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程序化穿刺方法对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观察组应用程序化动静脉内瘘穿刺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内瘘栓塞率及内瘘并发症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9.98%,对照组9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出现内瘘栓塞及假性动脉瘤.穿刺后患者针眼渗血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程序化内瘘穿刺,可有效提高内瘘穿刺成功率,降低内瘘栓塞率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栓塞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该院132例建立自体动静脉瘘的住院患者进行分组,根据动静脉内瘘是否发生栓塞分为栓塞组和未栓塞组各66例.应用超声稀释技术对132例患者分组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动静脉内瘘栓塞情况进行检测,并对患者基本情况、各阶段内瘘功能、生化指标含量等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病程、透析次数、平均超滤率、EPO用量、内瘘、低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瘘功能7~12个月阶段栓塞组与未栓塞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栓塞组不同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全段甲状旁腺素等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固醇、钙离子、磷离子等血液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内瘘流量、再循环率、心输出量、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全段甲状旁腺素为动静脉内瘘栓塞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规定时间检测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相关指标,维持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影响内瘘栓塞的因素进行早期预防,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保护性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采用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动静脉内瘘采用保护性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完好率高于对照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观察组在3个月、6个月、9个月时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保护性护理有利于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7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给予动静脉内瘘常规护理,观察组47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护理措施。观察并对比2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2例内瘘闭塞现象,对照组为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预防内瘘闭塞等并发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血液透析护理,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模式。观察两组透析第1个月内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通畅情况、内瘘血液量及满意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能显著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初期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内瘘通畅,保证内瘘充足的血流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动静脉内瘘的作用和其副作用。方法:3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对照组14例,治疗组口服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对照组口服潘生丁50mg,每天3次,通过临床观察、内瘘超声多普勒检查以及检测凝血指标等,比较阿司匹林和潘生丁对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栓塞的预防效果和其副作用。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的内瘘通畅率高于对照组,内瘘血流量降低不明显而对照组血流量下降,实验室检查结果中,治疗组活化凝血活酶时间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用于预防糖尿病肾病患者动静脉内瘘栓塞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从社会、心理、生理、饮食上进行护理,指导患者保护好动-静脉内瘘,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患者均积极配合治疗护理,动-静脉内瘘无闭塞,使用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重视采用动-静脉内瘘行血液透析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对减轻患者痛苦和提高透析生存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效果。方法选择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发症发生率、知识知晓掌握率、患者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知识知晓掌握率和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够降低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血透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天舒欣康复液联合神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做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取天舒欣康复液加神灯照射,对照组采用热敷护理动静脉内瘘血管,比较两种护理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在血管弹性、血流量、血管杂音、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舒欣配合神灯操作方法简单,费用低廉,对动静脉内瘘有较强的保护功能,并能延长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是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保护内瘘的一种较好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动-静脉内瘘栓塞溶栓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共收治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46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护理,为观察组.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共收治动-静脉内瘘栓塞患者39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的成功情况及临床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恢复44例,对照组恢复28例;观察组的溶栓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入院至溶栓前时间和溶通时间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率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动-静脉内瘘栓塞溶栓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非常规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 顾性分析60例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非常规动静脉内瘘进行血液透析的护理特点和具体护理措施,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60例建立非常规动静脉内瘘患者术后血管通畅率100%,40例术后3月启用,11例术后5月启用,9例术后6~8月启用,使用时间2~3年以上,均未发生感染和阻塞.结论 非常规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永久性血管通路的另一补充方式,精心的护理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选择100例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长期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喜疗妥软膏外涂,实验组采用红外线照射加喜疗妥软膏外涂。比较两组患者透析12个月后动静脉内瘘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内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应用红外线照射联合喜疗妥软膏外涂,可有效减少硬结、红肿、血管狭窄等静脉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南京市中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且使用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内瘘并发症发生率、自体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能力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识别、并发症的管理、并发症的预防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集束化护理模式能降低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艾灸联合中药湿热敷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2019年12月1日收治的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中医组各4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动静脉内瘘护理,中医组采用艾灸联合中药湿热敷进行内瘘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成熟度及内瘘远期应用时间.结果:中医...  相似文献   

15.
臧丽丽  江瑞   《护理与康复》2021,20(6):27-30
目的 调查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透析行动静脉内瘘患者118例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痿自我护理行为量表进行调查,运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自我护理行为影响因素.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量表总分为(46.29±4.31)分,其中症状体征管理(16.11±3.22)分、并发症预防管理(30.05±4.17)分.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透析龄、每周透析次数及文化程度是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行为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阶段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6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4例,干预组实施分阶段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内瘘成熟率及时间、自护行为能力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内瘘成熟率及自护行为能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瘘成熟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阶段护理干预可提高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效果、自护行为能力和内瘘成熟率,并有效减少内瘘成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血管护理;在术后观察吻合口有无渗血及血肿、检查内瘘是否通畅、观察患肢指端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尽快促进内瘘成熟、评估内瘘成熟情况,并做好内瘘使用期间的护理等.结果:本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术期.随访1~5年,内瘘应用良好18例,血管栓塞1例,内瘘狭窄1例.内瘘使用最长者5年.结论:围术期的精心护理能够有效延长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8.
武玉品  付敬  侯宪华 《全科护理》2021,19(9):1231-1234
目的:分析精准化护理在降低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9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329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血液透析病人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内瘘护理,观察组实施精准化护理,比较实施不同护理措施的两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包括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动脉瘤形成)发生率及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闭塞、血管狭窄、血栓形成、渗血、血肿及动脉瘤形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对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现状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准化护理的临床实施能有效减少血液透析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延长病人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长度,充分利用病人的血管资源,延长自体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有效的通路,同时提高了血液透析病人对内瘘使用的满意度,有利于发展和谐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建立动静脉内瘘作为血管通路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96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护理,对比两组的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等。结果:随访5个月,观察组的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护理服务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渗透于建立动静脉内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安全可行,保障内瘘的安全有效使用,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根因分析法优化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为对照组;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血液透析患者为干预组采用根因分析法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通过优化管理措施、设计动静脉内瘘警示环对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进行管理。结果 干预组患者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根因分析法制订管理措施有效降低了自体动静脉内瘘患者并发症,提高了患者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