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郎巍  冷维春  张爱臣  金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2679-267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及预后。方法:2003年4月~2005年1月应用连续灌流宫腔电切镜,对50例手术指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肌瘤≤5.0 cm的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10例同时行子宫粘膜下肌瘤切除,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结果:2例因异常出血行第二次手术,1例行子宫全切除手术,其余47例月经均有的改善,手术成功率94%。术后44例无月经,3例为月经明显减少,22例痛经明显改善。结论:子宫内膜切除术可有效治疗月经过多,切除子宫内膜的同时可切除粘膜下子宫肌瘤,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月经过多的手术指证、手术方法、预后及体会。方法在B超导视下应用自凝刀射频消融术治疗月经过多,对80例手术指证为保守治疗无效的月经过多、无生育要求、合并粘膜下或肌壁间肌瘤、直径≤5cm的病人进行自凝刀射频消融子宫内膜及肌瘤术。80例中,9例同时治疗子宫肌瘤,3例有宫内膜息肉,3例肌腺病。术后随访。结果3例因自凝刀消融治疗后又异常出血,行子宫全切术,其余77例月经均有所改善,手术成功率96.2%。术后29例(37.6%)无月经,26例(33.7%)月经为点滴状,22例(28.5%)经血明显减少。原有痛经者66.7%痛经消失或减轻。术后远期合并症宫腔积血1例。结论自凝刀射频消融术可减少或停止月经,同时消融肌瘤,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电视宫腔镜治疗异常子宫出血1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爽  赵红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4):477-478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55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其中对73例因保守治疗无效,且无生育要求的患者行子宫内膜切割术,12例合并粘摸下肌瘤者同时行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69例行单纯粘膜下子宫肌瘤切除及内突壁间肌瘤切除术(直径小于等于5·0cm);13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月经改善率98·7%,子宫内膜切割术后63例无月经,8例月经期点滴出血,粘摸下肌瘤切除及子宫内膜息肉切除者月经正常或减少。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粘膜下子宫肌瘤及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在妇科的临床运用。方法:应用连续灌流式宫腔镜,对136例有手术指征的病人进行宫腔镜手术治疗,其中69例行宫腔镜下部分内膜电切或活检术,16例宫腔异物取出,49例子宫肌瘤电切术.2例子宫不全纵膈切除术。结果:136例手术病人术中术后并发症共3例,术后随访6~18个月,48例内膜部分电切,月经减少17例,2例纵膈切除均妊娠,49例肌瘤切除病人月经恢复正常46例,1例因子宫肉瘤行进腹手术,2例合并子宫腺肌症,16例宫内异物取出病人,1例因子宫疤痕妊娠行进腹手术,其余都达到满意效果。结论:宫腔镜在诊断和治疗宫内疾病中效果好,创伤小,恢复快,对于初开展者要掌握指征,提高技巧,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彭凤云  李桂林  付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1):1555-1557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疗效。方法:对2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患者行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治疗,对合并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和子宫腺肌瘤患者同时行囊肿剥除术和子宫腺肌瘤电消融术,盆腔局部病灶予以电灼,术后观察痛经程度。结果:16例(76.2%)痛经完全消失,4例(19.0%)痛经明显缓解,1例(4.8%)痛经部分缓解。术后疼痛评分、分级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腹腔镜下骶骨韧带切除术联合病灶电灼术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痛经的新方法,治疗痛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单极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宫内各种良性病变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方法 对 317例确诊为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胎盘部分残留病例时 ,应用单极宫腔电切镜经宫颈行子宫肌瘤切除术 2 35例 ,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 79例 (同时行子宫内膜全部切除术 6例 ,子宫内膜部分切除术 2 9例 ) ,胎盘部分残留切除术 3例。术后随诊 4~ 34个月 ,根据术中是否发生并发症、术后月经改变及B超复查情况判断安全性及疗效满意程度。结果 应用单极宫腔镜经宫颈电切手术治疗宫内良性病变 ,一次手术完成 313例 ,有 3例Ⅱ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二次手术完成 ,1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因宫腔过深而未能完成子宫内膜切除。术中无任何并发症发生 ,术后随访近期疗效满意率 98.78% (313/317)。结论 单极宫腔镜电切手术 ,不开腹 ,通过宫颈即可切除宫内良性病变。只要正确选择手术适应症 ,可提高宫腔镜电切手术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肌层"U"形切除治疗弥漫性子宫腺肌病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9年3月本院手术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子宫腺肌病患者49例,其中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25例(观察组),经腹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24例(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月经情况,随访至术后6个月,观察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结果:49例均完成手术治疗,术后两组子宫体积缩小、痛经程度减轻、CA125水平降低,月经期缩短,月经量降低,血红蛋白升高,且观察组各指标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月经周期无明显改变(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1例子宫浆膜和内膜层血肿,自行吸收,所有患者随访期间未发现子宫腺肌病复发和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结论:子宫肌层"U"形切除术可明显改善弥漫性子宫腺肌病患者痛经和月经过多症状,且可保留子宫结构和功能,适合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手术指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9年10月应用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对100例年龄为45~54岁的难治性子宫出血患者行子宫内膜切除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结果:宫腔镜子宫内膜电切术成功率为97%。91例术后无月经,2例术后有少量月经未再治疗至绝经,4例点滴出血,3例术后月经减少,但半年后复发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子宫内膜电切术为难治性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提供了微创手术治疗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09年5月-2013年5月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者218例。根据患者患病情况选择手术方式,术后随访2-12个月,观察疗效。结果:手术均明确为内膜息肉。手术方式:单纯息肉切除89例,息肉切除+浅层内膜切除29例,息肉切除+内膜切除73例,息肉切除+内膜剥除27例。158例月经紊乱者术后99例月经血量较术前减少,43例转为点滴状出血,16例导致闭经。48例术前轻、中度贫血患者,术后1-3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重度贫血者同期转为轻度。17例痛经患者术后6例症状消失,9例缓解,2例无改善。10例不孕症患者术后3例妊娠。27例绝经后手术者均未再异常出血。结论: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安全有效。手术方案应根据患者症状、病理类型、年龄和生育等个体需求加以调整,只有采用合适的方案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的疗效。方法:2002年1月~2006年1月对243例异常子宫出血患者行宫腔镜电切术(TCRE),其中12例同时行粘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73例行单纯粘膜下子宫肌瘤及内突壁间肌瘤切除术(直径≤5.0cm),44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1个月~2年,月经改善率达98.5%,TCRE后118例无月经,38例月经减少,83例月经正常。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粘膜下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引起的异常子宫出血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李英  刘芯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894-3895
目的:观察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09年11月收治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126例,其中0型45例(A组),Ⅰ型46例(B组),Ⅱ型35例(C组),均采用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A、B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组,且住院时间明显短于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满意率分别为97.8%、95.7%,略高于C组的91.4%,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宫腔镜下黏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性好,尤其适用于0型及Ⅰ型黏膜下肌瘤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宫腔镜治疗肥胖患者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经宫颈子宫肌瘤切除术或同时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者6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中0型32例,Ⅰ型26例,Ⅱ型8例。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剩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结果:应用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率为97%,0型、I型术后满意率达100%。Ⅱ型子宫肌瘤中切除范围≥70%者2例,术后随访残余肌瘤不再增长。全部手术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宫腔镜是治疗肥胖患者黏膜下肌瘤的最佳方法。掌握肥胖患者的生理特点、充分做好围手术期评估、术前准备完善,可降低此类患者的宫腔镜手术及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手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300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0型99例,Ⅰ型134例,Ⅱ型67例,均行宫腔镜电切手术,观察患者术中情况以及术后治疗效果。结果术前205例(68.3%)患者有异常子宫出血(AUB)的表现,贫血患者77例(25.7%),74例(24.7%)患者表现为自然流产,99例(33.0%)患者表现为不孕。300例手术中,手术时间为(22.2±7.0)min,术中出血(12.9±4.3)ml,0型和Ⅰ型子宫黏膜下肌瘤一次成功切除,有4例Ⅱ型子宫黏膜下子宫肌瘤行二次电切术。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2年,成功随访152例,其中术前有AUB表现的患者111例,术后月经改善91例(82.0%);有生育要求患者92例,术后妊娠47例(63.0%)。结论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安全可靠,是子宫黏膜下肌瘤治疗的首选手术方法,该手术可以改善患者月经以及促进生殖预后,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联合子宫动脉栓塞在肌瘤直径超过5cm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将武汉商职医院妇产科于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直径≥5.0cm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100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进行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实验组进行电切术辅助子宫动脉栓塞.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经期、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经期较短(t=3.70,P<0.01),血红蛋白含量较高(t=6.96,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8.15%(5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37/46),具有统计学差异(χ2=8.66,P=0.01).实验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10/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9.13%(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2).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率为94.44%(51/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5,P=0.01).结论 宫腔镜下子宫黏膜下肌瘤电切术后辅助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直径≥5.0cm肌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及发生TURP综合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TCRM)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的价值和发生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RP综合征的诱发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1月期间采用TCRM治疗子宫粘膜下肌瘤80例及发生并发症1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0例中77例在B超监护下完成手术,3例在腹腔镜监护下手术,切除粘膜下肌瘤90个,0型45个,Ⅰ型37个,Ⅱ型8个,肌瘤重量2~100g,(18·6±14·8)g,手术时间10~60min,(29·9±11·3)min,失血量5~50ml,(20·1±9·1)ml,1例发生TURP综合征,经积极抢救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所有病人,月经量均明显减少,1例术后4年因多发性子宫肌瘤行全子宫切除术。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做好各项预防措施,TCRM术是1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6例子宫肌瘤患者行UAE治疗,所有的病例均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为聚乙烯醇微粒(PVA)直径为300~500um,随访期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肌瘤体积变化、有无复发、有无闭经及其它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12~36个月月经恢复正常93.1%(27/29),压迫症状消失或缓解100%(8/8),肌瘤体积缩小率39.3%~87.6%,1例肌瘤复发,1例出现生长新的肌瘤,尿路感染1例,闭经2例。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确切,但要严格选择病例,操作以及选择栓塞剂要谨慎,防止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房昭  杨爱莲  钟倩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8):1096-1098
目的: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检查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PMB)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MB患者148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阴道超声检查及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及阳性预测值。结果:在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正常子宫内膜、萎缩型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61.90%、87.84%,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96.43%、90.48%、97.3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敏感度分别为73.33%、80.00%,宫腔镜检查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90.00%,双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增生过度和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7.89%、72.41%、76.47%,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3.75%、93.10%、100.0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子宫内膜非占位性病变群和子宫粘膜下肌瘤的诊断中,阴道超声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9.04%、88.89%,宫腔镜检查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6.00%、100.0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宫腔镜检查对PMB的诊断价值更高,阴道超声可作为绝经后妇女的临床筛查和子宫内膜病变监测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叶巧和  黄玉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40-3141
目的:比较宫腔镜检查与诊刮术诊治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宫腔镜检查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患者68例,镜下直视定位取材或定位诊刮;对照组65例行传统诊刮术。所取组织全部送检。结果:宫腔镜诊断后镜下直接取材与治疗的治愈率为98.53%(67/68),无误诊或漏诊。传统诊刮术后采取对因治疗的治愈率为89.23%(58/65),漏诊子宫内膜息肉13例,粘膜下肌瘤3例,子宫内膜增殖症4例。结论:宫腔镜检查良性子宫出血性疾病,可提高子宫内膜息肉、粘膜下肌瘤的诊断率,并可观察到更详细的形态学变化,并可在直视下定位取材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类型与贫血发生的早晚及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数据,总结概括子宫肌瘤的类型与贫血发生的早晚及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根据68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黏膜下肌瘤是导致贫血最严重的一种,也是引起贫血发生最早的一种;其次是肌壁间肌瘤。结论子宫肌瘤导致贫血严重程度与肌瘤生长部位密切相关,而黏膜下肌瘤因其不规则的出血导致贫血发生时间早。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照分析不孕症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与宫腔镜病理检查结果,以探讨经阴道超声在不孕症患者宫腔疾病中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因不孕症在我院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的患者185例并与宫腔镜检查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85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镜检查结果中,发现宫内病变共87例(47.03%),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宫内病变共80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子宫内膜息肉76.92%,粘膜下肌瘤94.74%;子宫纵隔88.89%,宫腔粘连50%;子宫内膜增生60%,子宫内膜炎40%。结论对于不孕症患者宫腔情况的筛查,经阴道超声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可为进一步行宫腔镜检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