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梗死(CI)患者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检查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不同时期CI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DWI联合PWI检查,评估DWI检测结果、PWI灌注参数[局部脑血容量(rCBV)、局部脑血流量(rCBF)、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结果、不同时期CI患者DWI与PWI的关系结果。结果:超急性期CI患者T2WI显示信号正常,DWI显示明显高信号,表现弥散系数(ADC)显示显著低信号状态,急性期显示信号稍高状态,DWI呈现高信号状态,ADC呈现低信号状态,而亚急性期CI患者T2WI显示高信号,DWI显示稍高/等信号,ADC显示稍低或稍高信号状态,慢性期呈现显著高信号状态,DWI呈现显著低信号状态,ADC呈现显著高信号状态;不同时期CI患者rCBV、rCBF数值降低,MTT、TTP数值升高;超急性期、急性期CI主要表现为DWIPWI,亚急性期、慢性期CI主要表现为DWI=PWI。结论:依据DWI与ADC信号变化,能够准确判断CI不同时期,PWI可直接反映CI区域微血管分布及血流灌注状态,两种方法联合应用可为不同时期CI患者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付晓莉 《临床医学》2021,41(2):75-77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与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在不同时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周口市淮阳区人民医院收治97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期32例,亚急性期18例,急性期21例,超急性期26例,所有患者均行DWI和PWI检查,观察不同时期患者两侧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不同时期患者PWI与DWI异常信号区域关系以及PWI图像参数。结果慢性期、亚急性期患者梗死区ADC高于健侧对应区,急性期、超急性期患者梗死区ADC低于健侧对应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DWI多见于超急性期,PWI=DWI多见于慢性期、亚急性期,PWI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扩散加权磁共振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脑出血不同时期扩散加权(DWI)磁共振表现.方法 根据患者发病时间与磁共振检查间隔时间,将2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5组,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3例;亚急性早期5例;亚急性晚期7例;慢性期4例.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常规及扩散加权磁共振表现.结果 DWI显示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晚期两组血肿呈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及慢性期血肿呈低信号.超急性期血肿边缘可见低信号环;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早期血肿周边可见高信号环.结论 脑血肿各时期DWI表现有其独特的特点.DWI是鉴别脑血肿和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灌注加权成像(PWI)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诊断及预后的价值。方法:以48例ACI患者为对象,均接受MRI检查,分析MRI诊断ACI及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病侧ADC、rCBV、rCBF值低于健侧,MTT、TTP值高于健侧(P<0.05)。治疗后ADC、rCBV、rCBF值高于治疗前,MTT、TTP值低于治疗前(P<0.05)。DWI-PWI不匹配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DWI-PWI匹配患者(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无差异(P>0.05)。死亡组ADC、rCBV、rCBF值低于生存组,TTP高于生存组(P<0.05)。ADC、rCBV、rCBF、TTP预测ACI患者预后的AUC分别为0.888、0.944、0.586、0.879。结论:DWI及PWI联合检测有助于发现ACI梗死病灶,ADC、rCBF、TTP预测ACI患者预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缺血性脑梗死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颅脑MRI序列+DWI扫描,分析脑梗死区DWI信号改变与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参数图也称为ADC图)信号变化。结果:300例患者常规颅脑MRI序列+DWI检查均诊断为脑梗死,其中急性期脑梗死188例,亚急性期脑梗死90例,慢性期脑梗死22例。DWI图像上,急性期脑梗死呈高信号,亚急性期脑梗死呈稍高信号,慢性期脑梗死呈低信号;ADC图急性期脑梗死呈低信号,亚急性期脑梗死呈稍低信号,慢性期脑梗死呈高信号。结论:扩散加权成像对脑梗死敏感性高、特异性高,能早期、客观、准确的进行影像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有重要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其中超急性期(<6 h)4例,急性期(6~72 h)37例,均行磁共振常规T1WI、T2WI、Dark-fluid及DWI检查。结果 DWI显示病灶、病灶边界以及范围均优于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41例在DWI像上均表现为异常高信号,ADC图上表现为低信号。结论 DWI结合ADC图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发现常规T1WI、T2WI、Dark-fluid像上不能发现的超急性期脑梗死,DWI与T2WI、ADC图结合能判断不同时期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特征。方法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脑梗死122例,并与常规MRI的T2WI进行比较。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仅46例急性脑梗死在T2WI、FLAIR显示异常信号。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影像诊断中,DWI可作为除外新发脑梗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血管造影(CTA)、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在不同起病时间急性期脑梗死(ACI)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根据起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6 h) 20例、急性期(6~24 h) 38例、亚急性期(24~72 h) 42例,均自愿配合完成CTA或DWI检查及图像、相关数据采集,对比分析不同起病时间患者CTA、DWI检查结果。结果超急性期常规CT、MRI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大部分急性期、亚急性期常规CT扫描提示存在早期脑梗死,常规MRI扫描提示T2WI上可见大片高信号病灶。共83例接受CTA检查,其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分别为15例、29例、39例,CTA显示颅内血管病变率为53. 33%、78. 95%、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共69例接受DWI检查,其中超急性期15例,DWI提示13例显著高信号,ADC呈现显著低信号,另2例DWI信号未见明显异常;急性期18例,可见DWI呈现高信号、ADC低信号;亚急性期36例,均表现为DWI等/稍高信号、ADC等/稍低信号;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患者患侧ADC值依次逐渐提高,且与对应健侧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CTA和DWI可有效显示不同起病时间的ACI患者脑血管病变、梗死病灶及脑实质情况,二者均可为ACI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脑内各期血肿的高场强MRI表现,提高对脑内血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37例脑内血肿患者均经临床结合GE 1.5 T Signa MRI或/和CT检查确诊并对血肿进行分期,其中超急性期4例,急性期10例,亚急性期17例,慢性期6例。结果 4例超急性期血肿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DWI高信号;10例急性期血肿T1W等信号,T2WI低信号,DWI低信号;7例亚急性早期T1WI外周环状高信号,中心等信号,T2WI仍呈稍低信号,DWI呈低信号;10例亚急性晚期T1WI、T2WI均呈较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6例慢性期血肿由T1WI、T2WI高信号逐渐演变为呈长T1长T2信号的液化灶。结论脑内血肿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各期及慢性期MRI表现较具特征性。MRI能较好反应脑内血肿各期血肿成份的演变过程,在与其它占位效应的病变鉴别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急性期、超急性期脑血管病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磁共振常规弥散加权扫描、水抑制序列扫描和常规T1WI、T2WI扫描,对梗死灶和对侧相应部分正常脑组织的表现弥散系数(ADC)值进行测定。结果 66例患者中超急性期脑梗死9例,急性期脑梗死57例;急性期和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上呈高信号,T2WI上呈部分稍高信号或等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梗死灶ADC值显著低于对侧相应部位正常脑组织的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检查诊断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的诊断敏感性较高,采用弥散加权扫描能有效区分多发脑梗死中的新旧病灶,进而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影像学表现及其与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进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分析其影像学表现,比较DWI与常规MRI检查对急性期脑梗死检出情况,并探讨DWI序列影像学表现与病理表现的关系。结果 90例患者中超急性期22例,急性期28例,亚急性期40例。超急性期、急性期DWI信号均为高信号,亚急性期39例DWI信号为高信号。DWI序列对超急性期和急性期病灶检出率均大于T2WI序列(P 0. 05),对亚急性期病灶检出率与T2WI序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超急性期DWI病灶最长直径、ADC值小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P 0. 05),急性期DWI病灶最长直径、ADC值小于亚急性期(P 0. 05)。结论急性脑梗死DWI序列扫描呈高信号,且随着发病时间的延长,病灶和ADC值均增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在MRI常规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的信号特征。方法: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4例,按临床分期分为超急性期7例、急性期8例、亚急性早期12例、亚急性晚期10例、慢性期患者7例。对所有患者行头部常规MRI序列+DWI扫描,并经头颅CT证实,分析各期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在各期不同序列中的信号特点。结果:超急性期常规MRI各序列表现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在亚急性晚期各序列主要表现为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以及晚期血肿在常规MRI各序列上均表现各异。超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晚期在DWI上主要以高信号为主,其余各期均以低信号为主。超急性中心表现为高信号,周边表现为低信号,血肿周围为高信号环,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早期血肿周围表现为高信号环,亚急性晚期血肿灶周围为低信号环包绕。自发性脑出血慢性期出血灶ADC值最高,超急性期ADC值最低,且与相对应侧的正常脑组织ADC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不同时期在DWI上信号特征各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发病2~72h内临床考虑脑梗塞患者行MR常规T1WI、T2WI及DWI序列检查。结果 30例脑梗塞患者T1WI、T2WI共检出病灶110个,其中51个超急性、急性期梗塞病灶在DWI上显示呈高信号,ADC上呈低信号,梗塞部分均对应相应临床症状,阳性率为100%,51个病灶中T1WI及T2WI显示40个,阳性率为78%。结论 DWI技术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分期方面,较常规MRI优越,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4.
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脑梗死3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脑梗死各期弥散成像(DWI)与常规MR的信号改变,总结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的病例行常规MR及DWI。结果:DWI超急性期显示率达100%,急性期与T2WI相同,亚急性期则不如T2WI。ADC值至亚急性晚期达假正常化。结论:脑梗死的DWI随时间有特征性的规律,有利于临床分期,并为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MRI-DWI)与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溶栓治疗的85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其病侧与健侧的弥散系数(ADC)和PWI特征,治疗前与治疗后的ADC和PWI特征,并完成≥6个月的电话回访,分析DWI和PWI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健侧比较,缺血性卒中患者病侧ADC、rCBV和rCBF值降低,MTT和TTP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病侧ADC、rCBV和rCBF值升高,TTP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WI-PWI匹配患者比较,DWI-PWI不匹配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残疾率和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溶栓前病侧与健侧比值rADC和rrCBF对患者残疾和死亡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DWI与PWI技术联合检测便于早期发现梗死灶,且rADC和rrCBF可能是患者预后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低场MR 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且发病时间在6h以内的25例患者进行常规MRI和DWI扫描。结果25例脑梗死DWI均显示为高信号,T2FLAIR显示8例,T2WI显示5例,TIWI均未显示。结论低场强MR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死的显示明显优于常规MRI。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低磁场MRI脑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做常规CT扫描和MRI扫描,并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比较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在常规CT和磁共振DWI表现。结果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中10例CT正常,DWI出现异常高信号,5例CT见轻度低密度,DWI大片状高信号。说明DWI对急性和超急性脑梗死有明显敏感性。结论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优于常规CT,并能区别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死,因此DWI应作为常规诊断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18.
康培元  向锦艳  陈静 《临床医学》2015,35(2):118-11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及磁共振波谱对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87例不同时期脑梗死患者行弥散加权成像(DWI)和磁共振波谱(MRI)检查,测量脑梗死灶的rADC值与ADC值。结果DWI对6h以内脑梗死的检出率显著优于MRI;超急性期与急性期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边缘rADC值和ADC值显著高于病灶中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急性期和慢性期与超急性期和急性期r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32例急性期脑梗死死区与健侧对应区的FA平均值分别为(0.24±0.13)与(0.51±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病变的进展,脑梗死不同时期rADC值与ADC值呈上升趋势,DWI与MRI联合应用对脑梗死病灶给予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DWI、弥散张量成像、MRS三者应用可为治疗脑梗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T2*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灌注加权成像(DSC PW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在单发脑转移瘤及胶质瘤中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2例高级别胶质瘤以及45例单发脑转移瘤患者进行研究,术前进行MRI常规扫描、T2DSCPWI扫描以及DWI扫描,对两组患者肿瘤实质区以及瘤周水肿区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相对脑血流(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进行测量,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rCBF、rCBV、ADC、rADC在脑转移瘤和胶质瘤中的鉴别价值。结果 两组肿瘤实质区以及瘤周水肿区灌注情况、信号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ADC、rADC均显著高于高级别胶质瘤,rCBV、rCBF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瘤周水肿区ADC、rADC、rCBF、rCBV对脑转移瘤诊断的AUC值为0.841、0.857、0.793、0.827。结论 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瘤周水肿区T2DSCPWI参数rCBF、rCBV及DWI参数ADC、rADC均高于高级别脑胶质瘤者,在单发脑转移瘤和胶质瘤的鉴别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脑内血肿的DWI、GRE-T2*WI序列信号演变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经临床及CT确诊的脑内血肿患者的的MR图像,全部病例均采集MRI常规T1WI、T2WI序列及DWI序列图像,其中39例采集GRE-T2*WI序列图像,结合血肿形成时间、主要成分及其在常规T1WI、T2WI的信号特征对脑内血肿进行分期,并分析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规律。结果超急性、亚急性晚期脑内血肿在DWI序列表现为"中高周低",其中5例超急性期、10例亚急性晚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同样表现为"中高周低"。急性期、亚急性早期脑内血肿DWI序列表现为"中低周高",其中10例急性期、9例亚急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均为低信号。慢性期脑内血肿DWI序列信号不稳定,其中5例慢性早期病例行GRE-T2*WI序列检查,表现为"中高周低"。结论不同时期脑内血肿在DWI、GRE-T2*WI序列的信号演变存在规律性,结合MRI常规序列检查可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