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北京市医院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量评价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宫济武  刘燕明  周航  林东 《北京医学》2007,29(10):615-6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输血相容性检测现状,规范输血检测管理,建立室间质评方案,提高检测质量.方法 依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参考国外质量评价方案,对ABO血型正反定型和Rh(D)血型测定、受血者和献血者抗体筛检及交叉配血等检测方法建立实验室室间质评;对影响检测质量的标本、检测方法、试剂、操作过程及结果分析等诸多因素进行评估.结果 2003~2005年参加室间质评的单位数量逐年增加,检测质量和管理意识逐步增强.检测方法趋于合理化,操作过程与检测试剂的应用逐渐规范,检测水平逐步提高.结论 开展输血相容性检测室间质评,有利于发现临床输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不断提高输血科(血库)的检测水平,保证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内质控历年来变异系数的对比,衡量海西州血站自2006年以来实验室ELISA检测及质量控制水平。方法选取2006~2012年血液检测ELISA实验室内部质量控数据的变异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随着实验室设备、环境硬件能力提高、检测人员水平持续改进,实验室检测能力逐年提高。结论血站ELISA实验室必须按照《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建立并不断持续改进血站实验室质量体系进行建设与管理,提高ELISA实验室检测能力与水平,保证血液检测质量,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3月11日至2014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常规的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对照组,于2014年3月11日至2015年3月11日期间在该院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针对性质量控制,以此作为实验组,质量控制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及质量控制评分。结果:实验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93.45±10.08)分,对照组的质量控制评分为(79.34±10.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有效减少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院内感染率,提高输血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4.
浅析血液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与管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玉芹 《中外医疗》2011,30(36):115-115
随着社会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输血已成为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方法.血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输血效果和患者安全,分析影响血液制备的因素,加强血液制备质量控制和管理,对规范和指导医疗机构合理用血、有效提高对患者救治效果、避免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孟庆艳 《华夏医学》2007,20(2):364-365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它的方便、快捷。由于采供血工作中信息量大,信息质量和可靠性要求高,因此必须通过计算机化管理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输血科(血库)的主要任务是保证血液质量,保障临床输血安全,大力开展成分输血。输血科管理任务繁重,加之输血的特殊性,微小的失误将可能造成严重的医疗事故,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各个医院应尽快建立输血科计算机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乡村医生医疗事故纠纷能否防范,我们认为,只要抓住关键,乡村医生医疗事故纠纷不仅可以减少,而且可以杜绝。要减少或杜绝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必须时时防范,并应抓住以下主要环节。 1.加强医德教育大量的实践证明,医疗质量的好坏,医疗事故纠纷的发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因此对乡村医生来说,医德不是一般的服务态度,而是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必须加强医德教育,提高医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基层实验室临床生化检测的真实水平,分析影响实验室检测水平的相关因素。方法2015年4月对合肥市4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实验室谷丙转氨酶(Alt)、尿素(Urea)和肌酐(Crea)项目进行比对,结合问卷调查对实验室检测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3家实验室Alt、Urea和Crea总合格率仅为66.2%。配备检验专业人员与无检验专业人员实验室检测合格率分别为69.30%和42.70%,开展室内质量控制( IQC)与未开展IQC实验室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3.80%和6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基层实验室应增强质量控制意识,配备检验专业人员,从而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阐述了三级医院输血科的软硬件管理及其要求;阐明了建立健全安全制度的具体措施,增加了输血科的安全系数。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有利于上级主管部门从网络上一目了然地统计、分析、管理和控制血液,合理利用资源;同时,它不仅为因输血引发的各种医疗事故与医疗与医纠纷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而且还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避免或减少了医疗事故与纠纷的发生,确保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液传染病标志物的检测方法。方法本次研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0例输血前患者作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其中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梅毒螺旋抗体(抗-TP),对检测所得结果进行分析,从而对检定价值进行确定。结果在100例患者中,出现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10例(1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患者1例(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为2例(2%);梅毒螺旋体阳性率1例(1%),总阳性患者14例,阳性率为14%。结论输血前患者做血液传染病标志物检测,能对患者血液情况加快了解,并减少传染疾病的传播,也能降低因输血引发的纠纷事件,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安全输血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滕本秀 《重庆医学》2006,35(11):961-963
输血是一种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在现代医学中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基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输血医学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自1998年我国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2000年10月1日实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以来,采供血及临床输血工作已步入法制化轨道,血液质量和输血技术水平均得到了明显提高.然而与此同时旧的输血观念有待更新,输血也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也日益增多,血液安全已成为一个国家政府部门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为了确保血液安全,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4大战略措施:(1)在所有地区建立良好的、受国家控制的、具有质量管理体系的输血服务机构;(2)只从低危人群的志愿无偿献血者中采集血液;(3)对所有捐献的血液进行输血传播疾病的筛查,并进行血型和相容性试验,血液成分制备需符合GMP规范;(4)通过临床上血液的合理使用,减少不必要的输血,真正做到只给需要输血的患者输需要的血液成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医疗事故及纠纷防范与处理的有效途径和办法,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方法:总结笔者6年来在医疗事故纠纷防范与处理的经验,提出构建三位一体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体系原则以及构建途径和具体要求。结果:在本院建立起三位一体(预防、预警和处理)的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体系,取得遏制医疗纠纷增长良好效果,促进了医院的快速发展。结论:医疗事故与纠纷呵防、可控,建立三位一体防范与处理体系是一个成功尝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输血风险与影响因素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临床输血风险环节、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输血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344名输血对象的相关资料,运用SAS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输血风险影响因素包括输血前患者血液检测情况(HIV、HCV、梅毒、HBV)、输血次数、成分输血量、住院天数、婚姻状况、年龄、平均输血量、全血输血量以及住院科室。  相似文献   

13.
血液是生命之本健康之源 ,输血是现代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是临床抢救急危重患者生命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方法和手段。2 0 0 2年 4月 4日国务院令第 35 1号公布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自同年 9月 1日正式实施后 ,因输血引起的医患纠纷占了相当大比例 ,患者因输血后发生的问题向医疗机构索赔的官司屡见报端。医疗机构如何避免在临床用血过程中发生医患纠纷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给出了明确答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属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 ,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参加质控考评提高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水平,加强实验室质量管理。方法:盲样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职能考核采取现场考评和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果:本实验室质量考评总成绩为88.6分,考评结果为良好。结论:室间质控提高了实验室检测水平,为艾滋病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临床红细胞输注无效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就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临床对策。 方法 选取2015 年5 月-2016 年5 月在湘雅医院行红细胞输注的4 148 例患者,患者输注红细胞后24 h 内复 查血红蛋白(Hb),与输血前比较,若Hb 未达到预期值,则视为红细胞无效输注,并对调查结果及相关因素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院总无效输血率为12.01%,血液内科无效输血率最高为21.25%,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 <0.05)。红细胞输注效果与性别、年龄、输血次数有关,女性患者无效输血率高于男性患者(P <0.05); 输血次数越多,无效输血率越高(P <0.05);患者年龄越大,无效输血率越高(P <0.05);血液病患者发生无 效输血率高于非血液病患者(P <0.05)。结论 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红细胞输血效果,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 保临床输血疗效,做到合理使用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如何加强实验室管理 ,保障输血的安全性。方法 严格按部颁的法规和国家对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相关标准要求 ,对实验室实施全面、规范、有效的质量管理。结果 通过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6年多来 ,向临床安全供血 42万ml,无一例质量事故。 1998~ 2 0 0 0年以全省最高分获得广东省血站系统免疫学检验室间质评“特别优秀奖”的好成绩。结论 血站实验室必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才能为临床输血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实验室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要求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血站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必将参与检测的全过程,它是一套完整的血液检测质量控制和实验室管理综合体系,为实验室建设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为保证安全输血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输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及检测仪器的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血站检验科的工作重心已转为实验室的全面质量管理.目前,加强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结合我站实验室的实际工作,浅谈一下关于实验室质量管理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张禾云 《当代医学》2016,(34):50-51
目的:探讨输血检验的流程及质量控制探析。方法选择200例进行输血检验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输血检验方式,观察组加强输血检验操作。观察2组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及输血所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输血而导致的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2%)、输血单鉴定为不完善概率(4%)、标本鉴定为不合格概率更低(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输血检验应用质量控制的临床价值较高,能够避免不必要医患纠纷,提高工作效率与质量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加强输血管理的措施,防止医院感染.方法 选取40份输血管理前献血人员送检血液样本及40份输血管理后献血人员送检血液样本,对比两组血液管理前后献血人员传染病检查及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情况.结果 输血管理后献血人员传染病检测阳性率与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率明显优于血液管理前,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做好输血管理关键过程的感染的管理与控制,能有效保障血液质量与医院患者、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止医患纠纷及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