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六月青萃取物对免疫抑制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莫国艳  黄仁彬  林军  蒋伟哲  刘盛佳 《医药导报》2007,26(11):1264-1266
目的 研究六月青萃取物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制作免疫抑制模型,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溶菌酶,计算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观察六月青萃取物对免疫功能抑制小鼠的影响。 结果 六月青萃取物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饱和正丁醇部位、60%乙醇部位能增加免疫抑制小鼠胸腺重量和提高血清溶菌酶含量;六月青萃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水饱和正丁醇部位、60%乙醇部位能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血清TNF α含量,各极性部位对脾脏重量无显著影响。结论 六月青萃取物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水饱和正丁醇部位、60%乙醇部位能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芎汤不同极性部位抗小鼠急性心肌缺血的药效作用。方法制备芎汤超临界CO2萃取部位、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及正丁醇部位(简称SFE部位、Pet部位、EtOAc部位、BuOH部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对其所含成分进行表征;用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造成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不同极性部位对心电图、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结果对急性心肌损伤小鼠,芎汤超临界提取部位、正丁醇部位可拮抗S-T段异常变化;正丁醇部位可降低荧光探剂DPH标记的红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增强红细胞膜流动性。结论芎汤超临界提取部位、正丁醇部位具有一定的抗心肌缺血药效活性。  相似文献   

3.
蕨麻各极性部位抗缺氧活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蕨麻不同极性部位的抗缺氧活性.方法:采用常规液一液萃取法分离蕨麻不同极性部位,并通过小鼠常压缺氧模型研究各部位的抗缺氧活性.结果:与溶媒对照组相比,乙醇总提物、水溶部位、乙醇部位、正丁醇部位和石油醚部位使小鼠在常压缺氧条件下的存活时间分别延长了33.83%、45.50%、38.61%、36.91%和67.52%,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水溶部位和石油醚部位还能同时降低小鼠整体耗氧量(P<0.05).结论:蕨麻乙醇总提物、水溶部位、乙醇部位、正丁醇部位和石油醚部位均具有抗缺氧活性.  相似文献   

4.
紫菀、款冬配伍中紫菀的祛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借助祛痰实验,筛选紫菀的有效部位及款冬的相须部位。方法:以酚红排泄量为指标,确定紫菀、款冬的提取方法分别为30%乙醇回流提取、水提取。将提取物醇沉,分别得到3个部位:60%乙醇部位;90%乙醇部位;90%乙醇溶液部位。结果:紫菀的有效部位是紫菀90%乙醇部位(RA2),款冬的相须部位是90%乙醇溶液部位(FF3)。结论:紫菀的有效部位是极性较大的部位,款冬的相须部位则是极性较小的部位。  相似文献   

5.
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抗菌活性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汝  梁锦丽 《海峡药学》2010,22(4):32-34
目的研究并比较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方法以不同极性溶剂革取板蓝根.得水煎液总提取物、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氯仿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革取后物质等不同极性部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为试验对象,采用试管稀释法比较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结果板蓝根水提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氯仿部位及石油醚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革后部位没有抗菌作用。其活性比较: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氯仿部位〉水提部位〉石油醚部位。结论板蓝根能有效抑制金葡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板蓝根抗菌作用并不局限于一个部位,它是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环节、多途径地发挥协同作用而表现出抗菌功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并比较大籽獐牙菜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方法:以不同极性溶剂萃取大籽獐牙菜乙醇提取物,得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及萃取后物质等不同极性部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为试验对象,采用平皿打孔灌药法比较大籽獐牙菜不同提取部位的抗菌作用。结果:大籽獐牙菜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均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而萃取后部位没有抗菌作用,其抗G+菌活性比较: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抗G-菌作用: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抗真菌活性比较: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结论:大籽獐牙菜能有效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大籽獐牙菜的抗菌作用不限于一个部位,而是通过多种有效成分、多个环节、多种途径发挥协调作用产生抗菌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药蔓荆子不同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分步萃取以及薄层色谱等方法,根据各个部位的Rf值和显色行为进行归并,Rf值相同、显色行为类似的部分归并为同一个馏分。采用萃取法分离蔓荆子提取物,得到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和水部位。结果石油醚部位主要是油脂和挥发性油,氯仿部位主要是萜类,乙酸乙酯部位主要是黄酮类化合物,水部位含有极性不相同的较多物质。结论本研究可为蔓荆子的药理活性成分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筛选麻黄根抗高血压的活性部位. 方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5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给予复方罗布麻片水溶液)、总提物组(给予麻黄根乙醇提取物)、石油醚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水液组.灌胃给药后检测受试大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结果 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 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的舒张压差异无显著性, 而三者之间收缩压差异有显著性(P< 0.05), 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对SHR舒张压的作用与阳性对照药的药效相当, 而对收缩压的作用不及阳性对照药.乙酸乙酯部位组与正丁醇部位组抗高血压活性相当,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均为麻黄根抗高血压作用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茉莉花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对茉莉花叶提取物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得到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以及水部位。考察茉莉花叶提取物对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2-自由基、OH^-自由基的能力以及对还原Fe3+、螯合Fe2+的能力,并与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BHT)进行对照。结果茉莉花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都具有清除能力,清除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石油醚部位最强,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为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水部位,还原Fe3+的能力中水部位的还原能力最强,乙酸乙酯部位的还原能力最弱,乙酸乙酯部位螯合Fe2+的能力高于BHT,正丁醇部位的螯合力最弱。结论广西茉莉花叶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孙亦群 《今日药学》2012,22(11):645-648
目的探讨补肾益心片不同提取部位的降压、利尿作用,从而筛选出有效部位。方法以系统溶剂提取法,对补肾益心片进行系统分离;SHR型高血压大鼠模型,以卡托普利片(开搏通)为阳性对照药,设补肾益心片的乙醚、乙酸乙酯、乙醇、水4个提取部位的高、中、低剂量组,开搏通组,模型组,阴性组,灌胃4周,测量鼠尾动脉血压,并观察其利尿作用。结果补肾益心片4个提取部位中,乙醚提取部位的高、中、低剂量不具降压疗效,其余3个提取部位及开搏通组均能降低SHR高血压大鼠血压,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各提取部位与开搏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并具有较缓和的利尿作用,其中乙醇提取部位作用强于开搏通组,而水提取部位作用较弱。结论补肾益心片的降压有效物质基础——乙醇有效部位降压较强,其次为乙酸乙酯及水部位,而乙醚部位无降压疗效。利尿作用亦以乙醇有效部位较好,水部位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枳椇子解酒的活性提取部位。方法:根据极性不同将枳椇子分成超临界流体提取部位、氯仿提取部位、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正丁醇提取部位、水提取部位5部分。考察各种提取部位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模型的醉酒潜伏期、醉酒率、死亡率及小鼠给酒后血液乙醇浓度-时间曲线的影响。结果:枳椇子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可延长小鼠醉酒潜伏期,降低醉酒率及死亡率,显著降低小鼠给酒后0.5、1、1.5h的血液乙醇浓度(P<0.01),减少小鼠血液乙醇浓度-时间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其它提取部位未见显著作用。结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是枳椇子解酒的活性提取部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部消化器官病变发生部位与腹膜疼痛部位及内脏疼痛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4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4例腹部消化器官病变患者,统计分析所有患者临床诊断与治疗资料中腹膜疼痛部位及内脏疼痛部位与消化器官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结果上腹疼痛的37例患者中32例为前肠节段病变、脐周疼痛的20例患者中11例为中肠节段病变、下腹疼痛的11例患者中9例为后肠节段病变,内脏疼痛部位与原肠节段病变在呈现平面正相关关系,rs=0.91,P<0.01;腹膜疼痛部位主要发生于腹上区、右季肋区、脐区、右髂区、腹下区5个部位,其中腹上区、右季肋区、脐区及右髂区疼痛均对应相应部位的病变,腹下区疼痛基本与相应部位病变相对应,k=0.95,P<0.01。结论内脏疼痛部位与原肠节段病变在呈现平面正相关关系,腹膜疼痛部位与内脏器官病变部位基本对应。  相似文献   

13.
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研发中关键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的研究开发中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广泛、深入、全面的研究。文中从有效部位的确立、有效部位的制备、有效部位的质量研究3个方面着手,对中药有效部位新药研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红蓼对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青  楼一层 《中国药师》2009,12(10):1340-1342
目的:观察红蓼植物各提取部位在体外对人体肿瘤细胞的作用。方法:利用MTT测定法观察从红蓼花、叶茎和果实中分别提取的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乙醇部位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乙酸乙酯部位对人结肠癌Caco-2细胞的抑制率最大,并且随着用药浓度的增加,抗癌效果显著增强。结论:红蓼中提取的乙酸乙酯部位能有效的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其他部位在本实验条件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罗汉果茎的不同部位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罗汉果茎的不同部位提取物清除二苯基苦基苯肼(2,2-diphenyl-1-picrylhydrazy1,DPPH)自由基的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将罗汉果茎的乙醇萃取物分成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及水四个部位提取物,采用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体系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并和没食子酸、抗坏血酸进行比较。结果:罗汉果茎的水部位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能力最强,其次为乙酸乙酯部位提取物、正丁醇部位提取物、石油醚部位提取物。结论:罗汉果茎的不同部位提取物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水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确定溪黄草抗茵活性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刃天青法测定溪黄草石油醚部位、氯仿部位、正丁醇部位和水部位的最低抑茵浓度(MIC)。结果溪黄草氯仿部位对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结论初步判定氯仿部位为溪黄草的抗茵活性部位。刃天青法作为一种快速的检测细胞活性的方法,可用于中药抗茵作用的研究,为抗茵有效部位的筛选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余甘子不同提取部位提取物对大鼠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模型、秋水仙碱和余甘子醇提物、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相部位组,采用尿酸钠诱导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测定大鼠关节肿胀度、观察大鼠步态、测定关节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考察余甘子不同部位提取物对痛风性关节炎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余甘子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正丁醇部位、水相部位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降低(P<0.05);各提取物组步态评分显著降低(P<0.05);醇提物、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正丁醇部位的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1或P<0.05);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石油醚部位组大鼠血清的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余甘子提取物正丁醇和乙酸乙酯部位对大鼠痛风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局部组织和血清炎症介质(PGE2和TNF-α)的释放而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苗药了哥王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健康大鼠的肾毒性作用,为了哥王的毒性作用机制及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70%乙醇为溶剂,采用渗漉法提取,得了哥王乙醇总提取物;将上述提取物用水分散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萃取得相应部位提取物,剩余为水部位提取物。将SD大鼠随机分为乙醇总提取物组、石油醚部位组、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水部位组和空白组,每组12只(雌雄各半)。给药组大鼠灌胃相应剂量的药液(乙醇总提取物317.520 mg/kg、石油醚部位7.875 mg/kg、乙酸乙酯部位78.435 mg/kg、正丁醇部位53.865 mg/kg、水部位76.545 mg/kg),每天1次,连续给药2周,再停药恢复2周;空白组大鼠灌胃等体积1.0%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实验期间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取尿液(第14、28天)、血清和双肾组织(第15、29天),计算其肾脏指数,检测血清和尿液中的肾功能指标水平并观察肾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给药期间,与空白组比较,乙醇总提取物组、乙酸乙酯部位组大鼠出现精神萎靡、活动量和饮食量减少、大便稀薄、体质量下降等中毒行为活动特征;石油醚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和水部位组大鼠精神状态较空白组稍差,活动量和饮食量稍减少,大便稀薄,体质量增长缓慢;但各组大鼠肛温无较大变化。给药2周后,乙醇总提取物组大鼠的肾脏指数,乙醇总提取物组、乙酸乙酯部位组大鼠血清中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正丁醇部位组大鼠血清中NAG水平,水部位组大鼠血清中Cr水平,以及乙醇总提取物组、石油醚部位组大鼠尿液中NAG水平,乙酸乙酯部位组大鼠尿液中NAG、尿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病理形态学观察中,乙醇总提取物组、石油醚部位组和乙酸乙酯部位组大鼠有不同程度的肾小管结构不清、细胞肿胀、少数细胞坏死,伴有肾小球固缩、肾小管硬化、炎症细胞浸润。停药后,大鼠以上症状逐渐好转,精神状态有明显改善,活动量和饮食量增加,大便趋于正常。停药恢复2周后,各给药组大鼠血清和尿液中上述指标水平均恢复至与空白组接近(P>0.05);各给药组大鼠的肾小球结构逐渐恢复清晰,乙醇总提取物组、石油醚部位组和乙酸乙酯部位组大鼠少见细胞肿胀和炎症细胞浸润。结论苗药了哥王乙醇总提取物、石油醚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均具有一定的肾毒性,且具有一定的可逆性。其毒性成分可能为脂溶性成分。  相似文献   

19.
陈毓  李锋涛  于生兰 《海峡药学》2009,21(10):27-29
目的确定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作用主要活性部位。方法对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按不同溶剂极性及不同化学成分类型定向提取,以小鼠的止血时间为筛选指标对各部位进行筛选,活性较显著者确定为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止血主要有效部位。结果乙酸乙酯部位、水部位、总黄酮部位可明显缩短小鼠凝血时间。结论初步认为总黄酮部位为生蒲黄、炒蒲黄、蒲黄炭饮片止血作用的主要活性部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5,(28):3920-3923
目的:研究白芍醇提物(CREt)及不同极性部位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用95%乙醇制备CREt;分别以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为溶剂,萃取CREt(以50%乙醇制得)得到石油醚部位(CRP部位)、乙酸乙酯部位(CRE部位)、正丁醇部位(CRB部位)和水部位(CRW部位)。考察CREt及不同极性部位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羟基自由基(·OH)清除能力(上述3个实验CREt及不同极性部位的质量浓度范围依次为0.75~12、0.5~6、1.25~15 mg/ml),并与抗坏血酸(VC,0.2 mg/ml)组比较。结果:CREt对DPPH·、O2-·、·OH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97.55±0.25)%、(81.45±0.20)%、(75.28±0.41)%,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29、1.789、5.268 mg/ml;CRE部位最大清除率分别为(82.54±0.36)%、(77.74±0.42)%、(72.16±0.73)%,IC50分别为2.481、1.918、6.005 mg/ml;CRB部位对·OH的最大清除率达到(62.53±0.83)%,IC50为7.232 mg/ml,但对DPPH·、O2-·清除率均未超过45%;CRP部位和CRW部位对3种自由基清除率均未超过40%。各部位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呈一定的量效关系,但清除作用均不及V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REt与CRE部位体外抗氧化作用最强,其余部位抗氧化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