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静脉插管输注量子血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成功率。方法选取了120例苍白窒息新生儿,且同时伴有低血容量的表现,但无出血倾向。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62人,对照组58人。对于低血容量的处理,治疗组给予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量子血10ml/kg,经脐静脉插管输注,速度缓慢(〉10min)。对照组给予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0型血红细胞悬液10ml/kg,经外周静脉缓慢(〉10min)推入。结果通过脐静脉插管输注量子血抢救新生儿窒息,成功率95.1%,治疗组抢救新生儿窒息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x^2检验,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存活新生儿患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脐静脉插管输注量子血抢救新生儿窒息,为新生儿窒息时抢救用药可赢得宝贵时间,提高对窒息新生儿复苏的成功率,同时存活新生儿患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几率也得到降低。  相似文献   

2.
报道对新生儿重度窒息早期应用气管插管,清除呼吸道深部的羊水及分泌物,静脉插管给药的方法,经抢救82例患儿出生后5-10分钟再次Apgar评分转为8-10分。早期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可争取抢救时间,减少缺氧、酸中毒对机体的危害,预防新生儿严重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产房助产士、护士应熟练掌握气管插管、脐静脉插管、吸引器、呼吸囊加压给氧等急救技术,以保证新生儿窒息复苏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纳洛酮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68例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检验χ2=4.41,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纳洛酮能有效改善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脑干症状,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9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每天0.4 mg,加入10%葡萄糖30 mL内持续静脉泵控(8 mL/h~10 mL/h),连用3 d~5 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5%,对照组总有效率73.7%,P<0.01.结论: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对84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对症及支持等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多巴胺2 μg/(kg·min),输液泵维持24 h静脉输注,连用2~5 d,同时加用纳洛酮0.1 mg/(kg·d) 加入10%葡萄糖液40 ml持续静脉点滴,维持4~6 h,连用3~7 d.观察两组患儿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意识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反射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多巴胺联合纳洛酮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用于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的急救。方法 运用硬膜外导管经脐动脉插管给药。结果 43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经抢救存活38例,5例死亡,其中1例经抢救存活后因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经脐动脉插管给药,操作简便,结合其它抢救措施,能及时有效地挽救新生儿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仿套管针式脐静脉导管插管法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脐静脉插管是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或新生儿窒息时间较长的有效手段。笔者采用自制仿套管针式脐静脉导管插管,经临床20例新生儿的抢救应用,成功率达到100%。新的插管方法便于固定,不易滑脱,临床应用效果满意。1制作方法7号丝线2根,7号一次性头皮针(带连接管)1副,无菌7号或9号麻醉  相似文献   

8.
赵建华  秦景霞  翟潇璐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50-2750,2753
目的:探讨及时给氧、合理喂养、降颅压、控惊厥等一般护理方法以及早期个体化干预、亚低温治疗等特殊护理方法早期干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重度窒息复苏后的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护理干预等特殊护理方法,观察两组发生惊厥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惊厥、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及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后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新生儿惊厥及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促进患儿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支持、镇静、降低颅内压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静脉输注10-12天左右,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脐动脉插管在新生儿窒息急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生儿脐带动脉插管给药在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中的疗效。方法:分析本组27例重度窒息患儿经过脐动脉插管给药抢救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结果:27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经脐动脉插管给药抢救存活23例,4例死亡。平均留管时间2天,拔管后新生儿无一例发生脐带感染或有血栓形成。结论:用硬膜外导管经新生儿脐动脉插管给药,操作简单迅速,抢救成功率高,无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纳络酮对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148例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纳络酮静脉滴注.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各项症状缓解时间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 P >0.01).结论 纳络酮对治疗中、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救治过程中加入纳洛酮治疗,以期提高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成功率。方法对所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吸氧、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纠正低氧血症、维持酸碱、电解质及血糖平衡、控制惊厥、治疗脑水肿、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等综合救治手段基础上,加入纳洛酮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79%,χ2值为4.619,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在常规救治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且其毒副作用轻微,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马庆玲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7):114-114
目的:探讨气管内插管在抢救新生儿窒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气管插管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30例,行气管内插管,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及羊水,对黏稠的胎粪及黏液吸出,正压给氧,自主呼吸有力后拔除气管插管,结合新生儿复苏药物治疗等方法均收到了满意的效果。从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减少远期并发症。结果:30例重度窒息儿中,死亡2例,其余28例经气管插管,5例Apgar评分均在5分以上,10例Apgar评分为7~10分。抢救成功律为93%,存活儿无1例胎粪吸入综合征发生,也无颅内出血,吸入性肺炎和气胸发生,2例因患缺血氧性脑病经儿科诊治,均痊愈出院。随访半年无异常。结论:气管插管配合新法复苏,为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治疗赢得了时间,有效地改善因缺氧而导致的脑细胞损害,降低了围产儿的死亡率并改善了围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量子血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疗效。方法 量子血组 4 6例 ,除改善缺氧、降低颅内压、抗感染、维持热卡外 ,尚用量子血每次 10ml/kg输注 ,三次为一疗程 ,每周两次 ,同时选用 30例HIE患儿作为对照组。 结果 量子血组治愈率 89.1% ,对照组治愈率 6 6 .7% ,差异显著 (P <0 .0 5 ) ;量子血组死亡率 4 .3% ,对照组死亡率 2 7.9% ,差异极显著 (P <0 .0 1)。结论 量子血治疗HIE优于传统的疗法 ,可提高治愈率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纳洛酮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评价纳洛酮救治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分析89例重度窒息新生儿,在常规复苏处理基础上,治疗组36例加用纳洛酮,余5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复苏后在5min和10min后Apgar评分差异、抢救成功率和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颅内出血(intracranialhemorrhage,IC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在5min和10min时Apgar再评分均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5min时治疗组抢救成功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HIE和IC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尚无统计学的差异。结论纳洛酮能拮抗β内啡肽,减轻颅脑损伤,提高复苏效果,是窒息复苏中使用的可靠药物,可以降低窒息后造成的颅脑损伤,并有可能有效避免由于窒息而造成的颅脑损伤等后遗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重度新生儿窒息进行抢救以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进行气管插管,静脉套管针留置给药。结果重度窒息1h的患儿抢救成功。结论熟练掌握新生儿气管插管术采用静脉套管针保证静脉给药可提高新生儿重度窒息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现状,减轻后遗症,改善预后。方法:通过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缩短药物治疗间隔时间对后遗症的影响,以期最大限度地改善患儿的预后,减轻后遗症。选择在我院住院新生儿重度窒息合并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治疗组缩短药物治疗间隔时间,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预后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中、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恢复期缩短药物治疗间隔时间可减少后遗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张杨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129-129
目的观察纳洛酮防治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的疗效。方法对80例1min Apgar评分〈3分的重度窒息新生儿分成两组,纳洛酮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均按新法复苏抢救,复苏药物严格按给药指征给予,对照组未用纳洛酮,治疗组于出生时脐静脉推注纳洛酮0.1mg/kg,后按此量以0.03-0.05mg/kg.h速度静滴,连用三天。两组患儿均于生后1-2天脑CT检查,生后7天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比较两组患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率以及NBNA评分情况。结果治疗组HIE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且中、重度HIE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7天NBNA评分〈35分者,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纳洛酮可防治新生儿重度窒息后脑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气管插管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复苏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应用气管插管抢救的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1例重度窒息患儿经气管插管抢救后,5min Apager评分全部达5分以上,有效率100%;10min 评分达8~10分46例,显效率90.2%;新生儿重度窒息插管抢救复苏成功并顺利拔管42例,成功率为82.4%;需呼吸机辅助通气9例,痊愈6例,死亡3例.结论 气管插管是抢救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理想方法,具有抢救迅速、复苏效果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早期应用纳络酮治疗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5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早期加用纳络酮治疗,并与46例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惊厥、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NBNA(行为神经评分法)测定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在5 min和10 min时Apgar再评分均值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能提高复苏效果,降低窒息后造成的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