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口腔科学   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患者血清中的抗伴放线聚集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血清c型IgG抗体滴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集62例AgP患者(18例切磨牙型,44例广泛型)和45例牙周健康者的空腹静脉血,同时收集AgP患者的龈下菌斑和非刺激性全唾液用于Aa的检测(PCR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血清中抗Aa血清c型IgG抗体滴度。结果:AgP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抗Aa血清c型IgG抗体检出率均为100%,AgP组的抗体滴度为11.1±1.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9.1±1.8,P<0.01)。切磨牙型AgP患者的抗Aa血清c型的IgG抗体滴度和抗体升高率与广泛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唾液或龈下菌斑样本Aa检出阳性的AgP患者抗体滴度显著高于Aa阴性患者(11.9±1.3 vs. 10.7±2.1, P<0.05)。结论:Aa血清c型为我国AgP患者定植的Aa的重要血清型,广泛型AgP患者血清抗Aa抗体滴度与切磨牙型AgP患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基础治疗过程中不同时机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的短期临床疗效,以期为AgP患者基础治疗中选择用药时机提供参考.方法 将45例AgP患者按照随机对照数字表法分为非用药组、洁治后用药组和刮治后用药组,每组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其中洁治后、刮治后用药组分别在洁治后及完成刮治后即刻口服阿莫西林胶囊和甲硝唑片,3个组均在基础治疗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牙周检查.结果 洁治后、刮治后用药组患者探诊深度减少[M(Q25,Q75)][分别为2.5(1.8,3.3) mm、2.3(1.9,2.7) mm]和附着增加[M(Q25,Q75)][分别为0.9(0.5,1.4) mm、0.8(0.4,1.3) mm]均显著高于非用药组[探诊深度减少和附着增加分别为1.8(1.3,2.1) mm、0.4(0.2,1.0) 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探诊深度≥7 mm的位点,洁治后用药组的探诊深度减少[4.0(3.0,5.0)mm]显著高于刮治后用药组[4.0(3.0,4.0) mm],P<0.05.结论 AgP患者牙周基础治疗中辅助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较单纯牙周基础治疗可取得更好的疗效;有多个位点PD≥7 mm的患者可以在洁治后服药,但仍需要远期疗效观察及微生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具有获取、理解和处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判断和决定,维持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1].首次中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即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2].因此,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是加快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卫生相关目标的迫切需要.为了解福建省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状况,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于2008年9-12月对福建省11个城乡居民健康素养监测点随机抽取的18~69岁常住居民共4692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沟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对有机酸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有机酸在AgP疾病中的作用。方法:共20例AgP患者和14例健康对照者纳入本研究,每位研究对象每象限选一个位点采集龈沟液,分离上清液采用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检测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分离沉淀物采用PCR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并分析其电泳条带的灰度值作为该微生物的PCR产物量。结果:AgP组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牙龈卟啉单胞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和PCR产物量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在牙龈卟啉单胞菌检出组中丁酸浓度显著高于未检出组[2.87(0.99,4.36)mmol/L vs.0.33(0.00,1.44)mmol/L,P<0.05],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均与牙龈卟啉单胞菌产物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34,0.548,0.411,0.493,0.273,P<0.05)。齿垢密螺旋体检出组中有机酸浓度均高于未检出组,琥珀酸1.67(1.15,2.11)mmol/L vs.0.80(0.48,1.06)mmol/L,乙酸31.95(23.77,43.13)mmol/L vs.12.51(7.57,15.69)mmol/L,丙酸11.86(6.55,14.98)mmol/L vs.2.82(1.71,7.03)mmol/L,丁酸3.45(2.41,4.78)mmol/L vs.0.54(0.00,1.56)mmol/L,异戊酸2.23(1.05,3.85)mmol/L vs.0.62(0.00,2.33)mmol/L,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与齿垢密螺旋体产物量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443,0.702,0.625,0.557,P<0.05)。结论:AgP患者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浓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牙龈卟啉单胞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产物量,可以作为判断AgP发生与进展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3种厌氧微生物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中3种厌氧微生物(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率,并探讨唾液中3种微生物的存在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50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48例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患者和25例非牙周炎者的非刺激性唾液和集合龈下菌斑,应用PCR技术检测两种样本中的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结果:3种微生物在AgP组、CP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牙周炎组(P<0.01).牙龈卟啉单胞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分别为:AgP组100%vs100%,CP组93.8%vs 93.8%,非牙周炎组为32%vs48%.福赛坦氏菌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6%vs 88%,CP组97.9%vs 89.6%,非牙周炎组为32%vs 24%.齿垢密螺旋体在龈下菌斑和唾液中的检出率为:AgP组94%vs 86%,CP组89.6%vs 70.8%,非牙周炎组12%vs 16%.3种微生物在同一患者两种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均较高.唾液中存在3种微生物均与牙龈出血指数密切相关,其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OR值高达13.5.结论: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广泛存在于AgP和CP患者的唾液和龈下菌斑中.唾液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出状况与牙周临床指标密切相关,唾液样本可以用于口腔内牙龈卟啉单胞菌、福赛坦氏菌和齿垢密螺旋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 AgP)患者龈下菌斑中的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EB病毒1型(Epstein-Barr virus.1,EBV一1),探讨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及牙周临床指标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PCR技术,检测89名AgP患者和31名健康对照者龈下菌斑中的2种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HCMV)、EB病毒1型(EBV-1),同时应用16S rRNA为基础的PCR技术检测8种牙周可疑致病菌,包括伴放线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actinomycetemcomitans, Aa)、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Pg)、福赛类杆菌(Bacteroides forsythus, Bf;现已更名为Tannerella forsythensis, Tf)、中间普氏菌(Prevotella intermedia, Pi)、直形弯曲菌(Campylobacter rectus, Cr)、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 Fn)、牙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 Td)、变黑普氏菌(Prevotella nigrescens, Pn).结果:89名AgP患者的HCMV检出率为43.8%,显著高于健康对照者(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gP组的EBV-1阳性率虽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6~8种牙周致病菌的AgP患者其HCMV和EBV-1检出率均明显高于仅检出3~5种细菌的AgP患者的病毒检出率(P<0.05).结论:HCMV、EBV-1在AgP患者龈下的检出率较健康对照高;且在检出牙周致病菌种类数较多的样本中,疱疹病毒的检出率高,提示牙周感染HCMV和EBV-1与侵袭性牙周炎相关,疱疹病毒与牙周致病菌在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病中可能起着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检测侵袭性牙周炎(aggressive periodontitis,AgP)患者龈沟液中7种有机酸的浓度,探讨其与AgP的关系.方法应用高效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38例AgP患者152个位点和14名牙周健康对照者56个位点龈沟液中甲酸、琥珀酸、乙酸、乳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比较AgP组和健康对照组之间、AgP患者不同袋深组之间龈沟液中有机酸浓度的差别,分析出血指数(bleedingindex,BI)、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和附着丧失(attachment loss,AL)与有机酸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 AgP组龈沟液中琥珀酸(1.00 mmoL/L)、乙酸(24.13 mmol/L)、乳酸(8.33 mmoL/L)、丙酸(4.37 mmoL/L)、丁酸(2.33 mmol/L)和异戊酸(2.63 mmol/L)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依次为0.33、11.35、3.88、2.07、0.00、0.00 mmoL/L,P<0.05),甲酸浓度(7.08 mmoL/L)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14.03 mmoL/L,P<0.05);除乳酸外其余6种有机酸在不同袋深组间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gP组甲酸浓度与BI、PD和AL呈负相关,BI与琥珀酸、乙酸、乳酸、丙酸和丁酸浓度呈正相关,PD和AL与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呈正相关.结论 AgP的病变状况町能与龈沟液中琥珀酸、乙酸、丙酸、丁酸和异戊酸浓度升高而甲酸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福建省17种报纸的内容分析,了解福建省主要报纸对健康信息以及医疗、医药、保健食品广告信息的报道情况。方法选择福建省出版及发行量较大的17种报纸,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11年1月1—28日连续4周的报纸,对刊载的健康信息等进行编码分析。结果非党报的医药保健广告篇数与健康信息篇数的比例是党报的10.3倍(χ2=454.40,P〈0.01),医药保健广告信息面积占报纸面积的比例是党报的6.54倍。平均每篇广告信息有2.4个误导类型,在保证治愈或隐含保证治愈、利用国内外先进的技术、研究、设备等证明的误导大众类型上,非党报明显多于党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健康信息中引用卫生研究结果的只占9.1%。结论党报与非党报在广告信息报道上区别较大,非党报的医疗、医药、保健食品的广告信息误导大众现象严重,健康信息对卫生研究结果的引用率较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含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BMP)的脱蛋白质牛无机骨(bovine porous bonemineral,BPBM)与单纯BPBM治疗牙周骨下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全身健康的牙周基础治疗后6周以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4例、侵袭性牙周炎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34岁,共有22处骨下袋,共26个位点纳入研究。采用分口随机单盲法,牙周翻瓣术分别植入含BMP的BPBM(试验组)和单纯BPBM(对照组)。分别在手术前和手术后6个月检查菌斑指数、出血指数、牙周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龈退缩,并拍摄术区平行X线片以评价植骨前后骨缺损处牙槽骨的修复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试验组和对照组临床附着丧失分别减少了(3.0±1.2)mm和(3.2±1.1)mm,试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探诊深度分别减少了(3.4±1.5)mm和(2.8±1.0)mm,牙龈出血指数分别减少了1.9±1.3和2.3±0.8,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含BMP的BPBM或单纯BPBM治疗牙周炎骨下袋,均可明显地减轻牙周炎症,降低牙周袋探诊深度并减少附着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