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呼吸系统疾病是小儿时期的最常见疾病,发病率居儿科疾病的首位。肺功能测定对判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临床疗效和推测预后均有重要意义,临床多用于哮喘和婴幼儿喘息、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以及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等病症的诊治。由于儿童本身的解剖、生理、病理特点等均与成人不一样,故儿童有其本身的肺功能特点,尤其是婴幼儿。  相似文献   

2.
应用体描仪检测婴幼儿肺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用体描仪检测婴幼儿患呼吸道疾病时肺功能的变化情况.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北京儿童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小儿930例,其中患呼吸道疾病的婴幼儿900例,健康婴幼儿30名.检查在药物睡眠状态下进行.采用婴幼儿体描仪,通过描记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应用被动流速容最技术测量呼吸系统静态顺应性、阻力及体积描记法测定功能残气量等评价肺功能.结果 正常婴幼儿潮气呼吸流速一容量环近似圆形或椭圆形.呼吸道疾病的婴幼儿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形状及肺功能参数改变:环变窄、呼气降支凹陷、呼气支或吸气支出现平台.结论 患呼吸道疾病的婴幼儿肺功能较正常婴幼儿明显不同,肺功能试验是监测呼吸道疾病病情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魏文  吕敏  华山  尚启云 《安徽医学》2014,(5):610-612
目的充分认识支气管激发试验在胸闷患儿诊断中的作用,同时了解以胸闷为主诉的儿童不典型哮喘的临床及肺功能特点。方法对39例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的胸闷儿童进行临床及激发试验前后肺功能分析。结果本组病例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胸闷,均不伴有肺部哮鸣音,伴有过敏性疾病者14例次,一二级亲属有过敏性疾病者19例次,激发试验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闷是儿童不典型哮喘的临床表现之一,支气管激发试验是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作为小胎龄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不仅造成了临床上的救治困难,也增加了这些早产儿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可能性.运用儿童肺功能检测技术观察BPD早产儿肺功能特点,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对BPD患儿肺发育特点、肺功能特点及通过肺功能测试指标预测BP...  相似文献   

5.
张碧清  范楚平  张彤如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3):2784-2785,2790
目的:观察并评价婴幼儿肺炎治疗前、后患儿的潮气呼吸流速-容量曲线测定结果,为临床诊断及判定转归情况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婴幼儿肺炎患儿92例,应用婴幼儿肺功能测试仪对患儿治疗前、后行潮气呼吸流速容量环测定,同时选择健康对照组婴幼儿80例进行潮气呼吸测定,对肺功能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肺炎组患儿肺功能指标V_T/kg、ME/MI、PTEF、t_PTEF/t_E、VPTEF/V_TE、TEF25/PTEF呈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婴幼儿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提示肺炎患儿大小气道均有阻塞,但以小气道阻塞为主。治疗后大气道阻塞改善明显,ME/MI指标差异不明显(P>0.05)。但反映小气道阻塞的肺功能指标仍低于健康儿童,PTEF、t_PTEF/t_E、VPTEF/V_TE、TEF25/PTEF差异显著(P<0.01),需要跟踪观察。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能够准确反映出婴幼儿气道阻塞、气管痉挛的病情轻重程度,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及随访具有重要评价作用,可成为呼吸系统疾病临床诊断,评估疗效,判断预后的重要补充,应广泛推广于儿科临床。  相似文献   

6.
儿童是处于肺发育及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准确的肺功能检测对儿童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都有重大意义。脉冲震荡法是近年来临床应用的新技术,其优点是无创测量,操作简单,快捷,无需特殊配合,适合所有患者特别适用于儿童,为肺功能检测技术带来了新进展。将传统的肺功能检测结合脉冲震荡肺功能检测,能够更准确的判断疾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肺炎治疗前后TBFV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常规肺功能检测多需要受检者主动配合,在儿科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由于婴幼儿肺功能检测等方面的发展,利用潮气呼气流速容量曲线(TBFV)代替最大呼气流速-容量曲线(MEFV)来研究婴幼儿小气道功能,前者部分反映了小气道阻塞性疾病的特点。我们用2600型儿童肺功能仅描记了15例喘息性支气管炎、喘息性支气管肺炎患儿的TBFV曲线,并在综合治疗后再描记一次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判断病情,观察疗效提供客观依据。1临床资料1.l一册资料:患儿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个月一2岁,均是在临床上有喘呜音的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  相似文献   

8.
乔丽潘  吴静  李敏 《新疆医学》2007,37(4):191-193
喘息是小儿时期呼吸道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关喘息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也是儿科最常遇到的难题。其病因很多,并非所有的喘鸣均由哮喘引起,气管、支气管炎及气管、支气管软骨软弱、异物、血管畸形,胸内肿瘤以及支气管淋巴结核等,均可引起喘鸣。目前小儿呼吸功能检查对呼吸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临床检测手段,对婴幼儿患者则需要有适合婴幼儿特点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测。本文着重讨论肺功能检测在喘息性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婴幼儿期由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急性细支气管炎对后期呼吸道症状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在婴幼儿期曾经患过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小儿进行病原学检测、呼吸道症状随访调查和肺功能指标测定,并以未曾患过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同龄儿童对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婴幼儿期曾经患过急性细支气管炎的儿童比正常儿童后来出现喘息的风险显著增加,肺功能明显下降;急性期RSV阳性或RSV阴性患儿后期出现喘息的几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前者比后者的后期肺功能指标有显著的减低。结论:婴幼儿期急性病毒性细支气管炎是儿童期喘息和肺功能减弱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呼吸系统的疾病占儿童所有疾病的首位,其病死率也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1位。肺功能(pulmonary function)测定对于判断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估方面均有重要意义。肺功能检查是指运用特定的手段和仪器对受检者的呼吸功能进行检测、评价,是描述呼吸功能的一种重要方法。现就儿童肺功能正常值测定及相关因素分析现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1.
张琴  万莉雅 《医学综述》2007,13(4):297-299
肺功能检查已成为诊断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支气管扩张试验作为诊断、鉴别诊断支气管哮喘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脉冲振荡法(IOS)肺功能检测,是一种评定呼吸道气流阻塞的技术,它的问世使得儿童特别是学龄前儿童的肺功能检测能够顺利进行,为临床呼吸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现将脉冲振荡法支气管扩张试验在儿童的临床应用作一小结。  相似文献   

12.
36例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小儿慢性咳嗽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儿年龄在2个月~13岁,婴幼儿20例,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16例,两个年龄阶段病因有所不同,但感染性疾病引起者均占首位.结论婴幼儿慢性咳嗽首先考虑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次为气管异物、消化道疾病、先天畸形,学龄前期和学龄期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为主、其次为过敏性疾病、气管异物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在婴幼儿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急性期哮喘患儿作为观察组,同期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儿童65例作为对照组.首先对两组婴幼儿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再对两组婴幼儿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观察组患儿在急性期完成一次测定,记录数据,经吸入治疗进入缓解期,再次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并记录数据.对照组直接进行一次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并记录数据,三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婴幼儿在年龄、身高、体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呼比(TI/TE)、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潮气量呼气流速(TEF25%)、TEF50%值均小于对照组,呼吸频率(RR)和潮气量(VT/k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缓解期TI/TE、TPTEF/TE、VPEF/VE、TEF25%、TEF50%值均较急性期明显升高,RR、VT/kg较急性期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缓解期和急性期TEF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对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有显著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承担的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肺功能测定的临床应用》(编号J21-05-04)学习班定于2005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该学习班除了介绍肺功能测定项目及其临床意义外,还有以下特点:①介绍特殊人群的肺功能测定,如婴幼儿、老年人和机械通气患等特殊患;②突出肺功能的临床应用,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和职业性肺病以及外科手术前肺功能评估的意义等;③介绍肺功能测定的原理和仪器;④肺功能测定结果的分析和报告;⑤学习方法除讲课外还安排参观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同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4月我院治疗的35例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心动过速以及气促等临床表现,个别患者出现三凹征和发绀现象,对患者进行肺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大片的阴影.部分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以及坏死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同时导致患者的神经、呼吸、消化以及循环等系统功能出现障碍.出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8-15个月的随访,其中有7例患者的病情出现好转,肺功能恢复正常;其余的28例均出现肺不张,其中有15例患者出现支气管扩张,11例出现气体潴留,共有18例患者肺功能故障.总结儿童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易引起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救治时要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以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检测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探讨其特点和重要呼吸参数的变化,为婴幼儿哮喘和肺炎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客观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在平静呼吸下,检测各组婴儿潮气呼吸肺功能;然后对哮喘组及肺炎组患儿予0.5%沙丁胺醇化溶液雾吸入15 min后再次测定潮气呼吸速容量曲线,观察各研究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并计算VT/kg、RR、TPTEF/TE和VPEF/VF改善率的差异。结果:婴幼儿哮喘组、肺炎组呼吸增快,吸气时间、呼气时间、达峰时间比及达峰容积比明显降低;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以达峰时间比(TPTEF/TE)、达峰容积比(VPEF/VE)任意一个改善率≥15%作为支气管舒张试验的阳性诊断标准。结论:潮气呼吸肺功能舒张试验中,达峰时间比或者达峰容积比,任一阳性改善率可为婴幼儿哮喘提供一定诊疗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提高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 对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189例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为主.发热152例(80.4%),阵发性咳嗽154例(81.5%),伴喘息58例(30.7%),胸片改变166例(87.8%),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或略低,血清MP-IgM均阳性.呼吸系统外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皮肤、黏膜及中枢神经系统,所有病例均用阿奇霉素治愈.结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婴幼儿与学龄前儿童.呼吸系统外并发症可累及多个系统.血清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应做为常规检测项目.阿奇霉素静脉与口服序贯疗法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我院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2005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1426例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对免疫胶体金技术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426例腹泻儿童中,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患者420例,占29.45%.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2-36月龄婴幼儿,占96.91%.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为高发期.由轮状病毒腹泻引起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1.1%,呼吸系统并发症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最明显的特点是年龄性和季节性,患者主要是3岁以下婴幼儿,冬春季节是发病高峰期,应针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采取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黄晗   《中国医学工程》2013,(2):69-69
目的探讨哮喘儿童肺功能检测。方法 2012年1月-2012年6月诊治的哮喘儿童病例80例进行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肺功能指标检测。结果本组病例急性发作期、哮喘缓解期肺功能指标观察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哮喘儿童肺功能检查并对其变化观察,能够充分判断疾病程度、临床疗效及预后,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脉冲振荡技术肺功能监测对儿童哮喘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儿童的不合作、难配合,使传统的肺功能测定对儿童哮喘肺功能改变和监测因缺乏准确性而失去临床意义,特别是对婴幼儿哮喘,更难获得有意义的肺功能指标。脉冲振荡技术(IOS)是近年来发展的新技术。郑永克等[1]报道IOS对成人小气道病变有诊断意义。为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