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制低压吹氧装置对单肺通气(OLV)胸腔镜手术患者呼吸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60例胸腔镜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非通气侧管空置,通大气;观察组采用OLV后将venturi管低压吹氧装置用于非通气肺吹氧(氧气流量表5L/min,venturi管旋至30%的刻度处连接非通气侧导管)。在麻醉诱导前(T0)、OLV即刻(T1)、OLV 30 min(T2)、OLV 90 min(T3)及术毕(T4)时点测定血浆白介素-1(IL-1)浓度、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NF-κB)DNA结合活性、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DO_2)、氧合指数(OI)和肺顺应性(CL)指标。结果观察组T2、T3及T4时刻的IL-1和NF-κB DNA结合活性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2、T3、T4时刻PA-aDO_2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2、T3及T4时刻OI和CL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自制低压吹氧装置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NF-κB和IL-1的活性减少OLV围术期的肺脏损伤,改善患者的肺脏功能,降低外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58例。两组患者均静脉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组静脉泵注丙泊酚,七氟烷组吸入七氟烷,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肺功能指标、核转录因子NF-κB DNA活性及白介素-1(IL-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HR和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烷组患者在通气后30 min(T2)、60 min(T3)、90 min(T4)时间点的P(A-a)O_2水平较气管插管后5 min(T0)时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在T2至恢复至双肺通气时(T5)的氧合指数(OI)较T0时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在T3~T5的呼吸指数(RI)水平较T0时显明显增加(P0.05),丙泊酚组T5、恢复至双肺通气后10 min(T6)、手术结束时(T7)的RI水平明显降低(P0.05),七氟烷组T3、T6、T7时的血浆IL-1水平明显升高(P0.05),丙泊酚组T3、T6、T7的IL-1水平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与T0相比,两组患者的T3、T6、T7时NF-κB DNA活性均升高(P0.05),丙泊酚组T1~T7的NF-κB DNA活性均明显低于七氟烷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及肺损伤程度的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丙泊酚及七氟烷对单肺通气老年患者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泊酚及七氟烷对行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单肺通气(OLV)时脑氧供需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择期行肺切除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和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吸入麻醉组(S组),每组各30例.均以脑电双频指数(BIS)40~60为目标,应用丙泊酚或七氟烷完成麻醉.两组患者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插管后双肺通气(TLV)15 min(T2)、OLV 30 min(T3)、恢复双肺通气(rTLV)15 min(T4)时采集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行血气分析,并按公式计算肺内分流(Qs/Qt)及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率(CBF/CMRO2),CBF/CMRO2>20或<15宝义为脑氧失衡.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在T2时间点的血氧饱合度(SjvO2)均较同组T.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5).S组T2、T3、T4时间点的SjvO2均显著高于P组同时间点(P值均<0.05).两组均有患者发生脑氧失衡,S组在T3时间点脑氧失衡的发生率为60%,显著高于P组的30%(P<0.05).两组在T3时间点的Qs/Qt均较同组Tz时间点显著增加(P值均<0.05),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较同组T2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结论 OLV期间,BIS为40~60,七氟烷并未显著抑制肺血管收缩反应,与丙泊酚相比对机体氧合无显著影响;丙泊酚对脑氧供需匹配良好,优于七氟烷.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肺癌患者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期间,血清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schemia-modified albumin)、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 (Interleukin-10,IL-10)的变化评价七氟烷、丙泊酚的肺保护效果,为合理实施围术期肺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择期单肺通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P组)。观察、比较麻醉诱导前(T0),OLV后30 min (T1),OLV后90 min (T2),双肺再次机械通气后2 h(T3),手术后24 h (T4)各时间点的血清IMA、TNF-α、IL-10的浓度变化。结果 (1) S组血清IMA浓度在T2、T3、T4时显著低于P组(P<0.05);(2)与P组比较,S组IL-10浓度在T1、T2、T3、T4时血清浓度显著高于P组(P<0.05);(3) S组TNF-α在血清中的浓度在T1、T2时明显低于P组(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 更多  相似文献   

5.
单肺通气时呼吸参数改变对呼吸力学及血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OLV)时呼吸参数改变对呼吸力学、血气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择期需单肺通气开胸手术病人,ASA I~Ⅱ级,麻醉诱导后双腔支气管插管,所有病人均先采用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双肺通气30分钟后转为单肺通气,OLV期间在保持分钟通气量不变的情况下,随机分为3组:小潮气量快频率组,常规潮气量组(B组),大潮气量慢频率组(C组),每组病人分别于OLV前,OLV后30 min、OLV后60 min、OLV后120 min(分别称为T1、T2、T3、T4)抽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同时监测气道峰压(Ppeak)、气道阻力(Raw).结果 OLV后各组间PO2差异无显著性.单肺通气后C组Ppeak及Raw值最大、显著高于A、B组(P<0.05),与T1相比较显著增高P<0.05,OLV后C组PaCO2低于A、B组(P<0.05).OLV后A组Ppeak及Raw最小,但OLV后A组PaCO2比其它两组显著升高(P<0.05),并且随单肺通气时间延长PaCO2还有升高趋势.OLV后B组Raw高于A组(P<0.05),但B组Raw保持在20 cmH2O·L-1s-1左右的正常水平,Ppeak为22.00 cmH2O左右,OLV后B组获得较好的通气效果,PaO2、SpO2、及PaCO2均较满意.结论 单肺通气时采用常规潮气量组(VT=10 mL/kg,f=12次/min)对血气的影响相对其它两组小,Ppeak及Raw保持在合理水平,是较为合适的通气方式.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5,(5):541-543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联合丙泊酚对小儿麻醉后肌钙蛋白I、C反应蛋白以及补体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ASAⅠ~Ⅱ级择期行非心脏手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三组,其中A组32例给予2%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B组32例给予2.5%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C组32例给予3%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麻醉。分别于全身麻醉诱导前(T1)、麻醉开始后30min(T2)、手术结束后3h(T3)3个时间点检测三组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 I)、C反应蛋白(CRP)和补体(C3、C4)含量水平。结果:1三组在麻醉前cTn I、CRP、C3、C4均无明显差异(P>0.05);2与T1相比较,三组在T2、T3时cTn I、CRP、C3、C4均明显升高(P<0.05);3相同时间各组间对比,B、C两组在T2、T3时cTnI、CRP、C3、C4明显高于A组(P<0.05);C组在T2、T3时cTnI、CRP、C3、C4较B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七氟烷在有效浓度范围内与患者心肌损害成正相关,低浓度的七氟烷联合丙泊酚适合于小儿手术时全身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胸腔镜老年肺癌患者术中使用不同水平呼气末正压(PEEP)与脑氧饱和度(rSO2)变化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2月老年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A组、B组、C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时,3组患者潮气量(VT)设为5 mL/kg,A、B、C组PEEP分别设为0、5、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观察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后15 min(T0)和单肺通气10 min(T1)、30 min(T2)、60 min(T3)及恢复双肺通气20 min(T4)5个时点的脉氧饱和度(SpO2)、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yn)、氧分压(PaO2)及脑氧饱和度数值(rSO2)。  结果  B组rSO2最小值,rSO2平均值较A、C组明显升高(均P < 0.05),B组rSO2最大百分比较A、C组明显降低(均P < 0.05)。T2~T4时点B组rSO2高于A、C组,其中C组高于A组(均P < 0.05)。T1~T4时点B组Ppeak较A、C组降低(均P < 0.05)。T1~T4时点B组Cydn高于A组,T1时点B组Cydn高于A、C组(均P < 0.05)。T2~T4时点B、C组PaO2显著高于A组(均P < 0.05),3组患者T0~T4时点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胸腔镜老年肺癌切除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脑氧饱和度数值变化与PEEP水平具有相关性,且5 cm H2O PEEP具有较好的rSO2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诱导期及气管插管时的影响。方法将84例心脏病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丙泊酚组和七氟烷组,每组42例,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麻醉,七氟烷组采用七氟烷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经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丙泊酚组患者各指标与七氟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其结果显示,丙泊酚组患者T2、T3、T4、T5时的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七氟烷组(P<0.05),T3、T4、T5时的平均动脉血压(MAP)高于七氟烷组(P<0.05),T3、T4时的心脏指数(CI)高于七氟烷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T2、T3、T4、T5时的HR、MAP均低于治疗前,丙泊酚组患者T3、T4、T5时的CVP,T4时的CI高于治疗前,七氟烷组患者T3、T4、T5时的CVP,T1时的CI也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和七氟烷对心脏病患者全身麻醉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均有抑制作用,丙泊酚使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胸腔镜单肺通气(OLV)心脏手术和开胸心脏手术的肺损伤情况.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行开胸直视心脏手术及胸腔镜心脏手术的患者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单腔气管导管行双肺通气,观察组术中采用双腔管行左肺OLV.于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CPB)前(T2)、CPB开始后即刻(T3)、CPB停机后30 min(T4)、CPB停机后60 min(T5)测定动脉血气分析指标,计算呼吸指数(RI),测定血浆细胞问黏附分子-1(ICAM-1)及肺泡表面活性蛋白A(SP-A)水平;术中采集肺组织,检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水平,并进行肺组织病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T3、T4、T5时动脉氧分压低于对照组,T2、T3、T4、T5时RI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ICAM-1、NF-κB水平均增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SP-A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肺组织病理显示,观察组肺泡肿胀、中性粒细胞浸润,间质渗出,炎症表现比对照组更明显.结论 胸腔镜OLV心脏手术较开胸心脏手术肺损伤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丙泊酚靶控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行择期腹股沟斜疝手术的患儿48例,随机分为氯胺酮麻醉组(A组)、丙泊酚靶控麻醉组(B组)和丙泊酚靶控复合低浓度异氟烷麻醉组(C组),每组16例。记录3组患儿在入室前(T0)、切皮时(T1)及缝皮时(T2)的HR、RR及SpO2,以及在切皮和牵拉疝囊时的麻醉效果评级和从术终至清醒时间。结果: 与T0相比,A组HR、RR在T1、T2时升高(P<0.05~P<0.01),而SpO2变化不大(P>0.05);与T0相比,B组的RR在T1时明显升高(P<0.01),但HR、RR和SpO2在T2时却比A组有所下降(P<0.05~P<0.01);C组的HR、RR在T1、T2及T3时均低于A组(P<0.05~P<0.01),与B组相比也有下降(P<0.05~P<0.01),但SpO2却较A组有所降低(P<0.01),但在吸氧情况下3组患儿的SpO2平均大于98%。结论: 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吸入低浓度异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不插管全麻是安全的,生命体征较平稳,麻醉效果满意,清醒较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胞质型磷脂酶A2(C-PLA2)与核因子κB(NF-κB)间相互作用关系,阐明单肺通气上调C-PLA2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均分为8组:对照组;溶剂预处理组;NF-κB抑制剂(PDTC)/溶剂预处理组;C-PLA2抑制剂(AACOCF3)/溶剂预处理组;单肺通气组;溶剂预处理+单肺通气组;NF-κB抑制剂(PDTC)/溶剂预处理+单肺通气组和C-PLA2抑制剂(AACOCF3)/溶剂预处理+单肺通气组.Western-blot和定量PCR分别用于检测肺组织C-PLA2和NF-κB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肺组织花生四烯酸含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嗜中性粒细胞计数、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肺干/湿重比值和肺组织学评分用于反映肺损伤的严重程度.结果 单纯给予溶剂未对实验动物造成明显副作用.给予AACOCF3或PDTC,但未行单肺通气的实验动物除C-PLA2或NF-κB明显下调外(P<0.05),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单肺通气实验动物肺组织C-PLA2和NF-κB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出现明显的肺损伤(P<0.05);AACOCF3或PDTC预处理均可显著降低单肺通气实验动物肺组织C-PLA2和NF-κB表达水平(P<0.05),同时肺损伤程度明显减轻(P<0.05).结论 C-PLA2和NF-κB在单肺通气致肺损伤中均发挥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调控,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氧化应激时人肺上皮细胞(A549)炎性复合体NALP3、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讨阿魏酸钠对其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 H2O2(100 μmol/L)应激组、NF-κB阻断剂组(PDTC + H2O2组)、阿魏酸钠干预组(阿魏酸钠+H2O2组),其中PDTC(100 μmol/L)和阿魏酸钠(400 μg/mL)预处理30 min后加入H2O2(100 μmol/L),培养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NALP3、NF-κB(P65)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NALP3、IκBα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细胞上清中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2O2 可使A549细胞NALP3 mRNA、NALP3蛋白水平表达增强,NF-κB(P65) mRNA表达上调、IκBα降解增强,IL-1β分泌增加(P均<0.05);而阿魏酸钠及NF-κB阻断剂PDTC可抵抗H2O2对A549细胞的作用,与H2O2应激组比较,下调NALP3 mRNA、NALP3蛋白、NALP3、NF-κB(P65) mRNA表达,IκBα降解减少,IL-1β分泌下降(P均<0.05),并且阿魏酸钠与NF-κB阻断剂PDTC上述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NALP3及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分析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肺癌患者围术期肺功能恢复影响与对照。 方法 本次研究均为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需行开胸单纯性左肺下叶切除手术,共从中选择36例参与本次研究。 麻醉方法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丙泊酚组,每组18例,年龄35-60岁。七氟烷组术中采用七氟烷实施麻醉维持,丙泊酚组术中采用丙泊酚实施麻醉维持,分别在单肺通气诱导前和麻醉诱导前以及单肺即刻等时间段对患者做血气分析,分析过程中取混合静脉血和桡动脉血,然后对各项相关指标进行计算。结果 1.两组患者在T1-3 时A-aDO2、RI、Qs/Qt均较T1显著增加(P<0.05)2.与T1比较,七氟烷组T3时Cdyn显著降低(P<0.05),丙泊酚组T3时无显著性差异。3.与丙泊酚组相比较,七氟烷组T2,3时A-aDO2增加(P<0.05);T2,3时RI增加(P<0.05);T1-3时Qs/Qt增加(P<0.05)。结论 肺癌患者手术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对患者肺功能影响较七氟烷小,利于术后肺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异丙酚和异氟醚对单肺通气 (one -lungventilation ,OLV)时动脉氧合和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 选择 2 0例ASAⅠ~Ⅱ级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异丙酚组 (P)和异氟醚组 (I) ,每组 10例 ,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P组用异丙酚 4~ 12mg/(kg·h)静脉持续输注 ;I组用异氟醚 1 5 %~ 2 %吸入维持麻醉。在麻醉后双肺通气 (two -lungventilation ,TLV) 15min(t1) ,OLV 30min(t2 ) ,OLV 6 0min(t3) ,TLV 30min(t4 )时间点抽取动脉血和右心房血 ,行血气分析检查 ,并计算肺内分流量 (Qs/Qt)。结果 OLV后t2 ,t3 与t1相比两组的Qs/Qt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PaO2 和SaO2 下降非常显著(P <0 0 1) ;但两组之间t2 ,t3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异丙酚与异氟醚比较并不明显增加肺内分流和降低动脉氧分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在体外循环手术中对肺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择期全麻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法,在麻醉开始诱导前1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持续泵入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8μg/kg,后以0.6μg/(kg·h)的速度维持至术毕。分别对麻醉诱导前(T0)、CPB前(T1)、术毕关胸后5 min (T2)、术后12 h (T3)、术后48 h (T4)采集两组患者的动脉血4 mL进行血气分析并计算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同时测定血清中SP-A、TNF-α、IL-6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类型、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与T0比,T2、T3时AaDO2、RI均升高(P<0.05),T1、T2时OI均下降(P<0.05),T4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aDO2、RI在T2、T3时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OI在T2、T3时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与T0比,T1时SP-A、TNF-α、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SP-A、TNF-α、IL-6水平均升高(P<0.05),观察组SP-A、TNF-α、IL-6在T2、T3时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外循环手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药物干预,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患者的肺功能,降低急性肺损伤的发生率,加快心脏手术患者术后转归。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单肺通气(OLV)食管癌患者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行外科手术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F)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 策略组(DF),每组20例。F group在麻醉过程中单纯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DFgroup于麻醉诱导前10 min 开始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定0.3 μg/kg/h,并维持至手术结束,同时术中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于术前双肺通气时(T0),OLV开始30 min(T1)、OLV后90 min(T2)和术毕(T3)四个时间点采集患者的桡动脉血5 mL,比较两组各时点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介素6的表达水平,以及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指标。结果 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白介素6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1、T2和T3时间点,DF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高于F group,白介素6水平均低于F grou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T1、T2和T3时间点,DF组的PaO2、氧合指数和肺顺应性水平均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可以通过抗炎与抗氧化应激反应减少单肺通气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肺脏损伤,改善患者的肺脏功能,降低了外科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七氟醚和异丙酚对单肺通气致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36例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随机分成2组:七氟醚组和异丙酚组.七氟醚组:硫喷妥钠诱导+1%~2.5%七氟醚加40%/60% O2/N2O混合气吸入维持麻醉.异丙酚组:丙泊酚诱导+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静脉输注维持麻醉.在麻醉诱导前(T1)、双肺通气前1 min(T2)、双肺通气30 min后(T3)和术后第 6 h(T4)各时间点,记录血流动力学参数和抽取血液样本测定血气变化、缺血修饰白蛋白(IMA)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在T2、T3时在异丙酚组患者心率低于七氟醚组,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者在PCO2和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时七氟醚组患者PO2明显低于异丙酚组(P <0.05).在T4时,七氟醚组患者IMA水平和MDA含量低于异丙酚组(P <0.05).结论 七氟醚能够对胸外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吸入氧浓度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单肺通气(OLV)后氧合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开胸单叶肺切除术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0例),OLV后吸入氧浓度(FiO2)A组为100%,B组为50%。分别于侧卧位单肺通气前(T0)、OLV 30 min(T1)、OLV结束前(T2)、关胸后(T3)及术后2 h(T4)抽取桡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指数(RI)和肺内分流率(Qs/Qt)。同时抽桡动脉血测定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结果  两组各时间PaO2/Fi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T4时B组RI低于A组(P <0.05),Qs/Qt也低于A组(P <0.05)。T4时B组MDA值低于A组(P <0.05),SOD值高于A组(P <0.05)。结论  OLV后50%吸入氧浓度可降低Qs/Qt和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氧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炎症及肺功能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的124例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麻醉,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右美托咪定麻醉,比较手术开始前(T0)、单肺通气(OLV)30 min(T1)、OLV 60 min(T2)及手术结束(T3)2组患者的血清中IL-1β、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两组术中肺脏组织标本匀浆中丙二醛(MDA)、髓过氧化物酶(MPO)以及黄嘌呤氧化酶(XOD)水平,观察2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氧合指数(OI)、气道平台压(APP)和气道阻力(AR).结果2组患者在T1和T2时间点IL-1β、IL-10、TNF-α、MDA、MPO、XOD均明显升高,而且试验组的IL-1β、IL-10、TNF-α、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MPO、XOD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1和T2点的PaO2、OI明显降低,气道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明显升高,但是试验组气道平台压和气道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和O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根治术麻醉患者中采用右美托咪定麻醉可以有效的减轻肺部炎症反应,并对患者的肺功起到重要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