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患儿由于肌张力异常使肌肉协调运动障碍,对食物的摄取十分困难,很多患儿表现消瘦及营养不良。为了获得进食的协调运动功能,保证各项训练的正常进行,就必须对脑瘫患儿进行摄食训练。1 摄食行为的正常发育摄食行为发育从胎儿时就已经开始,胚胎5周触碰口唇就有张口反射,10周就有咽下动作,22周便有吸吮动作,27周产生吸吮与咽下结合动作。小儿出生时,就会本能地张开嘴向外界摄取食物,以满足自身的生理需要,于是就有了吸吮及吞咽等最基本的进食动作的反射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最基本的反射逐渐减退或消失,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摄食和口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征。方法:通过问卷与现场观察评价摄食能力,神经运动学检查评价口腔器官的运动功能,按照正常儿童摄食发育和口运动情况判定结果。结果:88%的脑瘫患儿存在口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口腔器官肌肉痉挛,主动运动减少且不协调和/或不随意运动;90%以上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摄食障碍,表现为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等。结论:口运动及摄食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严重问题之一,正确的评价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摄食和口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征。方法:通过问卷与现场观察评价摄食能力.神经运动学检查评价口腔器官的运动功能.按照正常儿童摄食发育和口运动情况判定结果。结果:88%的脑瘫患儿存在口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口腔器官肌肉痉挛,主动运动减少且不协调和/或不随意运动;90%以上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摄食障碍,表现为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等,结论:口运动及摄食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严重问题之一.正确的评价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儿摄食障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锦渊 《临床医学》2005,25(8):21-22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儿童摄食和口运动功能障碍的特征。方法通过问卷与现场观察评价摄食能力,通过神经运动学检查评价口腔器官的运动功能,按照正常儿童摄食发育和口运动情况判定结果。结果88.1%的脑瘫患儿存在口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口腔器官肌肉痉挛、主动运动减少且不协调和/或不随意运动;90.5%以上患儿有不同程度的摄食障碍,表现为咀嚼困难、吸吮和吞咽困难等。结论口运动及摄食障碍是脑瘫患儿的严重问题之一,正确的评价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是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的,根据评价的结果,找出造成吞咽困难的原因,确定治疗方法和补偿技术,并通过调整食物黏稠度和进食方法,逐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吞咽困难的治疗主要包括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腭咽闭合训练、吸吮与喉上抬训练、感觉刺激、呼吸功能训练、体位与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汪洁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1):1553-1555
脑卒中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是建立在评价的基础上,根据评价的结果,找出造成吞咽困难的原因,确定治疗方法和补偿技术,并通过调整食物黏稠度和进食方法,逐步改善患的吞咽功能。吞咽困难的治疗主要包括口面肌群的运动训练,腭咽闭合训练,吸吮与喉上抬训练,感觉刺激,呼吸功能训练,体位与补偿技术。  相似文献   

7.
张崇芳  尹华英 《护理研究》2013,27(17):1667-1668
介绍了新生儿吸吮反射形成过程、吸吮发育过程、吸吮功能的评估,综述了口腔运动评估量表的研制、修订、应用。  相似文献   

8.
012689急性脑卒中摄食一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隋广兰//中华护理杂志一2000,35(11)一672一673 将192例摄食一吞咽障碍的急性脑卒中患者平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鼻饲、自行摄食及补液治疗。康复组患者入院2一6d内根据病情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方法:1.基础训练包括发音运动、舌肌、咀嚼肌运动、颊肌、喉部内收肌运动、吞咽动作的训练。2.摄食训练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的形态及每次摄食一口量。结果:康复组患者摄食一吞咽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尸<0.01)。提示:对脑卒中摄食一吞咽障碍康复…  相似文献   

9.
<正>一、不同年龄段康复治疗目标及策略(专家共识)不同年龄段脑瘫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其运动功能、障碍程度及环境状况亦不尽相同[1]。因此,不同年龄段脑瘫儿童康复治疗目标的制定及康复策略的选择有所不同[2]。1.婴儿期策略重点围绕对婴儿身心发育的全面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建立及异常运动模式的抑制开展康复。通过包括抑制原始反射残  相似文献   

10.
梁芳 《当代护士》2004,(9):80-81
对28例摄食-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基础训练,对有关摄食-吞咽障碍的各个部位进行训练,增加其协调能力.摄食训练,注意选择适宜患者进食的体位,食物的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有效的防止误咽.结果患者摄食-吞咽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时地为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了机体抵抗力,提高了生存质量.结论对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训练越早越好,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同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增加患者的信心,对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误吸指进食(或非进食)时,有数量不一的食物、口腔内分泌物或胃食管反流物等进入到声门以下的气道[1]。ICU患者存在误吸或误吸风险,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抑制了患者咽部运动,使喉部的保护性反射消失;气管导管气囊压迫食管上段括约肌影响吞咽功能,从而对反流物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护理及康复训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宇 《现代康复》2001,5(9):128-128
目的:探讨对脑出血患摄食-吞咽障碍进行康复护理训练的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摄食-吞咽障碍的脑出血患,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训练,根据病情选择基础训练或摄食训练,选择合适的进食体位及食物种类,并重视出院后的家庭康复训练。结果:通过康复训练,88.9%的脑出血患摄食-吞咽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提高了脑出血患的生存质量,结论:对脑出血摄食-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同时要加强心理护理,增加患康复的信心,对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卒中单元患者摄食-吞咽障碍的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可影响脑卒中后摄食-吞咽障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上摄食-吞咽障碍患者是否做进一步的康复训练、静脉营养、鼻饲、胃造瘘或环咽肌扩张术治疗等处理提供依据。方法:由言语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和康复医师共同合作,对卒中单元每位患者进食前都进行摄食-吞咽困难的筛选,如确定有吞咽困难,选择其中意识清晰、病情稳定、能够遵循简单指令者,对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咽反射、舌运动、声音改变、自主咳嗽、中枢性面瘫等检查。共588例脑卒中患者入选本研究。由作业治疗师对有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进行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师给予摄食-吞咽功能的康复训练,出院时再次进行吞咽能力评估。以摄食-吞咽障碍患者是否存在认知障碍、舌偏瘫、舌上举困难、单侧或双侧面瘫、自主咳嗽减弱、咽反射迟钝或消失及进食后声音改变等临床表现为观察指标,探讨诸多因素对该类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认知障碍(X1)、舌偏瘫(X2)、舌上举困难(X3)、双侧面瘫(X5)、自主咳嗽减弱(X6)、咽反射消失(X8)及进食后声音改变(X9)均为摄食-吞咽障碍患者预后不良(吞咽困难未愈=1)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对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的详细查体及评定,可以协助判断摄食-吞咽障碍的预后,且为临床治疗摄食-吞咽障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把神经生理、神经发育等的基本法则和原理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疗中的方法统称为神经发育治疗技术(neurophysiologicalanddevelopmentaltreatmentapproaches)简称促进技术或促通技术。国内比较常用的方法有①Bobath技术;②Rood技术;③Brunnstrom技术;④PNF技术。1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应用前提1.且在运动技能的获得中有一种发育程序即翻身一坐位、平衡十站立、平衡十行走,肢体运动顺序由近端向远端发展。1.2当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原始的、固有的运动行为模式被释放,如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正负支持反应、握持…  相似文献   

15.
编者按:运动发育反射的评定在康复医学中尤其是神经科康复中有重要的意义,但国内有关的详细资料不多,为方便读者利用和参考,将请陈立嘉同志以讲座形式加以介绍,全部内容见目录,以后将陆续刊出。目录1.有关的术语2.1.17掌抓握反射1.1原始反射2.1.18联合运动和反应1.2整合3.0抓握反应l.3反应3.l本能性抓握反应1.4强制反应3.2逃避反应1.5抓握反应4翻正反应1.6翻正反应4.l空间性翻正反应1.7平衡反应4.1.1迷路性翻正反应2.有关的运动发育反射4.1.2视翻正反应2.l原始反射4.1.3身体作用于头的翻正反应2.1.1觅食反…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摄食-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对 96例摄食 -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 ,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方法①基础训练 :对摄食 -吞咽障碍的各个部位进行训练 ,增加了其协调能力 ;②摄食训练 :注意选择适于患者进食的体位 ,食物的形态及进食的一口量 ,有效的防止了误咽。结果 :患者摄食 -吞咽功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及时的为患者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增加了机体的抵抗力 ,提高了生存质量。康复组优于对照组 (P <0 .0 1)。提示 :对脑卒中摄食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训练越早越好 ,是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 ,同时要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 ,增加患者康复的信心 ,对减少后遗症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口腔科护理     
993510口腔疾患病人的饮食护理/孔祥珍…//黑龙江护理杂志一1998,4(8)一3 1.机械性梗阻的护理:向病人传授摄取营养和增进食欲的技巧,更换不同质地和味道的流质。指导病人坚持记录摄入量,进食后立即清洁口腔。2唾液分泌减少的护理:为病人制做“湿”的食物或使用人造唾液,进食前喝宁檬汁以刺激唾液分泌,指导病人养成随时漱口的习惯:3.吞咽困难时的护理:首先评价病人的日腔活动能力及吞咽、咳嗽的反射能力.进食时采取正确体位并指一导病人进食及吞咽步骤;继续进食前,检查口腔内食物是否排空;忌辛辣、酸咸及粗糙食物。4.口炎的护理:避兔机械损伤…  相似文献   

18.
食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病死率为1.00%~1.74%[1]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常见以下几种情况:老人多由没有牙齿或牙齿松脱,咀嚼机能不良、义齿和齿板削弱对食物中骨头和其他物质的本体感觉、咽反射迟钝[2];青少年进食仓促或疏忽,进食不注意饮食卫生;自杀倾向. 2003年1月-2007年12月对101例发生食管异物原因分析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瘫儿童的作业治疗:(一)手技巧的发育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脑性瘫痪的作业治疗是在一定的背景 (物理的、社会的、文化的环境 )下 ,以感觉、运动、认知和心理技巧为基础 ,针对患儿在自理、游戏和休闲活动、上学 3个方面的功能表现进行训练。因此 ,作业治疗的领域相当广泛 ,包括姿势控制的发育、手技巧的发育、感觉统合、视感知、心理和情感问题、进食和口运动技巧、自理和独立性适应、游戏、书写技巧、移动等方面。在上述作业治疗的领域中 ,手技巧的训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首先 ,手技巧影响儿童的运动发育 ,例如 ,正常婴儿在 4 0周时就懂得抓紧摇篮或母亲的手指 ,把自己从仰卧位拉至坐位 ,也能藉此由…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婴儿期粗大与精细运动技能发育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 以接受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粗大运动(GM)和精细运动(FM)技能评估量表评定的522例年龄小于1岁的脑瘫高危儿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变量方差分析和t检验确定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婴儿期运动技能发育的结构特征,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其相关程度。结果: 不同出生体重组别间患儿GM、FM各项原始分和标准分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患儿的姿势、移动、抓握、视觉-运动整合项标准分值均明显低于反射项(t值分别为23.82、32.27、37.06、26.92,P<0.001)。不同出生体重组别患儿反射、姿势和移动项标准分值与FM分值具有良好相关性(r=0.39-0.85,P<0.01),且抓握、视觉-运动整合项标准分值与GM分值也有良好相关性(r=0.55-0.85,P<0.01)。结论:不同出生体重脑瘫高危儿的反射发育明显好于姿势、移动、抓握、视觉-运动整合发育,其粗大运动与精细运动技能发育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