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RVEDVI)在监测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心室前负荷中的意义。方法50例患者,男31例,女19例,年龄(68±11)(46~87)岁,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或瓣膜置换术。心脏外科术后用改良的Swan-Ganz漂浮导管接连续心排量监测仪监测心脏指数(CI)、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中心静脉压(CVP)及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每1~2h观察一次。测量持续(64±25)h。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这些数据间的相关性。结果RVEDVI的均数为(130±28)ml/m^2,CI的均数为(3.1±0.6)L/(min·m^2)、PCWP的均数为(11.4±4.1)mmHg。50例患者中约有26例REVDVI、25例CVP和CI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有7例PCWP和CI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有10%的患者中,CVP和CI之间呈负相关,只有4%的患者,REVDVI和CI之间呈负相关。结论RVEDVI是心脏外科术后监测中有明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尖锐湿疣(CA)应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复发率。方法:将筛选的120例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二氧化碳激光术局部治疗。试验组60例患者加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皮损局部注射。观察两组的治愈率、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术后治愈率为91.67%,随访复发率为8.33%。对照组治愈率为68.34%,随访复发率为31.67%。两组间治愈率、复发率比较,均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二氧化碳激光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局部注射对尖锐湿疣疗效较好,并且术后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改善阴茎背神经敏感性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原发性早泄(PE)患者实施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术中保留正中(12点)、两侧(3点及9点)主干神经共3支,其余全部切断。术后采用中国早泄患者性功能评价表(CIPE),阴道内射精潜伏期及国际勃起功能问卷(IIEF-5)评价PE患者的勃起功能,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手术后CIPE测分较术前有明显提高、阴茎背神经敏感性均较术前有明显减弱(P〈0.01);手术前后IIEF评分差别不大;显效39例(60.94%),有效18例(28.12%),无效7例(10.94%),总有效率为89.06%。结论:阴茎背神经选择性切断术改善阴茎背神经敏感性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及其对血清可溶性Fas(sFas)的影响。方法60例CHF患者在洋地黄、利尿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硝酸酯类药物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30例和安慰剂组30例;另设健康对照组30例,均为体检结果正常的人。卡维地洛组和安慰剂组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均应用心脏超声测量左室短轴缩短率(FS),射血分数(EF),心搏量(SV),舒张末左室内径(LVEDD),舒张末室间隔厚度(IVSTd)和舒张末左室后壁厚度(LVPWTd),D/T=LVEDD/(IVSTd+LVPWTd);并以ELISA方法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组,卡维地洛组与安慰剂组在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的血清sFas浓度。结果 治疗3个月后,卡维地洛组与安慰剂组患者的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卡维地洛组LVEDD[(60.5±6.7)mmvs(66.3±6.3)mm,P〈0.05],FS[(23.8±6.4)%vs(17.8±6.1)%,P〈0.05],EF[(49.4±9.8)%vs(41.3±6.2)%,P〈0.05],D/T[(3.08±0.62)mmvs(3.69±0.79)mm,P〈0.05]改善比安慰剂组更显著。治疗前两组CHF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卡维地洛组sFas水平的降低比安慰剂组的降低更为显著[(0.94±0.26)μg/Lvs(1.18±0.32)μg/L,P〈0.05],sFas水平与EF呈显著负相关(r=:-0.73,P〈0.001)。结论 ①常规治疗加用卡维地洛对CHF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常规治疗;卡维地洛对CHF的治疗作用可能部分表现在心脏重构得到改善。②血清sFas水平可能间接反映CHF患者心肌细胞的凋亡状态:卡维地洛对心脏重构的改善可能与其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建立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动物模型并观察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能性。方法标准大肠杆菌缓慢注入16只雄性健康小香猪的右侧颈内静脉,注入前及注入后1h、3h、5h、7h用Swan—Ganz氏漂浮导管检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输出量(CO),心脏每搏输出量指数(SVI),左室每搏功指数(LVSWI),肺毛细血管楔压(PAWP),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记录其平均动脉压(MAP)。结果注入大肠杆菌后,这些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可分3期。注入大肠杆菌即刻至1h进入低排高阻期,MAP、CI、SVI和LVSWI均显著低于制模前,而SVRI显著高于制模前(均P〈0.05)。注入大肠杆菌后3—5h为高排低阻期,MAP、SVRI降低;CI略升高,但与制模前无显著性差异。7h后为低排低阻期,MAP、CI、SVRI、LVSWI均进行性降低(均P〈0.05)。注入大肠杆菌1h后动物模型PAWP一直显著高于制模前水平(均P〈0.05)。结论建立了标准的MODS动物模型,可用漂浮导管系统观察MODS发病过程中各个时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为MODS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银屑病患者的血型分布情况。方法:用常规方法测定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ABO血型,并以725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120例银屑病患者的血型分布:O型血69例(57.5%),A型血24例(20%),B型血21例(17.5%),AB型血6例(5%);健康对照组血型分布:O型血294例(40.6%),A型血200例(27.6%),B型血181例(25.0%),AB型血50例(6.9%);银屑病患者组O型血明显多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屑病与O型血有密切关系,O型血的人可能易患银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烟习惯与银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有吸烟习惯的725例银屑病患者及725例对照进行调查,用EPI info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对每个变量,计算银屑病的比值比(OR)作为估计其相对危险性和95%的可信区间(CI);χ^2值和P值。结果:(1)病例-对照的社会阶层分析无统计学意义(χ^2=0.58,P=0.45)。(2)银屑病与目前的吸烟状况(OR=2.2,95%,CI1.7-2.7,P<0.0001)及发病前的吸烟状况(OR=5.6,95%,CI4.2-7.4,P<0.00001)具有明显的相关性。(3)吸烟与银屑病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尤其是目前每天吸烟超过20支以上的患者这种关系更为明显(OR=2.9,95%,CI1.9-4.3)。结论:吸烟习惯可能对银屑病的发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前列安栓局部纳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开放对比观察,治疗组70例用前列安栓纳肛,连续1个月,对照组35例口服司巴沙星,连用2周,根据前列腺按摩液EPS—WBC和美国国立卫生院(NIH)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表中的症状评分评价疗效。结果:对观察指标分析显示,前列安栓临床痊愈11例(16.1%)、显效19例(27.9%)、有效26例(38.2%),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前列安栓局部纳肛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明显效果,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口服阿奇霉素0.25g,每天2次,连续28天,静脉滴注复方甘草甜素40mL,每天1次,连续10天:对照组(46例)单独口服阿奇霉素0.25g,每天2次,连续28天。结果:治疗组患者痊愈20例(43.5%),显效20例(43.5%),好转5例(10.9%),无效1例(2.2%),总有效率87.0%,对照组患者痊愈13例(28.3%),显效17例(40.0%),好转13例(28.3%),无效3(1.25%)例,总有效率65.2%,两组疗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5.081,P=0.024)。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的副反应。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复方甘草甜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起效快,能迅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总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耳针治疗雄激素性脱发临床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68例,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加耳针治疗;对照组68例,单用耳针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1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2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口服复方甘草酸苷加耳针治疗雄激素性脱发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体外循环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6例体外循环术后并发ARF的患者进行床边CRRT,经股静脉采用单针双腔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使用瑞典制造的PRISMACRRT机,滤过方式为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24h、48h、72h。肾功能(BUN、Cr)、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aO2/TiO2)等指标。结果CRRT期间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股静脉置管受体位影响较大,翻身时防止管道扭曲。静脉插管后每日更换敷料。上机后每6~8h监测凝血功能。实施CVVH期间每6~8h监测血生化、血气分析的变化。CRRT患者往往存在紧张、恐惧的心理,需进行心理干预和健康教育。5例患者经CRRT治疗3~132d(平均28d)后血液动力学逐渐稳定,肾功能恢复,1例于治疗18d后因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CRRT治疗前后MAP、BUN、Cr、PaO2/FiO2及pH均有明显改善(P〈0.05),HR及CVP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RT对体外循环术后伴ARF患者病情有较好的控制作用,正确的护理措施和严密的病情观察是其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肝肾功能的保护和对细胞因子IL-6、IL-8、TNF-α的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入院后均予以输血、补液、抗休克及急诊开腹异位妊娠手术。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在术前或术中给予乌司他丁(广东天普生化医药公司生产)2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术后3d给予乌司他丁10万U加入100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2次/d。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MAP、HR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ALT、AST、Scr、BUN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ALT、AST升高幅度明显较低(P〈0.05),恢复更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Scr、BUN恢复亦明显要快(P〈0.05)。两组患者术后IL-6、IL-8含量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组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恢复明显快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TNF-α较术前均有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TNF-α恢复明冠较快fP〈O.05)。结论乌司他丁对异位妊娠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肝。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细胞因子IL-6、IL-8和TNF-α的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漂浮导管技术在监测指导急性心力衰竭(HF)患者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以48例经常规处理效果不佳的急诊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尽早留置漂浮导管,留置漂浮导管后0.5h和48h,记录心率(HR)、中心静脉乐(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心排血量(CO),并计算心脏指数(CI)、左心室每搏做功指数(LVSWI)、右心室每搏做功指数(RVSWI)、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然后根据情况选用各种药物治疗。HF患者根据出院时预后分为病情好转组和病情恶化组,对两组患者留置漂浮导管后0.5h和48hHR、CVP、PCWP、CO、CI、LVSWI、RVSWI、SVR、PVR变化进行比较。结果33例病情好转患者应用监测漂浮导管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心率、PCWP、CVP明显下降(均P〈0.01),SVR、PVR明显下降(P〈0.05),CO、CI、RVSWI明显升高(均P〈0.05),LVSWI明显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较,15例病情恶化患者应用监测漂浮导管治疗后HR、CVP、PCWP、CO、CI、LVSWI、RVSWI、SVR、PVR均无明显改变(均P〉0.05)。结论漂浮导管技术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评估病情、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中有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10%高渗盐水(Hs)和20%甘露醇(MT)治疗急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对比分析。方法1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均接受10%HS75ml和20%MT250ml脱水各1次,治疗顺序随机决定。用药后6h内观察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脑电图双频谱指数(BIS)及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的变化。结果10%HS组可使MAP升高(P〈0.05),而20%MT组MAP无显著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CVP变化不显著;两组均能提高BIS值改善脑灌注(P〈0.05),10%HS作用更强,持续时间更长(P〈0.05);10%HS治疗后血钠浓度和血浆渗透压有轻度增高,而MT组呈轻度下降,两组间血钠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HS可维持MAP,稳定血钠水平和血浆渗透压,有效改善脑灌注,可作为减轻急性脑出血性脑水肿药物的替换性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持性通气模式(ASV)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患者脱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5例体外循环下行非复杂心脏外科手术后常规转入ICU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ASV(31例)或SIMV+PSV(34例)两种通气模式,并按标准的脱机程序脱机。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呼吸力学指标呼吸频率、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ASV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气道峰值压力、呼吸频率、气道闭合压(P〈0.1)分别为(236±42.8)min,(15.8±2.0)cmH2O,(13.8±2.2)次/min,和(1.8±0.4)cmH2O均显著短(低)于SIMV—PSV组[分别为(317±39.7)min,(19.8±2.9)cmH2O,(17.9±1.7)次/min,和3.4±0.6cmH2O,均P〈0.05],而潮气量和气道顺应性[分别为(560±68.2)mL和(65.3±12.2)ml/cmH2O]均显著高于SIMV—PSV组[分别为(465±58.8)mL和(50.4±11.6)ml/cmH2O,均P〈0.05],两组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兀统计学差异。结论ASV模式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加速气管插管的拔除,减少气压伤,是一个安全、有效的临床脱机模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武警新兵高原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为探讨新兵高原习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实验于2008年在成都和拉萨完成.受试者分为平原籍男性组、平原籍女性组.用XXG-E3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平原、高原训练前和训练结束时的脉搏图,并同步测量肱动脉血压.结果 ①与高原训练前比较,高原训练后平原籍男性组和平原籍女性组心脏指数增加(P<0.001),心搏功指数、心肌血流灌注量、心肌血流需要量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搏出量、心搏指数、有效循环血量增加(P<0.05);女性脉搏速率、心输出量、左心能量利用率、心肌耗氧指数、心肌耗氧量增加(P<0.05).②与高原训练前比较,高原训练后平原籍男性组和平原籍女性组肺动脉压升高(P<0.001,P<0.05),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管顺应度、肺动脉楔压、肺动脉阻力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原籍男性组冠脉灌注压、总外周阻力降低(P<0.001),平原籍组女性血管弹性系数增大(P<0.001).结论 高原训练增强了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了体循环阻力,增加了肺动脉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多发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及护理。方法选择ICU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多发伤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2组:观察组在上机后给予异丙酚诱导后,再行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微量注射泵泵入;对照组单纯给予异丙酚诱导后再微量注射泵输入。用药后5min,15min,2h后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观察2组镇静效果、异丙酚总用量、机械通气时间、在ICU住院时间。结果2组的生命体征在用药后5min、15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用药后2h的MAP、HR、R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的异丙酚总用量(P〈0.01)、机械通气时间(P〈0.01)、在ICU住院时间(P〈0.05)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多发伤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能达到有效的镇静镇痛状态,便于控制镇静深度,减少异丙酚总用量、有利于呼吸机撤离,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在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呼吸机在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救治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经呼吸机救治前后呼吸指标,血压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病率,生存率与格拉斯哥(GCS)评分关系,带呼吸机时间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全部患者经呼吸机治疗后,呼吸指标、血压改善。137例患者生存42例,生存率30.6%;死亡33例,病死率24.1%;放弃治疗者62例,占45.3%;并发VAP患者53例,发病率为38.7%。生存患者平均GCS评分明显高于死亡患者(P〈0.05)。生存患者平均带机时间明显长于死亡患者(P〈0.05)。结论呼吸机在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中起关键作用,GCS评分可作为评估脑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