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例49岁男性患者因肺腺癌Ⅳ期接受化疗,具体方案为培美曲塞二钠0.8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第1天,顺铂3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第1~4天,21 d为1个周期;同时给予靶向治疗,吉非替尼口服250 mg、1次/d。在第3个化疗周期停药第10天、服用吉非替尼第59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用于吉非替尼耐药的肺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方案对80例吉非替尼耐药的肺腺癌患者进行治疗,观察近期疗效和化疗不良反应,随访至2018年1月。结果 80例患者部分缓解58例(72.5%),稳定20例(25.0%),进展2例(2.5%),有效率为92.5%。中位生存时间为25.8个月。发生腹泻33例(66.0%)、白细胞降低25例(50.0%)、肝功损害20例(40.0%)、贫血15例(30.0%)、血小板下降15例(30.0%)。结论对于吉非替尼耐药的肺腺癌患者采用培美曲塞序贯吉非替尼方案进行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1例68岁左肺恶性肿瘤男性患者盲试吉非替尼片(250 mg,po,qd)29 d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310 U·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93 U·L-1,碱性磷酸酶100 U·L-1,总胆红素18μmol·L-1,谷氨酰转肽酶60 U·L-1,国际标准化比值1.81,多项肝功能指标异常,符合中度肝损伤的临床表现。医生采纳临床药师的建议对患者进行护肝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好转。临床药师全面动态评估患者的状况,对患者肝损伤与吉非替尼进行关联性分析评价,判断患者肝损伤很可能由吉非替尼引起。临床药师针对1例盲试靶向药患者的用药开展了分析,对后续治疗方案提出建议,对盲试药物作了讨论,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盐酸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8例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盐酸埃克替尼(125 mg,po,tid)和吉非替尼(250 mg,po,qd),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14例患者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率21.4%,病情稳定(SD)率35.7%、疾病进展(PD)率28.6%,1例患者因瘫痪退出,1例患者死亡,近期有效率为21.4%,疾病控制率为57.1%。对照组14例患者无CR,PR 7.1%,SD 50%,PD 14.3%,死亡4例,近期有效率为7.1%,疾病控制率为57.1%。两组的近期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无疾病进展期(PFS)和总生存期(OS)无明显差异。主要不良反应为皮疹,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盐酸埃克替尼与吉非替尼疗效相似,但安全性高,能有效治疗化疗失败的NSCLC。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方法:从2013年9月到2014年4月这8个月来本院就诊的50例晚期肺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吉非替尼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的有效率为4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服用吉非替尼的效果优于吉非替尼联合化疗的治疗方法。结论:吉非替尼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腺癌效果不明显,而且存在毒副反应。因此,吉非替尼不能与放化疗同时进行。  相似文献   

6.
摘要:<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81岁,主因"腹痛腹胀、黑便"于2020年6月19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达170/100 mmHg,服用苯磺酸左氨氯地平5 mg,po,qd,富马酸比索洛尔片2.5 mg,po,qd,血压控制在130~140/80~90 mmHg。既往冠心病史,2年前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目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po,qd,辛伐他汀片20 mg,po,qd。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35):5022-502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肾移植术后合并多重肺部感染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肾移植术后合并多重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协助医师制订初始用药方案:更昔洛韦250 mg,ivgtt,q12 h+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ivgtt,bid+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ivgtt,qd+复方磺胺甲唑片2片,po,qd+环孢素软胶囊75 mg,po,q12 h+碳酸氢钠片1 g,po,qd+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po,qd+法莫替丁片20 mg,po,bid;因患者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故2次调整更昔洛韦剂量;因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故2次调整复方磺胺甲唑片剂量;并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的预防、处理和患者用药教育。结果:医师采纳临床药师建议,患者肺部感染得到控制,好转出院。结论:临床药师找准药学监护切入点,促进了患者合理用药,充分体现了药学监护在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4种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劳国琴  王佳良  吴勇 《医药导报》2012,31(4):435-437
目的 对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酯(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等4种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进行成本 效果分析,找出最佳方案. 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80例,分成4组. LAM组79例,给予拉米夫定100 mg,po,qd;ADV组63例,给予阿德福韦酯10 mg,po,qd;ETV组83例,给予恩替卡韦0.5 mg,po,qd;LdT组55例,给予替比夫定600 mg,po,qd. 4组均连续用药48周. 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4种核苷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 结果 治疗48周后,4种方案的总有效率分别为49.37%,36.51%,80.72%,67.27%. 成本-效果值分别为103.98,185.51,159.37,118.66,△C/△E分别为-127.47,246.58,159.15. 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成本-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女,54岁,有碘过敏史,2011年4月因"小肠间质瘤"术后肝转移,服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片400mg,po,qd[格列卫,100mg/片,诺华制药(瑞士)有限公司,批号不详],出现重度水肿,皮疹,心慌不适(心率约90次/分),低热(37.0~38.5℃之间波动),停服,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暂时未再服用,采用其他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化疗失败的晚期肺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8例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500毫克/次,1次/天,口服,若出现严重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改为250 mg/d,并维持治疗,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近期疗效。结果 28例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靶向治疗的晚期腺癌患者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8例,稳定(SD)14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为28.6%(8/28),疾病控制率78.6%(22/28)。且肺癌不同转移部位对预后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主要是高血压及蛋白尿,发生率分别为67.9%和46.4%。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三线或以上晚期肺腺癌患者近期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及控制,可在临床使用并研究其长期疗效及远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伴肺转移患者应用拉帕替尼(Lapatinib)靶向治疗联合顺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的效果.方法 118例HER-2阳性乳腺癌伴肺转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顺铂+卡培他滨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予拉帕替尼治疗.对比两组...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6岁,身高175 cm,体重65 kg,因"确诊肺癌5月,拟行第5周期化疗"入院,2011年10月20日在我院呼吸科行第5周期紫杉醇250 mg和卡铂600 mg化疗,10月19日及20日化疗前给予泼尼松片10 mg,po qd,氯雷他定片10mg,po qd预处理。10月20日患者输液半小时后出现持续性呃逆(最多15次/min)。无恶心、呕吐,无反酸、烧心。  相似文献   

13.
摘要:1例56岁女性患者,诊断肺腺癌Ⅳ期合并表皮生长因子(EGFR)(+),靶向治疗2年余。因脑转移伴颅内水肿入院,给予地塞米松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5 d后,静脉彩超提示右下肢静脉多发血栓,先后给予华法林3 mg·d-1、4.5 mg·d-1治疗,10 d后患者右下肢水肿减轻。血浆基因检测示:EGFR19del/T790M/cis-C797S三重突变,给予布格替尼(90 mg,po,qd)和西妥昔单抗(600 mg,iv,每月1次)治疗,1个月后患者胸部彩超提示大量胸水,胸部CT提示疾病进展。因拒绝抗肿瘤治疗,给予胸腔积液穿刺置管引流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贝伐珠单抗与安罗替尼分别联合化疗药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10月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84例EGFR-TKI获得性耐药晚期肺腺癌患者资料,按用药的不同分为化疗组(32例)、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24例)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28例)。化疗组患者给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卡铂注射液,并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组用药的基础上,于化疗第1天口服盐酸安罗替尼胶囊10 mg,每日1次,连续用药14 d,停药7 d;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在化疗组用药的基础上,于化疗前1 d给予贝伐珠单抗注射液15 mg/kg,静脉滴注。3组患者均以每3周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比较3组患者的总有效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治疗前后血清中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随访1年的生存率。结果 治疗4个周期后,两个联合化疗组患者的ORR、DCR均显著高于化疗组,mPFS均显著长于化疗组,且安罗替尼联合化疗组患者的D...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分析吉非替尼与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一线化疗失败的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吉非替尼组和多西他赛组,每组30例.吉非替尼组给予吉非替尼口服,1次/d,250mg/次;多西他赛组给予多西他赛75mg/m2,静滴1h,d1,每21d重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控制率、治疗费用和毒副反应.结果:吉非替尼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多西他赛组(P<0.05);且毒副反应较轻,用于治疗毒副反应的费用低.结论:吉非替尼较多西他赛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腺癌的临床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较高,毒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摘要:<正>1 病例资料患者,男,76岁,体重80 kg, 体重指数(BMI)27.78 kg·m-2;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十余年,使用替米沙坦片80 mg, po,qd, 血压控制尚可;糖尿病病史9年,使用二甲双胍片1.0 g, po,bid, 血糖控制尚可。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2021年10月20日因“诊断左髋部恶性纤维细胞瘤8天”入院。患者2个月前体检时发现左髋部软组织肿物,此后进行性增大,由1.5 cm×2 cm增大至3.0 cm×4.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晚期肺腺癌患者通过一线化疗方案和靶向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本文调查时间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设置观察组:调查对象为在此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2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设置对照组:调查对象为同期到我院进行治疗的另外21例晚期肺腺癌患者。所有观察组患者选择采用靶向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通过一线化疗方案治疗,对两组不同治疗方案所取得的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相关肿瘤标志物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晚期肺腺癌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靶向治疗方案所取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一线化疗方案,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影响,改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32岁,因双上肺继发性结核20d于2004年6月14日入院,入院后摄胸片示双上肺结节样、斑片样密度增高影,给予异烟肼0.3,po qd、利福平0.6,po qd、吡嗪酰胺0.5po tid、乙胺丁醇0.75,po qd治疗,治疗前查血常规、肝功、肾功能均正常,用药后7d、30d复查血常规、肝功能、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分子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对2010年10月~2012年4月确诊为晚期肺腺癌的80例患者进行观察,采用一线治疗方法35例,采用二线治疗方法45例。对患者进行口服的吉非替尼给药,250mg/d,早餐1h后用温水服送。患者若存在骨转移加用唑来膦酸进行治疗,脑转移患者合并"X刀"放射治疗。结果选择一线治疗的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15例、稳定(SD)10例,中位缓解的时间为10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是12个月;中位随访14个月(4~25个月),患者状态比较稳定。在选择二线治疗的45例患者中,PR15例,SD10例、进展(PD)15例,RR30.2%(10/45);中位缓解的时间为5.5个月,中位肿瘤进展时间是6个月,中位随访12个月(4~31个月),有10例患者状态稳定,5例患者死亡。结论吉非替尼在晚期肺腺癌靶向治疗上面,一线治疗优越于二线治疗,并且患者的痛苦少,治疗过程中也安全、容易忍受,但是因为其价格昂贵,很难大范围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来替尼靶向治疗联合吉西他滨化学治疗(简称化疗)对肺腺癌患者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肺腺癌患者110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予吉西他滨化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来替尼靶向治疗,均治疗6个月。结果 研究组的客观缓解率为63.6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64%(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生化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基质金属蛋白酶-9)、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糖类抗原125)、免疫球蛋白E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免疫球蛋白A水平、CD4+/CD8+、肺癌治疗功能评定量表(FACT-L)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研究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4.55%(P<0.05)。结论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