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单纯乳房早发育是性早熟的一种类型,女童以8岁以前发生乳房提早发育为特征,一般不伴随其他性发育症状。现将我院性早熟专科门诊1996年4月~1998年4月收集的78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78例中,年龄1~4岁5例,~6岁17例,~8岁56例,病程最长14个月,就诊时间以...  相似文献   

2.
女性性早熟6例治疗体会陈建中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合肥230022女性性早熟是指女孩在8岁前出现周期性阴道出血,乳房增大,大小阴唇发育,阴蒂增大,阴毛及腋毛生长等。我院妇科门诊1995年1月~12月共诊治性早熟6例,其中真性性早熟4例...  相似文献   

3.
女性性早熟近年来发病呈上升趋势。本文对我院儿科诊治的女性性早熟病例 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B超检测在女性性早熟诊断、鉴别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0 0 2年 7月~ 2 0 0 3年 7月在我院儿科经临床检查诊断为“女性性早熟”的患者共 34例 ,其中以乳房早发育就诊的 19例 ,初诊年龄 6 212 ~ 8512 岁 ,初诊时乳房发育达TannerⅡ期~Ⅲ期[1] ,尚无月经来潮 ;以月经初潮就诊的 15例 ,初诊年龄 8112 ~ 10岁 ,初诊时乳房发育达TannerⅢ期~Ⅳ期。1.2 B超检查方法 应用ALOKASSC - 390超声诊断仪。凸…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女性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isolated premature thelarche,IPT)患者的临床转归。方法 对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分泌门诊确诊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的74例2岁以下女婴幼儿患者进行临床随访,截至2016年2月共随访5年。结果 74例患儿,失访12例,访视率为83.78%(62/74),末次访视的中位年龄为63.50个月(38.86,70.33),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54.9个月(21.75,56.33)。乳房发育出现的中位年龄为9.02个月(5.67,14.07)。经过5年随访,60例患儿乳房消退至TannerⅠ期,消退率达到96.77%,消退的中位年龄为30.72个月(24.54,35.89);使用生存分析法分析数据后,发现病程在25个月以内,乳房发育的消退较为集中,且消退速度较快。按发病年龄是否≤6个月,将入组病例分为经典型及非经典型IPT两组,两组间乳房发育持续时间、消退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的随访过程中,有2例患儿乳房发育持续存在5年,但并无向中枢性性早熟转换的依据。暴露因素分析未发现与经典、非经典以及消退情况相关。结论 2岁以下婴幼儿单纯性乳房早发育患儿预后大多呈现良性。病程25个月内乳房发育消退的速度较快,病程超过2年者需随访观察直至青春发育启动。  相似文献   

5.
乳房早期发育8例报告盐城市第一医院儿科陈国玉单纯乳房发育多见女孩婴儿时期,以单侧乳房肥大为主。我院门诊近两年遇到8例以双侧乳房增大为主的患儿,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4~7岁,平均5.5岁,因双侧乳房进行性增大8~15天就诊,均...  相似文献   

6.
男性乳腺肥大症又称男性乳房发育症(MaleBreastGrowth,MBG),发病年龄多为25~75岁,50岁以上发病率尤高。其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病与患者血中雌二醇(E_2)的升高密切相关~[1]。我院自1993年~1998年采用抗雌激素药物三苯氧胺(TAM)治疗46例,同时加服中药以减轻TAM的副作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46例患者均为男性门诊病人,年龄在23~78岁之间。多发年龄35~60岁;单侧11例,双侧35例;病程<6个月5例,6个月~1年23例,…  相似文献   

7.
胆胰外科性黄疸误诊为黄疸型病毒性肝炎78例教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87年1月~1997年8月收治各类型黄疸型病毒性肝炎1338例,其中78例为胆胰外科性黄疸,误诊率达583%,现小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8例误诊病例中,男44例,女34例。年龄2~4岁2例,20~40岁29例,41~59岁36例,60~...  相似文献   

8.
78例急性重度甲胺磷农药中毒并发症的治疗体会汪章昭1临床资料我院1986年8月~1994年8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179例,其中急性重度甲胺磷中毒78例(43.5%)。78例中男12例,女66例;年龄15~64岁。口服74例,服毒量50~350ml;...  相似文献   

9.
汤小园  施长春  施忆玫 《当代医师》2013,(11):1567-1569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性早熟的病因。方法对本院365例儿童性早熟的临床特点、性激素水平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5例性早熟患儿中女性占96.98%(354/365),男性占3.01%(11/365)例,女童性早熟高于男童,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1.39,P〈0.01)。幼儿(1—3岁)54例(14.79%):中枢性性早熟2例,均为下丘脑错构瘤;外周性性早熟7例,其中误服避孕药4例,卵巢囊肿1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2例;单纯乳房早发育45例。学龄前儿童(〉3~6岁)106例(29.04%):中枢性性早熟12例,均为特发性性早熟;外周性性早熟9例,其中卵巢囊肿7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1例,误服避孕药1例;单纯乳房早发育85例。学龄儿童(〉6~10岁)205例(56.16%):中枢性性早熟78例,其中特发性性早熟77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1例.外周性性早熟3例,均为卵巢囊肿;单纯乳房早发育124例。单纯乳房早发育共254例,随访后有39例(15.35%)转变为中枢性性早熟。结论器质性疾病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发生率低,但发病年龄越小,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越大;对儿童出现第二性征表现,如乳腺发育,应排除器质性疾病,查明儿童饮食中是否含激素、环境污染、误服避孕药等,为防治儿童性早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逍遥散加味治疗乳房早发育3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乳房早发育属性早熟的一种变异,现代医学至今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共38例,其中男2例,女36例,年龄3~10岁,病程半天~2个月;单侧发病29例,双侧发病9例。均因乳房局部增大隆起或疼痛就诊。体检时除发现乳房部肿块外,其生长发育与同龄人无异,女性经B超检查亦未发现子宫和卵巢体积有变化。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炒柴胡4.5g,赤芍、当归各9g,甘草5g,辰茯苓、山慈姑、荔枝核、焦山楂、刺蒺藜各9g。挟痰湿加制半夏,桔络;易激动便秘加焦山栀,…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治疗尖锐湿疣78例崔晓君,李春兰信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64000)主题词尖锐湿疣/中西医结合疗法1临床资料我科于1992年8月~1993年8月共收治尖锐湿疣78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27例。年龄以21~35岁为多,平均年龄为27.85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超声观察女童内生殖器官发育形态并得出其各项均值,以协助筛查与鉴别性早熟类型。方法:选择年龄在7~8岁女童106名,用B超春内生殖器官发育各径线,并检查了解乳房发育和阴道出血情况。结果:测得该年份妇童内生殖器官发育均值及与乳房发充、阴道出血情况相比较。结论:超声检查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为筛查或鉴别不同类型性早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梁珍花  戴艺  黄小芳 《广西医学》2007,29(12):1864-1866
目的 探讨女孩乳房早发育血清垂体激素、雌激素变化与骨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50例因乳房早发育而就诊的女孩进行LHRH激发试验,采用叶氏TW2骨龄评定,并与正常同性别同年龄对照.结果 10例确诊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组),40例诊断单纯乳房发育(PT组).骨龄/生活年龄、黄体生成素(LH)峰值、雌二醇(E2)水平ICPP组高于P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P组及PT组骨龄/生活年龄与LH、卵泡刺激素(FSH)基础值、FSH峰值无显著相关性,而与LH峰值、雌二醇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 骨龄/生活年龄、LH峰值是鉴别女孩乳房早发育是否进展为性早熟的重要指标,骨龄/生活年龄可作为女孩乳房早发育随访简易指标.  相似文献   

14.
性腺母细胞瘤属卵巢肿瘤的单独分类。由于该肿瘤少见 ,人们对其临床病理了解尚少 ,现将我院1987~2000年经病理检查证实的9例患者性腺母细胞瘤作一回顾性分析 ,并就其临床、病理特点、遗传学特征、治疗等问题作初步探讨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均为女性 ,年龄15~24岁 ,平均17.4岁。未婚8例 ,已婚并生育1例。以原发闭经而就诊6例 ;发现腹部或盆腔包块而手术3例 ,其中1例反复腹痛1个月而诊为卵巢肿瘤不全扭转。除1例已婚经产妇女第二性征及生殖器发育正常外 ,其余8例均表现为乳房发育差或未发育 ,阴、腋毛稀疏或无 ,…  相似文献   

15.
附睾结节性疾病是男性生殖系统的常见病之一,由于病种多,临床特征无特异性,常误诊。1980年1月~1999年4月,我院共收治附睾包块病人111例,现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发生部位及诊断等分析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本组111例病人,年龄16~78岁。其中肿瘤病人11例,年龄16~78岁,平均43.l岁;左侧8例,右侧2例,双侧1例;发生于尾部7例,头部3例,全附睾I例。附睾肉芽肿病人28例,平均年龄38.8例;头部20例,尾部8例。附睾囊肿病人24例,头部18例,其他部位6例。慢性非…  相似文献   

16.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缓解期外周血NK细胞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克毅 《浙江医学》2000,22(8):491-492
人体外周血NK细胞在细胞免疫应答中反应快、效应早 ,起着特有抗感染免疫功能。笔者通过检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缓解期外周血NK细胞数量 ,以了解其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1.对象 :反复呼吸道感染缓解期患儿28例 ,均为本院儿科门诊随访病人 ,符合1988年制订的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1],男性10例 ,女性18例 ,年龄2.5~8.0岁 ,平均5.22±1.86岁。正常对照组22名 ,男性12名 ,女性10名 ,年龄3.0~8.0岁 ,平均5.53±1.78岁。两组患儿1个月内均无使用激素史。2.方法 :早晨空腹抽取外周…  相似文献   

17.
性早熟女童子宫、卵巢体积及其与血清雌二醇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永兰  秦志  宋淑本 《广东医学》2000,21(3):184-185
探讨性腺影像学诊断和血清雌二醇水平测定在鉴别真性早熟与单纯性乳房发育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性早熟女童进行进行了盆腔B超检查,测量子宫、卵巢体积,并与血清E2水平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女童子宫、卵巢体积和血清E2水平瑚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真性性早熟女童与同龄的单纯性乳房早发育儿童比较,卵巢体积显著增大且血清E2水平显著增高。性早熟女童子宫,卵巢体积分别与血清E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陈瑾  林蕴  周一凝  林爱琳 《浙江医学》2020,42(8):811-814
目的了解乳房早发育女童的临床现状及转归,探讨向中枢性性早熟(CPP)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乳房早发育的128例患儿进行纵向随访研究,根据发病年龄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56例(<24个月),B组72例(24~96个月)。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初诊时,两组病程、身高标准差评分(H-SDS)、体重标标准差评分(W-SDS)、乳房发育分期、骨龄与实际年龄的比值(BA/CA)、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基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至随访结束,乳房发育消退84例(74.34%),持续不退或进展25例(22.12%),退而反复4例(3.54%),A组患儿乳房发育消退率明显高于B组(P<0.05)。随访中有18例患儿进展为CPP,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发病年龄、初诊时W-SDS、体重指数(BMI)、子宫长径纳入多因素回归模型中分析,发病年龄、子宫长径是乳房早发育进展为CPP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乳房早发育并非都呈自限性,部分会转化为CPP,发病年龄和初诊子宫长径可能是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对24例8-9岁肥胖女童性征发育进行了随访,结果表明,肥胖女童的体格生长发育迅速,在8-9时乳房开始增大,以脂肪堆积为多见,但在10岁时仍无月经初潮,提示肥胖女童的乳房发育但不是性早熟。  相似文献   

20.
成骨不全症6例朱国仁本组6例,男性5例,女性1例;年龄8个月~11岁,平均发病年龄为3.3岁,其中3例有家族史。早发型3例,晚发型3例。死亡2例均为早发型。1典型病例例1,男,9个月。出生后8个月从竹床上跌下致右股骨骨折入院。体检发现蓝巩膜、三角头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