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九讲 经络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与分布、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及其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应用的一种基础理论。经络学说与阴阳五行、脏象等学说,共同组成了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因此,它又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经络的概念和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概念经络,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意  相似文献   

2.
试论督脉与脑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督脉是奇经八脉之一,为阳脉为全身经脉之海,是十二经之纲及动力。在传统脏象经洛学说中,它没有脏腑络属关系,而脑作为重要的“中枢性脏腑”,在历代中医文献中也无所属经络的论述。在循环路线上,督脉不仅直接入脑,而且还联系到心,肾等与脑密切相关的重要脏器,在生理功能上,二者极为相似,都具有统率,督促的功能,在循行病惠,督脉主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上凡病变在脑者多可以督脉论治,现代研究也表明督脉与脑切相关。因此可以认为督脉是脑所属的经络,深入对其相关性研究,对于完善奇经理论及脏象经络学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脏腑经络是祖国医学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主要内容。脏腑是内脏的总称,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存在着脏腑和经络两个主要系统,它们进行着各种生理活动,从而显现和维持了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是人体能够生存的根本。一、脏象学说的概貌脏腑位在体腔内,它们的功能表现在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等各方面,这些现象祖国医学称“脏象”。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来研究各脏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称为“脏象学说”,或称“脏腑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部分。脏象学说的特点是以五(六)脏为中心,研究脏与脏,脏与腑,脏腑与人体各器官组织和某些生理  相似文献   

4.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核心。建国以来 ,经络研究一直是我国医学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十五”期间被列为中医研究领域两大支柱项目之一。络脉作为经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引起广大学者的注视 ,冀以通过研究络脉来切入对经络实质的研究。1 络脉的定义及循行《灵枢·脉度》言“经脉为里 ,支而横出者为络 ,络之别者为孙络” ,说明络脉是从正经分出的 ,是经脉的分支 ,是由经脉分出的行于浅表的支脉 ,由十五络、孙络、浮络组成。雷氏[1 ] 认为 :络有广义 ,狭义之分。广义之络包含“经络”之络与“脉络”之络。经络之络是对经脉支横…  相似文献   

5.
权觉武 《陕西中医》2006,27(2):256-256,F0003
1肝肾之阳同源 1.1从经络学说看肝肾之阳同源脏腑之气化功能赖于肾阳温推、肾阳通过经脉温煦肝脏、萌发肝阳、发挥其温养全身筋脉之作用。故《灵枢经脉》篇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因肝肾经脉相连,故温肾即为暖肝,暖肝即为温肾。证明肝肾之阳同源是有其物质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正>营卫之说,遍及中医学理法方药,处处皆有,更是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无营卫循行经络,营运周身,内灌五脏,外濡腠理,则脏腑之病,怎能显现于外?又何以测外而知内?故只有营卫循经络正常运行,才能使人身表里通达,上下内外构成一体,使中医学脏象、经络学说更趋完善。然而《灵枢》《素问》有关营卫之说,散见诸篇,其生成、会合的记载,前后说法不尽一致。至于其运行,由何经起,循于何处,其间如何贯注及会合,亦  相似文献   

7.
整体经络针刺法理论依据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介绍了整体经络针刺法的取穴操作方法、适应症和立论依据。整体经络针刺法是在中医整体观念和经络学说指导下,根据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每次针刺一条经脉相关腧穴,十二次针刺完所有十二经脉相关腧穴作为一疗程的针刺治疗方法。主要作用是整体上疏通十二经脉,全面调整各经脉、脏腑、系统的功能,临床上主要适用于辨证涉及多经脉、多脏腑、多系统,甚至十二经脉的病证。其立论依据主要是中医整体观、经络学说和经络整体性。  相似文献   

8.
“脏象学说”是祖国医学理论中整体观的突出体现。阐述了机体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以心为主导,通过经络联系,使各脏腑形成一个既分工又协作、且与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该学说固然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颇有成效地指导临床实践,但尚缺病理组织和生理功能佐证。故本文对...  相似文献   

9.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的机体联系学说,其特点是:阐述人体内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密切影响,说明这些联系是人体生命活动、疾病机转与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它体现了祖国医学理论体系中的"整体观点"."辨证施治"就是经络学说的实际应用.经络学说的形成,是我们祖先长时期来对人体的实质和机能观察的实践总结,同时又和祖国医学的阴阳五行学说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阴阳五行学说对经络学说的组织和分类,具有指导意义.经络学说本身则是阐明人体各部分组织、脏器在实质和机能方面的规律性现象,有系统地叙述人体内部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干支学说、易经学说、经络学说、时间医学等方面探讨《素问·六节脏象论第九》中提出的“凡十一脏 ,皆取决于胆。”指出 ,胆对五脏六腑的主导作用是其它脏腑经脉无法取代的。胆为甲为子 ,当东方震位 ,能行使阳气的启动并输送阳气到人体各脏腑经脉 ,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体现阳气是生命的主宰的要旨  相似文献   

11.
经络实质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一种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经络的研究已深入到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取得了较新的认识。但对经络的实质、经络活动的物质基础等问题,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研究进展和统一认识。在研究经络实质的过程中,正确认识脉管、经脉和经络的概念和本质,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2.
经络学说中的几个问题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奇经八脉及十二经脉与体表筋肉和皮肤连属部分的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则有十五别络、孙络、浮络之分。经络学说的特点是以十二正经为主体,通过十五络脉与奇经八脉的联络和调节作用,把人体脏腑、肢节、筋肉、皮肤联系起来,并以阴阳学说为论理工具,说明脏腑经络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形成一个机体各部及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联系的有机  相似文献   

13.
脏象学说在祖国医学的理论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几千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祖国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对指导各科医疗实践起着重要作用。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近年来有关脏象学说的理论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少单位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方法对脏象实质进行探讨,显赤了可喜的前景,这对于整理提高祖国医学和促进中西医结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4.
中医学历数千年而不衰,是由它本身的科学性所决定的。长期以来,它形成了一套独特完整的、具有科学规律的理论体系。诸如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等,无不蕴藏着大量的精华,而整体恒动观、辨证论治体系又是其最大特点。以整体恒动观而论,它贯穿在中医的生理、病理、诊断和防治等各个方面,如脏象学说对脏腑之间关系的论述,以心为主导,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臀的研究进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0年,在我院党委领导下,组成了脏象专题研究组,拟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祖国医学脏象理论的实质。脏象学说为祖国医学最基本理论之一,而五脏之中又以肾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喻为生命之根本,故我们的研究从肾着手。  相似文献   

16.
脏腑-经穴相关机制的生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脉、穴位-脏腑相关是脏腑经络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经络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生理或病理的改变往往在体表相应经脉穴位上有所反应(即:脏腑-经穴相关);反之,刺激体表一定穴位也能引起相应内脏功能的改变,起到治疗和调整的作用(即:经穴-脏腑相关).  相似文献   

17.
谈谈奇穴归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然宓 《中国针灸》1996,16(7):31-32
经外奇穴未能归经,就难以用经络学说指导其应用,同时,对于揭示奇穴的功能及其机理,也带来困难。因此,经外奇穴必须归经。经络遍布全身,大部分奇穴虽然乍看没有分布在经脉循行线路上,但是,经络学说认为,络脉难以计数,遍布全身,而络脉均由十四经发出,故实际上,十四经借助络脉,与全身各部位均有联系。故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奇穴都可以归经。  相似文献   

18.
经络学说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龙祥 《中国针灸》1994,14(3):43-46
本文在"经络学说的由来"一文基础上,进一步论述早期的经络学说演变为《灵枢·经脉》经络系统的具体过程,并深入分析了其演变的原因及其文化背景,同时辑出三种与《经脉篇》不同的古代经络学说佚文,供进一步研究之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有问必答     
甘肃省陇西县通安驿乡古城村麻家岔社邵燕祥问: “经络”是不是有形实体,在解剖学的角度上应怎样认识? 古人创立经络学说,首先是以人体解剖知识为基础的,所以在古人看来,经络当然是有形的实体结构。如《灵枢·经脉》所曰“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  相似文献   

20.
经脉穴位-脏腑相关是脏腑经络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国内外对经络腧穴相关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了脏腑与腧穴间的诸多特殊联系。脏腑疾病状态下腧穴会出现特异性变化,如感觉、形态、性能和物质等,这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还未探明其具体的关联机制且缺乏整体性。未来的研究应做到总结规律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扩大基础研究范围以找寻更系统全面的依据和顾全整体以阐明各系统间的作用关系。本文对脏腑-经穴相关的现象、应用及机制的现代研究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