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态受体2(VIPR2)基因rs3812311多态性位点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233例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1周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利用连接酶检测-聚合酶链反应(LDR?鄄PCR)方法对VIPR2基因多态性位点rs3812311进行基因分型,分析PANSS因子分与VIPR2基因rs3812311多态性位点的关联。结果:在PANSS量表的5因子分中,携带VIPR2基因rs3812311多态性位点CC基因型患者和携带(CT+TT)基因型患者的阳性因子分[(28.91±5.77)分vs.(26.44±6.32)分]、阴性因子分[(22.35±3.98)分vs.(23.16±4.06)分]、兴奋因子分[(12.13±2.90)分vs.(12.12±2.78)分]和抑郁因子分[(5.04±1.69)分vs.(4.88±1.83)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携带CC基因型患者认知损害因子分显著高于携带(CT+TT)基因型患者[(13.96±2.85)分vs.(12.44±3.38)分,P=0.040]。此外,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在男性和女性患者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VIPR2基因多态位点rs3812311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 系统评价miR-137 rs1625579位点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Springer Link、Wiley Online Library、HighWire Press、Google Scholar和CNKI数据库以获取2015年8月之前发表的关于miR-137单核苷酸多态位点rs1625579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病例对照研究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5.0和Stata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篇,miR-137基因rs1625579位点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在显性模型(TT+GT vs GG)、隐性模型(TT vs GT+GG)、加性模型(TT vs GG)和等位基因模型(T vs G)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OR值分别为1.47、1.21、1.53、1.17;P值分别为0.03、0.001、0.02、0.003.结论 miR-137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625579与精神分裂症的易感性均具显著相关,为miR-137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关联性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替米沙坦降压效果的相关性。方法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患者75例服替米沙坦单药4周,观察临床疗效,并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分析患者eNOS基因G894T的基因型。结果高血压患者eNOS基因G894T3种基因型分别为GG44.0%、GT41.3%、TT14.7%,其中G、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4.7%和35.3%。治疗前GG+GT基因型组和GG基因型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GT+TT基因型组患者舒张压下降的幅度〔(6.1±7.3)mmHg(1mmHg=0.133kPa)〕大于GG基因型组〔(4.0±8.0)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4),收缩压下降的幅度〔(7.7±12.8)mmHg〕比GG基因型组〔(9.6±19.0)mmHg〕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23)。结论在本组高血压人群中未发现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类药物降压效果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Q)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82052、rs7627128和rs1501299与高血压遗传易感性及其与血压值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10月在辽宁省抚顺市石文镇中心医院和盘锦市兴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444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30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一般流行病学指标,并利用Taqman基因分型技术对ADIPOQ基因3个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利用多种遗传模型和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rs182052和rs762712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rs1501299在加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下是高血压患病的危险因素(P <0. 05)。进一步对不同基因型的血压值进行分析,结果显示rs1501299的基因型TT的收缩压高于GT和GG基因型,其舒张压高于GT+GG基因型(P <0. 05)。结论 ADIPOQ基因多态性rs182052和rs7627128可能不是本研究调查地区汉族人群中高血压的遗传学标志,而rs1501299在加性模型和隐性模型下与高血压发生有关,其基因型TT的收缩压高于GT和GG基因型,TT基因型的舒张压高于GT+GG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FADS1 rs174537基因多态性与侵袭性牙周炎患者血清蛋白的相关性,为侵袭性牙周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选择353名侵袭性牙周炎患者(AgP组)和125名健康对照者(HP组)进行FADS1 rs174537位点基因型和血清生化指标的检测,比较分析不同FADS1 rs174537基因型患者的血清总蛋白(total protein ,TP)、球蛋白(globulin,GLB)、白蛋白(albumin,ALB)、白球比(albumin/globulin,A/G)。结果: (1)AgP组FADS1 rs174537位点G等位基因检出率显著高于HP组(68.1% vs. 61.2%, P=0.046,OR=1.35,95%可信区间为1.00~1.83);AgP组FADS1 rs174537位点GG基因型的检出率显著高于HP组(45.5% vs.34.4%, P=0.029,OR=1.60,95%可信区间为1.05~2.44);(2)AgP组GG基因型患者的TP、GLB水平显著低于GT+TT基因型患者[TP (77.08±7.88) g/L vs. (79.00±4.66) g/L,P=0.007;GLB (28.17±7.63) g/L vs. (29.88±3.49) g/L,P=0.007],A/G则显著高于GT+TT基因型患者(1.72±0.22 vs.1.67±0.22,P=0.040),而ALB水平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HP组不同基因型者的TP、GLB、A/G及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AgP组GT+TT基因型患者的TP、GLB较相同基因型的健康受试者显著升高 [TP (79.00±4.66) g/L vs. (75.20 ±4.53) g/L, P<0.01;GLB (29.88±3.49) g/L vs.(26.55±2.94) g/L, P<0.01], A/G更低水平(1.67±0.22 vs. 1.88±0.30, 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而AL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P组GG基因型患者与HP组GG基因型者相比,TP、GLB、A/G及ALB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ADS1 rs174537位点与侵袭性牙周炎的易感性密切相关,在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中,该位点GG基因型与低TP、GLB、高A/G有关;FADS1 rs174537位点的GG基因型可能通过降低牙周防御机能,促进炎症反应,从而成为侵袭性牙周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雌激素在绝经期骨质疏松女性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自2013年1月—2015年11月,前瞻性收集金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期伴有骨质疏松的女性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雌激素治疗,对照组仅使用雌激素治疗。主要观察指标为雌激素、降钙素、钙、磷、血清碱性磷酸酶、血清骨钙素、股骨颈骨矿物质密度。 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后雌激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降钙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1.18±49.12) pg/ml vs.(210.23±58.16) pg/ml,P=0.118];但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降钙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262.10±72.50) pg/ml vs.(231.78±62.57) pg/ml,P=0.049]。治疗后2组患者钙、磷和碱性磷酸酶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骨钙素显著增高[(11.53±2.69)μg/L vs.(9.05±2.27)μg/L,P=0.000]。治疗前2组患者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9±0.03) g/cm2 vs.(0.48±0.04) g/cm2,P=0.174],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骨密度显著增高[(0.54±0.03) g/cm2 vs.(0.48±0.03) g/cm2,P=0.000]。 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雌激素有助于增加绝经期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云南汉族人群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Sequenom MassARRAY(R)对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收集的198例正常人(对照组)和514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MMP9基因rs2274755单核苷多肽(SNP)位点的多态性进行基因分型,分析该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rs2274755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别为GG 0.67/0.76,GT 0.31/0.22,TT 0.02/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G 0.82/0.87,T 0.18/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s2274755位点携带T等位基因者患冠心病风险降低[加性模型(T vs G):OR=0.72,95%CI(0.52~0.99),P=0.046;显性模型(TT/GT vs GG):OR=0.96,95%CI(0.93~1.00),P=0.028].结论 MMP9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生风险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DM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关联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期刊网、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有关双微体基因2(MDM2)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纳入文献的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与对照组MDM2各种模型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Egger's检验和Bggerg检验发表偏倚。结果共7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累计病例组2 206例,对照组3 327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纯合子(309T/T)基因型个体相比,变异纯合子(309G/G)与杂合子(309G/T)基因型个体中食管癌风险增高且有统计学意义[GG vs.TT:OR=11.64,95%CI10.17~13.31;GT vs.TT:OR=11.07,95%CI10.02~12.22]。在隐性遗传模型中(GG vs.GT/TT)食管癌风险增高有统计学意义[GG vs.GT/TT:OR=1.17,95%CI 1.03~1.32],但在显性遗传模型中(GG/GT vs.TT)发病率风险增高无统计学意义[GG/GT vs.TT:OR=1.02,95%CI0.94~1.11]。在按地区分组的亚组分析中,Meta分析结果显示:MDM2-309T/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风险显著相关[GG vs.TT:OR=10.77,95%CI9.35~I2.42,P=0.000;GTvs.TT:OR=10.11,95%CI9.11~11.23,P=0.000;GG vs.GT/TT:OR=7.03,95%CI6.44~7.67,P=0.000;GG/GT vs.TT:OR=5.86,95%CI5.12~6.69,P=0.000]。结论MDM2-309T/G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食管癌风险显著相关,MDM2-309G/G基因型个体食管癌患病风险可能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G894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原发性高血压(以下简称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310例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151例健康人(对照组)的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结果1)高血压组GT+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高血压组T等位基因携带者的收缩压(20.07±1.81)kPa〔(150.50±13.56)mmHg〕、舒张压(13.33±0.73)kPa〔(100.01±8.46)mmHg〕和平均动脉压(15.58±1.05)kPa〔(116.84±7.84)mmHg)〕均高于GG基因型携带者〔(19.59±1.62)kPa〔(146.96±12.18)mmHg〕、(12.99±1.06)kPa〔(97.44±7.98)mmHg〕、(15.19±1.0)kPa〔(113.95±7.49)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NOS基因G894T多态性的T等位基因是中国汉族人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手术对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的影响。 方法 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前瞻性收集收治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随机选取健康体检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组给予全腔镜下甲状腺癌切除术。主要观察指标为2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细胞因子。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CD4+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20.48±6.43)% vs.(27.53±7.38)%,P=0.000];CD4+/CD8+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0.63±0.12 vs.0.80±0.15,P=0.015);IL-6水平显著降低[(20.73±5.39) ng/ml vs.(28.94±7.39) ng/ml,P=0.000];IL-10水平显著升高[(45.39±15.62) ng/ml vs.(23.94±5.39) ng/ml,P=0.000];TNF-α水平显著降低[(8.48±2.14) ng/ml vs.(13.58±3.49) ng/ml,P=0.000]。2组研究对象CD8+T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48±7.49)% vs.(34.58±8.12)%,P=0.463]。与术前比较,研究组术后CD4+T细胞显著增加[(24.82±3.32)% vs.(20.48±6.43)%,P=0.012];IL-6显著增加[(20.48±6.43) ng/L vs.(20.73±5.39) ng/L,P=0.000];IL-10显著降低[(38.59±9.83) ng/L vs.(45.39±15.62) ng/L,P=0.002];TNF-α显著升高[(11.75±3.29) ng/L vs.(8.48±2.14) ng/L,P=0.000]。 结论 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可呈免疫抑制状态,全腔镜下手术有助于改善早期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血清鸢尾素(Irisin)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患者182例,其中男性108例,女性74例;根据入院检测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水平,分为正常对照组(cTNT 0~0.014ng/ml)、心肌损伤组(cTNT 0.015~0.05ng/ml)、急性冠脉综合征组(cTNT>0.051ng/ml)。ACS组根据责任血管分为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branch, LAD)病变组及非左前降支病变组。所有的受试者均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及血清Irisin水平测定。结果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和Perso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CS组的血清Irisin水平较对照明显升高[(145.35±10.11) ng/ml vs (102.68±5.60) ng/ml,P<0.01],左前降支病变组(LAD病变)较非左前降支病变组(非LAD病变)Irisin水平升高[(123.86±8.05) ng/ml vs (108.27±5.72) ng/ml,P<0.05]。Irisin与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空腹血糖(FBG)呈正相关(分别r=0.259,P<0.01;r=0.445,P<0.01;r=0.179,P<0.05)。结论 Irisin在ACS时明显升高,对ACS有预测和诊断意义,有望成为ACS治疗的新型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旨在分析中老年患者体位性高血压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及左心室质量指数的相关关系。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7月至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125例)为体位性血压增高(即直立性高血压)的患者,收缩压变化低于20 mm Hg(1 mm Hg=0.133 kPa)即直立性血压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431例);评价的内容包括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左心室质量指数以及两者与患者体位性高血压的关联。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2.3±3.1)mg/24 h]和左心室质量指数[(111.3±5.8)g/m2]较对照组[(14.2±3.7)mg/24 h、(94.8±5.7)g/m2]均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直立性性收缩压、直立性性舒张压均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呈线性正相关关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回归方程分别为Y=30.62+0.40X;Y=25.95+0.90X;Y=26.02+0.53X;Y=27.88+1.33X。 结论 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体位性血压增高可能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与左心室质量指数的异常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提示可能存在靶器官的损害,临床实践中应予以注意,早期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型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的影响,旨在探讨临床治疗该病的有效疗法,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方法 选取金华市中心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诊治的86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A组(43例)与B组(43例),分别运用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与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收缩压、舒张压)、降压效果、Hcy水平以及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 结果 B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119.5±9.2)mm Hg、(79.5±7.0)mm Hg]均低于A组[(136.3±10.4)mm Hg、(87.1±8.3)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34、4.590,均P<0.05);B组降压效果的总有效率(93.0%,40/43)高于A组(76.7%,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0,P<0.05);B组治疗后的Hcy水平[(10.5±3.3)μmol/L]低于A组[(13.8±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31,P<0.05);B组治疗后的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面积[(1.13±0.16)mm、(19.87±1.82)mm2]均小于A组[(1.19±0.17) mm、(21.79±1.89)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85、4.798,均P<0.05)。 结论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疗效理想,可降低患者血压与Hcy水平,且可改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降压效果的总有效率高,有助于稳定患者病情,促使其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脊柱退行性变围手术期D-二聚体的变化情况及其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测价值。 方法 选择浙江萧山医院骨科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手术治疗的脊柱退变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和对照组(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组),测定血浆D-二聚体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深静脉血栓形成。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1.76±0.23)μg/ml、(2.32±0.41)μg/ml、(1.67±0.35)μg/ml;(1.28±0.31)μg/ml、(1.26±0.27)μg/ml、(1.31±0.23)μg/ml均高于术前(0.68±0.14)μg/ml;(0.74±0.15)μg/ml(P>0.05);2组术前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术后3 d和术后7 d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ROC曲线结果显示:诊断截断值为1.17 μg/ml,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95%可信区间下限为0.890,上限为0.966。以D-二聚体 ≥ 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阳性,D-二聚体<1.17 μg/ml为深静脉血栓栓塞症阴性诊断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灵敏度为92.9%,特异度为79.1%,误诊率为20.9%,漏诊率为7.1%,总符合率为13.0%+68.0%=81.0%,Youden指数为72.0%,阳性预测值为41.9%,阴性预测值为98.6%。 结论 脊柱退行性变患者术后D-二聚体水平升高,D-二聚体水平对深静脉血栓栓塞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者饮水负荷试验与胃感觉的关系。方法采用饮水负荷试验,对53例单纯性肥胖症志愿者和32例正常体重健康志愿者进行胃可耐受容量检测,并与电子恒压器进行胃底机械性扩张检测结果相比较,观察肥胖者胃感觉功能变化。结果(1)饮水负荷试验测定结果:肥胖者初始饱感时饮水容量和最大耐受饮水容量分别为(833±225)ml和(1592±217)ml,较正常体重组[(566±136)ml和(1000±236)ml]显著增多(P<0.01)。(2)电子恒压器检测结果:肥胖组初始饱感时气囊内容积和最大耐受时气囊内容积分别为(459±75)ml和(792±262)ml,较正常体重组[(263±127)ml和(500±156)ml]显著增大(P<0.01)。(3)肥胖组初始饱感时胃内压、最大耐受时胃内压分别为(9.2±4.0)mmHg和(10.4±3.3)mmHg,与正常体重组[(9.3±1.9)mmHg和(10.5±2.8)mmHg]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胃可耐受容积增大,内脏敏感性降低,饱感延迟发生,可能是单纯性肥胖者肥胖形成的主要原因,饮水负荷试验可作为非侵入性方法判定单纯性肥胖者胃感觉功能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刘洋 《中华全科医学》2017,15(9):1616-1619
目的 探讨基于乌司他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护理干预方法与价值。 方法 研究对象是2011年8月—2015年4月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收并医治的76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儿均为38例,2组都给予体外循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灌注含有乌司他丁的肺保护液,同时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 结果 观察组术后2 h的体温[(37.46±0.43)℃]与术后24 h的体温[(38.28±0.56)℃]都明显高于对照组[(36.12±0.48)℃、(36.78±0.46)℃,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辅助时间[(27.45±5.33) d]与术后住院时间[(23.45±4.31) d]明显少于对照组[(41.98±6.13) d、(27.93±4.09) d,P<0.05]。2组术后24 h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jugular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jv02)值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值都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不过观察组术后24 h的Sjv02值[(72.48±6.09)%]和血清TNF-α值[(7.98±2.14) 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84.20±5.68)%、(8.89±1.54) pg/ml,均P<0.05]。 结论 基于乌司他丁的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后体温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抑制促炎因子的释放,降低脑氧代谢,从而有利于术后体温的保持,促进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轻度胃肠炎伴良性婴幼儿惊厥(BICE)肠道微生物改变。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瑞安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BICE患儿45例为研究组,以2016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瑞安市人民医院儿科诊治的急性轻度胃肠炎患儿45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粪便轮状病毒检测和大肠杆菌、肠球菌、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培养。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肠黏膜屏障指标,包括二胺氧化酶(DAO)、一氧化氮(NO)和D-乳酸。 结果 研究组粪便轮状病毒阳性率(48.9%)显著高于对照组(26.7%,P<0.05)。研究组粪便大肠杆菌[(7.8±2.3)CFU/g]、肠球菌[(6.0±2.3)CFU/g]、乳酸杆菌[(4.9±1.7)CFU/g]和双歧杆菌[(5.1±1.5)CFU/g]分别低于对照组的(8.8±2.2)CFU/g、(7.3±2.8)CFU/g、(6.0±2.5)CFU/g和(5.9±1.9)CFU/g(均P<0.05)。研究组血清DAO[(9.84±4.17)U/L]、D-乳酸[(0.92±0.39)mmol/L]和NO[(126.8±48.1)μmol/L]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49±2.73)U/L、(0.73±0.25)mmol/L和(102.4±40.5)μmol/L(均P<0.05)。 结论 轮状病毒与BICE的发病关系密切,BICE患儿肠道内益生菌数量减少,肠黏膜屏障功能下降,补充益生菌或有助于BICE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重组β细胞营养因子水平对糖代谢的影响。 方法 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前瞻性收集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健康成人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研究对象重组β细胞营养因子、Matsuda指数、HOMA-IR、HOMA-β、血糖和胰岛素水平,并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重组β细胞营养因子与糖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重组β细胞营养因子显著降低[(0.82±0.08) ng/ml vs.(0.91±0.08) ng/ml,P<0.001];Matsuda指数显著降低(4.82±1.10 vs.5.37±1.38,P=0.030);HOMA-IR显著升高(2.84±0.64 vs.2.51±0.75,P=0.020);HOMA-β显著升高(195.39±45.12 vs.175.38±40.58,P=0.022);OGTT 30 min血糖显著升高[(145.92±21.58) mg/dl vs.(128.38±23.58) mg/dl,P<0.001];OGTT 60 min血糖显著升高[(123.72±29.81) mg/dl vs.(97.58±12.48) mg/dl,P<0.001];OGTT 30 min、OGTT 60 min、OGTT 120 min胰岛素显著升高(P<0.001)。重组β细胞营养因子与HOMA-IR、HOMA-β显著正相关(P<0.05);与Matsuda指数、OGTT 30 min血糖、OGTT 30 min胰岛素、OGTT 60 min胰岛素、OGTT 120 min胰岛素显著负相关(P<0.05)。 结论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耐量受损,与重组β细胞营养因子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