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9月—2011年9月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87例,均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结果临床治愈75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7%。结论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诊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2018年5月到2019年5月这一阶段本科室收诊的76例伴有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患者实施研究,依照随机数表法原则分为常规组(n=38)和实验组(n=38),常规组运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诊治,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效率97.67%升高效果比常规组81.58%更加明显,(P=0.0249,X~2=5.0294)。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采取柴胡疏肝散加减诊治临床效果明确,可缓解症状,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拟疏肝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0例,并与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总有效率相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降逆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尹燕华 《现代保健》2011,(22):168-169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中药柴胡疏肝散随症加减,并配合奥美拉唑20 mg,2次/d,吗丁啉10 mg,3次/日,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以4周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为8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11.9%,对照组为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能显著提高对该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方法:我院在2017年5月份到2018年5月份收治3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别划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的症状缓解率和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差异化(p0.05)。结论:左金丸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获取的治疗效果良好,适合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陈瑶 《现代保健》2011,(11):144-145
目的 探讨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方法 .方法 采用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柴胡、枳壳、党参、白术、茯苓、谷芽、麦芽、山楂、神曲、黄连、吴茱萸、白芍、海螵蛸、生甘草,并随症加减.结果 痊愈60例,显效32例,有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90.6%.结论 自拟疏肝健脾和胃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李宁  彭亮  高琨  周秀荣 《中国医师杂志》2010,12(11):1508-1510
目的 探讨Billroth Ⅰ式(毕氏Ⅰ式)和BillrothⅡ(毕氏Ⅱ式)术后胆汁反流性残胃炎与幽门螺杆菌(Hp)及胆汁反流的关系,评估干预性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总结两种术式后97例患者临床资料,将胆汁反流性残胃炎69例分两组,实验组35例,给予铝碳酸镁片1.5 g,3次/d;对照组34例,给予莫沙必利片5 mg,3次/d,4周后以综合结果进行对比.再将治疗无效的22例中Hp阳性的15例作A组;将原28例无胆汁反流Hp阳性的18例作B组,两组进行1周抗Hp治疗,停药1月后复查.结果 毕氏Ⅰ式胆汁反流性残胃炎发生率显著低于毕氏Ⅱ式(P<0.05);毕氏Ⅰ式残胃Hp感染率显著高于毕氏Ⅱ式(P<0.05);胆汁反流性残胃炎Hp感染率显著低于无胆汁反流性残胃炎(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A组与B组Hp根除率、残胃炎总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毕氏Ⅰ式残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胆汁反流是毕氏Ⅱ式残胃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对因干预性治疗均能显著改善综合结果,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组用维酶素片每次1 g,每日3次;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 g,每日3次.结果 治疗组治疗2周内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状均明显好转,对照组治疗2周内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20例,有8例仍有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治疗萎缩性胃炎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对照组用维酶素片每次1g,每日3次;阿莫西林胶囊每次0.5g,每日3次。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内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状均明显好转,对照组治疗2周内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状明显好转20例,有8例仍有胃脘胀满疼痛等症状,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治疗萎缩性胃炎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法治疗5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4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排空及中和胃酸的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中药疏肝利胆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结论: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有效改善胆汁反流症状,修复胃黏膜组织,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疏肝利胆法治疗5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4例,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保护胃黏膜、促进胃排空及中和胃酸的西药治疗,研究组应用中药疏肝利胆法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62%(P<0.05)。结论:疏肝利胆法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可以有效改善胆汁反流症状,修复胃黏膜组织,安全可靠,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12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例,分析其形成的基本病因.方法 将研究人群分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组及对照组.统计其引起胆汁反流的病因,并比较两组HP感染率.结果 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基本病因以胃大部切除和胆系疾病为主,幽门螺杆菌感染率27.0%低于非反流性胃炎组42.0%.结论 幽门解剖及功能异常、胃肠运动功能障碍、十二指肠反流物的损伤作用是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李在贵 《现代保健》2012,(27):16-17
目的:探讨柴平左金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近期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50例,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90例采用中医疗法,对照组60例采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56.7%、98.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7%、88.3%(P〈0.05);观察组无效率为1.1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P〈0.05)。结论:柴平左金汤辩证加减治疗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临床效果明显,治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2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采用柴胡疏肝散随证加减,对照组60例口服吗丁啉、猴头菌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良好,可改善胃黏膜血液循环,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某院1年内收治的42例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及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有效改善情况,以及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等临床主要症状有效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为61.90%。两组各项指标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柴胡疏肝散合小陷胸汤对非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 90例的疗效 ,并与单纯应用西药的对照组 45例做对比观察。方法 两组均予莫沙必利片 ,铝碳酸镁片及Hp感染加三联药 (奥美拉唑胶囊 +克拉霉素片 +阿莫西林胶囊 )治疗的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 ,疗程为 1个月。结果 两组在临床症状 ,胆汁返流 ,Hp根除率方面 ,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中西医结合是治疗原发性胆汁返流性胃炎较好的方法 ,其原因可能是柴胡疏肝加减方中 ,经临床实验证明具有调节胃肠功能 ,杀灭或抑制Hp及保护胃黏膜作用的中药与西药联用 ,从而使疗效提高  相似文献   

17.
卢喜民 《中国保健营养》2012,(22):5029-5030
目的采取措施对疏肝与胃饮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进行有效性研究。方法从医院收治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选取60例患者,其中男性有40例,女性有20例,他们的年龄在16-55岁之间。随机将这60例患者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一组有30例患者。对照组的患者给予铝碳酸镁与多潘立酮等口服药物,而观察组的患者在被给与铝碳酸镁与多潘立酮等药物的同时,要再给予胃饮与疏肝的口服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是一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经过两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其中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要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运用疏肝与胃饮的方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较好,不仅有效的减少了患者体内胆汁反流的发生率,改善了胃粘膜的病变状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治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分析柴桂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组采用柴桂汤加味辩证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80%,统计结果显示,2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柴桂汤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复发率低,安全有效,是较为理想的中药汤剂,可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接受小柴胡汤加减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100例为本文研究对象,时间为2016年1月-2016年10月,根据其治疗方案差异分组,其中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等西药治疗,观察组则实施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对比2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8.00%),P<0.05;观察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接受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可取得较高的价值,可将患者的疾病复发率降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从甲荣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217-3217
目的 探讨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总结临床治疗经验以提高自身水平.方法 将2009年4月--2013年3月我科收治的12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多潘立酮治疗,治疗组则给予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胃内胆汁反流时间、反流次数、反流持续5min以上的次数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潘立酮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