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25例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的临床特征,指导CAP诊治。方法分析我院425例CAP患者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微生物学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住院CAP患者以老年人多见,肺炎的临床表现最主要的症状仍为咳嗽、咳痰、发热,但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易于出现呼吸困难和神智障碍;X线主要表现为片状影或问质渗出;痰液培养的阳性率比较低,治疗主要靠依赖经验治疗,预后较好。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是一种呼吸内科常见病,按照指南临床诊治相对容易。但在部分老年人症状重且不典型,伴基础疾病时可出现预后不良,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2.
非典型肺炎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施毅 《山东医药》2000,40(19):51-52
非典型肺炎 (Atypical pneumonias)是指一组具有类似肺炎临床表现、胸部 X线特征和对抗生素治疗有反应的肺炎。其临床特点为隐匿性起病 ,多为干性咳嗽 ,偶见咯血 ,肺部听诊较少阳性体征 ;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间质性浸润 ;其疾病过程通常较轻 ,患者很少因此而死亡。非典型肺炎的名称起源于1930年末 ,与典型肺炎相对应 ,后者主要为由细菌引起的大叶性肺炎或支气管肺炎。 6 0年代 ,将当时发现的肺炎支原体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主要病原体 ,但随后又发现了其它病原体 ,尤其是肺炎衣原体。目前认为 ,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主要包括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糖尿患者合并肺结核时发生干酪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X线胸片发现肺部大叶性病变,以临床表现、CT及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为罹患肺结核干酪肺炎的高危人群.两种疾病相互影响,成恶性循环.结论 糖尿患者合并肺部大叶性病变要想到肺结核干酪性肺炎的可能.肺结核病变往往较重,两病并存时,肺结核的干酪样坏死及空洞造成了治疗上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MPP患儿126例,详实记录其发热、咳嗽、喘息等临床症状,皮疹、肺部啰音等临床体征,胸部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如白细胞计数、肺炎支原体(MP)抗体水平,肺外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MPP临床表现以咳嗽最为明显,发热、喘息亦较常见;全胸正位片表现由高到低依次为支气管肺炎、节段性肺炎、间质性肺炎;阿奇霉素治疗依然是有效治疗方案,必要时可给予糖皮质激素。结论 MPP感染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复杂,均无特异性表现,要求临床必须不断加强MPP认识和诊疗水平,把握起病规律和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阻止病情恶化,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述了吸入性化学性肺炎的病因,病理、X 线表现和临床表现。其中影响化学性吸入的因素主要有化学物质的理化性质、接触的量和时间。文章并重点介绍了化学性肺炎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性大叶性肺炎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收住的86例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86例支原体感染性大叶性肺炎有以下特点: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婴幼儿发病有增加趋势,病程长,呼吸道症状突出,稽留热少见,体征不典型,肺外损害多且突出,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大环内酯类治疗有效。结论需掌握MP肺炎的临床特征,以大叶性肺炎为主要改变者应警惕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必要时早期应用大环内酯类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大叶性肺炎为临床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诊断标准、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2008年5月至2010年8月住院以大叶性肺炎为临床表现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42例住院两周复查胸片肺炎吸收,21例胸片吸收好转,出院后继续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2例合并肺不张,上级医院行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结论根据临床表现,早期综合治疗,有效减少肺不张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的X线征象特点,提高普通放射诊断正确率,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50例老年吸入性肺炎X线平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吸入性肺炎好发于右肺下叶,多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和肺部实变表现,并有肺不张、肺脓疡、肺气肿及肺纤维化等并发症。结论老年吸入性肺炎X线征象复杂,形态多变且缺乏特征性,应提高认识,仔细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87例,按年龄分为5岁以上及5岁以下两组,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学龄前儿童MPP的表现中以5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更明显,5岁以下患儿肺部体征往往较为明显。胸部X线病变类型以肺间质浸润为主,5岁以下患儿支气管肺炎较5岁以上多见,而5岁以上患儿大叶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发病一周以上者送检血清MP-IgM的阳性率,5岁以上患儿显著高于5岁以下;所有病例均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治疗有效。结论学龄前组儿童随年龄变化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尽早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特别是对于感染后首次发生喘息或反复喘息的小于3岁的患儿,要想到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学龄前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187例,按年龄分为5岁以上及5岁以下两组,并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MPP的表现中以5岁以上患儿临床表现更明显,5岁以下患儿肺部体征往往较为明显.胸部X线病变类型以肺间质浸润为主,5岁以下患儿支气管肺炎较5岁以上多见,而5岁以上患儿大叶性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发病一周以上者送检血清MP-IgM的阳性率,5岁以上患儿显著高于5岁以下;所有病例均使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治疗有效.结论 学龄前组儿童随年龄变化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尽早完善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特别是对于感染后首次发生喘息或反复喘息的小于3岁的患儿,要想到支原体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后合并吸入性肺炎8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卓群  丁惠昌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0):1044-1045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合并吸人性肺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对策。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住我院的脑卒中合并吸人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84例病人均为脑卒中合并吸人性肺炎,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和发热。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吸人部位的浸润影。反复多次发作43例。治疗后60例存活,24例死亡。结论反复多次发作的吸人性肺炎预后差,必须重视早期预防、及时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阻断吸人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02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大叶性肺炎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入院前病程大部分在1周以上;早期体征不明显,大部分表现为病侧呼吸音减弱,后期主要为湿性啰音;胸片或胸部CT全部可以见到节段或大叶分布的大片状密度增高影。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近年有明显增多,且容易有严重合并症,诊断主要靠胸片、胸腔CT检查;病原菌不易明确,主要是经验用药;预后取决于患儿肺部炎症能否及时控制以及有无严重并发症,其中最多见的是肺不张、肺实变,对这些患儿适时采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常见呼吸道发热疾病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简称“非典”)的鉴别。方法 对以发热伴呼吸道症状收治入院的 6 3例患者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对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部 X线、治疗及转归进行比较。结果 常见呼吸道发热患者中 ,有基础肺部或全身疾病的患者 ,虽然有发热 ,但往往以肺部或全身原发疾病相应症状为重要或首发表现 ,气急多见 ,体温以中度发热为主 ,6 1.3%病例有白细胞计数及中性比例升高 ,胸片除肺炎或支气管炎改变外 ,多有肺部基础疾病的表现 ,抗生素治疗常有效 ;而单纯性肺炎胸部 X线除部分表现为多叶或单个大叶病变外 ,多表现为节段性或局灶性肺炎 ,病原学检查呈现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 ,即革兰阳性菌及支原体、军团菌、衣原体和多种病毒 ,这部分病例也以发热为重要或首发症状 ,表现一般咳嗽咳痰 ,气急少见 ,易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混淆。结论 防治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不应忽视呼吸道常见发热疾病的存在。单纯性肺炎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鉴别 ,应结合流行病史、治疗反应及实验室特殊检查结果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4.
林斯文  裴会荣 《内科》2014,(5):568-569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的X线、CT表现,探讨X线、CT在早期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痰培养、血培养及临床症状证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进行总结。15例患者均行常规X线正侧位摄片及CT平扫。结果 15例患者中X线平片表现炎性浸润14例;表现蜂窝状、空洞、肺气囊影12例;脓胸、气胸3例;球形病灶2例。15例中CT表现都有片状肺部浸润,以两肺下叶明显,大部分分布于胸膜下。部分病例合并空洞、肺气囊影,以肺气囊影为主。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性肺炎早期诊断要结合临床症状及X线、CT表现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婴幼儿大肠埃希菌性肺炎患儿的临床特征及药敏情况,指导临床肺炎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77例住院婴幼儿大肠埃希菌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X线表现、细菌耐药情况及治疗预后。结果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的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容易出现呼吸困难。 X线主要表现为片状影或间质渗出。大肠埃希菌多数菌株对泰能、美平、头孢他定、丁胺卡那霉素、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性高,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普遍耐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ESBLs )菌33例,阳性率为18.6%。痰液培养细菌阳性转阴比较慢,治疗主要以经验疗法和药敏试验结果结合,病程迁延,预后尚好。结论婴幼儿大肠埃希菌肺炎是儿科常见病,临床诊治相对容易。但大肠埃希菌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老年肺炎167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为老年常见疾病 ,临床表现多不典型 ,且易被基础疾病掩盖。 1995年以来 ,我院收治 167例老年肺炎患者。现将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10 5例 ,女 62例 ;年龄 65~ 93岁 ,平均71.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 111例 ,其中 3 7.5~ 3 8.5℃ 75例 ,咳嗽 13 3例 ,胸痛 2 5例 ,气促 10 1例 ,紫绀 65例 ,肺部罗音 13 3例 ;有消化道症状 10 3例 ,精神神经症状 48例 ,循环系统症状 49例 ;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 10 0例 ,心电图异常 10 2例 ;X线检查示支气管肺炎 13 4例 ,大叶性肺炎 15例 ,吸入性肺炎 10例 ,肺脓肿 3例 ,肺不张 8例 ;伴水…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早期识别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减少后遗症是MPP诊治的关键。MPP发病机制在于肺炎支原体对呼吸道的直接损伤和宿主异常免疫应答,病理表现包括肺气道及肺间质炎、塑形性支气管炎、肺泡炎性渗出、坏死性肺炎、肺栓塞及胸腔积液等。影像学对MPP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MPP影像学表现主要有塑形性支气管炎、树芽征、小叶中心结节、树雾征、肺实变、肺坏死、肺栓塞、胸腔积液等。其中,肺坏死和肺栓塞是诊断重症MPP的重要指征。肺坏死临床症状以持续高热和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为特点。肺栓塞表现包括胸痛和/或咯血、D-二聚体升高和血性胸腔积液。本文结合相关研究进展,通过图文解析MPP影像学表现、相关的发病机制及病理表现,总结各影像学征象与MPP临床特点的关系,旨在提高儿科医生和放射科医生对儿童MPP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与X线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对2004年1月~2006年6月入院治疗经血清支原体抗体检测证实的4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X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支原体肺炎的X线表现为:间质浸润型20例(50%);支气管炎型10例(25%);节段性实变型4例(10%),伴有胸膜反应1例;混合型6例(15%)。结论支原体肺炎X线表现呈多样性,如患儿肺部出现上述X线改变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特点,应当想到支原体肺炎可能。  相似文献   

19.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免疫功能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平  陈亚娜  赵华  彭娟  王桂英 《山东医药》2002,42(20):32-33
肺炎支原体肺炎 ( MPP)是学龄儿童及青年常见的一种肺炎 ,临床表现多样 ,常伴有多系统多器官损害。迄今为止 ,MPP的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多数学者认为免疫学机制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及免疫比浊法检测 MPP患儿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的变化 ,探讨免疫变化在 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儿科门诊及病房符合MPP临床诊断标准的患儿 45例 (患儿有典型的MPP临床症状和体征 ;胸部 X线片检查有肺炎改变 ;病原学检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 MP-Ig M抗体阳性 ) ,男 2 5例 ,女 2 0…  相似文献   

20.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是 Epler 等于1985年提出的一个新病名,但它不是一个新疾病。本文就其概念、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胸部 X 线特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细胞学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病因进行了论述。此外,本文介绍了本病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在病理和临床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