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患者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7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能够早期下床活动,骨愈合率高,术后康复良好等优点,适合高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及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合理治疗方法。方法随机选择本院2008年5月-2011年5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分别行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各2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优良率均为9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有所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PFNA内固定均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骨折的有效方法,术前结合年龄、骨折类型、骨质疏松症、合并症等因素,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手术疗效,是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结果对照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观察组(P<0.05),但观察组在术后下地活动时间及髋关节Harri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6.9%,高于对照组的5.0%(P<0.05),观察组长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1.7%(P<0.05)。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够使老年患者卧床时间缩短,尽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降低术后长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PFNA内固定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5例75岁以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4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组,B组(41例)为PFNA内固定组.随访8~ 38个月(平均19.6个月),使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A组44例患者,优36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3.2%;B组41例患者,优30例、良5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8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2).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有更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采取PFNA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8,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187.52±10.83)mL,较对照组少(t=9.56,P<0.05);下地负重时间为(33.52±3.28)d,较对照组长(t=10.31,P<0.05);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4.44%比91.67%)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11%比8.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01,1.69,均P>0.05)。结论 PFNA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均有较好的疗效,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在严格掌握手术禁忌证的情况下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离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离床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两组对比差异明显。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粉碎骨折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及围术期护理。方法:将本院2009年5月~2011年4月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术前、术后全面护理,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为(4.52±3.25)周,并发症发生率为5.0%,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卧床时间为(12.01±1.51)周,并发症发生率为25.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功能恢复亦比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更好,积极的围术期护理在保证手术效果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和内固定术治疗80岁以上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78例80岁以上老人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用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置换组)42例,用内固定术(内固定组)治疗36例,随访2~5年,比较两组术中操作过程、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并按Harris标准评定两组关节功能,比较其优良率.结果置换组术中操作相对简单,创伤小,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人工股骨头假体无松动.结论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能使患者早期离床及下地,避免再次手术,若选择好适应症,不失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和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目前多主张早期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有内固定治疗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内固定治疗中由于PFNA固定更牢固、操作更简单而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高龄患者行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假体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结果满意[1,2]。目前,尚无股骨距替代型髋关节置换术与PFNA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Ⅲ、Ⅳ分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期间诊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内固定,能有效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明超 《安徽医药》2013,17(3):462-46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5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以及近期、远期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下床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12、24个月Harris平均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疗效显著,可以缩短卧床时间和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手术治疗粗隆间骨折能明显减少老年人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已得到公认,但高龄老年人手术风险高,且多有骨质疏松,术后内固定的并发症较多,常会导致术后病人不能早期下床活动.另外转子间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因此常采取放弃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Green等[1]曾报道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我们于2003年5月至2005年8月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6例,早期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HS内固定与人工股骨头置换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疗效对比。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9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DHS治疗。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时间、术后下床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比较中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进行治疗,可提高患者疗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内固定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组(A组,46例)和FHR治疗组(B组,41例),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及 Harris髋关节评分的变化。结果87例患者随访12‐28个月。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和住院天数减少(P<0.01);而两组 Harris髋关节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内固定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 FHR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过去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过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手术前后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 <0.05);高龄股骨粗隆空间骨折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69.4%(P <0.05);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仅有1例,少于对照组的6例(P <0.05);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恢复和改善髋关节功能,缩短临床治疗时间,减少围手术期不良反应,使治疗效果提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及新亚股骨近端骨折内钉系统(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莱芜市人民医院市中分院2008年6月—2010年6月收治高龄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例,依据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关节置换组(24例)与PFNA组(24例),关节置换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PFNA组采用PFNA,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结果PFNA组在手术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方面低于关节置换组,关节置换组卧床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PFNA组,关节置换组Harris功能评分优良率及随访生活质量评分各项均高于PFNA组,以上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满意,术后并发症低且生活质量理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和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2年4月至2008年3月本院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32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平均2.5年,优良率为8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好,可作为临床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效果.方法:共纳入2015-06 ~2017-06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00例,按照手术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行PFNA固定术者50例归为对照组,另50例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相关手术指标水平、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相比对照组,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下地负重时间明显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两组以上指标水平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到了94%,相比对照组的80%明显要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远小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且两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PFNA固定术治疗可取得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更优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且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实施不同手术措施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广东省和平县人民医院就诊的84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甲组、乙组(n=42例),乙组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甲组采取PFNA内固定,对比甲乙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甲组临床指...  相似文献   

20.
张化 《中国医药指南》2012,(33):139-140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应用骨水泥固定人工股骨头假体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术后随访6个月~2年,观察髋关节功能。结果 52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X线证实假体位置良好,围手术期未发生死亡病例,未出现下肢静脉栓塞及褥疮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2年,术后髋关节功能达优19例,良25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达84.6%。无因患髋疼痛或再骨折而丧失功能的病例。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创伤小,患髋功能恢复快,可早期下地,减少并发症,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