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监测在新生儿脑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6-12月本院出生及外院转入的60例脑损伤高危因素的新生儿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出生30例无脑损伤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比较a EEG的背景活动、连续性评估、睡眠-觉醒周期以及惊厥存在情况在两组新生儿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观察组中a EEG背景活动正常者12例(20.0%),轻度异常者22例(36.7%),重度异常26例(43.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 EEG连续性11例(27.5%),不连续性27例(45.0%),持续性低电压23例(3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a EEG连续性无睡眠-觉醒周期者19例(31.7%),不成熟睡眠-觉醒周期者28例(46.7%),成熟睡眠-觉醒周期者13例(21.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单个惊厥者9例(15.0%),反复惊厥者34例(56.7%),癫痫持续状态者17例(2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高危新生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临测结果与正常新生儿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临床可采用a EEG作为早期脑损伤诊断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在早产儿脑损伤(HIE)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本院分娩的40例胎龄28~36周的脑损伤早产儿和18例胎龄28~36周的无脑损伤早产儿,前者为HIE组后者为健康组,在产后48 h内,采用脑电图仪对两组早产儿进行监测,每次连续检测≥2 h。对两组早产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进行分析比较,观察其特点与差异。结果:HIE组的a EEG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缘振幅值比健康组早产儿的相应值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 EEG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缘振幅值与胎龄相关。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异常与早产儿脑损伤具有密切关系,据此,可以及时诊断早产儿是否有脑损伤并且对其病情进行预测。a EEG操作简单、受环境干扰因素少、容易判读在早产儿脑损伤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监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57例脑损伤新生儿(观察组)和同期在我院分娩的42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进行研究。对比两组新生儿aEEG监测过程中背景活动、睡眠-觉醒周期(SWC)、连续性评估以及癫痫样活动(SA)等特点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健康新生儿aEEG背景活动情况、SWC周期特点、连续性以及SA活动存在情况均显著优于观察组(P均<0.05)。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用于新生儿脑功能的临床监护可以有效判断新生儿脑损伤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7年10月在本院出生的确诊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患儿43例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时间段内出生的正常新生儿43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振幅整合脑电图结果。结果:病例组振幅整合脑电图的背景活动情况、连续性评估结果、睡眠-觉醒周期评估结果、癫痫样活动程度评估结果的异常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230、5.249、5.341、8.216,P0.05)。结论:振幅整合脑电图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尽管尚无法作为确诊指标使用,但是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评测和短期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记录的GCS评分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35例(GCS评分3~5分)和观察组35例(GCS评分5~8分),比较两组脑电双频指数、颅内压水平、21d的生存率情况,分析重型颅脑外伤脑电双频指数、颅内压水平与昏迷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脑电双频指数低于观察组,颅内压水平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术后21d平均生存时间及生存率均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经Pes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脑电双频指数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 534,P=0. 008),颅内压水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 612,P=0. 002)。结论:脑电双频指数联合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意识评测和短期预后的评估指导价值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a EEG)评分系统在早产儿临床脑损伤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胎龄27~36周脑损伤早产儿(脑损伤组)于生后48 h内行a EEG描记,利用a EEG评分系统分析背景波连续性、睡眠觉醒周期、下边界振幅及波谱带宽度,四参数分值相加得总分,用相应孕周早产儿总分平均值减去原始分得校正后总分,以消除不同胎龄所致差异,并与40例无脑损伤早产儿(对照组)作比较。校正后总分越高,提示a EEG异常程度越重。结果:脑损伤组a EEG校正后总分为(0.82±1.14)分,高于对照组(0.23±1.0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7~36周早产儿出生早期a EEG评分可反映脑功能的改变,对早产儿脑损伤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纳洛酮联合利水开窍汤治疗脑出血术后昏迷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脑出血开颅术后昏迷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水开窍汤。观察2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颈内动脉(ICA)和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以及脑脊液中神经递质5-羟色胺(5-TH)、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乙酰胆碱(Ach)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治疗前(P0.05),观察组GO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组ICA、MCA血流速度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2组脑脊液神经递质DA、NE和Ach水平明显升高(P0.05),5-T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联合利水开窍汤对重症脑出血开颅术后昏迷患者具有明显的促醒作用,能改善脑血流速度,调节觉醒相关神经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颅脑损伤术后昏迷超过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的脑损伤患者5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行右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GCS评分、JFK昏迷恢复量表评分(CRS-R)、脑电图(EEG)、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2个月后,治疗组GCS和CRS-R评分分别为(11.01±1.19)和(8.62±1.34),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的EEG以及BAEP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正中神经电刺激可改善脑神经电生理活动,促进脑损伤术后患者苏醒。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及NBNA评分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患儿住院期间和出院后3个月的临床及随访资料,采用国产数字化振幅整合脑功能监护仪(C FM 3 000)描记。结果不同头颅MRI分组a EEG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W1高信号,T2W1低信号异常率最高为29/29(100.0%);不同头颅MRI分组NBNA评分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T1W1高信号,T2W1高信号)损伤率最高为13/15(86.7%)。病例组与对照组a EE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异常率高于对照组。病例组NBNA评分与对照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正常率高于病例组。结论 a EEG结合NBNA评分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脑损伤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振幅整合脑电图联合感觉门控电位P50 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预后结局的评估价值。 方法 选取2017 年5 月—2019 年5 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重症脑血管病患者62 例。根据患者预后情 况将其分成病死组(14 例)和预后良好组(48 例),比较两组患者振幅整合脑电图、P50 结果;分析振幅整 合脑电图、P50 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表(GOS)评分的相关性;评估振幅整合脑电图、P50 单独与联合检测 对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两组振幅整合脑电图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死组P50 较预 后良好组高(P <0.05)。预后良好组GOS 评分较病死组高(P <0.05)。振幅整合脑电图、P50 与GOS 评分呈 负相关(r s =-0.629 和-0.703,均P <0.05)。联合检测对患者预后的价值高于振幅整合脑电图、P50单独检测 (P <0.05)。结论 P50 联合振幅整合脑电图检测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具有较高的预后评估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秀琴  周风琴 《罕少疾病杂志》2020,27(1):101-103,112
目的研究并探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儿病情恢复时间和转归情况的影响。方法入组对象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按照计算机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将这120例手足口病患儿分为两组,60例/组,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比较两组病情恢复时间、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家长负性情绪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疱疹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护理后的CRP、IL-6、TNF-α等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而在护理后,观察组各项血清炎性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家长护理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等负性情绪评分均较护理前显著降低(P<0.05),而观察组护理后的各项负性情绪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中应用重症早期预警护理策略,可有效促进患儿病情恢复,减少其病情重症化发展和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产儿早期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背景波的活动特点,为早产儿脑成熟度的判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选取胎龄为25~36+6周早产儿160例为研究组,根据胎龄分为<28周组,28~30+6周组,31~33+6周组,34~36+6周组4个组;无颅脑疾病的足月新生儿40例为对照组。应用Olympic CFM 6000在两组新生儿出生后72h内进行脑功能监测。分析指标包括电压的连续性、睡眠周期、波谱带下界振幅值及宽度、一个睡眠周期的时程。将早产儿不同胎龄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分别与对照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不同胎龄早产儿aEEG背景波活动的特点。结果 随着胎龄的增加,研究组aEEG背景波中连续性电压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大(P<0.01),而对照组均呈连续性图形,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周期出现率逐渐增加(P<0.01),对照组均出现成熟的周期变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胎龄的增加,波谱带下界振幅有升高趋势,早产儿各胎龄组间比较,下界振幅值在活动睡眠(AS)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带宽趋于变窄,早产儿各胎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个睡眠周期的时程趋于变短,早产儿各胎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儿各胎龄组相关值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胎龄越大的早产儿,其aEEG背景波越趋于成熟,说明aEEG能够较好的反映早产儿的脑成熟度,应用于临床早产儿脑功能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特征与癫痫儿童神经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7月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儿童神经内科收治的127例癫痫儿童,按1年后神经系统发育结局分为异常组与正常组。收集两组临床资料,并于治疗前后分别行aEEG监测,观察其图形连续性(Co)、下界振幅(LB)、睡眠周期(Cy)、宽带(B)表现;采用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儿神经发育结局的影响因素,Pearson法分析aEEG各指标与神经发育结局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aEEG监测评分对患儿神经发育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经aEEG监测结果显示,治疗1年后神经系统发育正常患儿86例,异常患儿41例。两组治疗前后Co、LB、Cy、B评分及总分(T)的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常组Co、LB、Cy、B、T评分高于异常组。多因素一般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评分[■=1.619(95%CI:1.255,2.123)]、Cy评分[■=1.461(95%CI:1.087,1.911)]、T评分■[=1.548(95%CI:1.17...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模式在提高癌症复发患者睡眠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癌症复发伴睡眠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模式进行干预,即在传统方式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辨证治疗和辨时治疗进行干预,以21 d为1个疗程,共治疗1~2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规范化癌痛护理联合舒缓护理对恶性肿瘤患者放疗期间癌痛控制及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方法 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放疗科收治的83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避免干预措施交叉影响,将先入院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再将后入院的41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规范化癌痛护理,观察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77-180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在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112例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均分并设组,依次实施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比两组患儿神经发育行为、24月龄后运动发育情况、aEEG检查结果、早产12个月、出生24个月的脑损伤率、满意度及出生24个月患儿的回访率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原始反射能力、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早产儿24月龄后运动发育有效率分别为:75.00%、91.07%,观察组早产儿24月龄后运动发育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患儿出生12个月和24个月的脑损伤率分别为:7.14%、1.79%,对照组早产患儿出生12个月和24个月的脑损伤率分别为:17.86%、1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个月患儿的回访率为98.21%,对照组为7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早产儿脑损伤患儿及时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既有效提高了患儿神经及运动发育情况,又降低了脑损伤率,故值得进一步采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在腺样体肥大围术期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8例行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围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焦虑评分、术后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 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13%,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护理满意度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基于人文关怀的优质护理可降低腺体样肥大围术期患儿SAS评分、术后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家长护理满意度,优于单纯常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间实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在舟山市中医院的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结合护理组,每组40例。常规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结合护理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进行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统计患者的临床指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干预后的生活质量以及复发率和护理满意度。 结果 结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合护理组患者床上开始活动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均P<0.05);结合护理组患者干预后的CSS评分、Barthel指数和MAS评分均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护理后(均P<0.05);结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结合护理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复发率低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5)。 结论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能够缩短脑卒中患者的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4):164-167+173
目的 探讨品质链护理在先天性梨状窝瘘学龄前患儿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 年7 月至2019 年10 月耳鼻喉头颈外科收治的64 例先天性梨状窝瘘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品质链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术后6 h、24 h、48 h的疼痛评分和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6 h、24 h、48 h 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1)。观察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品质链护理可有效缓解先天性梨状窝瘘学龄前患儿术后疼痛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振幅整合脑电图(amplitude integrated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预测不同咖啡因疗效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神经损伤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九江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78例VLBWI作为研究对象。依据经5d治疗后是否出现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分组,将40例未出现AOP纳入对照组,将38例仍反复出现AOP纳入观察组。比较aEEG评分、纠正胎龄40周时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i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并于纠正胎龄40周时完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imaging,MRI)检查,评估aEEG在预测伴有AOP的VLBWI神经损伤中的价值,分析aEEG评分与NBN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78例VLBWI经5d治疗后,40例未出现AOP,38例仍反复出现AOP;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1min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