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 d。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分布情况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和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124例脑卒中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为主的康复模式,治疗后3周及3个月采用洼田氏饮水实验及藤岛一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疗效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程度评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电刺激与冰刺激疗法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障碍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晓旭  张晓  张红 《新中医》2021,53(2):139-142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肾阴虚,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予摄食指导、口腔卫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揿针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由患者于治疗完成后评价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氏饮水试验、SSA及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减轻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和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分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吞咽功能障碍评价标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物理因子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吞咽肌群肌力,改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潍坊市中医院脑病科病房治疗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组另给予"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治疗,对2组患者的SSA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后改善程度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有效率为8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SA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九六提插补泻法"针刺"舌三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功能障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康复训练,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标准吞咽功能评定(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患者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SA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结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对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标准吞咽功能(SSA)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吞咽能力评定量表分级、SSA评分及SWAL-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三针配合Vitalstim电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能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吞咽康复训练,治疗组患者在内科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SSA)、洼田饮水试验评定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1),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增高(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S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WAL-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洼田饮水分级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的影响。方法患者87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与康复训练,对照组再予以体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眼针疗法,均治疗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X线电视透视法(VFSS)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后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2个、4个疗程时,除洼田饮水评分外,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0.05)。时间效应方面,对照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藤岛吞咽评分、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而观察组除了2个、4个疗程后洼田饮水试验及VFSS评分差异并不显著外(P 0.05),患者藤岛吞咽评分、SWAL-QOL均优于前一时间点(P 0.05)。此外,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90.00%(P 0.05)。结论眼体针并用配合综合康复训练,可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并可提高患者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困难患者生活质量,且其疗效在治疗中前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氏项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短期和长期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采用相同的现代吞咽康复训练,对照组配合指南推荐的针灸组穴(风府、双侧百劳、双侧人迎、廉泉、双侧夹廉泉),观察组则配合"高氏项针",治疗2周后判断疗效,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治疗前后及随访分别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估吞咽功能,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表(SWAL-QOL)评估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VFSS及SWAL-QO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随访时SWAL-QOL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的96.77%(P0.05)。结论:"高氏项针"较"指南针刺法"配合现代吞咽康复训练可更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患者的吞咽困难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假性球麻痹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采用洼田吞咽能力评定、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判定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治疗组改良Frenchay构音障碍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系统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假性球麻痹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治疗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的治疗效果,探寻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基础上提高吞咽功能的有效疗法。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脑卒中药物结合康复训练疗法,每日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疗法,每周3次,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及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藤岛一郎吞咽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变化幅度观察组较对照组显著(均P0.05);观察组吞咽疗效总有效率为93.3%(28/30),治愈率为46.7%(14/30),优于对照组的26.7%(8/30,P0.05)和3.3%(1/30,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基础上,肌电引导下人迎穴穴位注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致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醒脑开窍针刺组(治疗组)和传统针刺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76.67%。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假性球麻痹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针刺治疗,每日1次,1周5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95%CI=69.30%~96.20%),对照组为70.00%(95%CI=53.60%~86.40%),两组综合疗效比较,差异接近临界状态(u=1.937 3,P=0.052 9);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明显降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参数(t=-2.461 2,P0.05),升高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参数(t=2.080 7,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假性球麻痹疗效优于对照组,其收益为OR=0.35(95%CI=0.09~1.28),NNT=6(95%CI=2.67~29.92)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项针"联合基础治疗和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其与发病年龄的关系。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项针"治疗,每日1次,每星期5次,治疗8星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反复唾液吞咽测试(RSST)、洼田氏饮水试验(WST)、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变化;观察患者发病年龄与"项针"联合基础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疗效的关系。结果两组治疗后RSST、SSA评分及WST分级均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评分及分级均优于对照组(P0.01)。"项针"联合基础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的疗效与患者的发病年龄有关(P0.05)。结论 "项针"联合基础治疗和吞咽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困难,且本法对51~60岁患者的疗效最佳,优于60岁以上的患者,且不劣于41~50岁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在基础疾病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火针疗法,对照组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临床疗效,比较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等级、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及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1)最终完成试验者75例,治疗组38例,对照组37例。(2)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5%、7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组间治疗后比较,洼田饮水试验评价等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吞咽能力的改善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4)组间治疗后比较,洼田饮水试验前后脉冲血氧饱和度下降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误吸的改善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5)组间治疗后比较,吞咽功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对评分的改善程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的疗效满意,优于常规康复训练,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减少饮食饮水中的误吸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联合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耳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吞咽康复训练和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耳三针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积分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VGF)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后,两组饮水试验积分显著下降(P〈0.01),VGF评分显著上升(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饮水试验积分和VGF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耳三针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舌三针电针灸联合vitalstim吞咽治疗机治疗60例脑卒中后真性、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台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后真性、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舌三针"电针灸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电针灸联合Vitalstim治疗机治疗,对比两组的康复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洼田评分提升至(3.98±1.31)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量表评分降低至(23.61±4.44)分,提示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达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真、假性球麻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电针灸联合vitalstim治疗仪方案治疗,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吞咽功能恢复快,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经颅磁刺激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功能评分(SSA)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周、2周时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均降低(P0.05)。与治疗1周比较,治疗2周两组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均下降(P0.05);与对照组同期比较,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和SSA评分下降明显(P0.05)。结论经颅磁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