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评价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疗效。方法 选择14例牙性安氏Ⅱ类错的患者,应用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通过矫治前和磨牙远移到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评价其疗效。结果 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3.85mm,牙冠远中倾斜3.22°;切牙近中倾斜移动2.08mm,覆盖增加1.68mm。结论 改良式摆型矫治器能有效地整体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快速矫正磨牙关系,但也会引起少量的支抗丧失和切牙唇向移动。  相似文献   

2.
改良Lokar磨牙远移器的临床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氏类错是临床最常见的错畸形之一,其中牙源性的类错占有一定的比例。对这类错畸形的矫治,常需将上颌磨牙推向远中,以达到安氏类磨牙关系〔1,2,3〕。我科自1998年以来,选用Lokar磨牙远移器,对其进行了改良,共矫治8例需推磨牙向后的安氏类患者,收到良好疗效,现将该矫治器的制作和临床应用体会介绍如下:矫治器的组成矫治器有支抗和作用力两部分组成(图1)。图1 Lokar矫治器示意图支抗部分:为抵抗推磨牙向后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应用Nance托作支抗装置。常规在5 5 或  上制作带环,在带环颊侧焊接托槽或牵引钩,腭侧焊接连接丝,埋于N…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改良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效果及对牙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安氏Ⅱ类错、上牙弓中度以下拥挤患者,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获得间隙,每一病例在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1例患者在9.4±1.7周内上第一磨牙3.76mm、上第二前磨牙1.65mm的远中移动,伴切牙2.37mm的近中移动,同时上第一磨牙、切牙倾斜移动,且上第一磨牙、上第二前磨牙和切牙治疗前后的位置变化在水平方向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垂直方向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改良摆形矫治器具有简便、前牙支抗丢失少的优点,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制新型舌侧磨牙远移器并运用于临床远移上颌磨牙。方法 :下颌牙弓排列较好的牙性安氏Ⅱ类错牙合病例 2 3例 ,平均年龄 12 .6岁 ,应用我科与杭州西湖生物材料研究所研制的舌侧磨牙远移器 ,采用 15 0 g力远移上颌第一磨牙 ,用头影测量分析上颌磨牙的远移效果。结果 :经过 3 -6个月 ,上颌磨牙平均整体远移 5 .8mm ,前牙覆牙合减少 2 .9mm ,覆盖增加 3 .4mm。远移完成后用Nance腭托将纠正后的安氏I类咬合关系保持 3个月。结论 :舌侧磨牙远移器可以在较少的支抗丧失情况下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该装置临床组装容易 ,可减少椅旁操作时间 ,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正畸临床治疗安氏Ⅱ类错畸形并伴有牙源性前牙拥挤的病例中 ,多以开辟牙间隙并同时纠正牙弓间的Ⅱ类关系为目的 ,推磨牙向远中是目前较为常用的非拔牙开辟牙间隙的手段。近年来美国学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推磨牙向远中的技术———GMD(GreenfieldMolarDistalize ) ,然而 ,迄今为止在国内尚未见有关GMD的临床报道。本研究旨在观察GMD矫治器在治疗安氏Ⅱ类牙源性错畸形时 ,推磨牙向远中的疗效 ,探讨其在远移磨牙正畸矫治中的临床作用 ,为推磨牙向远中的正畸矫治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因上颌磨牙前移导致的安氏Ⅱ类牙源性拥挤或前突的非拔牙病例 2 0例 ,用GMD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 ,用Nance腭托进行保持 ,采用模型测量、头影测量分析观察GMD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疗效。结果 :2 0例患者运用GMD矫治器治疗后 ,均获得了所需间隙 ,平均疗程 4 .3个月 ,其中最大间隙 8.5mm ,最小 4mm ,平均约 5 .8mm(P 0 .0 5 )。结论 :GMD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推上颌磨牙向远中 ,移动方式基本上为整体移动。在磨牙倾斜方面 ,其疗效优于钟摆式矫治器和J钩加螺旋推簧 ,完全符合进一步的治疗要求。在矫治器制作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加大N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过程平均用时10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0 mm,平均速率为1.59 mm/月.结论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7.
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的矢状方向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本研究在矢状方向上分析摆形矫治器远移上磨牙的效果及对支抗前磨牙、切牙的交互作用。方法选择14例安氏Ⅱ类错、上牙弓I-Ⅱ°拥挤患者,应用摆形矫治器远移上颌第一磨牙,每一病例治疗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4例患者在17.5±7周内上第一磨牙远移3.18±1.62mm,伴有前磨牙1.42±1.16mm、切牙0.97±0.45mm的近中移动,同时注意到上磨牙的远移、第二前磨牙与切牙的近移均是倾斜移动,统计分析显示各评估对象在治疗前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摆形矫治器是一种简便、对患者依赖少的上磨牙远移装置,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微小种植体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尖牙远移中的支抗应用 ,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相比较。方法 :2 4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 2组 ,试验组尖牙远移时应用微小种植体做为支抗 ,对照组远移尖牙时则利用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 ,通过尖牙远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变化来判断 2支抗丧失情况并做组间比较。结果 :2组患者在 3~ 6个月后远移尖牙到位 ,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85mm ,上切牙腭侧移动 1.82mm ;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91mm ,上切牙腭侧移动 2 .0 2mm。方差分析可见 2组间无差异。结论 :微小种植体是一种具有稳固、生物相容性好、舒适等特点的支抗 ,完全可以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强支抗 ,在尖牙远移过程中发挥强大的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过程平均用时10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0 mm,平均速率为1.59 mm/月.结论: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微小种植体在成人双颌前突矫治尖牙远移中的支抗应用 ,同时与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相比较。方法 :在2 4例成人双颌前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试验组尖牙远移时应用微小种植体做为支抗 ,对照组远移尖牙时则利用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 ,通过尖牙远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变化来判断两组支抗丧失情况并做组间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 3~ 6个月后远移尖牙到位 ,试验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8mm ,上切牙腭侧移动了 1.3mm :对照组上颌第一磨牙前移 0 .85mm ,上切牙腭侧移动了1.5 4mm。方差分析可见两组间无差异。结论 :微小种植体是一种具有稳固、生物相容性好、舒适等特点的支抗 ,完全可以代替口外弓配合Nance弓的传统支抗 ,在尖牙远移过程中发挥强大的支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H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矫治过程平均用时10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0mm,平均速率为1.59mm/月。结论: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He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12.
改良摆形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效果及对牙颌面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安氏Ⅱ类错[牙合]、上牙弓中度以下拥挤患者,采用改良摆形矫治器远移磨牙获得间隙,每一病例在应用改良摆形矫治器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11例患者在9.4±1.7周内上第一磨牙3.76mm、上第二前磨牙1.65mm的远中移动,伴切牙2.37mm的近中移动,同时上第一磨牙、切牙倾斜移动,且上第一磨牙、上第二前磨牙和切牙治疗前后的位置变化在水平方向具有显著性差异,而在垂直方向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改良摆形矫治器具有简便、前牙支抗丢失少的优点,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面型协调的安氏Ⅱ类牙列中重度拥挤 ,上颌第二磨牙未萌出的患者 11例。用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开辟间隙 ,术前、后分别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 :矫治过程平均用时 10周 ,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 4.0mm ,平均速率为 1.5 9mm/月。结论 :改良Nance托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简便、高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制一种新型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治器,即改良蛙式矫治器,并评价其初步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在德国蛙式矫治器基础上,通过自制微型塑料腭托将支抗种植钉与螺旋开大器相连接,腭部加力丝以种植钉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并通过典型病例介绍改良蛙式矫治器的初步临床应用要点.结果 改良蛙式矫治器各组成部分之间形成稳定连接,能以种植钉为支抗,通过加力丝的弹性形变施力,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3.5 mm,同时带动前磨牙远中漂移,而治疗中未发生前牙唇倾.结论 改良蛙式矫治器是一种有效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的新型矫治器,还可避免传统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器的缺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GMD矫治器与钟摆矫治器的对比研究探讨该矫治器应用的可行性、优越性及其适应症.方法:对58例因上颌磨牙前移所导致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分别使用GMD矫治器与钟摆矫治器进行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的非拔牙矫治,通过矫治前及磨牙远移到位后的X线头影测量及模型测量分析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种方法最终都实现了推磨牙远移的目的,但是GMD矫治器的磨牙移动更接近于整体移动,支抗控制也强于钟摆矫治器.结论:GMD矫治器能够有效、快速地远移磨牙,是一种新的有效远移磨牙的矫治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微小种植体作为强支抗远移上颌磨牙的作用及效果.方法:选取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16 例,在上颌颊侧牙槽骨内共植入微小种植体22 颗,利用微小种植体做为支抗推磨牙向远中.拍摄磨牙移动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片,记录上颌磨牙及切牙移动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用微小种植体远移磨牙4~8 月后,所有病例磨牙达到中性关系.磨牙平均移动4.71 mm(P<0.01),上颌中切牙平均舌向移动2.16 mm(P<0.05);磨牙伸长、颊移、远中倾斜及上切牙伸长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小种植体可作为绝对强支抗,有效地整体远移上颌磨牙,特别适用于安氏Ⅱ类成人错(牙合)的矫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错患者经摆式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的牙颌面结构变化,探讨此方法建立正常咬合关系的机制。方法 选择牙源性安氏Ⅱ类错患者24例,在治疗前(T1期)、推磨牙向远中后(T2期)、直丝弓矫治结束后(T3期),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①T1期-T2期,上颌第一二磨牙均远中移动,但伴随着上颌切牙唇倾、第一前磨牙近中移动并倾斜、第一磨牙远中倾斜及下颌平面顺时针旋转等副作用。②T1期-T3期,下颌综合长度、前下面高和升支高度增加显著(P<0.01)。上颌第一前磨牙、第一磨牙的矢状向位置无显著性差异,切牙唇倾2.9°(P<0.05)。即使增强了支抗控制,固定矫治阶段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3.0mm(P<0.01)。结论 摆式矫治器可以有效的远中移动上颌磨牙,但是Ⅰ类磨牙关系的建立是颌骨差异性生长和牙齿移动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安氏Ⅱ1类错拔牙矫治中 ,上下颌磨牙及切牙的位置变化。方法 选择 15名11— 16岁拔除四个第一双尖牙的安氏Ⅱ1类错病例 ,用方丝弓矫治技术 ,口外力加强上颌磨牙支抗 ,治疗前及以间断力后移上颌尖牙到与第二双尖牙接触时 ,进行X线头影测量及统计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前移了 0 9mm ,比下颌磨牙整体前移少约 2mm ;上切牙舌侧斜移动了 4 1mm ;下切牙舌向移动了 1 8mm ,比上颌磨牙前移少 1mm。结论 控制上颌磨牙支抗并增大弓丝的滑动 ,可使上颌切牙在未主动内收前舌向移动 ;减少下颌尖牙的后移则有利于下颌磨牙的前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改良"摆"式矫治器对(牙合)和面部骨骼结构的影响.方法:安氏Ⅱ类错(牙合)12例,采用改良"摆"式矫治器治疗.摆式矫治器推磨牙向远中的疗程为2~4个月.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①每侧磨牙平均向远中移动2.75 mm,主要为倾斜移动.②切牙牙冠平均向近中移动2.06 mm,主要为近中倾斜移动,前牙覆盖增加1.30 mm.前牙唇倾增加1.9°.③摆式矫治器改良后对面部骨骼结构无直接影响.结论:摆式矫治器能有效地远中移动上颌磨牙,快速矫正磨牙关系,但也可导致磨牙远中倾斜及切牙唇向倾斜移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微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改良滑动杆近中移动上颌前磨牙关闭缺牙间隙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上颌侧切牙或尖牙缺失的患者5例(男2例,女3例),年龄14~25岁。缺失侧磨牙关系均为安氏Ⅱ类。在上颌第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间植入微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改良滑动杆近中移动前磨牙。前磨牙移动到位后更换支抗钉位置,利用支抗钉拉磨牙近中移动,关闭剩余间隙。前磨牙移动疗程6~10个月。通过矫治前后石膏模型测量前磨牙近中移动有效性。结果 5例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疗,上颌前磨牙及磨牙近中移动,缺牙间隙关闭,缺牙侧磨牙关系完全远中,治疗效果均令人满意。上颌前磨牙近中平均移动4.1 mm,平均移动速度0.96 mm/月。结论 对于上颌侧切牙或尖牙缺失的患者,微种植体支抗钉结合改良滑动杆可简单高效实现前磨牙近中移动,并最终关闭缺牙间隙,临床上可作为一种备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