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气囊硅胶导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经验,以期减少留置导尿管患者尿道损伤的发生。方法对204例需要留置气囊硅胶导尿管患者在插管时、导尿管留置期间、拔管时认真操作,精心护理。结果减轻了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的不舒适,无一例尿道损伤发生。结论认真的操作和精心护理,能减轻患者的不舒适,防止尿道损伤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人员技术操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一次性双腔气囊导尿管(以下称气囊导尿管)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需要留置导尿的病人,其优点是:导尿管不易盘绕在膀胱内、引尿通畅,气囊导尿管易于固定、不需要在尿道外口用胶布固定。但如果护士在插气囊导尿管时操作不当,可造成尿道损伤。2004年3月-2005年12月,笔者在手术室遇到其他临床科室6例因留置气囊导尿管而发生尿道不同程度的损伤。笔者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行排尿法在留置尿管拔除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尿和留置尿管是临床医疗护理技术的基本操作之一,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手术后以及危重病人的尿量观察等。但导尿和留置尿管以及拔除尿管的操作中容易引起尿路感染、尿道粘膜损伤及病人不适等。据文献报道,40%的医院感染为尿路感染,其中多数与导尿和留置尿管有关。为了降低医院内感染发生率,减轻病人痛苦,我科对需要导尿和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在拔除尿管的护理工作中进行改进,采用自行排尿法拔除留置尿管,从2004年3月~2005年3月用此方法为200例患者进行留置尿管拔除,取得满意效果,方法已在全院各科推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气囊导尿管以其管壁柔软、固定牢靠、便于活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留置导尿属于有创操作,如果操作不当也会造成意外损伤,给患者带来痛苦。笔者曾遇到2例留置及拔除气囊导尿管不当引起尿道损伤出血的教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明  李慧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5):4050-4051
目的 分析使用气囊导尿管致男性患者尿道损伤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 对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13例留置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的患者进回顾性分析,找出原因,并提出对策.结果 通过加强宣教、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责任心,可以避免患者因导尿发生的尿道损伤.结论 留置导尿时熟悉尿道的特点,了解气囊导尿管的结构,认真的操作和细致的护理,尿道的损伤多可避免.  相似文献   

6.
留置导尿是妇产科经常使用的技术操作之一。临床上常用的是气囊导尿管和普通单腔导尿管。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法优点是:不需胶布局部固定,不易滑出,但气囊导尿管价格较贵,对于术后只需保留尿管1~2天的病人,无意中增加了她们经济负担,再加之气囊对尿道粘膜压迫,对粘膜造成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7.
气囊导尿管又称Foley’s管,因操作简单,管壁柔软,对粘膜刺激性小,不需要外固定,且内固定后不易滑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随着气囊导尿管的普及,医源性留置气囊导尿管致男性尿道贯通伤时有发生,本文介绍了发生医源性留置气囊导尿事故致尿道贯通伤的原因,并提高了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留置气囊导尿管导致尿道损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树坤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7):4075-4076
目的探讨神经内、外科留置导尿管患者尿道损伤的特点。方法选择神经内、外科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成三组,分别从导尿管气囊注水量、解剖因素、操作因素、护理因素等方面观察患者保留导尿期间尿道的情况。结果导尿管气囊注水量和血尿有相关性(P〈0.01,r=0.2),经χ2检验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导致尿道损伤与导尿管气囊注水量、男性解剖因素、器械因素、留置导尿操作因素和护理等因素有关,合适的导尿管气囊注水量、严格的无菌操作和精心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尿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轻妇科患者留置导尿管的不适感。方法将180例需留置尿管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14Fr气囊导尿管组(60例),8Fr气囊导尿管组(60例),10Fr气囊导尿管组(60例),比较3组患者留置尿管的舒适度及尿管阻塞情况。结果采用10Fr气囊导尿管组患者留置导尿管后的尿路不适感明显减少,优于采用14Fr气囊导尿管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不会引起尿管阻塞。结论妇科患者采用10Fr气囊导尿管能减轻不适感,对尿道刺激小,且不会引起尿管阻塞。提倡在女性患者留置导尿中推广应用10Fr气囊导尿管。  相似文献   

10.
气囊导尿管带有气囊,具有固定牢靠,操作方便的优点。在临床上凡需要留置导尿如外伤引起排尿异常、术前准备等,都普遍使用气囊导尿管。但气囊导尿管假如使用不当,将会造成尿道粘膜损伤,甚至尿道断裂等并发症。本院曾发生一例因气囊导尿管  相似文献   

11.
蒋晶红  尚立华 《当代护士》2007,(12):111-112
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之一,留置尿管效果好坏,将直接影响病人的病情和治疗,本院目前采用Folley双腔气囊导尿管,尿管不做体外固定,传统固定法是用别针将引流袋固定于床单位的大单上,为病人留置尿管期间经常因牵拉尿管而发生尿道粘膜损伤、尿管脱出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双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在临床中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致尿道黏膜损伤的原因,总结,双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护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导尿术是临床上基本的诊疗技术。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便,无需胶布固定,内固定稳定,不滑出等优点己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如果操作不慎,对气囊导尿管性能了解不够,则可因侵入性操作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甚至严重的并发症。现将我院2001年发生的一例留置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男性留置导尿致尿道狭窄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留置导尿致尿道狭窄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因留置导尿引起尿道狭窄患者的置管时间、导尿管材料、型号及有无插管损伤。结果58例患者中,置管时间超过2周占69%(40/58);应用橡胶导尿管占66%(38/58);应用〉F18导尿管为67%(39/58);插管时尿道有损伤占66%(38/58)。结论置管时间长、导尿管的毒性作用、尿管粗细选择不当、插管直接损伤是尿道狭窄的相关因素。缩短留置导尿管时间、选用硅胶导尿管、导尿管型号适合及避免不当操作可减少尿道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留置导尿与菌尿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自1992年6月至1993年11月在泌尿外科病人中采取117例尿标本做细菌培养,通过对培养结果分析认为,留置导尿管是引起菌尿的主要原因,并且随着留置导尿管时间的增长,菌尿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引起菌尿的主要原因有尿道粘膜受损;导尿时带入细菌;细菌逆行侵入。提出预防菌尿的措施: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损伤尿道粘膜;保持尿液引流通畅;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适时拔管;杀死侵入泌尿系统的细菌。  相似文献   

16.
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致尿道损伤2例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致尿道损伤2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气囊导尿管留置方法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气囊导尿管以其操作简单、固定稳妥的优越性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男性尿道因其特殊的解剖结构 ,如操作不当易引起尿道损伤。为提高留置成功率 ,减少损伤及并发症的发生 ,我们在常规导尿术的基础上对气囊导尿管留置方法进行改进 ,并于2 0 0 0年 6月~ 2 0 0 2年 5月在全院应用于 73例男病人 ,取得了满意效果 ,与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5月77例男病人相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 15 3例 ,均系神经外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须留置导尿的男性病人。其中 3例因前列腺增生症后尿道严重梗阻不能置入尿…  相似文献   

18.
毛艳群  徐文 《现代护理》2006,12(13):1208-1208
目的 通过对2种不同置入方式的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术术后效果的对比,就传统护理教材关于该项操作方法的介绍提出质疑,以进一步规范该项护理技术操作。方法根据导尿管插入长度的不同,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并比较2组术后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尿道黏膜损伤小,舒适感好,尿管留置时间长。结论传统护理教材讲述的双腔气囊导尿管置入方法存在长度不够、注水量不适当的明显缺陷。  相似文献   

19.
留置FoIIey导尿管是临床中常用的护理技术,因不易滑脱,常用于需要持续导尿者。它与传统的橡皮导尿管相比更为方便优越。留置导尿,属于介入性有损操作,其主要并发症之为尿道粘膜损伤,表现为插管过程中或留置过程中出现血尿,阵发性尿道刺痛。这既造成了患者的痛苦,又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机会。因而如何通过有效置管减低其相应并发症已成为我们提高导尿技术的关键问题。现根据我科置管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近10年间气囊导尿管相关尿道损伤的护理进展。主要包括: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证、规范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术、气囊导尿管留置期的护理及气囊导尿管拔管方法的改进。认为掌握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留置导尿处理,可以减少留置气囊导尿管相关尿道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