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对单纯性肝囊肿注射聚桂醇硬化治疗的疗效。方法 71例患者共86个单纯性肝囊肿行超声引导下注射聚桂醇硬化剂,随访治疗后1、3、6、12、24个月囊肿体积变化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86个囊肿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患者耐受性良好,总有效率达96.5%。治疗后1、3、6、12、24个月囊肿平均体积分别为(138.5±36.6)、(103.1±29.3)、(30.7±20.4)、(28.2±17.4)、(65.9±23.4)mm3,均小于治疗前的(148.6±49.2)mm3(P<0.05)。结论超声介入下聚桂醇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硬化剂在肝囊肿患者接受介入超声下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58例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聚桂醇)和对照组(无水乙醇)各29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6.55%>72.41%)、治疗期间的囊液抽取量[(93.15±8.24)m L>(79.58±7.06)mL]相对更高(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3.45%<31.03%)相对更低(P<0.05)。治疗时间[(3.80±0.65)d<(7.22±1.12)d]相对更短(P<0.05)。结论不同硬化剂在肝囊肿患者接受介入超声下硬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存在差异性,其中聚桂醇的应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超声指引下经皮穿刺使用聚桂醇与无水乙醇注射治疗单纯性肝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单纯性肝囊肿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入院时间为标准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超声指引下经皮穿刺使用聚桂醇(观察组50例)与无水乙醇(对照组50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胆碱酯酶、ALP、ALT等治疗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后胆碱酯酶、ALP、ALT等治疗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指引下使用聚桂醇经皮穿刺注射治疗单纯性肝囊肿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的7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作为案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进行的是常规术式以及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后对结果研究。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进行分析,乙组和甲组的总有效率是92.1%和73.6%,对比差异明显。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研究,乙组和甲组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7.9%和13.1%,对比后,乙组不良反应率低,对比乙组的整体优势突出。结论: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并发症少,有助于骨折患者尽快愈合,值得实施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和分析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2月在本院确诊并治疗的肾囊肿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聚桂醇组和无水乙醇组,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分别将聚桂醇注射液与无水乙醇溶液注入两组肾囊肿内,对比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聚桂醇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无水乙醇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聚桂醇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低于无水乙醇组的3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聚桂醇注入肾囊肿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无水乙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其可作为一种新型、更安全、更有效的硬化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分析,乙组的数据参数低于甲组。对治疗效果对比,乙组和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0%和70%,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现象对比,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结论: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进行治疗,各项指标突出,能避免病情恶化,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丁永英  金汉生 《中国药师》2012,(11):1628-1629
目的:观察泡沫硬化剂聚桂醇治疗血管瘤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35例海绵状及混合型血管瘤患者,依据血管瘤大小和患者年龄,给予瘤腔内注入相应剂量的聚桂醇,,依据治疗效果决定注射的剂量和次数,最少1次,最多5次,总剂量平均为(14.3±1.1)ml。结果: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瘤体出现不同程度减小,总有效率为85.7%。治疗中出现轻微不良反应6例,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采用聚桂醇注射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疗效明显,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76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方式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血液透析以及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效果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析,实践可知,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对比,实践可知,乙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甲组。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β-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对比,治疗后乙组的评分低于甲组。结论:对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比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效果。方法:选择近两年我院收治的116例锁骨中段骨折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治疗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治疗,治疗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进行分析,乙组的各项数据少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分析,乙组不良反应率6.9%,甲组不良反应率为17.2%,乙组的不良反应率少于甲组。结论:对锁骨中段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后路空心螺钉治疗,效果明显,能让患者尽快恢复,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池泳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491-492
目的探究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5例作为实验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患者32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乙组患者33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患者治愈2例,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显效率为46.88%,总有效率为81.25%,乙组患者治愈7例,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84.85%,总有效率为93.94%,两组患者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对比均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联合尼美舒利分散片治疗偏头痛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在肝囊肿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76例肝囊肿患者,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CT引导经皮腹部液体积聚引流术,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介入穿刺治疗,比较两组生化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低,临床治疗有效率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高,血生化指标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肝囊肿患者疾病治疗中,相比于CT引导经皮腹部液体积聚引流术治疗,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介入治疗方法,可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病情,利于提升疾病临床应用价值,且治疗方式具有更高使用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不同直径的肝囊肿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老年及老年前期肝囊肿患者12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囊肿穿刺联合无水乙醇治疗;根据囊肿直径大小分为4组:A组(4~5cm)14例,B组(5.1~8cm)65例,C组(8.1~10cm)23例,D组(>10cm)19例,比较各组的疗效差异,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术后分别随访3~6个月以及1年。结果:本研究共治疗囊肿179个,A组治疗23个的治愈率为91.3%,显效率8.7%,总有效100%,其治愈率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B组治疗105个的治愈率为83.8%,有效率10.5%,总有效率94.3%;C组治疗30个的治愈率为76.7%,有效率13.3%,总有效率90%,与B组比较,治愈率和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治疗21个的治愈率为42.9%,有效率38.1%,总有效率81.0%,其治愈率明显低于其它各组(P<0.05)。不良反应中疼痛、恶心、呕吐、腹胀最常见;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醉酒样症状以及肝功能异常;囊肿直径越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结论:超声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肝囊肿疗效肯定,方法安全、简便、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是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肝囊肿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注入消特灵治疗肝囊肿的疗效。方法 在超声引导下将穿刺针经皮肤刺入肝囊肿内,抽尽囊肿内的囊液,然后注入1/8囊液量消痔灵。随访囊肿大小的变化。结果 44个肝囊肿有25个治愈;15个有效,治愈率56.8%,总有效率为90.9%。结论 超声引导注入消痔灵是治疗肝囊肿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颈椎骨折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近一年我院收治30例颈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循证护理模式,护理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析,乙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甲组。对两组患者病发率进行分析,乙组的病发率低于甲组,(病发率指的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本次研究中以萎缩和损伤为主。)乙组的综合效果明显。结论:颈椎骨折的消极影响大,循证护理指导模式的优势明显,能避免出现其他并发症,患者能尽快恢复,因此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张志峰 《医药论坛杂志》2005,26(24):40-40,4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硬化剂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肝囊肿穿刺抽液,注入硬化剂(无水酒精)并保留少许,定期随访观察囊腔大小变化。结果疗效指数:0级无囊肿,Ⅰ级为5个囊肿,Ⅱ级为7个囊肿,Ⅲ级为20个囊肿。结论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硬化剂治疗是一种简便,安全,疗效满意的介入性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医治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200例)做研究,随机分为乙组(100例)、甲组(100例)。患者都常规治疗,乙组加阿司匹林,甲组加氯吡格雷,总结病情恶化情况、血小板聚集率、心电图疗效、心绞痛疗效、不良反应。结果甲组患者的病情恶化率、血小板聚集率、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低于乙组患者(P <0.05);甲组患者的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和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乙组患者(P <0.05)。结论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中,同阿司匹林相比,氯吡格雷可明显降低病情恶化发生率、改善血小板聚集率、提高心电图疗效、提高心绞痛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手术切除与消痣灵注射两种方法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的效果差异。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8例口腔黏液腺囊肿患者作为研究资料,通过随机数法将其分为甲组和乙组各29例。甲组患者接受消痣灵注射治疗;乙组患者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复发率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甲乙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差异小,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的复发率高于乙组,对比差异结果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痣灵注射余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黏液腺囊肿的疗效接近,但是前者操作简单、痛苦较小;后者复发率低,临床中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8.
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肝囊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肝囊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采用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95%无水乙醇,对9例肝囊肿患者进行治疗。结果:9例患者我们均做了随访,时间为3~12月。疗效指数O为0例,Ⅰ为2例,Ⅱ为2例,Ⅲ为5例。结论:CT导向下经皮穿刺注入硬化剂治疗肝囊肿,方法简单、安全、疗效好、创伤小,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马国杰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811-1813
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与莫西沙星对下呼吸道感染(LRTI)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致病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LRTI患者104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甲组(n=54)和乙组(n=50);甲组患者给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莫西沙星治疗,乙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转阴率和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甲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细菌转阴率均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莫西沙星治疗LRTI患者的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有效提高了细菌的转阴率,且对安全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老年中重度脂肪肝患者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分别于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接受治疗的老年中重度脂肪肝患者中抽取8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方式将其分为甲、乙组,各41例。甲组采取水飞蓟宾胶囊联合非诺贝特片治疗,乙组采取多烯磷脂酰胆碱联合非诺贝特片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乙组的总治疗有效率92.68%高于甲组的总治疗有效率70.73%(P0.05);乙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低于甲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1.71%(P0.05)。结论:给予老年中重度脂肪肝患者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其疗效确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