄香烯(1.000%),铃兰醛(1.167%),2-十三烷酮(1.583%),石竹烯(4.860%),反式-橙花叔醇(9.159%),表双环倍半水芹烯(3.885%),上述13种成分含量占总含量的48.012%.结论 长白山区野生北五味子藤皮挥发性成分较复杂,含有丰富的倍半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3.
静态顶空进样气质联用法测定连翘花的头香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测定连翘花的头香成分。方法用静态顶空法收集连翘花的头香,并用GC-MS法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连翘花头香中鉴定出24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4.90%,其主要成分为单萜类化合物。在连翘花中主要成分依次是侧柏烯(21.93%)、β-水芹烯(10.43%)、β-蒎烯(9.94%)、桉油精(9.75%)、3-异丙烯基-5,5-二甲基-环戊烯(7.62%)、β-月桂烯(5.22%)、水杨酸甲酯(5.21%)。单萜类成分占总挥发性化合物的65.13%。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野茼蒿的挥发性成分。方法: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tion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联用仪对野茼蒿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从中共鉴定出37种化学成分。含量最多的3种成分是月桂烯(61.609%)、牛儿烯D(6.481%)、α-葎草烯(6.293%)。结论:茼蒿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烯烃。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保留指数分析薄荷挥发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薄荷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采集薄荷的挥发性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检出70个组分,质谱结合保留指数定性鉴定出36个主要挥发性成分,含量较高的组分为薄荷酮(26.08%)、长叶薄荷酮(11.58%)、β-毕澄茄烯(6.11%)、石竹烯(8.04%)。结论: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薄荷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使定性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莪术、三棱药对配伍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气-质联用系统对莪术、三棱药材以及药对配伍中的挥发油进行分析,评价配伍对挥发油成分及含量的影响。结果:采用GC-MS对莪术、三棱药材和药对挥发油的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莪术挥发油中检出的(1S-内)-1,7,7-三甲基-双环[2.2.1]庚烷-2-乙酸酯,1R,3Z,9S-2,6,10,10-四甲基双环[7.2.0]十一-2,6-二烯,(1α,4aα,8aα)-1,2,4a,5,6,8a-六氢化-4,7-二甲基-1-(1-甲基乙基)-萘,(E,E)-3,7-二甲基-10-(1-甲基亚乙基)-3,7-癸二烯-1-酮等成分和三棱挥发油中检出的(3α,3aβ,7β,8aα)-八氢化-3,8,8-三甲基-6-亚甲基-1H-3a,7-亚甲基薁、2,6-双(1,1-二甲基乙基)-苯酚等成分在药对挥发油中未检出,而相对于单煎所得的挥发油,药对挥发油中新增成分有莰烯,乙酸龙脑酯,[s-(E,E)]-1-甲基-5-亚甲基-8-(1-甲基乙基)-1,6-环癸二烯,反-6-乙烯基-4,5,6,7-四氢-3,6-二甲基-5-异丙烯基-苯并呋喃等。结论:莪术、三棱药对配伍对所提挥发油的成分和含量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蔓性千斤拔挥发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蔓性千斤拔中的挥发性成分,将其与文献进行比较。方法: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蔓性干斤拔(Flemingia philippinensis Merr.et Rolfe)挥发油,用GC—MS进行测定,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8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百分率含量大于4%的分别确定为α-衣兰烯(1),异长叶烯(2),β-石竹烯(3),卡达烯(4),金合欢醇异构体(5)。结论:千斤拔挥发油中近84%成分已查清,与文献报道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8.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芒果中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芒果的香气成分。方法:用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tion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 metrometry,GC/MS)联用仪对芒果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共鉴定出9种化学成分。含量最多的三种物质是萜品油烯(80.68%),δ-3-蒈烯(8.28%),α-萜品烯(3.18%)。结论:芒果香气中主要成分为烯烃。  相似文献   

9.
肉桂叶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肉桂叶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测试,Nist谱库自动检索比对。[结果]通过计算机自动检索,从肉桂叶中分离出60个组分,相对含量较高的是龙脑(28.19%)、(-)-斯巴醇(10.36%)、α-松油醇(6.028%)、石竹烯(6.658%)、γ-榄香烯(6.378%)、愈创醇(5.971%)。[结论]肉桂叶中的挥发性成分与桂皮不同,主要为醇、烯及其氧化物。  相似文献   

10.
黔产异叶茴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异叶茴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利用GC—MS-计算机联用仪定性分析,按峰面积归一化法,求出挥发油中化学成分的百分含量。结果:鉴定出34个化合物。结论:挥发油中主要成分是棕榈酸、亚油酸、吉马烯D、姜烯、Z,E—α法内散、β-红没药烯、反-β-法内散等,它们占挥发油的66.8%。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沙参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北沙参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鉴定其化学成分,并应用面积归一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水蒸气蒸馏提取物得率为0.063%,通过计算机检索、图谱分析鉴定出21个化合物,占总油量的90%以上。北沙参主要挥发油成分为α-蒎烯(36.51%)、β-蒎烯(15.21%),其次是1-甲基-2-异丙基-苯酚(4.01%)、3-蒈烯(5.89%)、D-柠檬烯(3.87%)、(Z)-9-十八烯酸甲酯(3.37%)等。结论:本实验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北沙参药用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海桐科植物海桐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共分离出55个峰,并且确认了其中45个化合物。其中含量较多的有大根香叶烯D(29.36%)、2-异丙烯-1,3,5-三甲苯(16.54%)及β-蒎烯(5.81%)。结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海桐挥发油的化学组分,为海桐的进一步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GC-MC法对冠脉宁片的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以丰富该制剂的化学成分研究,并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2010年版)附录XD挥发油测定法,对冠脉宁片的挥发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以毛细管柱进行分析,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出41个化学成分,鉴定出其中的28种成分,相对含量超过5%的成分有5,7,8-三甲基二氢香豆素(9.96%)、氧化香树烯-(I)(9.20%)、4,6,6-三甲基-2-(3-甲基丁-1,3-二烯基)-3-氧杂三环[5.1.0.0(2,4)]辛烷(7.614%)、顺-檀香醇(6.92%)和3-亚丁基-1(3H)-异苯并呋喃酮(5.22%)。结论:冠脉宁片中挥发油成分主要包含倍半萜、酮、烯烃、香豆素、烷烃和醇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野生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比较不同溶剂萃取野生金线莲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水蒸汽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分别用正己烷、乙醚萃取后浓缩,通过GC-MS分析,实现对组分的鉴定,同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它们的相对含量。结果:乙醚萃取的挥发油中检出46个成分,鉴定出38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12%,主要成分为:亚油酸(20.570%)、1-辛烯-3-醇(18.460%)、棕榈酸(17.616%)和亚麻酸(4.849%)。正己烷萃取的挥发油中检出35个成分,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3.68%,主要成分为:1-辛烯-3-醇(22.385%)、棕榈酸(19.573%)、亚油酸(16.725%)和亚麻酸(4.488%)。结论:为金线莲的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酒中的挥发性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酒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从所检酒中鉴定出11个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的97.98%,其中主要成分为酯类(49.48%)、醛类(19.27%)、有机酸(18.17%)和醇类(8.92%)。结论:本研究为某白酒的香型和风格定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怒族草药木秋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怒族草药木秋挥发油化学成分,初步揭示其药效学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方法,对其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62个组分,鉴定了其中4J4个组分,占总组分的32.9%;其中有4个主要成分未能得到鉴定。结论:木秋挥发油已鉴定成分中含有桧醇、α-萜品醇、β-石竹烯、芳樟醇、γ-萜品烯等抑菌成分,与其疗效相符;但木秋挥发油主成分未能鉴定,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逍遥软胶囊总挥发油及当归、薄荷单味药材挥发油对sD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灌流,静息张力2.5g,观察总挥发油及当归、薄荷单味药材挥发油对氯化钾(KC1)或苯肾上腺素(PE)预收缩的作用。结果:总挥发油能明显舒张由KC1、PE预收缩的大鼠主动脉环,其血管舒张作用并不依赖血管内皮,0.01%总挥发油最大舒张分别达95.8%±2.3%、55.5%±4.0%。终浓度0.01%当归挥发油、0.01%薄荷挥发油也均能抑制KC1和PE诱导血管环的收缩,但作用强度有不同,对KC1预收缩舒张分别为84.7%±3.9%、27.3%±4.6%,对PE预收缩的舒张分别为52.0%4±3.2%、47.8%±3.1%。结论:逍遥软胶囊总挥发油及当归、薄荷单味药材挥发油对离体血管环具有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测定仙茅的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顶空加热提取挥发性成分的方法,对仙茅挥发性成分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结果:两种提取方法无论在成分还是其相对含量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可鉴定出6个挥发性化学成分;采用顶空进样技术,可鉴定出13个挥发性化学成分;共有成分为4种。结论:两种样品采集方法,可以提供仙茅不同沸点挥发物的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药对木香-乌药与其单味药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比较药对木香-乌药与其单味药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药对及其木香、乌药中提取挥发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检测,通过质谱自动解析鉴定系统(AMDIS)结合色谱保留指数辅助定性。结果从单味药木香、乌药及其药对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72、79、99种化学成分;药对与单味药挥发油共有成分26种,为药对挥发油总含量的12.4%。结论已鉴定的药对主要成分多来自单味药木香,药对挥发油组分种类为单味药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