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在超急性期脑梗死诊断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54例高度疑似超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溶栓前后均采取扩散加权成像(DWI)、3D-ASL灌注成像、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及数字血管减影造影(DSA).观察患者溶栓前病变大小、信号特征、颈内动脉闭塞及血流灌注情况;评价责任动脉与血流灌注一致性;比较DWI与3D-ASL病变范围,并观察两者匹配情况及缺血半暗带存在与否;观察溶栓后闭塞动脉情况(是否再通、病变大小)及血流灌注变化.是否存在低灌注与高灌注.结果:以DSA为金标准,3D-ASL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8.10%,83.33%,87.04%;MRA:溶栓前,42例患者显示一侧大脑中动脉M1段闭塞,其中7例合并同侧颈内动脉闭塞.溶栓后,42例显示大脑中动脉M1再通,远端分支显示,6例大脑中动脉主干再通,部分远端分支未显示,5例大脑中动脉M1与同侧颈内动脉再通,大脑中动脉部分远端支未显示;DWI:溶栓前患者显示多发同侧大脑半球,且呈现点片状高信号区.溶栓后42例患者高信号区均缩小;3D-ASL:低灌注区面积较大,并与动脉闭塞相同,同时低灌注区比DWI高信号区大,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后25例显示高灌注区面积较大,17例低灌注区减少;同时高灌注区与低灌注区的缩小与DWI高信号区缩小范围相同,并与动脉再通情况相同.结论:3D-ASL对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效能较高,能够有效反映超急性脑梗死的血流低灌注,可有效评估缺血再灌注及溶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和3D-时飞法(3D-TOF)血管成像(MRA)联合检查在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中应用价值。方法:8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病例均行常规MRI、DWI序列及3D-TOF MRA扫描,并根据MRI不同序列对病变进行比较。结果:发病时间<2 h的51例和发病时间2~6 h的13例T1WI和T2WI均为正常,发病时间2~6 h的19例T2WI呈稍高信号影。DWI全部显示为高信号。3D-TOF MRA显示动脉狭窄和闭塞78例,其中颈内动脉闭塞7例;大脑中动脉分支闭塞19例;大脑后动脉闭塞10例。结论:DWI可以明确诊断急性期脑梗死及其发病部位,结合3D-TOF技术MRA可快速而准确地显示颅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及其相应的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犬脑缺血模型的建立及动脉内溶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犬脑缺血模型,通过比较溶栓前后数字减影成像(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和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弥散成像及灌注成像来探讨应用尿激酶动脉内溶栓治疗超早期脑缺血的疗效,进一步探讨MR弥散及灌注成像的潜在应用价值.方法 对24只家犬通过股动脉插管将自体凝血块导入大脑中动脉制作成脑栓塞模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5只早期应用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对照组9只使用生理盐水,溶栓前后不同时间进行DSA、弥散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灌注成像(perfusion-weighted imaging,PWI)、磁共振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结果 模型建立简便,DSA及MRA能直观显示大脑中动脉闭塞及再通,溶栓前后PWI能定量显示局部脑血流量下降、动脉内溶栓改善脑缺血、恢复脑血流再灌注的程度,并且与DSA检查一致,溶栓治疗组溶栓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WI显示缺血区早期表现扩散系数比率(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ratio,ADCR)值下降,并出现异常高信号,溶栓治疗组ADCR上升时间提前,异常高信号轻微缩小或保持不变,对照组ADCR值升高明显滞后,异常高信号范围增大,与治疗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 早期使用尿激酶进行动脉内溶栓在犬超早期脑缺血模型中疗效肯定,能完全或部分恢复脑血管再通、减少脑梗塞面积,PWI和DWI可追踪观察治疗过程中缺血脑组织的演变过程,预测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及灌注成像,研究栓塞前、后及溶栓后脑组织不同区域的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及其判定半暗带的价值。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280-320g),随机分成3组A、B、C组,A组为对照组(n=10),B组为缺血2小时组(n=5×5),C组为缺血6小时组(n=5×5)。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可逆性大脑中动脉拴塞模型,于再通前及再通后2h,24h用Signa Profile 3.0T MRI分别行大鼠脑冠状位弥散成像、灌注加权(D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评价血流再灌注情况。结果A组(假手术组)DWI及脑血流灌注NEI参数图均未见异常。B组(缺血2h再灌注组)再通前DWI出现大片浅淡的高信号,灌注图示大面积的灌注减低区,DWI异常面积明显小于PWI异常面积;再灌注后2h及24h DWI异常面积较灌注前稍缩小(P〉0.05),灌注图像上,血流逐渐基本恢复,rNEI值逐渐升高,DWI异常面积与PWI异常面积趋向一致。C组(缺血6h再灌注组)再通前DWI出现大片高信号,范围与PWI基本一致;再灌注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DWI面积无明显变化,灌注图像上,血流恢复不均,局部存在灌注缺损。结论磁共振脑血流弥散及灌注成像可定量地提供脑组织血流量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可提供脑组织的病生理状态,判定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溶栓可能性的评估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的MRI及MRA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36例单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所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行MRI检查,病程中均有MRA及CT检查资料。结果 36例患者均见单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较大片状T1WI低、T2WI及FLAIR高信号、DWI高、ADC低信号,以DWI序列显示最佳。4例FLAIR序列可见患侧大脑中动脉血管高信号征,10例可见远段FLAIR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3D-TOF MRA均可见责任侧大脑中动脉主干的闭塞、远侧侧支循环稀疏或缺乏。随访中脑梗死呈进展型12例,其中5例伴恶性脑水肿。结论 MRI尤其是DWI序列可早期诊断大脑中动脉闭塞所致的梗死,MRA可显示大脑中动脉的狭窄、闭塞,影像学随访可评价疾病进展与否。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散成像(DWI)与头颈部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TOF-MRA)的联合应用在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临床诊断脑梗死的、发病时间在6 h内的患者20例,其中发病在4 h内的7例,4~6 h 内13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头部横断面T2WI、T1WI、DWI及横断面或冠状面FLAIR成像、头部3D-TOF-MRA血管成像,部分患者进行颈部2D-TOF-MRA成像,分析常规序列成像、DWI及头颈部TOF-MRA血管成像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发病在4 h内的7例中,DWI只有3例示脑沟稍变浅,信号均无明显异常,但血管明显狭窄或闭塞;发病在4~6 h内的13例中,DWI正常1例,血管明显狭窄;DWI呈散在斑点状及小片状稍高信号影2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均未见显示;DWI呈散在小片状较高信号影 10例,大脑中动脉主干未见显示5例,颈内动脉起始部闭塞及大脑中动脉全程未见显示2例,大脑中动脉回转段未见显示3例。结论 DWI联合头颈部TOF-MRA可提高超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能明确狭窄血管的位置及狭窄程度,有助于及时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I)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超急性期18例,急性期40例,所有患者均行DWI扫描,18例超急性期患者并行CTPI扫描。结果:急性期患者DWI全部显示高信号;超急性期患者17例CTPI显示异常灌注,15例DWI显示高信号。结论:CTPI和DWI可以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为临床早期溶栓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急性脑缺血及再灌注的DWI与PWI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目的利用DWI及PWI研究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脑缺血再灌注的动态变化规律,探讨急性脑缺血的发病机理。方法建立大鼠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5只雄性SD大鼠(280~320g),随机分成3组(A、B、C组,n=15)。单丝尼龙线置入颈内动脉,阻闭右侧大脑中动脉。分别于阻闭30min、1h、2h后抽出尼龙线,恢复再灌注。于再通前,再通后1h、2h、3h、6h、12h及24h行功能及常规磁共振扫描。对3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A组再通后较再通前DWI所示高信号区明显缩小,B组再通后较再通前不同程度缩小,C组再通后均较前略有扩大。3组间差异显著(P<0.01)。(2)急性期病灶中心血流灌注减少程度A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及PWI对于急性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注后缺血灶的动态变化、发病机理、尤其是判定缺血半暗带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灌注加权成像(PWI)对急性脑缺血患者脑梗死灶周围有半暗带组织(IP)的影像学价值。方法:对临床83例超急性期(<6h)脑梗死进行数据采集,其中11例因义齿、病人烦躁等产生较大的伪影,数据不可靠而未能成功。成功72例,动脉性脑梗死50例,其中大脑中动脉供血区26例,大脑后动脉供血区14例,大脑前动脉供血区9例,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同时梗死1例;基底节区梗死22例。结果:在动脉性脑梗死中病灶周围存在半暗带区,在基底节区梗死中没有半暗带区。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序列能显示动脉性脑梗死灶周围的低灌注区,即半暗带组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研究超急性脑缺血及脑梗死前期的影像特征及细胞水肿的分子影像学基础,界定缺血半暗带(IP),评估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6h内首次发病且疑似缺血性脑中风患者56例先行16层CT扫描,排除脑出血后再经MRI系列成像检查,判断有无超急性脑梗死,界定IP组织,将符合溶栓适应证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余皆进行神经保护治疗,并对照分析其疗效。结果:CT显示颅脑正常37例,脑出血5例,陈旧性梗死9例,具有超急性脑梗死征5例。MRI系列检查51例中,T1WI、T2WI显示轻微脑肿胀和脑动脉流空征消失7例;FLAIR显示缺血高信号灶9例;DWI除5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显示正常外,余46例均表现为与临床体征一致的高信号责任灶,ADC图呈低信号,其敏感性显著优于CT及MRI常规检查;MRA显示病灶区供血动脉阻塞、变细、局部狭窄或远端分支减少。磁共振灌注成像(PI)显示48例有异常灌注缺损,其异常灌注体积(vPI)与DWI异常信号体积(vDWI)不一致:30例vPI>vDWI,界定具有IP1组织;10例vPI=vDWI及6例vPIvDWI梗死面积扩大,5例vCI=vD-WI,考虑缺乏IP2组织;追踪随访TIA患者有2例发展为脑梗死。结论:DWI能够在超急性脑梗死组织发生不可疑损伤之前明确诊断,并能在活体状态下深入到细胞毒性水肿分子水平,DWI与PI的联合应用对于IP的确定、临床溶栓治疗的选择以及挽救缺血脑组织具有重大的作用,且能一定程度反映脑梗死前期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灌注技术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22例,同时选取同期22例健康正常人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常规进行MR、MRA和DWI检查。结果 3D-ASL脑血流灌注中对照组20例(90.91%)正常灌注,2例(9.09%)灌注减低,平均rCBF比值为(1.02±1.20)。病例组8例(36.36%)正常灌注,14例(63.64%)灌注减低,平均rCBF比值为(0.49±0.14)。对照组平均rCBF比值明显高于病例组(P<0.05)。对照组中MRA出现狭窄血管有3例(13.64%),灌注减低有2例(9.09%),MRA联合3D-ASL出现异常有3例(13.64%)。病例组中MRA出现狭窄血管有12例(54.55%),灌注减低有14例(63.64%),MRA联合3D-ASL出现异常有18例(81.82%),提示M RA联合3 D-ASL诊断的敏感性明显高于MRA或3D-ASL。病例分析中3D-ASL显示大脑半球血流量右侧多于左侧,3D-ASL显示复查后部分恢复左侧大脑半球血流量,减轻缺血症状。3 D-ASL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血流量广泛减少。于溶栓治疗1天后复查,3D-ASL显示原大脑中动脉供血血流灌注减低区基本恢复,于1个月后进行复查,3D-ASL显示左侧颞叶梗死灶范围明显缩小。结论与常规MR检查技术比较,3D-ASL技术可发现其无法发现的病变,且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流灌注状态可全面反映,可动态观察血流灌注恢复状态,对于临床诊断治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联合应用3D-ASL和MRA可使3D-ASL诊断价值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磁共振血管成像( MRA)在超早期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和影像学诊断54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行常规磁共振( MR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FLAIR)、DWI、MRA多种技术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结果:FLAIR及DWI阳性率分别为46.3%和100%。 MRA显示靶血管正常5例,动脉硬化40例,狭窄28例,闭塞10例。结论:DWI用于脑梗死的超早期诊断较敏感,MRA对颅内大血管及其部分分支的狭窄或闭塞情况均能很好地显示,为超早期脑梗死早期溶栓治疗提供切实可行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分析磁共振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成像(3D-ASL)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 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序列、DWI、MRA、3D-ASL检查。采集原始数据上传至ADW 4.2工作站,采用Func-tool软件处理,获取灌注参数的伪彩图。观察脑梗死患者的ASL-CBF、DWI图像并分别测量异常灌注面积及梗死面积,分别用Excel 表格记录DWI 及ASL 所测数值,统计数值均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两独立样本检验比较两者间的差异;观察MRA 梗死区周围的脑血管有无狭窄及闭塞。结果22 例患者中19 例ASL 显示不同程度灌注异常,19 例灌注异常患者的异常灌注部位均与DWI 梗死灶一致,ASL-CBF 图上灌注异常面积为(17.10±6.15)cm2,DWI 梗死面积为(13.54±4.97)cm2,ASL-CBF 图上灌注异常面积大于DWI 图上梗死面积,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结论3D-ASL在临床应用中能够较可靠地反映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低灌注状态,结合MRA及DWI更有利于指导临床诊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的氢质子波谱序列点分解频谱分析法(PRESS)序列脉冲扫描技术与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超急性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I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1例发病时间在26 h、存在磁共振(MR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的PRESS序列脉冲扫描技术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分析IP的区域。结果 8例在常规序列T2WI均未显示新近梗死灶,3例显示出明确的新近梗死灶;4例表现为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及动脉高密度征。11例均在DWI显示异常高信号,4例病灶直径<1.5 cm(3例梗死中心未见Lac峰出现),7例病灶直径>1.5 cm(均见Lac峰出现),平均直径(4.6±2.3)cm。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在IP平均为1.71±0.58,梗死中心区平均为1.38±0.86,NAA/Cr比值在梗死中心区降低更明显。相对NAA浓度(rNAA)梗死中心区为0.84±0.51,IP区为0.93±0.35,Lac/Cr比值梗死中心区为0.226 h、存在磁共振(MRI)灌注加权成像(PWI)和弥散加权成像(DWI)不匹配的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对其行磁共振波谱分析(MRS)的PRESS序列脉冲扫描技术与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测量分析IP的区域。结果 8例在常规序列T2WI均未显示新近梗死灶,3例显示出明确的新近梗死灶;4例表现为脑回肿胀、脑沟变浅及动脉高密度征。11例均在DWI显示异常高信号,4例病灶直径<1.5 cm(3例梗死中心未见Lac峰出现),7例病灶直径>1.5 cm(均见Lac峰出现),平均直径(4.6±2.3)cm。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在IP平均为1.71±0.58,梗死中心区平均为1.38±0.86,NAA/Cr比值在梗死中心区降低更明显。相对NAA浓度(rNAA)梗死中心区为0.84±0.51,IP区为0.93±0.35,Lac/Cr比值梗死中心区为0.221.69,平均0.79±0.29,IP为0.101.69,平均0.79±0.29,IP为0.100.89,平均0.58±0.15。结论 MRS的PRESS序列脉冲扫描技术与DWI联合应用在显示早期脑IP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Fair灌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中灌注信息的诊断价值,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20例临床TIA患者或怀疑大脑血管的狭窄或闭塞患者,行常规MRI,DWI,MRA,Fair和DSC检查,确定病变范围,定量评价Fair与DSC的rCBF差异。结果 FairCBF图显示患侧与健侧灌注程度改变对比t=4.46,P〈0.05,有差异;Fair的rCBF为0.84±0.52,DSC的rCBF为0.79±0.31,二者对比:t=0.705,P〉0.05,无统计血差异。结论 Fair为无创性脑灌注成像,操作简单,能定量评估的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灌注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多相位动脉自旋标记(ASL)灌注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1例脑卒中患者行常规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单、多相位ASL检查。观察2种方法的灌注特点,包括低灌注、正常灌注、延迟灌注、高灌注等,比较2种方法各自的优势。分别在DWI、ASL上确定病变的范围,比较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31例患者中,23例单、多相位ASL灌注结果完全一致(低灌注14例,低灌注伴局部高信号3例,高灌注4例,正常灌注2例),8例灌注结果不完全一致,(2例单相位显示低灌注,多相位为延迟灌注;6例单相位显示低灌注,多相位为低灌注伴局部高信号)。30例脑卒中患者中,DWI与ASL对同一病例相同病变显示面积大小:SDWISASL,n=13;SDWI≈SASL,n=16;DWI阳性而ASL阴性,n=2。结论ASL能基本反映脑梗死区的血流灌注情况,多相位ASL在显示脑卒中延迟灌注、局部高信号(提示侧枝循环)方面比单相位ASL更具优势,单相位ASL图像信噪比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