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一脉相传,传承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是现代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发的方向,符合返璞归真的生态理念,海洋的药食同源文化需要我们从多学科结合研究、开发并更好地加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源远流长.与中华民族医药文化一脉相传.传承海洋药食同源文化是现代海洋药物与功能食品研发的方向.符合返璞归真的生态理念.海洋的药食同源文化需要我们从多学科结合研究、开发并更好地加以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3.
中药素有“药食两性”,对提高机体防御能力或防治疾病发生发展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符合“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中医养生理论观念。结合我国正处于推动中医药健康发展的时代背景,开发药食同源类中药来源的功能性保健食品已成为医药和食品领域新兴研究方向。目前多数药食同源类中药均含多糖重要活性成分,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已被作为中药类功能性保健食品研发的天然原料。而我国审批的保健食品功效成分以多糖、总皂苷、总黄酮等为主,完全由功效成分组成的保健食品较少,以中药多糖为功效成分的组方更少,并且部分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的药理作用机制尚未阐明,研发相关保健食品的实验或基础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故基于研发功能性保健食品角度,本文综述相关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在调节肠道菌群、抗氧化、调节血糖血脂、抗肿瘤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为实现药食同源类中药多糖向功能性保健新食品转化提供理论依据,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防病治病中的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4.
药食同源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孙艳  赵余庆 《中草药》2011,42(11):2351-2359
2002年卫生部发布"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名单",即规定87种药食同源品可以作为我国保健食品的原料。这些药食同源品的功效成分已有大量研究,但有关其中的重金属检测研究相对较少。而食品安全和保健食品的质量控制是当前国内外关注和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总结了重金属的多种检测方法,同时就已报道的药食同源品中汞、砷、铅和镉的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目前的检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药食同源品作为保健食品的原料选用和质量控制及安全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药食同源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药食同源产业是国家发展"健康中国"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伴随国内政策的高度支持与国外环境的日益友好,药食同源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但也映射出一些问题。法定药食同源品种可依据中医保健功能与性味功效特性归纳为7类,为开发应用提供借鉴。深入市场调研、掌握市场需求、加强基础研究与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建设标准体系,将有利于开发集安全性、风味性及个性化于一体的药食同源产品,促进药食同源产业发展,助力"健康中国"的打造。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文献的数据挖掘,初步探讨干预胃癌癌因性疲乏(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用药规律,并结合CRF中医病机及现代药理学研究进行分析。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筛选自建立数据库开始至2022年4月10日期间治疗胃癌CRF的临床文献,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及SPSS Modeler 26.0统计软件,以2018年卫健委公布的110种药食同源中药为参考,对收集文献所涉及的药食同源中药进行频数频率、性味归经、药效分类、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根据统计结果探讨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的用药规律。结果:收集文献中共有药食同源中药43味(占2018年卫健委所公布110种药食同源中药的39.09%),出现频数376次(占文献全部165味中药出现频数的49.41%);频数≥10次的药食同源中药共14味,按频数降序排列依次为黄芪、茯苓、当归、甘草、党参等;干预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四气以平、温为主,五味以甘味药为主,归经以归脾经最多;发掘出21组治疗胃癌CRF的药食同源中药组合,支持度最高的组合是黄芪-当归;聚类分析提取获得3个核心聚类群。结论:药食同源中药干预胃癌CRF以健脾和胃为基本治则,辅以补肺滋肾,养血生津,理气燥湿为法,常用药食同源中药为黄芪、茯苓、当归等,可将这些药食同源中药用于胃癌CRF的治疗及保健食品的开发中。  相似文献   

7.
吴玲  郑琴  张科楠  罗俊  郭园园  吴海霞  肖帅  李文静 《中草药》2019,50(10):2505-2512
药食同源中药是我国古人通过长期实践总结的既可以药用又可以食用的物质。虽然药食同源中药的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有关其安全性方面的报道相对较少。中国古代本草著作,尤其是食物类本草著作记载了大量的药食同源中药,并对来源、品种、功效、禁忌、用法与用量等进行了系统的概述。通过系统地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对木部类、果部类及草部类药食同源中药的安全性或不良反应进行综述,为其食疗和保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系统,肠道菌群能够产生大量维持机体健康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等,调节宿主生理活动和改善疾病状态。多糖为药食同源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物质,由于其具有易溶、毒性低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药食同源植物多糖进入生物体内不易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但可被肠道菌群分泌的多糖降解酶降解,具有潜在的益生元特性。药食同源植物多糖通过调控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介导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并作为益生元与益生菌形成合生元改善炎症性肠病。对药食同源植物多糖与肠道菌群的互作机制、介导肠道菌群并作为益生元改善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贵州药食两用同源植物资源与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贵州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现状,分析其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方法通过踏查、资料考证和文献整理对贵州地区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居民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贵州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丰富,但部分应用广而少的药食同源植物缺乏保护;部分居民存在食用石蒜、商陆有毒植物,不宜作为食物。结论必须对贵州药食同源植物以建立良种培育基地和GAP种植基地保护资源;加强向居民宣传药食同源植物的毒副作用及适宜体质类型,确保人们正确地辨认并安全地食用植物。  相似文献   

10.
杜仲(Eucommia ulmoides),又称胶木,为杜仲科杜仲属植物,在我国已有超过两千年的药用历史。杜仲通常使用其干燥的树皮和叶子入药。由于其在临床应用中的较高安全性,杜仲叶已在2019年通过食用安全性评价正式列为药食同源物质,成为食品和保健品开发的有力资源。根据中医理论,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等功效。现代研究表明,杜仲的不同部位,如皮、叶、花和种子等,含有类似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苯丙素类、萜类、黄酮类、酚酸类、甾体和多糖类等物质。杜仲因其丰富的成分,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预防骨质疏松、抗肿瘤、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肝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因此具有开发多样化药食同源产品的潜力。该文对杜仲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代表性的药食同源产品进行了系统整理,旨在为杜仲及其活性成分的临床应用及药食同源产品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这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杜仲的药用特性,并为进一步探索其在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指导。作为一种传统药食同源植物,杜仲将在未来的研究中引起更多关注,并有望为人们的健康作出更多贡献。  相似文献   

11.
Phyllanthi Fructus is a highly unique 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ous item, which exhibits distinctive flavor, notable nutritional value, and abundant pharmacological activity. It has enormous potential in the creation of health products and pharmaceuticals. However, due to the unique laws of quality formation and transfer of Phyllanthi Fructus, its appearance, shape, chemical compositions, nutrients, and sensory flavors are frequently greatly influenced by botanical resources, the processing and s...  相似文献   

12.
麋鹿为我国珍贵的药用生物资源,其茸、角、骨、肉、血等入药已逾千年,均为我国传统名贵中药.由于麋鹿在我国的灭绝而无药可用.随着麋鹿种群重引入并快速扩大,围绕麋鹿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开展了广泛的现代研究.系统分析了麋鹿药用资源的保护现状,提出了应明确麋鹿作为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的战略地位,积极开展麋鹿野化驯养与人工规范化养殖相结合的资源发展模式,通过开展以麋鹿药用资源科学合理利用为目的的应用性基础研究,并研究开发独具特色的麋鹿系列产品,促进麋鹿生物资源在中药农业、工业、商业、保健品业、食品业、化妆品业以及加工设备技术等产业化的构想,以期引导和推动麋鹿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与保护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Some Chinese herbs have been used to prevent and treat diseases, and are also used as common food ingredients. These Chinese herbs are potential resource fo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Leek roots is a typical medicine of food and medicine continuum. It has a long history of medicinal applications and edible food in China.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biological active components, pharmacological a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eek roots were introduced. We hope that this review will...  相似文献   

14.
竹节参是一种传统的珍贵中药,也是一种传统的药材和食品,种植和药用历史悠久,不仅具有散瘀、止血、消肿、祛痰、止咳等作用,作为食品、保健品等,也具有较高的价值。由于过度开采,造成野生资源稀缺。为了可持续利用和充分开发竹节参药材资源,通过相关文献考证,对竹节参资源分布、种质鉴定、遗传多样性、育种研究,如育种、人工栽培和潜在资源开发利用,解决供需市场之间的矛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茯苓Poriacocos是我国传统的药食同源中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功效,在药品、食品及保健品中均有广泛应用。随着对茯苓的深入研究,其三萜类和多糖等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应用开发研究备受关注。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进行系统综述,根据质量标志物的概念,从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特有性、传统药效、传统药性、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加工方法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茯苓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茯苓质量评价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滕浩  李雪影  孙卉  戴瑞  李才林  何志贵 《中草药》2022,53(13):4177-4186
近些年来,海洋植物多糖的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已成为医药、食品领域的研究热点。纵观现有研究资料,海洋植物多糖具有抗衰老、抗氧化、免疫调节、抗肿瘤、抗凝血及保护肾脏等作用,在保健食品、医药和化妆品行业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主要从化学结构表征和药理活性2个方面对海洋植物多糖进行综述,以期为海洋植物多糖的深度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傣药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傣药资源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傣药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方法: 结合傣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和工作实践,对傣药资源开发应用的重点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 结果: 对傣药学的发展历史、本草沿革、傣药资源种类及分布、濒危资源、保护现状等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今后傣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 结论: 傣药应加强传统知识的传承和知识产权保护,今后应重点开展重要傣药及濒危资源的保护与专题调研,从品种考证、质量标准、化学成分、生物活性、有效方药的新药开发研究以及濒危傣药野生变家种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是促进傣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为传统中药材,具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等功效。系统总结了近年来金钗石斛多糖的提取分离、结构解析及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发现其主要活性成分为多糖,提取方法主要有水提取、有机溶剂提取、超声波辅助提取、微波辅助提取和酶提取法等;多糖的单糖组成丰富,主要由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和甘露糖组成,还含有鼠李糖、甘露糖、木糖、半乳糖醛酸等;多糖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肿瘤、增强免疫力、保肝等生物活性,在药品、食品和保健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其多糖提取、纯化方法优化,多糖高级结构和构效关系解析,以及关联药效作用机制阐释等方面研究,以促进金钗石斛多糖在功能性食品和药品中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药健康产品管理及市场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  吕静薇  陈颖  王琼  刘新民 《中草药》2021,52(3):902-908
随着民众健康意识的增涨,对健康养生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以中药为原料的保健品、药食同源产品、药膳等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但是,目前对中(草)药健康产品并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通过对我国中药产品的法律地位以及我国中药健康产品的管理机构、市场概况等进行介绍,以期为以中药为原料的健康产品的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露阳  张志锋  王庆颖  李芸 《中草药》2021,52(15):4722-4730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重视保健和养生。全草类药食同源中药大多被人们当野菜食用或作茶饮,以达到养生和防治慢性病的目的。但并非所有药食同源中药都适用于所有人群,一部分药材的潜在毒副作用也随着其被广泛食用或药用而被发现。对药食同源目录中全草类品种的安全性、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以期为这些品种的食疗、保健应用及安全性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