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高校大学生获取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与途径以及乐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和需求状况, 为更加有效地开展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云南省不同地区 (昆明市、大理市) 、不同类型的四所高校 (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云南艺术学院、云南大学) 一至二年级的大学生共1 179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云南省不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 (56.3%80.3%) , 其次是朋友或同伴 (15.028.7%) , 在4所不同高校间同一来源有差异 (P<0.05) .获取途径上, 医科学生主要通过课堂 (39.0%45.%) , 而艺术类和综合类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或新闻媒体 (34.7%36.2%) , 4所高校间, 在课堂、新闻谋体、他人议论这三个途径上有差异 (P<0.05) .大学生们最乐于接受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是“观看相关视频” (38.7%62.0%) , (P>0.05) .在4所高校间, 接受教育方式上在观看相关视频、知识讲座、课堂讲授、宣传栏及传单四中方式上无差异 (P>0.05) .4所不同高校的大学生一致希望学校多开展艾滋病“知识专题讲座” (50.7%54.5%) .4所高校的大学生在“知识专题讲座”、“课堂教学”的需求方面有差异 (P<0.05) , 在“安装自动售套机”、“宣传栏及传单”需求方面无差异 (P>0.05) .结论 云南省不同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健康教育有着相同之处, 但也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具体情况, 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不断提高边疆多民族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认知, 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从而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2.
李丽娟  申元英  袁芝琼  郭乐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229-1230
目的了解云南省大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选择云南省某大学,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该校学生25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较高,个别内容男生高于女生(P〈0.05);医科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学生;而艺术类学生低于其他专业学生;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平时接触到的艾滋病相关的普及知识有限并很不充分;93.8%的学生希望了解相关知识。结论在这些调查的大学生中,不同专业以及不同性别对知晓率有显著差异,所以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高校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能够用积极、正确的态度来防控艾滋病。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山西省某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医科院校更加有效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对山西省某医科大学600名1、2年级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较好,除个别问题,知晓率均在85%以上,1年级学生掌握程度总体好于2年级学生,医学生好于非医学生,城市学生好于城镇和农村学生;大学生对艾滋病及艾滋病人多数持正向态度,59.3%的大学生对艾滋病人具有恐惧感,医学生与非医学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94.1%的大学生愿意获取更多的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获取途径为书刊、报纸、宣传资料,占84.3%;89.6%的大学生表示愿意成为艾滋病志愿者。结论:医科院校低年级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情况较好,但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认识,艾滋病相关态度有待提升,艾滋病忧患意识有待加强。今后应注重艾滋病知识教育的系统性、全面性和深刻性,发挥医科院校大学生的优势和积极性,为我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培养生力军和后备力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包头市各类高校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状况及特点,为开展该人群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包头市医科、工科、师范三类院校1 513名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知、信、行调查.结果:不同院校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知识、端正预防艾滋病态度及树立预防艾滋病健康行为方面程度高低不一,医科院校学生优于其他院校学生.结论:不同高校在学生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宜根据各类学校特点、学生需求和教育目标制定教育内容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高校医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行为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位于云南省不同地区(昆明市、大理市)的2所高校(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一至二年级的医学生各30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处于云南省艾滋病不同流行区的两所高校(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的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对待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态度、对防范艾滋病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方面昆明医科大学的医学生优于大理大学的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义.结论 地处云南省艾滋病高度流行区的大理大学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防范艾滋病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相对薄弱,应针对性地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师范类、理工类和医学院三种类型院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调查.结果:师范类及理工类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知识、态度、行为指导的需求程度较高,与医学院校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院校大学生均对同伴教育接受程度较高,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理工类和师范类大学生及医学院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同伴教育是大学生广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7.
周向阳  王荣林  周匡果 《当代医学》2011,17(11):157-158
目的了解南阳市高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对2246名非医科类和医科类大一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结果对艾滋病相关知识86%以上不同学科的学生知晓。对艾滋病的三大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知晓率,医科类学生明显高于非医科类学生;大一新生获取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为大众媒体,医科类、非医科类分别为67.6%、64.1%,在家长和老师处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医科类和非医科类均在10%左右。结论加强中学生、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和艾滋病健康教育是目前防止艾滋病流行和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类型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熟悉情况及态度和行为现状,以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为进一步有效开展高校艾滋病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发放宣传册、多媒体讲授、组织学生现场讨论、答疑、观看录像等综合干预措施.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由干预前...  相似文献   

9.
山东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及态度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某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态度和行为情况,为高校开展防治艾滋病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方法选择山东某大学,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55名高校学生(文科生94人,理科生65人,工科生59人,医科生3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比较高,研究生高于本科生(P<0.05);文科生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5);医学生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5);本科生中,大一新生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53.3%的大学生仍认为蚊虫叮咬可以传染艾滋病;且有22.0%的大学生表示如果得知自己的朋友是艾滋病患者,会因此疏远他们,并与之绝交。结论不同专业、学历和年级的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态度和行为均有差异,应结合具体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大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蚌埠市不同专业大学生吸烟行为的流行状况、吸烟危害认知相关态度,探讨大学生不同吸烟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蚌埠市各高校更好地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建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蚌埠市1所医科院校和1所非医科院校,共计1638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专业和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尝试吸烟行为、现在吸烟行为和曾经吸烟行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专业男生的尝试吸烟行为、现在吸烟行为和曾经吸烟行为均明显高于女生(P<0.01);非医学专业男生的尝试吸烟行为、现在吸烟行为和曾经吸烟行为均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两所高校大学生的现在吸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男生吸烟率明显高于女生.虽然医学专业大学生较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吸烟危害相关知识知晓程度高,但医学专业大学生对吸烟危害知识的掌握情况仍不够全面.  相似文献   

11.
云南省青年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类学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为全省防治工作评估提供基线数据和决策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概率抽样方法对全省16个州(市)职高、中专、大专和大学的在校学生共1289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在校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总体较低,平均仅占15.7%,其中女生和大学生的知晓率较低。知识知晓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各地知晓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知识的来源渠道主要是电视、报刊书籍、免费宣传材料、广告、网络等大众传媒。结论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尚未有效落实,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主要来自社区大众的宣传教育的辐射。学校艾滋病预防教育工作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职生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差异,为制定健康教育重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针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内容进行调查,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检验比较本科生、高职生和中职生的差异;结果:中职生认知正确率平均为61.3%,低于本科生(75%)及高职生(80.9%),P〈0.01。对游泳、礼节性的握手、共同进餐是否会传染、安全套是否可以预防艾滋病认知正确率均很低,中职生明显低于本科生和高职生(P〈0.01),时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歧视仍较重.存在伦理问题;结论:艾滋病健康教育重点应该下移到中等专业学校,传播途径知识是健康教育重点内容,应特别注意性心理和性道德伦理教育。通过健康教育,消除伦理学差异.激发防治艾滋病的社会道德感和责任感,逐渐改变他们对待艾滋病患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3.
刘利华 《热带医学杂志》2014,(11):1502-1504
目的了解全州县中学生及中学教师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对艾滋病相关态度情况。方法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对广西省全州县4所中学师生,采取匿名自填式问卷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回收学生有效问卷1 783份,教师有效问卷182份。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7.0%,对基本知识和三大传播途径认知清楚,对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较低。大部分中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防治持正向积极态度,但歧视现象仍然存在,62.9%的学生反对婚前性行为。中学教师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3.1%,大部分问题知晓率高于学生,但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不高,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优于学生但仍存在歧视现象。结论全州县中学师生对艾滋病有较好的认知,但部分知识态度情况有待提高,应针对薄弱环节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荆州市艾滋病重点建设示范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态度现状。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抽取示范区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3类人群共649人,调查基本情况、艾滋病的一般知识、传播途径、预防知识等。结果 3类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77.04%,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在校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95.57%、80.66%、54.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3,P0.01)。3类人群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较低,为49.77%,妇联干部、社区居民和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分别为65.02%、46.91%、37.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7,P0.01)。3类人群获得艾滋病相关信息的途径电视所占比例最高,达76.43%。结论不同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和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的态度正确率有差异,应强化艾滋病病毒非传播途径的宣传。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仍然是今后开展艾滋病宣传健康教育干预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高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开展对大学生艾滋病预防及干预模式研究。方法对成都地区4所高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高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 KAP 现状”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都地区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88.7%),医药与非医药类专业学生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预防医学专业知晓率达92.3%,显著高于其他专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成都地区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整体倾向积极,但不同群体间有差异。结论关注大学生复杂心理因素,重视健康教育特别是性教育在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应加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和性爱观。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水平和价值取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是一种由HIV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尚无治愈的特效方法和有效的预防疫苗。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最有效的手段。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已成为当前HIV感染的重点人群之一。大学生由于所处年级、专业及获取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不同,对艾滋病的认知和态度也不尽相同。针对此种情况,应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等现状,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高校683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89.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区别,分别有92.8%、94.1%和81.8%的学生了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仍有40.4%和37.2%的学生认为拥抱接吻及照顾艾滋病患者可传播艾滋病,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较好形式依次为:举办宣传活动、宣传栏和宣传单、课堂教育、讲座或座谈会,以及广播或网络。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仍存在认知误区和消极态度,大一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低于大四学生,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3月延安大学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3 105人进行艾滋病认知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生对知识①、③、④、⑥、⑦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生对知识①~⑦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来源地学生对知识①、③、④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对知识①~④、⑥、⑦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③~④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式①~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拥抱、握手是否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④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式①~③、“与PLWHA拥抱、握手是否传染艾滋病”“血液传输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您会去义务献血吗?”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来源地学生对“与PLWHA拥抱、握手是否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④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式①~③、“与PLWHA拥抱、握手是否传染艾滋病”“血液传输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您会去义务献血吗?”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仍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高校应重视并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