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西宁市产妇产后抑郁情况,分析产后抑郁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2月-2017年2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180例产妇临床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和汉密顿抑郁量表对产妇产后抑郁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6.11%;单因素分析,高中文化程度、对居住环境不满意、无职业、初产、新生儿性别为女及采取人工喂养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相对较高(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文化程度、职业、产次及喂养方式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西宁市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围生期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开展针对性心理评估和护理干预,以降低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以2023年3月至9月在我院分娩的324位产妇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产妇一般资料,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于产后2~6周评估产妇抑郁发生情况,根据评估结果将产妇分为患抑郁症组(n=42)和无抑郁症组(n=282),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324位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2.9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产次、文化程度、夫妻平均月收入、产前焦虑、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均是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产妇产后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早产、初产、初中及以下、夫妻平均月收入<5000元、产前焦虑、夫妻关系一般、婆媳关系一般均可增加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刘萍花  肖亚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402-5403
目的:了解麻城市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提高相应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信息,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筛选产后抑郁症患者,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麻城市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为13.24%;初产妇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高于经产妇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缺乏家人关心及对居住条件不满意的产妇相比,得到家庭支持和有良好居住条件的产妇产后抑郁检出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娩年龄、家庭年收入、分娩方式及婴儿性别对产后抑郁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和低文化水平是产后抑郁的危险因素,家庭支持和良好的居住条件可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可通过对产妇提供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 :采取2012年5月份至2013年来本辖区管理的180例产妇,对这1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的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并对其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内分泌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180例产妇的抑郁症状基本消失。结论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妇在产后容易产生抑郁症,不利于母婴的健康,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有效地改善了产后的抑郁症状,促进了产妇的健康,同时也为婴儿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西安高新医院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法对西安市高新医院分娩的1994名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产后出现抑郁的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产妇产后有593例出现抑郁,其发生率为33.71%(593/175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在婴儿性别、新生儿性别接受度、产次、喂养方式、夫妇关系、家庭支持、月子主要照护者及母亲角色适应对比均存在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32.86、39.86、4.53、28.87、7.98、43.87、37.96、4.14、3.9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次(OR=0.32,95% CI:0.01~0.96)、夫妇关系(OR=7.46,95% CI:3.76~14.82)、家庭支持(OR=5.21,95% CI:2.29~11.86)及母亲角色适应(OR=4.90,95%CI:1.74~13.86)均是其产后出现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 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产次是其重要影响因素,对初产妇者进行孕产相关知识教育,院内尽可能提供舒适的疗养环境,可以降低其产后出现抑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产后42天、6个月产后抑郁发生及42天产后抑郁在6个月时的恢复情况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在产后42天对551例无孕期并发症/合并症和精神疾患的产妇进行测评,并于产后6个月随访时再次测评,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产后42天产后抑郁发病率为6.5%,6个月产后抑郁患病率为5.7%。42天产后抑郁患者有25.0%在6个月仍为产后抑郁,占6个月产后抑郁的25.9%;42天正常产妇有4.5%在6个月发生产后抑郁。家庭、工作及孩子因素是影响产后抑郁发生与恢复的重要因素。结论:产后较长时间内仍有可能发生产后抑郁,产后一定时期内产妇的精神状况仍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产后42 d产后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产妇一般情况调查表在产后42 d对1 039例产妇进行问卷调查,EPDS总分≥13分即为产后抑郁。并随机选取其中的51例产妇行产前和产后72 h静脉血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化验检测,研究围产期性激素的变化对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结果1产后42 d抑郁发病率为11.36%。2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孕期情绪、婴儿睡眠状况、产后夫妻关系、与公婆关系以及产妇产后睡眠状况在抑郁与非抑郁组间有统计学差异。3行Logistic回归,结果发现孕期情绪,婴儿睡眠状况,产后夫妻关系以及产妇产后睡眠状况可列入Logistic回归方程。4通过卡方检验发现不同分娩方式、是否术后镇痛、是否分娩镇痛等因素在产后抑郁与非抑郁组间无统计学差异。5产后E2和P急剧下降,但其变化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产妇产后抑郁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产后抑郁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1300例产妇进行调查,并按EPD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产后抑郁发生率21.2%,心理因素与社会环境因素和产后抑郁密切相关。结论:产后抑郁是一种良性精神障碍,家庭的支持可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病现状,分析产后抑郁发病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及早期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19年12月在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及深圳市中医院进行产后健康检查产妇为研究对象,填写产后抑郁自拟量表,对产后抑郁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再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产后抑郁与各项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共4 431名产妇参加调查和评估,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1.6%。将单因素分析后有统计学差异的15个因素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结果提示初产妇、婆媳关系欠佳、夫妻关系欠佳、产妇性格内向、纯母乳喂养、孕期未接受宣教、孕期焦虑、孕期抑郁、孕产期不良生活事件发生9个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发生有负面影响。结论 深圳市产后抑郁发生率在全国范围内较低,家庭成员应对产妇予以更多的关注,同时医院应当加强产前、产时和产后全程心理辅导,并积极进行早期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导致妇女产后抑郁的因素。方法:使用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衢州市172名围产期妇女进行产前抑郁和产后抑郁研究。结果:产妇的受教育程度和流产史对产前抑郁有显著预测作用,大学以上学历的产妇产前抑郁水平高于其他妇女,有流产史的产妇产前抑郁水平更高。产前抑郁水平对产后抑郁水平有显著预测作用,未发现影响妇女产后抑郁症的其他因素。结论:产后抑郁是由于产前抑郁所致,产前抑郁受妇女的教育程度和流产史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与产后抑郁发生有关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希望能引起社会有关部门对产后抑郁的关注与重视.方法 对北京市11所医院的603名产后42 d的产妇进行产后抑郁的相关调查及社会人口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 产后42 d产妇的产后抑郁发生率18.7%,妇女的受教育水平、经济情况和居住环境与产后抑郁显著相关.结论 为进一步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建议增加卫生经费的投入;加强孕期健康教育的宣传,提高孕产妇对产后抑郁的认识;加强对农村户籍流动人口孕产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产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雌孕激素检测的临床价值及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旨在减少和避免产后抑郁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19年1月在温州康宁医院分娩160例的产妇临床资料,根据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将产妇分为产后抑郁组31例和无产后抑郁组129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产妇的雌二醇(E2)、孕酮(P)、hs-CRP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hs-CRP、E2、P与EPD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不同特征的产妇产后抑郁发生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妇产后抑郁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结果产后抑郁组产妇分娩后2 d、7 d E2低于无产后抑郁组产妇,P、hs-CRP、EPDS评分高于无产后抑郁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hs-CRP与EPDS评分均呈正相关,E2与EPDS评分呈负相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分娩方式与产妇产后抑郁无关(P>0.05);文化程度、产次、新生儿性别、喂养方式、家庭年收入、夫妻关系与产妇产后抑郁有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产次、喂养方式、夫妻关系、家庭年收入均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P<0.05)。结论产后抑郁产妇hs-CRP、P、E2均存在异常表达,且与产后抑郁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文化程度、产次、喂养方式、夫妻关系、家庭年收入均是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独立相关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方法:采取2012年5月份至2013年来本辖区管理的180例产妇,对这18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的回顾性分析分析,总结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并对其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造成产妇产后抑郁的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家庭因素、内分泌因素,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后,180例产妇的抑郁症状基本消失。结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妇在产后容易产生抑郁症,不利于母婴的健康,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有效地改善了产后的抑郁症状,促进了产妇的健康,同时也为婴儿的健康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孕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产后具有抑郁焦虑情绪的产妇45例为观察组,产后没有抑郁焦虑情绪的产妇4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人口社会学等相关因素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产妇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产妇家庭,就业产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足月产妇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产妇,婴儿母乳喂养的比例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并发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妇是否有产后并发症、婴儿是否母乳喂养是产后产妇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引起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相关因素较多,且婴儿是否母乳喂养、产妇产后是否有并发症作为产妇产后焦虑、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了解西宁地区产妇抑郁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为维护产妇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制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西宁地区产妇抑郁率高达43.12%,远远高于内地产妇。低文化程度、内向性格、家庭支持系统不良、经济水平差是产妇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西宁地区产妇抑郁发生率较高,应加强产前至产后的心理保健和心理护理,积极预防产妇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产后抑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足月分娩的产妇934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产后2~6周的产妇进行回访调查。结果发生抑郁症状283例,发生率为30.29%。结论产后抑郁的发生与新生儿性别、文化背景、分娩方式、产妇年龄等有一定的关系,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孕产妇加强产前检查及围产期精神、心理卫生保健,可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2016年南京市江北新区南钢医院住院分娩的296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自评(HAD)、爱丁堡产后抑郁(EPDS)等量表,于孕晚期(产前4周内)和产后3~7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发生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296名产妇中检出产后抑郁69例,产后抑郁检出率为2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受教育程度、就业情况、睡眠状况、早吸吮早接触和产前焦虑抑郁情绪与产后抑郁有统计学关联(P值均0.05)。结论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应给予产妇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筛查贵阳市老城区妇女产后抑郁症的阳性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按比例分配分层随机抽样的现况调查方法,抽取产后42 d的产妇87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社会人口学调查表及爱丁堡产后抑郁调查量表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卡方或秩和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结果筛出产后抑郁的阳性率为12.8%(112/875),95%CI(10.6%,15.0%);影响因素有9个,分别是夫妻月收入、产后睡眠情况、丈夫的关心、妊娠压力较大、居住环境、孕前吸烟、婴儿健康情况、产妇自觉性格内向、不稳定。结论贵阳市产后抑郁症阳性率与其它省市基本一致,影响产后抑郁发生的因素较多,应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初产妇和经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为产后抑郁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合肥3所三甲医院828例产妇进行调查。结果 828例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为45.41%,在抑郁检出组中有29.87%产妇在过去7 d内有自伤意念。初产妇500例和经产妇328例产后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6.20%和4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为配偶文化程度(OR=0.551)和家庭关系(OR=2.881),经产妇产后抑郁影响因素为家庭关系(OR=3.152)。结论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影响初产妇与经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的社会人口学因素存在差异,且家庭关系是影响二者的共同因素;开展产后抑郁干预工作时,应为产妇提供更多的孕产期保健知识和家庭支持,促进产妇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罗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25-327
[目的]探讨产后抑郁症的发病情况及其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为早期心理卫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爱丁堡抑郁量表及自拟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表对302例初产妇产后6周的抑郁状况进行测评分析。[结果]产后抑郁的发生率为8.61%。产妇的年龄、学历、职业、居住条件、产科并发症、产后睡眠状况、夫妻关系不同,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产妇的家庭收入、分娩方式、婴儿性别、喂养方式不同,对产后抑郁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较高,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作用明显。应做好孕产妇在围产期中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让产妇愉快地度过情感危险期,最终降低产褥期抑郁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