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过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压力,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从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成功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有力地促进了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医疗卫生是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隶属于社会经济系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体制决定了医疗卫生的发展方向和运行模式,卫生发展又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卫生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卫生与社会经济在发展中的互动、适应、配合与促进。本文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探讨了卫生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口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乎国家发展和民族未来。那么,作为西部内陆城市的兰州来说,在新时期如何有效破解人口增长与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等方面的问题,自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相似文献   

4.
苏州工业园区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与体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合作开发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在开发建设、经济发展的同时,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十分注重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不断研究致富农民的新办法,积极探索农民医疗保障新思路,坚持把建立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解决和防止农村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社会问题,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举措,使广大农民分享到了开发建设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5.
科技是支撑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虽然要大力体现在对科研成果的研发与钻研上,但是如果失去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以及产业化的创新能力,也无法为企业和国家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财富。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模式的转变对企业以及国家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从我国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变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入手,针对问题,结合当前我国科研企业的具体工作实际谈谈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科研成果向产业化转变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方法:对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进行熵值法评分,采用协整理论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具有协整关系,居民健康和经济发展在短期的修正力度为-0.6216,经济发展水平是居民健康状况的Granger原因。结论: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短期波动的关系,经济增长可促进居民健康,但居民健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在卫生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视角下探讨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为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供依 据。方法:数据来源于 2012—2021 年的 《中国统计年鉴》,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 作为衡量全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指 标,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作为衡量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以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和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作为 卫生资源配置量的评价指标,采用SPSS 16.0软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卫生资源配置量与人均GDP或人均地区 生产总值的比值作为评价卫生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指数,分析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协调性。结果:纵向上, 2011—2020年我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均随人均 GDP的增长呈现平稳增长趋势,但其增长 速度低于人均GDP的增长;横向上,2020年全国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与人均地区生 产总值均未呈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我国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水平的协调性不足,各地区在进行卫生资源配置时,需 充分考虑经济水平对卫生服务利用的正向刺激作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以提升卫生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8.
刘鹤玲 《中国卫生产业》2012,9(16):189-189,191
近年来,我国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层出不穷,社会危害性极大,究其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有:生存问题与发展问题的背离,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背离,缺乏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因此,从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支援和"三网"建设,加大相关教育投入是最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协调发展理论构建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投入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探索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卫生资源投入的相互作用及其与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熵权法计算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各项指标权重,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地区差异分析和纵向动态分析。结果:(1)2010—2018年,不同省(自治区、直辖市)社会经济和卫生资源各项指标权重出现变化,整体特征发生改变。(2)2012—2018年,东、中部社会经济与卫生资源差距不断增加,西部差距减小。(3)地区分布上,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协调发展度在0.40~0.59之间,属于过渡发展类。纵向发展上,2010年的协调发展度最高,后8年间先下降后上升,但贵州、青海、宁夏、西藏、海南边远地区协调发展度在逐年上升。(4)围产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与协调发展度呈现一定的负向关系,在中部和西部表现更加明显。结论: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整体协调发展水平一般,中部协调发展度较高,东部和西部协调发展度的内部差异较大;协调发展度对健康水平有一定的解释力度。需进一步调整卫生资源投入,提高精准性和动态性;关注区域间卫生服务的交互需求,改善卫生资源投入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社区卫生保健》2005,4(4):241-241
上海市市长韩正8月9日在上海市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1次扩大会议上作工作报告。韩正市长回顾了今年上半年上海市经济发展情况,称上海将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好“十一五”规划工作。他同时指出,下半年要“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协调发展.防止出现大的起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