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6月-2010年12月312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情况.结果 312例患者在严密观察及护理下,镇痛效果满意,未出现麻醉手术意外及并发症.结论 有针对性地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避免意外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1月~2007年6月共1664例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情况。结果:1664例受术者在严密观察及护理下平稳度过手术.未出现麻醉手术意外及并发症。结论:有针对性地对受术者做好心理护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避免意外事故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 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对降低手术风险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治疗的106例OSAHS患者的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包括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合并症的控制、心理治疗、抗生素应用、吸氧等术前干预,麻醉方法及药物选择、手术技巧、术中彻底止血等术中系统化处理措施。结果 出现术后并发症7例(6.6%),其中原发性出血5例, 1例出血较剧,重返手术室止血,4例术后轻微渗血。2例出现咽异感症。无呼吸道梗阻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出现。结论 OSAHS患者围手术期危险性高,加强围手术期综合处理,可以防止重大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手术室麻醉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总结手术室护士对70例肺癌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麻醉配合及护理经验。结果 本组57例在手术室拔管,13例带管入ICU,其中6例有术后并发症,但无麻醉意外、手术死亡病例。结论手术室护士认真、细致地对患者实施麻醉护理、配合麻醉医生进行麻醉及术中监测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并能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并探讨老年肺功能障碍患者急诊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方法选取解放军159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1例肺功能障碍需急诊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给予肌内注射东莨菪碱,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入室后,开放静脉通道,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情况,清醒后,记录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情况,观察患者术后认知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患者术中呼吸及心血管功能均稳定,未见严重心律失常及其他严重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麻醉效果良好。患者认知功能平均评分为(27.1±2.9)分,术后认知功能良好。结论根据患者手术情况及病情的不同,加强老年肺功能障碍患者的麻醉管理,避免并发症发生,减少对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促进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6.
绿激光治疗老年人合并心血管疾病前列腺增生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世明  赵迅 《重庆医学》2007,36(3):261-262
目的 探讨合并心血管疾病前列腺增生患者实施经尿道绿激光前列腺汽化术(PVP)的围手术期的麻醉处理,以减少心血管危象,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及意外的发生率.方法 186例患者分为硬膜外阻滞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骶管阻滞组及静脉复合全麻组,对异常的心功根据不同的病因及严重程度及时给予有效的处理,并评估术中可能出现不良因素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围术期加强心电监测,完善术后管理.结果 186例患者麻醉均属满意,平稳度过围术期,无1例严重并发症和死亡,3例患者出现险情经紧急抢救后恢复.结论 (1)认识到PVP围麻醉期心血管疾病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的主要危险性因素,术前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治疗是围术期安全的前提.(2)合理的麻醉选择及术中严密监测和严格、平稳的管理是关系到患者安危及手术成败的  相似文献   

7.
王琳 《中外医疗》2016,(19):154-155
目的:研究针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4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收治的49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分析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观察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49例患者中没有一例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对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后随访一年,观察患者疾病复发率,出现真菌球型-鼻窦炎复发率为1例(2.04%);所有复发患者在经历二次手术治疗后痊愈。患者在治疗前生存质量情况较差,经过术后护理生存质量较好。结论针对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进行治疗,对其实施全方位术前、术中及术后护理措施,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较好,出现并发症情况较少且生存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麻醉常见意外与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我院近2年收治的80例剖宫产术麻醉出现意外与并发症的护理过程。结果80例剖宫产患者麻醉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护士在手术麻醉过程中,及时、有效地护理可以减轻和避免术中麻醉意外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麻醉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门诊无痛胃肠镜检查和无痛人流术及无痛妇科短小手术(利普刀手术、上环取环手术等)中应用亚剂量异丙酚(0.5~1 mg/kg)麻醉到半清醒期(用药后1~2 min)后对患者的自控力、分辨力的影响。方法:选择1 000例异丙酚静脉推注麻醉下行胃肠镜检查或人流手术或短小妇科手术者(其中胃镜250例、肠镜80例、人流术500例、短小妇科手术170例),缓慢静脉推注异丙酚的同时与患者对话交流,麻醉进入半清醒期时,采用诱导性提问的方式提问患者清醒期不愿回答的问题及简单的对周围环境分辨能力的问题,记录患者回答的内容。结果:异丙酚麻醉到半清醒期多数患者都愿意回答所提问题,并且多数患者对周围环境分辨力丧失,清醒后患者对麻醉期间的提问完全不知。结论:单纯亚剂量异丙酚麻醉后半清醒期存在短暂的自控力、分辨力丧失,清醒后产生顺行性遗忘。  相似文献   

10.
由于人口的老龄化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提高,近几年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数量有明显增长。而老年人因其生理。特点,常并发多种疾病,因此全麻后由于麻醉药物残留,术后苏醒期机体保护性反射尚未恢复,易发生躁动、呼吸道阻塞、呕吐误吸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使麻醉风险大大增加。2011年9月~2012年3月我院麻醉恢复室的收治585例老年患者进行了观察和护理。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极大地减少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颅脑外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与注意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26例急性颅脑外伤行开颅手术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和静吸复合麻醉。结果:本组患者麻醉期效果平稳,未出现麻醉意外与并发症,均安全度过手术麻醉期。经过后期持续治疗后,有2例患者由于严重脑组织损伤和严重复合伤而死亡,其余均好转后出院。结论:术前了解患者颅脑外伤的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围术期对患者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与治疗,是挽救急性颅脑外伤患者生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唇腭裂修复术中的麻醉安全及呼吸道管理。方法:选择择期唇腭裂手术患者193例,行气管插管全麻加眶下神经阻滞,全程监测ECG、NIBP、SpO2、PetCO2。结果: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及维持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后在手术室拔管送回病房,无麻醉意外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气管内插管全麻加眶下神经阻滞是腭裂修复术最安全的麻醉方法,尤其是低年龄、低体重患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手术期体温监测与保温措施对创伤全身麻醉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后全身麻醉下手术患者共10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术中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保温措施。对两组患者术中的体温情况进行记录,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清醒时间、寒战发生率以及术后拔管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体温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后全身麻醉患者在术中通过体温监测,能够有效防止患者出现低体温,对防止患者术后出现其他并发症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156例麻醉恢复室(PACU)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为全麻患者术后清醒时的治疗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记录2156例全麻术后患者清醒时烦躁、低氧血症、低血压、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处理及护理体会.结果 有90例发生并发症,发生率约4.42%,术后患者烦躁有54例,低氧血症(Sa02<90%)有26例,低血压5例,高血压4例,心律失常1例.结论 应密切观察全麻术后恢复期病人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心律和血压,确保病人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1462例颅脑手术患者在脑外复苏室麻醉苏醒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对2011年10月~2012年9月行颅脑神经外科手术的患者带气管导管术毕返回脑外复苏室进行监护,在麻醉苏醒期间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麻醉苏醒期出现了112例低氧血症,218例高血压,16例苏醒延迟,38例寒顫,108例术后躁动,5例恶心、呕吐,3例带气管导管返回病房。结论对1462例患者进行积极有效严密观察和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颅脑手术患者在麻醉苏醒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何纬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531-532
目的探讨老年妇科合并内科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对近5年本科收治的102例老年妇科合并内科疾病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102例患者施行围术期护理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16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呼吸道感染3例,切口感染Ⅱ期愈合4例,心绞痛、心律失常3例,术后高血压危象1例。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均度过了危险期,全组患者都康复出院。结论老年妇科疾病合并内科疾病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不仅能减少意外,而且为妇科医生在手术期对内科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帮助,对手术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0例患者。我院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术,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单纯的全身麻醉术。麻醉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实施麻醉前(即患者入室10分钟后)、实施麻醉插管后、手术切开后、术后(即拔管15分钟后)四个时间点的动脉压及心率的变化情况,同时监测两组患者使用芬太尼等麻醉药物的量及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过程中的动脉压、心率及麻醉药物的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清醒的时间短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清醒质量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其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低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不仅可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还能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降低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提高其恢复效果。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刘付小军  曾宇 《广东医学》1998,19(2):117-118
目的:探讨一种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清醒状态下行骶管阻滞(用0.8%利多卡因8mg/kg)10例为实验组,用氯胺酮+γ-OH基础麻醉1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作比较。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好,但实验组围手术期呕吐、误吸、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及术后并发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清醒状态下骶管阻滞可预防围手术期误吸性肺炎的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中磁共振成像技术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围术期麻醉处理理特点。方法 30例颅内肿瘤患者术前经过安全筛查,采用磁兼容的麻醉机、监护仪及输注泵系统,在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下行术中磁共振成像开颅肿瘤切除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磁共振成像次数、成像时间、成像相关时间(即从成像准备工作开始至重新开始手术的时间)、因磁共振成像延长的时间、首次磁共振成像前后体温变化和围术期与麻醉、成像相关的意外及并发症。结果 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33±2.82 h,平均成像次数为1.8次(1~6次),每次成像时间为29.24±10.10 min,成像相关时间为43.83±10.23 min,手术延长时间为92.63±28.31 min。首次成像后2 h体温显著高于麻醉诱导后。围术期未发生与成像及麻醉相关的意外及并发症。结论除遵循一般神经外科麻醉的处理原则外,麻醉医生需针对术中磁共振成像的特殊环境及特殊过程,更多关注围术期安全防范、术中监测及麻醉调控。  相似文献   

20.
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倩 《华夏医学》2007,20(5):939-940
目的:探讨全麻苏醒期患者烦躁的原因及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我科41例全麻患者在苏醒期出现烦躁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结果:本组41例全麻苏醒期出现烦躁的患者,均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结论:通过对全麻苏醒期患者的合理处理和护理,减少了意外伤害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安全渡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