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的影像表现特点,从而达到早期、明确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的目的。【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明确诊断为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患者在 DWI 和 SWI 的信号表现以及常规 MRI 的信号表现及首次头部 CT 的表现,将前者的信号改变与后两者进行对比观察,从而发现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 DWI 和 SWI 像上的信号特点。【结果】15例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在常规头部 CT 均表现为等密度,与正常脑组织密度差别不大,难以明确诊断;在常规 MRI影像上表现有一定差异:T1加权成像(T1 WI)上所有病灶均呈等或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 WI),上均呈等或稍高信号,FLAIR 影像上均呈等或稍高信号,病灶边界显示欠清,很容易误诊为缺血性脑梗死;但在 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上表现有较明显的差异:在 DWI 影像上呈混杂高信号,ADC 影像上呈混杂低信号,与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信号改变不同;SWI 对梗死灶内的少量出血显示为特征性低信号影,校正相位影像上呈混杂高信号,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在 SWI 影像上无明显异常信号改变。【结论】DWI 及 ADC 对急性出血性脑梗死有一定诊断价值,SWI 对急性出血性脑梗死灶内少量出血的诊断敏感性高,两者有机结合对明确诊断急性出血性脑梗死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低磁场MRI脑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早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做常规CT扫描和MRI扫描,并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比较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在常规CT和磁共振DWI表现。结果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中10例CT正常,DWI出现异常高信号,5例CT见轻度低密度,DWI大片状高信号。说明DWI对急性和超急性脑梗死有明显敏感性。结论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优于常规CT,并能区别急性期和慢性期脑梗死,因此DWI应作为常规诊断急性和超急性期脑梗死常规序列。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7例早期脑梗死患者(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11例)病灶共43个,经DWI成像及MPd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WI),了解病灶的分布,不同时期病灶的信号强度变化,及病杜相对面积的变化(DWI与T2WIFLAIRWI)。结果:病灶分布:大脑(包括基底核)间脑72%;小脑及脑干28%。病灶显示;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例超急性DWI显示,而T2及HAIR未能显示;急性期多数表现为略高信号;亚急性期多数同DWI表现相仿为高信号。DWI在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并且能够区分新旧梗死,有助于责任病灶的检出。病灶信号面积比较;DWI往往表示核心梗死,可以估算梗死面积及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结果。讨论:DWI对早期急性梗死显示能力优于常规序列,能区分新旧梗死,其面积测量可以提供有用的预后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发病2~72h内临床考虑脑梗塞患者行MR常规T1WI、T2WI及DWI序列检查。结果 30例脑梗塞患者T1WI、T2WI共检出病灶110个,其中51个超急性、急性期梗塞病灶在DWI上显示呈高信号,ADC上呈低信号,梗塞部分均对应相应临床症状,阳性率为100%,51个病灶中T1WI及T2WI显示40个,阳性率为78%。结论 DWI技术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以及判断分期方面,较常规MRI优越,为临床溶栓治疗提供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梗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超急性期6例、急性期24例)临床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进行常规MRI检查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进行对照观察。结果DWI对急性期、超急性期脑梗塞高度敏感(达100%),急性期及超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其中6例超急性期脑梗塞常规MRI阴性。结论DWI能诊断常规MR序列不能显示的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塞,DWI对急性期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期脑梗塞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序列对脑梗塞的诊断及分期的作用。方法应用(0.35T)磁共振T1WI、T2WI、FLAIR和DWI序列对77例脑梗塞病人进行扫描,分析各序列显示的结果及信号强度特点。结果3例超急性期脑缺血病例中,DWI显示为高信号,而T1WI、T2WI、FLAIR信号均无变化,65例急性期脑梗塞,在DWI、T2WI、FLAIR上以高信号为主,在T1WI表现为略低或低信号,9例急性腔隙性脑梗塞在DWI等信号,在T2WI、FLAIR呈高信号。结论DWI对脑缺血病变高度敏感,并能区分不同时期的脑梗塞,有助于临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在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4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39例,均行常规MRI、 FLAIR、DWI扫描常规,对比MRI、FLAIR、DWI局灶性急性脑梗死诊断阳性情况,分析常规MRI、FLAIR、DWI病灶显示情况。结果:3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常规MRI、FLAIR、DWI共检出病灶82个,陈旧性病灶17个,新梗塞病灶65个,65个新梗塞病灶中,超急性期43个,急性期22个;DWI局灶性急性脑梗死超急性期阳性诊断率96.23%,急性期阳性诊断率100.00%,分别高于FLAIR的79.07%、86.36%及常规MRI的62.79%、68.18%,对比差异明显(P0.05);MRI检查T1WI未见明显异常信号,T2WI影像隐约可见高信号表现,伴有斑片状信号影;FLAIR影像显示间略高信号,表现为斑片状略高信号影;DWI影像表现为局灶性明显高信号表达。结论:同常规MRI相比,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在早期诊断急性脑梗塞中均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而DWI序在超急性期(6h)、急性期(24h)的诊断优势更为明显,可更早发局灶性缺血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超级脑梗塞患者中应用磁共振(MR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技术,探讨其在超急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47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7例患者均采用MRI扫描,对于MRI扫描发现异常后加大扫描而没有强化的患者,进一步采用3D-ASL扫描,统计分析47例临床诊断明确的超级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流灌注情况、信号特点等情况。结果:血流灌注分为高关注和低灌注,实验组以MRI和3DASL扫描方法检测出40例患者为梗死区血流低灌注,7例表现出血流高灌注,其中5例为低灌注区的高灌注,2例为边缘局灶性高灌注。血流低灌注患者中,有32例的低灌注区明显大于DWI弥散高信号范围,存在缺血半暗带(图1);12例低灌注区范围与DWI高信号范围差不多大,无明显缺血半暗带(图2);血流高灌注患者中,10例高灌注区均明显大于DWI范围(图3)。MRI+3DASL扫描中,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梗死区内或边缘检测出斑片状低信号(图2,3),提示梗死区出现微出血灶,这些微出血灶在MRI扫描序列中没有发现;其中10例是血流低灌注患者(图2),4例是血流高灌注患者(图3)。有1例ASL低灌注患者且无明显缺血半暗带存在,而MRI+3DASL扫描发现梗死区微出血灶及大脑中动脉内低信号血栓(图2)。结论:全脑MRI+3DASL能够评价急性脑梗死区的血流灌注特点、是否存在缺血半暗带或高灌注脑损伤状态,评价梗死区责任动脉是否存在血栓及梗死区、是否存在出血风险,二者联合检查既能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脑血流灌注特点、责任动脉内血栓,还能够评价患者潜在出血风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塞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46例经临床最后确诊断为脑梗塞的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常规MRI成像与DWI成像影像的诊断阳性率,分析超急性期和急性期DWI图像病灶的信号强度.结果:超急性期常规MRI诊断的阳性率为22.2%,DWI的阳性率为88.9%,急性...  相似文献   

10.
磁共振DWI和FLAIR序列对判断脑梗塞期龄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DWI和FLAIR序列在脑梗塞后不同时期内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65例不同发病时间脑梗塞的连续追踪的MRI-DWI和FLAIR序列扫描,分析病灶的异常信号出现的时间、范围、信号强度的差异。结果:超急性期DWI序列病灶出现明显的高信号改变,而FLAIR序列未能显示;急性期DWI序列和FLAIR序列均能显示病灶的高信号,但以DWI序列更佳;亚急性期DWI的高信号在后半程开始下降,而FLAIR像则对病灶显示得很好;慢性早期DWI信号降至等信号,FLAIR像信号开始下降,至慢性后期(30d后)大部分病灶信号降至正常,其中部分病灶降至低信号。结论:在脑梗塞发病的超急性期应常规使用DWI序列扫描,才能准确而全面地反映病灶的范围;FLAIR序列对于急性期以后的脑梗塞病灶能清楚显示其变化过程,对于多发性脑梗塞可以鉴别不同病灶的新旧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图(ADC mapping)在急性脑梗塞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应用单次激发平面回波三向同性弥散加权MRI和常规MRI对2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检查,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25例,测定病灶平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及病灶中心—边缘ADC值。结果:超急性期3例均在DWI及ADC图上显示出缺血灶,但其在CT及T2WI上表现正常。超急性、急性期脑梗塞在DWI上表现为高信号,其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平均ADC值为(0.596±0.112)×10-3mm2/s,而对侧部位的平均ADC值为(0.880±0.148)×10-3mm2/s(P<0.01),28例超急性、急性期病灶ADC值均出现梯度征。结论:三向同性DWI及ADC图对急性脑梗塞,尤其是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及CT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能快速、准确地诊断超急性、急性脑梗塞,并能反映缺血半暗带等相应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价值。方法:19例超急性脑梗塞患者均行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的T1像(T1FLAIR)、T2(T2FLAIR)、T2加权像(T2WI)、及弥散加权像(DWI)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对病灶的检出率。结果:①DWI对病灶的检出率和敏感性均明显高于T1FLAIR、T2WI、T2FLAIR(P均<0.05);②所有病灶的DWI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平均下降64.3%(35%~87%)。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的诊断敏感性高,能准确、可靠地判断病灶的大小及部位,对诊断超急性脑梗塞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对78例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DWI序列及T2WI序列扫描,可根据病情需要增加其它序列的扫描并对影像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结果超急性11例病例中,T2WI扫描均为阴性而DWI序列除1例外其余10例均表现为高信号,阳性率为90.9%;在急性期67例中DWI均为高信号,阳性率100%,而T2WI序列的阳性率为89.5%。DWI技术对超急性及急性脑梗塞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脑梗死患者的常规MRI、液体衰减翻转恢复(FLAIR)及DWI图像进行比较研究分析。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在超急性脑梗死弥散加权像可显示T2加权像不能显示的病灶,在T2WI及HLAIR加权像可显示的病变中,弥散加权像可更清楚更全面地显示病灶。结论D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十分敏感,能对早期脑缺血做出明确诊断,结合T2WI及HAIR可鉴别新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联合检查在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在邯郸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DWI以及MRA检查。观察DWI、MRA以及DWI联合MRI诊断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在超早期DWI图像中均表现为单发以及多发的高信号,ADC图像上则表现为明显的低信号,阳性诊断率为100%,主要病灶的检出率为100%,MRA图像均存在明显的异常血管,阳性率为100%。DWI联合MRA对于急性脑梗死的确诊率(100%)明显高于常规MRI扫描(65.3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DWI能够明确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病变位置以及范围,而MRA可以明确显示病变的动脉,两者联合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诊断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在MRI常规扫描及弥散加权成像(DWI)上的信号特征。方法: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54例,按临床分期分为超急性期7例、急性期8例、亚急性早期12例、亚急性晚期10例、慢性期患者7例。对所有患者行头部常规MRI序列+DWI扫描,并经头颅CT证实,分析各期自发性脑出血血肿在各期不同序列中的信号特点。结果:超急性期常规MRI各序列表现为等信号或高信号,在亚急性晚期各序列主要表现为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以及晚期血肿在常规MRI各序列上均表现各异。超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晚期在DWI上主要以高信号为主,其余各期均以低信号为主。超急性中心表现为高信号,周边表现为低信号,血肿周围为高信号环,急性期以及亚急性早期血肿周围表现为高信号环,亚急性晚期血肿灶周围为低信号环包绕。自发性脑出血慢性期出血灶ADC值最高,超急性期ADC值最低,且与相对应侧的正常脑组织ADC值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血肿不同时期在DWI上信号特征各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和3D-TOF法血管成像(MRA)在脑梗死中临床诊断价值。区分多发梗死灶中急性和非急性方面的能力,尤其足超早期脑梗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72例脑梗死发病不同时间的病例行常规MRI、DWI序列及3DTOFm管成像扫描,并根据发病时间进行分期比较及分析。结果 MRI平扫T2加权像在发病12h后才能隐约见到稍高信号的病灶,而DWI最早可在发病2h发现缺血灶,3D-TOF血管成像不仅能显示脑动脉的狭窄、闭塞、动脉硬化还能显示侧枝循环情况。结论 DWI可以明确诊断急性,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3D-TOF技术MRA可快速而准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相应的脑梗死,2者结合对治疗方案的制定与调整及评价疗效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早期脑出血MRI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脑出血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早期脑出血MRI表现。结果:15例根据MRI表现从部位上分为内囊-基低节区出血13例,小脑出血2例,从出血时间上分为超急性期(〈24h)6例,急性期(1~3天)9例。超急性期呈等T1或低T2信号,水肿不明显,急性期在T1WI,有3例均呈等信号,有6例核心呈等信号,核外层局部见“片”样略高信号。T1WI核心层呈略低信号,核外层呈略高信号,水肿明显。结论:MRI可较精确显示早期脑出血表现。对早期脑出血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期脑梗死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特征。方法用磁共振弥散成像诊断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脑梗死122例,并与常规MRI的T2WI进行比较。结果超急性、急性和亚急性脑梗死在DWI上均表现为高信号。仅46例急性脑梗死在T2WI、FLAIR显示异常信号。结论在急性期脑梗死影像诊断中,DWI可作为除外新发脑梗死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脑梗死的77例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扫描,并比较DWI与常规MRI对于早期脑梗死的敏感性;分析不同时期病灶信号强度及大小变化情况,总结病灶演变规律。结果①DWI发现梗塞病灶较常规MRI更为敏感,对超急性期的脑梗死灶的敏感度为100%;②急性期梗塞灶在DWI序列表现为异常信号,信号强度随着b值的增加而增强,急性期、亚急性、稳定期梗塞灶在DWI中异常信号强度由低向高变化的趋势更加明显。结论低场永磁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不仅可行,而且在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超急性期的脑梗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