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长沙市望月湖区老年人健康需求调查   总被引:27,自引:7,他引:20  
李乐之 《护理学杂志》2003,18(8):563-566
目的 了解社区老年人健康需求状况,为社区老年护理的开展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自制调查表对长沙市望月湖区486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82.30%老年人患有1种或多种慢性疾病;62.55%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部分或完全不能自理,13.99%老年人不满意目前生活状况,12.14%老年人心理状况差。老年人有体育锻炼(83.54%)、营养(72.43%)、社交活动(62.14%)、必要的交通工具(52.67%)、归属感(48.77%)、定期健康检查(43.21%)和心理咨询或治疗(34.57%)以及获得健康保健知识(20.58%)等需求。结论 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健康问题和多种健康需求.需提供多形式、多途径的社区医疗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2.
护理本科生老人观及服务老年人态度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老人观现状及服务老年人的态度.方法 采用老人观量表及服务老年人态度量表对天津市某高校在校护理本科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理本科生老人观中的老年人印象总得分为55.52±8.94,老年人家庭作用总得分为51.32±21.54;服务老年人态度得分为53.51±9.84.不同来源地及是否为独生子女的护理本科生老人观水平存在差异(P<0.05,P<0.01);不同来源地、志愿者与否、年级、专业的护理本科生服务老年人态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护理本科生服务老年人态度与其老人观、外在特征、内在特征、人格特征、老年人印象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 护理本科生老人观、服务老年人态度均有待提高;护理教育工作不仅要加强护理本科生职业教育,还应多举办与老年人相处的活动,培养护理本科生对老年人的责任心和爱心,提高其服务老年人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护理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促进的干预效果。方法 2021年3~5月采取抽签法随机将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某两个村落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和对照组村落中的空巢老年人分别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老人各35例。干预组采取护生志愿者入户进行10次一对一的慢病防护健康教育、营养支持、运动锻炼以及心理护理等健康促进干预方法,对照组采取空白对照。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老年抑郁评估量表、孤独感量表对两组老人干预前、干预5周后、干预10周后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5周后两组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健康职责、营养行为以及自我实现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10周后两组老人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健康职责、营养行为、运动锻炼、压力应对、自我实现、抑郁总分以及孤独感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护生志愿者入户对农村空巢老人实施一对一的健康促进干预,有助于提升其健康素养,改善其健康行为,减少其负性心理,从而促进农村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4.
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骨折后,常出现悲观抑郁情绪,导致躯体功能明显下降,患病率、感染率等明显升高。护理人员应针对骨折后各时期的心理特点,从多方面进行心理护理,解除其思想顾虑,为患者的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的家庭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及自行设计的家庭护理需求状况调查表,对济南部分城乡的1儿名空巢老人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空巢老人的家庭护理需求顺位排列为健康教育需求(52.3%)、康复护理需求(40.5%)、基础护理需求(20.7%)及生活护理需求(14.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空巢老人家庭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因素、患病状况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论空巢老人对专业家庭护理的需求远高于对非专业家庭护理的需求。政府应对空巢老人家庭护理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家庭护理工作者应重视满足糖尿病空巢老人的基础护理需求,满足骨关节炎空巢老人的康复护理需求;空巢老人家庭护理的重点是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的老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护生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本校2002级高护专业110名护生到社区对172名退休老人进行健康教育,包括集体教育、小组教育和单人教育,并分析健康教育前后学习成绩及健康教育的能力。结果社区老人对护生健康教育效果评价较高(70.93%~97.09%),满意度高(70.93%~95.93%),护生对参加社区老人健康教育评价高(77.27%~100.00%)。结论参与社区老人健康教育能促进护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情感的形成,锻炼学生的社会化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同时促进预防保健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7.
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对1024名6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心理健康正常者占11.9%,低分者(临界组)占79.6%,高分者(心理疾病组)占8.5%。老年人在躯体化、抑郁、焦虑等心理因子方面存在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提出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注重和强化心理护理、突出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跌倒的预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老年人群中由跌倒引发的损伤与老年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预防老年人跌倒对维系老年人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流行病学显示欧美等国居住在社区的65岁以上的老人每年有30%∽40%发生跌倒,长期生活在保健机构的老人有近半数的老人出现过跌倒;而日本和中国调查结果则低于20%。老年人的跌倒与年龄、性别、种族和功能水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独立活动能力)有关。跌倒的危险因素存在多因性,其中内因包括:生理学因素、病理、药理和心理因素;外因有老年人穿鞋的情况和环境因素。因此,预防老年人跌倒需从病史问诊、标准的体格检查和步态及平衡能力检查进行全面的评估;对处于不同类别危险因素的个人,最有效的干预措施应是多元化干预和个体化指导相结合。干预措施包括:①治疗相关疾病;②重新评估并调整所服药物;③纠正不良环境因素并补充有利平衡的辅助支持条件;④针对改善肌肉力量、平衡性和步态实施训练计划;⑤健康教育;⑥医疗保健人员对干预中再次发生的跌倒进行再评估;⑦利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保障及时到位的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9.
城区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的关系,为切实提高社区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汾阳市城区284名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56~158(116.87±18.93)分,自护能力处于低、中、高水平者分别占0.35%、41.90%、57.75%。老年人社会支持得分为11~59(35.87±7.53)分;其社会支持水平因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居住方式、既往职业、个人月收入的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均P〈0.01);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及其自我概念、自护动机、自护知识维度和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结论社会支持的提高对老年人自我护理能力有促进作用。社区护理工作者应充分利用一切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和信息支持,采取各种措施挖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潜能,以全面提高老年人的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病人的护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术后重视病情观察和不良反应的处理。结果疼痛消失27例(92.1%),疼痛缓解3例(7.9%)。提示优质护理可缓解病人的紧张、焦虑情绪,减轻疼痛,有利于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社区老年人认知功能与抑郁水平的关系,为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武汉市13个社区的628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社区老年人MMSE总均分为(26.41±3.89),9.24%有认知功能下降,不同年龄、婚姻状态、文化程度、兴趣爱好者认知功能下降发生率不同,有无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定向力维度及MMSE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AMD总均分为3.00(1.00,6.00),17.52%有抑郁症状,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记忆力状态、兴趣爱好者抑郁症状发生率不同,MMSE是否下降的老年人认知障碍及迟缓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MSE总分与HAMD总分及认知障碍、睡眠障碍、迟缓、绝望感维度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武汉社区认知功能下降和有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占一定比例,且认知功能下降者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需积极采取措施预防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改善抑郁情绪,促进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用药知识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老年人安全用药知识掌握情况及用药行为现状。方法采用便利取样方法抽取北京市社区110名≥60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疾病及用药情况,用药知识及用药行为。结果85.5%老年人正在使用药物,平均每人服用2.96种药物。对安全用药知识掌握较低的内容依次为注射用药不一定比口服用药更好、更安全(50.9%);老年人合用多种药物易发生不良反应(60.0%);中药有不良反应(67.3%)。不良用药行为主要有用药前不太关心药物的不良反应(72.7%),患病时多药并用(69.1%),要求医生输液(52.7%),病情好转时自行停药或减少药量(52.7%)。结论社区老年人对用药安全的认识不足,存在一些不良用药行为。护士应利用各种机会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相关信息并进行指导,同时帮助他们进行自我药物管理,使其更加规范、合理地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回忆疗法改善养老机构老年人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用老年抑郁量表(GDS)筛选出符合研究要求的老年人74人,随机分成对照组(38人)和干预组(36人)。对照组正常生活,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为期6周的回忆性心理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6周后测评老年人抑郁状态,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GDS评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P〈0.01)。结论回忆疗法有助于缓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抑郁情绪,提高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前臂骨密度动态变化特点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前臂不同部位BMD丢失的动态变化特点以及男女之间的差异。方法在第1次检查的基础上,两年后,采用相同的检查条件,对181位老年人(62~90岁)进行了复查。利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大多数老人各部位的BMD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老人的BMD显现出增高。女性在UD、10%、33%处BMD降低的相对变化值(%)与年龄组之间有显著性相关(P<0.05)。不论男、女各年龄组BMD降低的相对变化幅度,由远端向近端三个部位(5mm、10%、33%)逐步递减,表明松质骨变化更为明显。在多数年龄组及部位,BMD的相对变化值幅度(%)均为女性高于男性。结论多数女性老年人的前臂BMD丢失速率有随龄逐渐加快的趋势。纵向动态比较更能反映老年人BMD的实际变化情况。两年的随访期尚不足以反映出男性老人BMD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5.
老年病护理缺陷调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宋君霞 《护理学杂志》2004,19(23):47-48
对158例住院老年病人采用Osgood量表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老年病人护理服务缺陷表现为对老年病人医护信息灌输不够(94.94%);对老年病人尊重不够(82.28%):护士情感服务不够(74.68%);病人对自身疾病认识不够(74.68%)等。提示对老年病人加强心理护理、满足老人的尊重需要,交流方式应以情感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叙事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1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心理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叙事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自我效能感、心理弹性得分及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 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叙事护理,可有效缓解其围术期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人工造口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对35例患者在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基础上,采用意念想象、全身肌肉逐渐放松疗法和积极的心理疏导等措施,运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在入院时及出院前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入院时患者焦虑、抑郁总发生率分别为85.7%、88.6%;出院前患者焦虑、抑郁总发生率分别为54.3%、51.4%。出院前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改善。结果表明,心理干预能改善人工造口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有益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8.
病耻感心理护理干预促进网络成瘾患者康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病耻感心理护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60例存在病耻感的网络成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参加军训、学习、娱乐、劳动卫生等治疗活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12周的病耻感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包括寻因治疗、心理分析、认知领悟疗法、能力训练行为矫正、亲情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和成立"家长同盟管理委员会"等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病耻感。结果两组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评分(除偏执、精神病性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病耻感可造成网络成瘾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心理障碍。实施针对病耻感心理护理干预对网络成瘾患者心境障碍和社交障碍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及社区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城乡空巢老人健康状况和社区护理需求,为制定我国空巢老人社区护理发展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585例空巢老人的人口学资料、健康状况、社区护理需求等进行调查。结果 81.71%的空巢老人患病,其中高血压病居首位。空巢老人对社区护理中的基础护理尤其对测量体温、血压,慢性疾病的健康教育需求迫切。结论 空巢老人患病率高,社区护理需求高,社区护理应以社区人群需求为导向,建立社区护理服务网络,全方位开展社区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空巢老人心理危机及住院治疗的心理困惑.方法:通过对大量空巢老人住院治疗的心理护理方法,总结出对老人的心理护理经验,与同仁分享.结果:住院空巢老人通过精心治疗和人文的心理护理,均治愈出院.结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家庭越来越多,空巢老人住院治疗的心理护理,是每位护理人员肩上的重大职责.我们只有尊重老人,走进和理解老人复杂的心理,鼓励和倾听老人的内心宣泄,真正从身心上去关心体贴老人.才能让老人尽快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