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03-2017.03在我院诊断为结肠癌的1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对比其临床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下床活动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癌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住院时间短,患者下床活动时间早,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试验组实施腹腔镜根治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术后恢复情况,随访观察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肛门排气、体温恢复、下床活动及进食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结肠癌患者而言,腹腔镜根治术可有效规避传统开腹手术的缺陷,患者住院时间较短,术后易于恢复,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医学》2017,(3):211-213
目的研究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江门市五邑中医院恩平分院2014-10—2016-07间结肠癌患者88例,随机抽签分为两组,每组44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患者设置为腹腔镜组,行开腹手术的患者设置为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以及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等各项指标恢复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测定核心量表(QLQ-C30)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随访期间复发转移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显著较低(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体温恢复时间、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较开腹组均显著较低(P<0.05);腹腔镜组疲乏、疼痛评分较开腹组显著较低(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4%较开腹组20.45%显著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结肠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7月~2012年7月共将我科收治的122例结肠癌手术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患者的个人情况及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2组,即:腹腔镜根治术的观察组,以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同时采用SF-36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干预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体温恢复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比,具有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较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微创保胆取石术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为后期治疗胆结石提供可靠的治疗经验。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来本院治疗胆结石的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保胆取石术,n=45)和对照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n=44),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以及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腹胀、腹泻、消化不良、切口感染)人数也显著少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效果明显优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恢复快、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术后生活质量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在高危结肠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引流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短于或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治疗高危结肠癌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少,可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和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可以促进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经临床诊断为宫外孕84例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 观察组无中转开腹,且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4例胃肠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导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导管留置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3%,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胃肠肿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创伤较小、恢复快、出血量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应用于胆道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胆道结石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传统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胆道镜联合手术临床疗效更佳,有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胃肠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下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在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到我院完成治疗的7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均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根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n=39)行开腹手术,观察组(n=39)在腹腔镜下行手术,对两组患者手术多项指标进行评价与比较。结果不同方式治疗后,除手术时间外,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更好(P0.05)。结论针对右半结肠癌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的患者而言,选择腹腔镜手术方式的效果显著,能够缩短住院时间以及康复时间,且术中出血量少,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应当借鉴与采纳。  相似文献   

12.
程先能  王丁  张雷  彭鲁建 《重庆医学》2015,(24):3416-3418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该院结肠癌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采用传统开腹手术,对照组40例采用腹腔镜手术,对比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总费用。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后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镇痛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与开腹手术具有同样的效果,且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优势.方法将100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右半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尾侧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前后生命质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量及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流食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术前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采用腹腔镜下尾侧中间联合入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禹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结肠癌患者,依据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开腹结肠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QOL)。结果观察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手术用时及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应用腹腔镜结肠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效果显著,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钱程   《中国医学工程》2014,(7):120-120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胆囊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5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开腹切除术,观察组则给予腹腔镜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住院、排气等时间较对照组短,手术切口较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切除手术创伤性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将2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的时间和出血量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的少,住院时间以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快。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要比对照组患者低。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治疗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更显著,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分析子宫肌瘤患者行腹腔镜下微创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00例子宫肌瘤患者,遵照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法则,分为对照组(n=250)、观察组(n=250)。给予对照组行传统手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行腹腔镜下微创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选择腹腔镜下微创方式治疗效果更佳理想,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给机体带来的创伤较小,临床价值可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应用于高危结肠癌患者治疗的价值。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收治的50例高危结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结肠癌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卫生经济学指标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治疗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可以在高危结肠癌患者切除术中起到良好作用,其在保证手术效果的情况下,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接收的急性胃穿孔患者5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5例/组。给予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手术方式展开治疗,而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手术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的比较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少;在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更低,P0.05,组间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胃穿孔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并且手术操作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该治疗方式安全有效,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