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NLRP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上海地区寻常痤疮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45例中、重度痤疮患者及158例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和血液标本,Taq Man探针法对rs10754558和rs4612666位点进行分型,ABI7900扫描分型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NLRP3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中、重度痤疮患者rs10754558位点CC、CG、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68、0.476和0.338,对照组为0.285、0.487和0.228,G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0,OR=1.522,95%CI=1.075~2.098)。痤疮患者与健康人群rs4612666位点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8,OR=1.065,95%CI=0.767~1.479)。结论:NLRP3基因rs10754558位点与上海地区痤疮患病率存在相关性,而rs4612666位点与其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微RNA(miRN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的风险关联。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9年1 - 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皮肤科诊治的98例CSU患者及同期148例健康对照,均为山东籍汉族,采集静脉血后提取基因组DNA,针对miRNA多态性位点rs2431697(miR-146a)、rs57095329(miRNA-146a)、rs3746444(miRNA-499)、rs11614913(miRNA-196a2)和rs895819(miRNA-27a)行多重PCR扩增反应和单碱基延伸反应,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分型。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等位基因、基因型及遗传模型分布差异,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SNP与疾病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所有样本SNP均成功分型。miRNA-196a2 SNP位点rs11614913等位基因为T/C,病例组等位基因T频数110(56.1%),对照组131(44.3%),两组T/C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6.64,P = 0.010),该位点等位基因T可能是CSU发生的危险因素(OR = 1.61,95% CI:1.12 ~ 2.32)。病例组rs11614913基因型CC、CT、TT频数分别为16(16.3%)、54(55.1%)、28(28.6%),对照组为48(32.4%)、69(46.6%)、31(20.9%),两组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16,P = 0.017);两组显性遗传模型(TT + CT与CC)分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 = 7.95,P = 0.005),显性遗传模型可能增加了CSU发病风险(OR = 2.46,95% CI:1.30 ~ 4.65)。结论 我国山东汉族人群miRNA-196a2 SNP与CSU风险可能存在关联,rs11614913可能会增加CSU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CYP11B1基因多态性与痤疮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SNaPshot法对云南汉族403例痤疮患者(包括轻型痤疮166例 、重型痤疮237例)和207例健康对照CYP11B1基因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4736312和rs4534位点进行分型,ABI 3730XL扫描分型结果。结果 rs4736312位点:男性轻型痤疮组AA、AC和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20.6%、79.4%,重型痤疮组为1.8%、26.8%、71.4%,男性健康对照组为7.6%、34.8%、57.6%。A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在男性痤疮组与健康对照组间、男性轻型痤疮与健康对照组间以及男性重型痤疮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 < 0.01、< 0.05、< 0.05),而女性痤疮组、女性轻型痤疮组、女性重型痤疮组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rs4534位点:男性、女性两组别的痤疮组、轻型痤疮组及重型痤疮组的AA、AG、GG基因型频率分布和A、G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各自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CYP11B1基因中rs4736312位点与云南汉族男性痤疮发病相关,而rs4534位点与云南汉族痤疮的发病无相关。 【关键词】 痤疮,寻常; 11β-羟化酶; 多态性,单核苷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P450 24A1(CYP24A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育龄期女性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锦江区妇幼保健院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收诊的454例汉族育龄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宫颈癌组,另选取同期451例体检健康的育龄女性作为健康组。采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两组CYP24A1基因多态性rs6068816、rs2296239、rs3787555和rs912505位点并比较,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YP24A1基因多态性与汉族育龄期女性宫颈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 两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宫颈癌组CYP24A1基因多态性rs2296239、rs3787555和rs912505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占比与健康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CYP24A1 rs6068816位点基因型CC和等位基因C占比均高于健康组(P<0.05),基因型TT和等位基因T占比均低于健康组(P<0.05);家庭受教育程度、初潮年龄、孕产次数、初次性生活年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CLOCK基因多态性与广西地区男性不育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10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和男性科门诊就诊的149例不育男性患者纳入不育组,根据精液检查分为少弱精不育组和原发性不育组;另选取91例同期体检有自然生育史、近期精液常规检查均为正常的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采用DNA测序技术对CLOCK基因rs3749474和rs4580704位点进行基因分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后计算OR和95%CI,对CLOCK基因多态性和男性不育的遗传易感性进行关联分析。应用SHEsis软件进行单倍型分析。结果不育组和对照组rs3749474 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OR=2.78,95%CI:1.26~6.11;P=0.008,OR=1.68,95%CI:1.15~2.45)。而rs4580704位点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对照组和不育组中的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rs3749474和rs4580704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对照组和少弱精不育组中的频率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对照组比较,rs3749474 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均显著增加男性原发性不育的风险(OR分别为4.81和2.22);rs4580704 CG、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携带者男性不育的患病风险增加(OR分别为3.78、4.02和2.13)。单倍型分析发现,CG和TC单倍型的频率在原发性不育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OCK基因rs3749474和rs4580704多态性与广西地区男性原发性不育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补体C1q基因簇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与中国女性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易感性。方法:111例女性SLE患者及120名女性正常对照者。提取样本基因组DNA后,经普通PCR扩增目的基因,采用二代测序分析C1q基因簇上三个位点(rs631090、rs292001、rs294223)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在不同的遗传模式下分析三个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结果:位点rs631090(C1qB)病例组与对照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和P=0.008)。位点rs292001(C1qA)和rs294223(C1qB)的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分布结果在两组间不具统计学差异(P值均大于0.05)。位点rs631090在显性遗传模型下CT/CC基因型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保护性作用(OR=0.470,95%CI=0.268-0.823,P0.05)。rs292001和rs294223在三种遗传模型下分析均未发现相关性(P值均大于0.05)。结论:在中国女性人群中rs631090位点SNPs与SLE相关,基因型CT/CC可能为女性SLE保护基因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湖北汉族人群OX40配体蛋白基因rs844648位点和rs3850641位点基因多态性与SLE的相关性.方法 SLE患者82例和正常人对照组100例,采用PCR及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PCR-RFLP)检测TNFSF4基因rs844648和rs3850641位点多态性分布.结果 ①SLE组rs844648位点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7%、62.2%、17.1%,正常人对照组为14.0%、55.0%、31.0%.SLE组rs844648多态性位点A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73.2%比69.0%%,x2=4.69,P<0.05,OR值=2.182( 1.068~ 4.458)],SLE组与正常人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SNP位点rs3850641的正常人对照组AA、AG和GG基因型频率分别是76.0%、21.0%和3.0%,而SLE组分别为62.2%、31.7%和6.1%,SLE组rs3850641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37.8%比24.0%,x2=4.07,P<0.05,OR值=1.925 (1.015 ~ 3.651)],SLE组与正常人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TNFSF4基因rs844648和rs3850641位点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异,该多态性与湖北地区汉族人群SLE的发病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云南汉族痤疮与CYP11α基因微卫星多态性相互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雄激素相关基因CYP11α基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痤疮发病危险性的关系,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探讨痤疮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6例云南汉族痤疮患者和20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DNA样本采用PCR-genescan法检测CYP11α基因的tttta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同时对两组患者的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布频率进行比较。结果男性重型痤疮中215-和215+基因型频率(59%,41%),与男性对照组(40.1%,59.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女性痤疮组以及男性轻型痤疮组中这两种基因型频率分布与各自对照组相比未发现差异(P>0.05)。结论CYP11α基因的tttta微卫星重复多态性与云南汉族男性重型痤疮相关,CYP11α基因215-基因型可能是男性重型痤疮的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染色体6q27区域内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rs2236313与汉族人寻常型白癜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458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和9766名正常对照的rs2236313的基因分型资料和临床资料,用χ2检验对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rs2236313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基因型=8.21×10-14,P等位基因=1.26×10-14).在早发和晚发患者、有伴发疾病和无伴发疾病患者之间,rs2236313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有和无家族史患者、轻与中重度患者之间其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s2236313与汉族人寻常型白癜风发病易感性相关,且与发病年龄、伴发疾病相关,与家族史、病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白介素-16(IL-16)、Toll样受体4(TLR4)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CC)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9月成都市双流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女性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IL-16基因rs11556218位点、TLR4基因rs11536889位点基因多态性及血清IL-16、TLR4水平,分析各位点基因多态性与CC易感性的关系,并分析血清IL-16、TLR4水平预测CC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IL-16、TLR4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6 rs11556218位点GG基因型占比(13.75%)、等位基因G占比(39.38%)均高于对照组(2.50%、24.38%),TLR4 rs11536889位点CC基因型占比(15.00%)、等位基因C占比(27.50%)均高于对照组(2.50%、1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6 rs11556218位点TT基因型(OR=3.150)、TLR4 rs11536889位点CC基因型(OR=3.677)均与CC易感性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血清IL-16、TLR4水平预测C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7、0.808,二者联合预测的AUC最大,为0.934。结论IL-16、TLR4基因多态性在CC易感性显著相关,检测血清IL-16、TLR4水平有助于预测CC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