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探讨胃底静脉曲张的X线检查方法,以提高胃底静脉曲张诊断准确率。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胃底静脉曲张31例。全部病例都按常规作双对比造影检查,并有显示贲门区较满意的右下半卧位双对比片。结果肿块状8例;结节状16例;环行皱襞6例;蚯蚓状8例。右下半卧位双对比摄片是显示胃底静脉曲张最佳体位。仔细分析胃底静脉曲张的X线表现,密切结合临床表现、超声、CT和内镜检查可提高胃底静脉曲张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技术在食管胃结合部的应用和对病变检出与诊断的认识水平。方法应用F78-Ⅱ型500mA遥控X线诊断机对50例正常人食管胃结合部的X线表现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100例食管胃结合部疾病患者在不同体位和透视下病变检出率。结果50例食管胃结合部无异常人的X线表现为胃底穹窿线光滑、均匀、柔软,粘膜面钡剂涂抹均匀一致,贲门星呈三种形态:(1)星芒状38例占76%;(2)头巾状10例占20%;(3)链索状4例占4%,动态观察贲门星呈收缩、舒张两种状态。站立右前斜位,仰卧半立大角度左前斜位、俯卧半立左后斜位对病变检出率分别是85%、100%、81%。结论熟悉贲门区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的正常表现,运用特殊体位摄片与透视下动态观察相结合的检查方法就可提高病灶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  相似文献   

3.
对85例老年人与90例青年人胃溃疡出血的临床及病理检查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老年人胃溃疡出血有以下特点:①临床症状与体征相对隐匿;②出血量大不易自止,病死率较高(9.4%);③出血部位以胃窦最多(31.8%),依次为胃角(29.4%),胃体(28.2%),胃底(10.6%);④老年组与青年组比较,随着年龄增长,胃体和胃底出血率渐升高;⑤癌前期病变率相对较高(24.7%)。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的超声诊断银川铁路医院B超室包玉萍我院自1993年采用上海长征医院制的中药“胃快显液”,对68例各种慢性胃炎的超声检查与胃镜检查的结果作如下分析。1检查方法1.1胃底扫查:①探头置于左侧第7、8肋间腋中线,探头指向右后下,这时即可清晰看到胃底...  相似文献   

5.
对43例胃底贲门癌患者使用者设计的人工气腹,口服发泡剂、造影剂,进行网膜囊充气对比造影,以显示胃底贲门癌腔外浸润转移范围,观察淋巴转移及胃后胰腺侵犯情况。提出了贲门旁与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融合成块、胃后方呈"冰冻状"为手术不能切除的指征。该方法与传统术前评估法对比切除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贲门癌的钡餐造影X线表现,提高贲门癌的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39例经胃镜或病理活检证实的贲门癌的双对比钡餐造影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贲门癌病例,主要表现有软组织肿块影(20例);贲门胃底变形、贲门角切迹改变(7例);贲门区龛影(3例);胃底小弯侧变形、僵硬(9例);食道下段改变(36例)。本组39例中除3例早期外,其余均有食管下段不同程度的侵犯。结论X线钡餐造影是检查贲门癌的首选方法,良好的双对比钡餐造影,采用多体位、多角度观察,可以提高贲门癌的X线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小胃癌及微小胃癌51例。方法用低张胃双对比造影结合内镜检查进行诊断。结果本组20例均于内镜检查前先做胃双对比造影,12例诊断为小胃癌,3例疑系早期小胃癌。25例X线检查在内镜检查后其中12例并经活检诊断为癌之后进行,与内镜对照均找到病灶。根据25例X线表现,10例诊断为小胃癌,5例诊断为早期胃癌,3例可疑胃癌,2例误诊为糜烂性胃炎,5例误诊为良性小渍疡。6例内镜活检诊断为早期胃癌,未做X线检查。结论低张胃双对比造影是检诊早期小胃癌及微小胃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黄忠和 《右江医学》2000,28(3):199-200
胃底贲门区是癌肿好发部位,因其解剖位置和生理机制的特殊性,使其成为影像检查及诊断的难点之一。本文收集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2例胃底贲门癌,就其X线气钡双对比造影及X线表现进行初步分析。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32例中男23例,女9例,年龄41~77岁,平均53岁。临床主要症状:进行性吞咽困难,进食梗噎感,胸骨下段后隐痛、烧灼感,上腹隐痛、胞胀感、返酸嗳气。病程从10余天至2年余不等,多数为1~6个月。2.检查方法 X线检查采用气钡双对比法,常规采用双斜位观察,角度灵活掌握,重点取半卧左前斜位,站立双斜位及仰卧左侧抬高位。结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在临床的应用研究经验。方法选择日常胃肠X造影检查患者600例,按年龄段交叉分组,采取1:1各300例的比例对比研究,试验组用日本新·胃X造影检查,对照组用常规双对比低张x线胃肠造影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结果300例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中发现胃癌24例,胃其它肿瘤9例,胃溃疡48例,胃炎192例,未见异常27例;300例常规双对比低张X线胃肠造影检查中发现胃癌15例,胃其它肿瘤12例,胃溃疡42例,胃炎159例,未见异常72例。结论日本新·胃x线造影检查较常规双对比低张X线胃肠造影检查能够增加发现病变率,提高胃肠X造影检查阳性率。  相似文献   

10.
胆石症术后并发食管胃底贲门癌8例海安县墩头医院(226691)储开云本院1988~1995年共收治8例,在胆囊切除后2年并发食管胃底贲门癌。此类文献国内不多见,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胆囊结石8例中,女性3例,男性5例。年龄在38~79岁,平...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42例急救体会李平云,李建云我科自1992年8月至1994年8月,对住院的肝硬化门脉高压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42例,经采用内科综合抢救措施,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34例,女8例,年龄2...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性65岁,杨州人,有中上腹病十余年,多次柏油样大便,1986年在本市某医院作内窥镜检查肉眼诊断为“胃大弯慢性溃疡,胃底癌?”。同年6月在我院胃肠双对比检查诊断为“胃底部癌”,10月住院复查时透视下见胃底胃体后壁大小弯侧有广泛分叶状充盈缺损伴较  相似文献   

13.
董怀松 《河北医学》1996,2(4):313-314
报告胃粘膜病变致大出血手术保胃治愈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18-76岁,平均44.5岁。大出血至入院时间2-8h出现休克体征者8例。胃体粘膜病变出血8例,胃底2例,胃底,胃体同时有散在出血4例,胃窦出血2例。胃体、胃窦同时出血2便。全部病例均手术治愈,其术式为胃粘膜出血区域缝扎止血附加结扎阻断粘膜病变出血区域血流供应。本文着重强调讨论胃粘膜病变致大出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手术保胃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胃底黏膜滤泡样增生改变的特点并与胃窦黏膜病变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的价值。方法对137例患者行胃镜检查和病理及幽门螺杆菌(坳)检查,并对胃底、胃窦黏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137例患者中,有12例患者胃底黏膜胃镜下见透明滤泡样改变,其中5例行病理检查报告均为淋巴细胞浸润和/或淋巴滤泡形成。另有69例患者行病理检查,共发现7例患者病理检查为淋巴细胞浸润和/或淋巴滤泡形成,但胃镜下未见透明滤泡样改变,其中2例患者肉眼观胃黏膜呈结节状改变。结论胃底黏膜与胃窦黏膜淋巴细胞浸润与淋巴滤泡样增生的胃镜下表现并不完全一致,在胃底黏膜这种病变胃镜下检出率更高,黏膜透明滤泡样改变可能是胃底黏膜淋巴细胞浸润或淋巴滤泡增生的特征性表现。胃黏膜这种淋巴滤泡样改变,与Hp感染密切相关,可能系原发性MALT淋巴瘤的1种前期病变,是可逆性病变,及时根除Hp可能是减少或阻止原发性MALT淋巴瘤发生发展的1种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胃双对比造影检查,能显示胃粘膜的微细结构,即胃小区和胃小沟.对发现胃粘膜早期和微细病变有很大的诊断价值.笔者从1980年至1990年在本院胃双对比造影检查患者中,选择350例胃小区显示满意的双对比造影片.着重探讨其胃小区和胃小沟的大小形态异常对胃粘膜病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对贲门息肉X线诊断水平和检出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0例贲门息肉的临床资料、X线检查方法和X线表现。结果10例贲门息肉中,X线表现为贲门区结节状充盈缺损8例,其中位于贲门处5例(前壁2例,后壁3例),位于胃底近贲门处3例(前壁2例,后壁1例),病灶直径0.4~2.5cm。贲门狭窄、变形2例。结论应用数字胃肠机双对比造影,连续小口吞服稀钡剂,多体位点片或多体位采集后摄影有助于提高贲门息肉的发现率。  相似文献   

17.
胃双对比造影对浅小病变的诊断价值合肥铁四局中心医院放射科刘尊清常规钡餐检查,对胃部浅小病变的诊断受到很大的限制,以往被认为广合理”的漏诊。本文根据“1500例胃双对比造影检查,从中选取了病变范围在互厘米左右,高/深度小于0.5厘米的栈小病变。着重分析...  相似文献   

18.
檀振波  孙秀 《河北医学》1998,4(2):10-12
回顾性复习1987年1月-1995年12月手术切除食管癌646例,发现胃转移5例,占0。8%,原发灶位食管中段1例,下段4例,转移灶位贲门小弯侧3例,贲门胃底区1例,胃体小率侧1例。淋巴结转移率80%。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全部病例由术后病理检查确诊,结合文献对其组织学诊断标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97例贲门癌的X线分析王大银在X线气钡双重造影时,发现胃底贲门癌在上消化道肿瘤患者中是较多见的。在97例胃底贲门癌中,男性66例,占总数的63%,女性33例占总数的34%。其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42岁。42岁至49岁年龄组有8例,占总数的8.3...  相似文献   

20.
应用牵开器及管状吻合器经腹行胃底贲门癌切除23例报告高邮市人民医院外科胡以治,王文松我院自1991年8月至1994年8月应用上腹部悬吊式手术牵开器及GF-Ⅰ型管状吻合器经腹行胃底贲门癌切除术23例,其创伤小,避免了开胸的并发症。1临床资料本组2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