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联合入路手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伴后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踝关节后外侧手术入路,联合内侧入路,充分显露踝关节和后踝骨折,直视下骨折复位,采用钢板对踝关节及后踝进行固定,根据后踝骨折块大小选用重建钢板、1/3管型钢板、解剖型钢板等固定,术后4周后进行功能锻炼,负重行走,应用AOFAS评分系统对患者恢复情况进行评分,8-10周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全面负重锻炼,并对患者随访3-10个月,观察患者手术固定及愈合情况。结果:应用AOFA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患者有27例评分差;97例评分结果中;51例患者评分结果良好;随访时间3-10个月,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移位、松动、断裂,患者活动基本正常,踝关节稳定性好,无内外翻畸形,踝关节屈伸活动良好,复查X片见全部骨折骨性愈合。结论:联合入路手术对踝关节骨折脱位伴后踝骨折的治疗,对骨折部位显露清晰,可直接精确复位踝关节面,并进行稳定的固定,较大程度上助于踝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外、后内侧联合手术入路内固定治疗后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后Pilon骨折26例采用后外、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26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14.5个月,均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骨折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所有骨折均一期临床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4.5周,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情况发生。末次随访时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优良率为88.5%。结论:后外、后内侧联合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显露清楚,骨折复位及固定操作方便,固定牢固,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后外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后外内侧联合人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收治的采用后外侧入路和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18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观察随访,观察患者的手术治疗的成功率、骨折愈合的情况、骨折部位内固定物的位置、患者骨折部位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经过随访观察,18例三踝骨折患者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伤口无感染,骨折愈合良好,无移位、无畸形,骨折部位内固定物的位置稳定、无松动,所有患者均恢复行走功能,15例患者患侧踝关节功能完全恢复,3例患者患侧踝关节功能恢复好转,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达100%。结论选择后外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操作简便、可以充分暴露骨折部位、固定可靠、对患者创伤小、无并发症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双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因双踝骨折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者38例,手术均采用外侧联合内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分析患者踝关节骨折愈合情况、内固定系统稳定性和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4周,平均12.7周;远期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93.8±7.3)分,优良率84.2%。结论: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双踝骨折,术中可以使得踝关节骨折获得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为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提供了坚实保障,有效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是治疗双踝骨折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后外侧切口加内侧切口人路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三踝骨折患者,均采用后外侧切口人路行外踝骨折及后踝骨折内固定,随后联合内侧切口入路行内踝骨折内固定,骨折端均未进行植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17个月,平均(12.4±2.0)个月。手术时间50~135min,平均(90.0±3.4)min。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患肢均无畸形愈合,无骨折再移位,无内置物松动、内固定脱出及内固定失败。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平均4个月。踝关节功能根据Baird—Jackson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8例。结论:采用后外侧切口人路加内侧切口人路进行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其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后外侧切口人路可一次性完成后踝骨块及外踝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6.
潘守峰  严伟  鲁成 《中华全科医学》2019,17(8):1327-1330
目的 俯卧位下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的应用体会。 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18年11月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39例,根据Lauge-Hanse分型分为旋后外旋型24例,旋前外展型10例,旋前外旋型3例,旋后内收型1例,垂直压缩型1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俯卧位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内固定治疗。手术体位均采用俯卧位,后外侧入路先复位固定外踝,外踝复位后,由于后侧关节囊的牵张作用,复位固定后踝相对容易,术中采用“拉钩实验”检查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必要时在外踝处行3层皮质骨螺钉固定下胫腓联合,内固定顺序是外踝、后踝,最后辅助内侧切口复位固定内踝,处理外踝骨折时钢板放置于腓骨后侧或外侧。术中辅以C型臂X线机荧屏监视证实三踝骨折的解剖复位及内固定牢靠。术后随访观察骨折复位、愈合及踝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3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平均随访13(4~26)个月。术后半年全部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评分,超过95分者10例(25.6%),介于91~95分者23例(59.0%),5例评分介于81~90分之间,1例评分低于80分,总优良率为84.6%。 结论 俯卧下后外侧入路辅助内侧切口治疗三踝骨折,操作简单方便,可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同时外踝及内踝也能获得良好显露、复位与固定,临床疗效确切,适用于三踝骨折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骨科收治的三踝骨折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俯卧位的踝关节后外侧、内侧联合入路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后均得到准确随访,随访时间5~25个月,平均1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2~5个月,平均4.1个月。临床治疗效果优、良、可分别29例、22例、5例,优良率91.1%。结论:俯卧位踝关节后外侧和内侧联合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可靠、治疗效果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三踝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自2010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6例三踝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后,69例患者恢复良好,27例患者恢复一般,优良率为90.57%;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2.19±14.29)min,术中失血量为(72.38±6.92)mL;有9例患者在术后3 d内出现足背外侧麻木,有4例患者内侧切口发红.临床愈合时间为6~13周,平均时间为(7.97±3.02)周.在术后6个月时行X线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的骨折线均模糊,不良愈合的现象不存在.结论 给予三踝骨折患者行改良踝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内侧复位固定治疗疗效较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三柱”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32例患者术前均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均采用后内侧及前外侧联合入路,后侧胫骨内外髁和前外侧钢板固定.摄片评定骨折复位情况及愈合情况和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HSS评分)法行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术后即刻X线片检查示达到解剖复位30例,复位良2例.32例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获随访24~40周,平均33.5周.24周时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基本愈合,下地完全负重,无内固定失效.术后24周采用HSS评分82~94分,平均86.5分.结论:前后联合入路“三柱”内固定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二踝骨折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三踝骨折病例23例,根据踝关节骨折Lauge-Han-sen分类,旋前外旋型9例,旋后外旋型14例。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骨折,其中后踝以T型钢板固定。结果:术后1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月~28月(平均12.5月)。根据AOFAS后足一踝评分,优7例,良6例,一般4例,优良率为76.5%。1例患者术后伤口轻度感染,经换药后愈合。结论:后外侧入路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三踩骨折有其优势,对软组织激惹轻微,对于无关节面塌陷的三踝骨折,短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