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固本培元"治法是新安医学的特色治法,主张固先、后天之本,培元阴、元阳两种元气,是传统医学对治未病的重要观点。新安医家运用固本培元法治未病颇具特色,汪机倡"营卫一气""参芪双补",重气血阴阳并补;徐春甫重"脾胃元气",倡"摄养于无疾之先";孙一奎创"动气命门",擅温补下元,脾肾同治;吴崑提"针药保元",强调针药互补,调和气血;罗周彦立"元阴元阳",细分元气,从元气辨治疾病。新安医家固本培元学术思想对丰富治未病理论和指导临床实践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徽州古称"新安",作为徽州六县的新安医学,以其医家人数众多,著作甚丰而著称于世。新安医学源远流长,自宋而下,代不乏贤,至明代已形成独立的医学流派。新安医家无论是对医学理论的研究,还是对临床经验的总结均有重大贡献,并对后世影响深远。新安医家各抒己见,各有创见,又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汪机开创的固本培元派。汪机沿承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之论,但治病不  相似文献   

3.
正新安医学发源于南宋理学家朱熹桑梓之邦,宋代以降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安学子由儒入医,改善了医界的文化素质和知识结构,而且从业家族代代相传,形成新安世医学术传承链。800余位医家,800余部著作,"在以地区命名的中医学派中,堪称首富",创下了许多中医学之最。新安医学学术兴旺,提出了一系列富有科学价值的理论创见,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对中医学发展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新安医家随徽商足迹寓居各地,明代徐春甫在北京组织发起了我国最早的学会组织和科技  相似文献   

4.
新安医家对中风的诊疗卓有见解,其中运用气血理论诊疗中风也颇具特色。汪机主张气虚不能生血;孙一奎倡导"养血祛风、顺气化痰";程钟龄主"气、血、痰、郁"论治;汪昂认为"真气先虚,外邪乘之";吴崑提出"把握气机,去瘀生新"。诸家理论虽有不同,却又重视气血,对中风的临床诊疗思路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传统医德深受古代哲学文化的影响,在医儒相通的背景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医家。新安医家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们深受中华传统医德文化的熏陶,大都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我们从医乃仁术、惟是惟新、严己宽人这三个方面进行分述新安先贤之核心价值观,并浅述其医德医风之价值。医乃仁术——新安医家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正新安养阴清润派导源于朱丹溪滋阴说,与新安固本培元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代新安固本培元派医家罗周彦,首分元阴、元阳,虽未能冲破"固本培元"培补脾肾之阳的藩篱,但其先天元阴不足治以补水益元汤(熟地、生地、当归、麦冬、甘草、白芍、五味子、大枣)、后天元阴不足治以滋阴益元汤(当归、白芍、沙参、甘草、茯苓、麦冬、熟地、大枣、五味子、浮小麦、粟米),却对新安养阴清润治法的形成产生一定影响。清代新安固本培元派医家吴澄,著《不居集》专论虚损,认为虚损日久多阴分不足、津液亏虚,若一味培补中宫之阳,  相似文献   

7.
明清新安医学文献中虽没有"手足口病"病名的专门记载,但大量清热泻脾散和五味消毒饮新安名方的临床运用报道,充分显示了明清新安医学文献有效辨治手足口病的优势。徐春圃《古今医统大全.积热门》描述的"一时感触热毒之气"的积热口疮,且伴见的发热"非伤寒伤风之热证",基本是描述了现代手足口病口腔的特征。新安医学认为,本病发病多与外感六淫、喂养不当、调护失宜、久病正虚等因素有关,火热及本虚标实是其主要病机特征。临证主张分清实火、虚火,不可专执胃热心火,妄用寒凉。中焦虚寒、下焦阴火的口疮尤须审辨明确。治疗当虑小儿稚阴稚阳之体,气弱血少脾胃娇弱,以清热解毒,顾护脾胃为要务。  相似文献   

8.
今安徽的歙县、休宁、绩溪、祁门、黟县及江西的婺源(原属安徽)等六县的地域,古称新安郡.这里人杰地灵、物富民丰,素有"文化之邦"的誉称.自宋代以降,医家辈出,其医家之多,著述之丰,实为东南之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新安医学,在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新安医家在消渴病的辨证治疗上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作者介绍了新安医籍记载的5位新安医家治疗消渴病的经验,并对其诊疗思路和方法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体现了新安医学的魅力,可供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新安医家治疗喉痹的经验,以服务于现代临床。方法:依据古代经典及新安医家著作,从病名、辨证、论治等方面探讨和分析新安医家治疗痹证的中医特色。结果:新安医家治疗喉痹,立足肺胃,根据病情发展,注重辨证论治。初以拦定风热,制其传变;继以针药并施,内服外敷;后期清热滋阴,益精填髓。结论:新安医家治疗喉痹,博采众长,又各具特色,为临床喉痹的治疗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的发病率在我国这个逐渐老龄化的社会中逐年增高,其严重拖累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经济。而对于脑卒中偏瘫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病人选用的治疗方法则不尽相同。有效干预可能会带来积极的效果,因此,需要医学工作者不断研究,寻求治疗脑卒中偏瘫的安全、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国医学在治疗脑卒中偏瘫有丰富的经验,该文对中医药对该病治疗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针刺配合TDP照射对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治疗效果。方法:抽选取符合标准的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诊治的59例入院病患,按照随机双盲将其分为针刺组(n=29)和对照组(n=30)。对照组患者予以新斯的明臀部肌注治疗,针刺组予以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疗程均为1d,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排尿情况。结果:针刺配合TDP照射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总有效率为8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与对照组相比,针刺组疗效优越(P<0.05)。结论:针刺配合TDP照射在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有显著有效且安全速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其中阴虚燥热证为其一个重要证型,刘健教授通过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阴虚燥热证进行治疗,主以滋阴清热配合健脾化湿、活血化瘀通络之法,常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现通过病因病机、证型鉴别、辨治思路及病案举隅等方法来总结刘健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阴虚燥热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2例慢性寒冷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西医组(28例)、中医组(31例)和联合组(33例),西医组予服用依巴斯汀片,中医组予服用桂枝汤加减联合穴位敷贴,联合组在口服依巴斯汀片基础上联合桂枝汤加减和穴位敷贴。3组均在疗程(30d)结束后评价疗效,并随访至停药半年后复发率。结果:西医组症状积分和疗效与中医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症状积分和疗效与西医组及中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停药半年后西医组、中医组及联合组的复发率分别为66.66%、40.00%及25.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寒冷性荨麻疹具有较好的疗效和较低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β-榄香烯逆转乳腺癌细胞耐药性的机制,明确其抗肿瘤作用。方法:通过向MCF-7细胞株培养基内逐渐增加临床上最常用于乳腺癌化学治疗的药物多西紫杉醇(Doc)或阿霉素(Adr),逐渐提高培养基中药物浓度的方法成功地构建出亲本细胞株MCF-7中耐药亚型,选择乳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MCF-7/Adr)和乳腺癌多西紫杉醇(MCF-7/Doc)耐药细胞株,采用MTT-cytotoxic、miRNA微阵列、实时定量PCR、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等方法,研究β-elemene对乳腺癌耐药细胞生存率、耐药特异性miRNA29a、miRNA452、miRNA34a及miRNA222表达的影响。结果:β-elemene明显降低耐药乳腺癌细胞株细胞生存率和增殖率,β-elemene显著调节MCF-7/Adr和MCF-7/Doc细胞内miRNAs的表达水平,其中6个miRNAs上调,12个miRNAs下调显著。结论:β-elemene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抗肿瘤中药成分,可以逆转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证实了中药β-elemene可以通过调控耐药相关miRNA表达的机制抗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介绍陈怀珍教授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长期随诊及验案的收集与整理,学习和总结出陈怀珍教授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学术观点和临证经验。结果:陈怀珍教授认为,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病机多属本虚标实,辨证着眼于“虚”“痰”“瘀”“郁”4字,并结合辨病位遣方用药,治疗上扶正与祛邪并举。结论:陈怀珍教授治疗顽固性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显著,其临证经验值得学习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易筋经锻炼联合针推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分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易筋经锻炼联合针推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停5d,再继续治疗10次,总共治疗20次。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分,观察并检测血流变及免疫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的评分变化,以及血流变、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NDI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流变、血清免疫指标变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易筋经锻炼联合针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优于针刺联合推拿治疗,且并能增强患者体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黄疸,古称为"黄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作者在研习古籍及现代相关著作后发现,目前对于黄疸病的病因病机及病位问题均无明确统一标准及认识。该文通过对黄疸病的历史沿革、病因病机及病位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黄疸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LI Weiqun;WANG Jianfeng;ZHANG Hongya(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hui Hefei 230012,China;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hui Hefei 230031,China)  相似文献   

20.
MA Heming;SUN Shanbin(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hui Hefei 230038,China;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Anhui Hefei 230061,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