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曹善盖 《新中医》2015,47(8):38-39
目的:观察超早期溶栓脑梗死患者联合补气通滞汤及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炎性因子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106例行超早期溶栓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为53例,观察组采取补气通滞汤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取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炎性因子改变。结果:治疗后2组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溶栓脑梗死患者联合补气通滞汤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血滤后脓毒血症患者内毒素清除效应的疗效.方法:将61例血滤后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血必净组.对照组31例采用常规抗炎、抗感染、对症治疗等基础上加用血滤治疗,血必净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2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炎性因子及内毒素指标.结果:2组治疗前后的组内对比,各指标均显著降低(P<0.01);其中血必净组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降钙素原(PCT)较对照组下降幅度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必净组白细胞介素-6(IL 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血滤后脓毒血症患者血中Hs CRP、PCT水平,说明对全身炎症反应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显著降低血浆IL 6和TNF α水平,提示血必净注射液可加强血滤后脓毒血症患者内毒素的清除效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6及可溶性髓系细胞表达触发受体-1(s TREM-1)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血必净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及抗感染治疗,血必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2组均连续治疗5 d。记录2组治疗完成情况、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s TREM-1含量和IL-6/IL-10比值及血WBC、中性粒细胞、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统计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血必净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组临床症状或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血WBC、中性粒细胞、hs-CRP、TNF-α、IL-6、s TREM-1及IL-6/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血必净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各指标恢复时间血必净组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好,可能与其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围术期采用血必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6年11月东莞三局医院收治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3)、观察组(n=43),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围术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肝肾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肝肾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围术期患者血必净治疗,既能改善血气指标、血清炎性因子、肝肾功能,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急性肺挫伤治疗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两组疗程均为7d。比较血清TNF、IL-8水平变化情况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清TNF、IL-8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总有效率亦较对照组高。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改善急性肺挫伤患者TNF、IL-8水平,阻断肺挫伤的演变进程,促进肺组织的修复和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中成药》2016,(3)
目的探讨血必净与生长抑素联合应用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8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实施生长抑素治疗,观察组采取血必净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将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较对照组(72.73%)高;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腹痛缓解时间及呼吸机撤离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下降,且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血必净与生长抑素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从而促进病情恢复,有利于患者远期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50 m L加入100 m 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2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72 h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CI、SVRI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RP、PCT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均<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辅助治疗感染性休克可通过改善血流动力学、降低炎性反应等机制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仅采用西医综合治疗,治疗组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静脉点滴.观察治疗效果,记录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阍均短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对于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重症肺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增加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针刺治疗。治疗7 d后比较2组疗效、炎症水平(血清降钙素原、白介素6及超敏C-反应蛋白)、循环指标(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乳酸及尿量)及相关时间指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抗菌素使用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循环较对照组稳定,各时间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针刺可缩短重症肺炎患者治疗时间、降低炎症水平及稳定循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疗效及对肠道黏膜屏障、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2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临床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记录2组治疗前及治疗第1周、2周血常规和腹水指标、肝功能指标、肠道黏膜屏障损伤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体温复常时间,腹水消失时间,恶心、呕吐缓解时间,腹部压痛、反跳痛消失时间,腹水常规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第1周、第2周血白细胞、血中性粒细胞比例,腹水白细胞、腹水培养阳性比例,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尿乳果糖/甘露醇(L/M)比值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舒普深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SBP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恢复以及肝功能的改善,机制可能与其保护肠道黏膜屏障、抑制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的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就诊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48例,随机分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吸氧、祛痰、激素、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血必净静脉滴注治疗,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炎性因子变化,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6、CRP等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癌并发阻塞性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较好,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痹症1号联合洛索洛芬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变化及疗效观察。方法:将8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痹症1号联合洛索洛芬治疗,对照组给予洛索洛芬单药治疗。连用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一般临床指标[血尿酸(BUA)、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急性期的炎性指标(ESR、CRP、IL-1β、TNF-α及MMP9)的水平。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均P<0.05);治疗后的观察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两组一般临床治疗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痹症1号联合洛索洛芬能显著降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其临床疗效与单独服用洛索洛芬相比较更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症状,有利于其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本院87例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大承气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 45%以及79. 09%,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便时间、恢复排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IL-6、IL-8以及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0. 05)。结论:大承气汤联合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促进了临床症状的缓解,提高了临床疗效,降低了机体炎症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小承气汤治疗,连续治疗7 d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浆炎性反应改善(CRP、TNF-α及IL-6)及胃肠道功能恢复(肠鸣音恢复正常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胃肠功能各指标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TNF-α、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承气汤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显著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机体术后炎性反应,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郭治宇 《新中医》2015,47(6):244-245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比较2组腹胀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总胃肠减压量、治疗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腹胀缓解、肛门排气、治疗时间及总胃肠减压量等指标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1%,对照组为87.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基础上,艾灸结合中药灌肠治疗腹部术后炎性肠梗阻,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0例SAP患者分为血必净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性基础治疗,血必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结果血必净组在治疗5、10 d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治疗10 d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28 d局部并发症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MODS)发生率和中转手术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SAP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改善胰腺微循环,减轻胰腺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血必净注射剂治疗SAP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NF-α、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SAP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统计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87.50%)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2.50%)(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小板黏附率、血清TNF-α、IL-6及IL-1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剂治疗SAP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疗效,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病情转归。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原发性综合征(PNS)"微炎症"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芥素-6(IL-6)水平含量的影响。方法:选45例PN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2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静滴,10天为1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证候疗效及血清hs-CRP、IL-6含量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63%,治疗组为91.30%(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IL-6含量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s-CRP、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改善PNS患者"微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总结其药理学作用,以寻找最佳治疗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本院治疗的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 L配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静脉滴注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APACHⅡ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5 d后、治疗10 d后CRP、ESR、TNF-α、IL-2、IL-6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改善老年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对外伤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临床疗效.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第1、7日的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水平.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与白介素-6改善优于对照组,生存患者住ICU时间少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联合血必净注射液可降低MODS患者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抑制内源性炎性介质失控释放,从而进一步抑制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的增加,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生成和释放,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