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过山蕨的化学成分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宁  吴永军  李铣  张鹏  王金辉 《中草药》2008,39(1):34-36
过山蕨,又名马蹬草、还阳草、过桥草,为铁角蕨科植物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 Rupr.的地上全草,主产于我国东北山区等地,历代本草未见有关其药用记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方法 大鼠股动脉注射月桂酸制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造模后肉眼观察病变肢情况并评分,按评分结果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对照组,过山蕨总黄酮高、中、低剂量(7.2、3.6、1.8 mg/kg)组和脉管复康片(648 mg/kg)阳性对照组,每组10只,给药组于造模3d后每天ig给药1次,连续7d.观察大鼠体征、血栓病理切片、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过山蕨7.2 mg/kg可显著改善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症状.结论 过山蕨总黄酮对大鼠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有显著治疗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阻断α受体和兴奋β受体、抗去甲肾上腺素、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等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过山蕨为铁角蕨科过山蕨属植物过山蕨(Camptosorus sibiricus)的地上全草部位,是一种民间常用药,目前关于过山蕨的生物活性研究主要集中在过山蕨总黄酮上,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尚有不足,药效成分也不能完全确认。该实验对过山蕨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离,从药效物质基础的角度探寻其作为过山蕨补充药物来源的可能性,为进一步的药理活性和充分开发利用过山蕨植物资源提供物质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柱,ODS开放柱,Sephadex LH-20柱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过山蕨水提物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根据其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7E)-9-hydroxymegastigma-4,7-dien-3-on-9-O-β-D-glucoside (1),bridelionoside F (2),(3R,5S,6S,7E,9S)-megastigman-7-ene-3,5,6,9-tetrol 9-O-β-D-glucopyranoside(3),(6S,7E,9R)-roseoside(4),(3S,5S,6R,9R)-3-hydroxy-5,6-epoxy-β-ionol-9-O-β-glucopyranoside(5),6,9-dihydroxy-4,7-megastigmadien-3-one(6),elaphoside A(7),ptelatoside-A(8),n-butyl-α-β-Dfructofuranoside(9),dibutylphthalate(10)。结论:首次从过山蕨属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0,以上化合物的发现进一步丰富了过山蕨的化学成分组成,为综合开发和利用过山蕨植物资源提供前期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18薄叶双盖蕨来源:蹄盖蕨科植物薄叶双盖蕨Diplazium pinfaense Ching的全草。贵州分布于东部、南部、北部的低海拔地区以及西部的贞丰;生于山谷溪边、林下、林缘。主治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用于热淋,淋漓涩痛,痢疾,腹泻[3]。19鄂西介蕨来源:蹄盖蕨科植物鄂西介蕨Dryoathyrium henryi(Bak.)Ching的全草。贵州各地均有分布,生于山谷阴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模型大鼠内皮功能及血栓相关因子的影响,从而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脉管复康片0. 216g/kg组和过山蕨总黄酮3、6、12g/kg组。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体征变化、股动脉组织形态学,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内皮素-1(ET-1);采用ELISA测定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纤维蛋白原(F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IL-6、TNF-α、CRP、ET-1、v WF、AECA、TXB2、PAI-1、Fg显著升高,NO、6-Keto-PGF1α显著降低;与模型对照组大鼠对比,过山蕨总黄酮各剂量组大鼠的IL-6、TNF-α、ET-1、AECA、TXB2、PAI-1、Fg显著降低,NO、6-Keto-PGF1α显著升高。结论:过山蕨总黄酮能改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模型大鼠的症状,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可能与调控6-Keto-PGF1α、PAI-1等血栓相关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6.
山豆爿草别名螺厣草、金丝鱼鳖草、抱石莲等。为水龙骨科骨牌蕨属植物抱石莲Lepi-dogrammitis drymoglossoides(Bak.) Ching,以全草入药。性味:甘、微苦、寒。功能: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清肺止咳。  相似文献   

7.
<正>24刺齿凤尾蕨源于凤尾蕨科凤尾蕨属Pteris dispar Kze.的全草。在贵州分布于南部和中东部各地的酸性山地。具有凉血祛瘀,清热解毒功效。主治跌打损伤[1]。25剑叶凤尾蕨源于凤尾蕨科凤尾蕨属Pteris ensifor-mis Burm的全草或根状茎。在贵州分布于南部各地及北部的赤水和习水。具有消肿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跌打肿痛[1]。26栗柄凤尾蕨  相似文献   

8.
<正>18芒齿耳蕨来源于耳蕨属芒齿耳蕨Polystichum he-catopteron Diels.的全草。贵州分布于赫章、桐梓、雷山等地。生长于酸性山地的林下、溪边、阴处[3]。味微甘、微苦,性凉。归肺经。功效:润肺止咳,清热解毒。主治感冒咳嗽,疮痈肿毒。19尖齿耳蕨来源于耳蕨属尖齿耳蕨Polystichum ac-utidens Christ.的全草。贵州全省分布。生长于石灰岩地区。味微苦,性温。归肺、肝经。功效: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周身疼  相似文献   

9.
20 披针骨牌蕨 又名万年青、青年草,系水龙骨科植物披针骨牌蕨Lepidogrammitis diversa (rosenst.) Ching的全草.生于海拔800~2 000 m的阴湿林下,附生树干或石上.分布于纳雍、贵阳、道真、桐梓、绥阳、松桃、印江.性凉,味微苦、涩.具有清热利湿,止痛止血作用.主治小儿高热,肺热咳嗽,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小鼠肺癌的干预作用,研究其可能的抗肿瘤机制.方法 乌拉坦致小鼠肺癌模型观察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小鼠Lewis肺癌的预防作用,小鼠Lewis肺癌被动转移模型考察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小鼠肺癌转移的影响,小鼠Lewis肺癌复发模型验证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小鼠肺癌的机体微环境清道夫作用,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考察过山蕨总黄酮(30、100 mg/kg)对肺癌组织赖氨酰氧化酶(LOX)的影响,通过检测毛细血管通透性考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肺癌组织的血管正常化作用.结果 过山蕨总黄酮高、低剂量(100、30 mg/kg)均能显著降低乌拉坦诱导的小鼠肺癌发生率,明显减少小鼠Lewis肺癌被动转移率和小鼠Lewis肺癌皮下肿瘤切除后复发率.过山蕨总黄酮高、低剂量均能显著下调小鼠肺癌组织LOX表达,阻止肿瘤切除小鼠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形成,促进肺癌组织血管正常化.结论 过山蕨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LOX表达实现对肺癌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查阅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综述了过山蕨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过山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红接骨草治疗湿热型痢疾及泄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红接骨草(Didywocerpvs hedytijevsChun) 属苦苣苔科,别名矮脚甘松、耳草长蕨苣苔,系多年生草本,喜生于石山的石缝中,药用全草,全年可采。本药味微苦涩,性凉,有凉血散瘀,消肿止痛作用。主治劳伤咳嗽、跌打损伤、骨折及疮疖痈肿(《广西本草选编》下册)。笔者在临床实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过山蕨总黄酮对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可能的肝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扑热息痛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模型、地塞米松联合酒精致脂肪性肝损伤小鼠模型、Con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考察过山蕨总黄酮的肝保护作用;并考察过山蕨总黄酮体外对H2O2损伤的人肝细胞L02的影响.结果 过山蕨总黄酮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扑热息痛致急性肝损伤小鼠、ConA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及地塞米松联合酒精致脂肪性肝损伤小鼠均有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作用,还可增加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降低肝组织丙二醛(MDA)、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TIMP-1)及层黏连蛋白(LN)的量.过山蕨总黄酮对L02细胞H2O2损伤有抑制作用,可刺激肝细胞血红素氧化酶(HO-1)活性,抑制H2O2所致的细胞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耗竭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相当于维生素E的68.55%.结论 过山蕨总黄酮对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清除自由基和增强细胞抗氧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18凤尾蕨科Pteridaceae(1属)18.1凤尾蕨属Pteris(9种)18.1.1凤尾蕨Pteris cretica L.;全草入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解毒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肠炎,菌痢,淋浊,带下,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扁桃体炎,腮腺炎,痈肿疮毒,湿疹,单、双喉鹅,小儿惊风。18.1.2指叶凤尾蕨Pteris dactylina Hook.;全草或根状茎  相似文献   

15.
27铁角蕨科Aspleniaceae(1属)27.1铁角蕨属Asplenium(14种)27.1.1华南铁角蕨Asplenium austrochin-ense Ching;全草入药;具有消肿止痛,化湿利尿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白浊,前列腺炎,肾炎,烦渴,刀伤出血。27.1.2剑叶铁角蕨Asplenium ensiforme Wall.ex Hook.et Grev.;全草入药;具有活血祛瘀,舒经止痛作用;主要用于  相似文献   

16.
<正>22肿足蕨来源于肿足蕨科植物肿足蕨Hypodem-atium crenatum(Forssk.)Kuhn.的根状茎或全草[4]。贵州全省分布。具有祛风利湿的功能。主治风湿痹痛[3]。23阴石蕨来源于骨碎补科植物阴石蕨Humata re-pens(L.)Diels.的根状茎[4]。贵州分布于贞丰、独山、黎平等地。具有活血止痛,清热利湿接筋续骨的功能。主治风湿痹  相似文献   

17.
<正>27光里白来源于里白科植物光里白Diploptery-gium laevissimum(Christ)Nakai的全草。功能主治:清热利尿;主治砂淋,热淋,血淋,水肿,小便不利,前列腺炎。28峨眉介蕨来源于蹄盖蕨科植物峨眉介蕨Dryoat-hyrium unifurcatum(Bak.)Ching的全草或根状茎。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主治小便不利。  相似文献   

18.
皮立  胡凤祖 《中草药》2007,38(11):1625-1627
蕨麻,藏医谓之卓老沙曾,原植物为蔷薇科委陵菜属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e L.,为多年生草本。在高海拔地区蕨麻根的中下部形成块根,在温暖低平地区不形成膨大的块根[1]。蕨麻全草入药,收敛止血,止咳利痰,治各种出血及下痢。块根入药,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益气补血功效;治脾虚、腹泻、产后贫血、营养不良等症[2]。笔者以石油醚为溶剂,索氏提取法提取油脂化合物,经柱色谱分离为非极性、弱极性、极性馏分,气质联用仪测定脂肪酸的3种馏分,共鉴定了60种成分。其中亚油酸22.45%、亚麻酸5.16%、棕榈酸10.47%、角鲨烯0.25%。亚麻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19.
正节节草为木贼科木贼属植物节节草(Equisetum ramosissimum Desf.)的地上部分,又名笔筒草、通气草、土木贼、眉毛草、木贼草等,具有清热、明目、止血、利尿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咳嗽、目赤肿痛、云翳、尿血、淋症、黄疸、骨折等。全草含烟碱、犬问荆碱、山柰酚-3-槐糖苷-7-葡萄糖苷、山柰酚-3-槐糖苷、谷甾醇、豆甾醇等化学成分[1]。木贼科属于蕨类植物门楔叶蕨亚门木贼目的一个科,该科植物仅木贼属  相似文献   

20.
石生齿缘草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石生齿缘草Eritrichium rupestre(Pall.)Bunge,蒙名哈敦-巴特赫或乌布松-德瓦,又名蓝梅,为紫草科植物石生齿缘草的干燥带花全草,主要产于内蒙古及东北等地,是常用的蒙药之一。其味苦,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高烧头痛,疫热,脉管炎,炭疽等病症。但对其化学成分的研究至今未见报道。为进一步开发蒙医药资源,对其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