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各方面护理策略。方法:通过对我科收住的104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临床护理的回顾,分析总结对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的护理方法。结果:102例患儿胆红素降至5mg/dl以下,2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早发现,早治疗,早期进行护理干预。可促进黄疸尽快消退,预防核黄疸发生。  相似文献   

2.
早期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探讨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180例的临床资料做回顾性分析研究。将1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非干预组),对比观察结果。结果黄疸情况:干预组与对照组各90例,两组中均未出现核黄疸。其中干预组中观察对象75例(TBC〈12mg/dl但同比升幅≥4倍者10例,TBC读数≥12mg/dl而〈18mg/dl者65例);对照组中观察对象77例(TBC〈12mg/dl但同比升幅/〉4倍者13例,TBC读数≥12mg/dl而〈18mg/dl者64例);干预效果:干预组75例观察对象,经预防性给药后,有34例TBC≥18mg/dl,发病率45.33%;对照组77例观察对象未经干预,有61例TBC读数≥18mg/dl,发病率79.2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17.59,P〈0.01)。结论早期干预可明显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病率,效果显著,且用药方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小儿茵陈退黄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茵陈退黄液口服,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且根据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情况、经皮胆红素值下降至10mg/d L所需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7%,对照组为82.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在治疗3、5d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皮胆红素值下降至10mg/d L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茵陈退黄液配合西医常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起效快,疗程短,有效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8月接收的2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法平均分成2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蓝光照射;研究组在蓝光照射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浴及穴位按摩干预。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另统计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8%(98/100),高于对照组的90%(9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92. 38±11. 89)μmol/L,经皮胆红素(5. 24±1. 35) mg/dl,低于对照组的(102. 83±8. 43)μmol/L、(7. 41±1. 14) 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2组不良反应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 05)。结论中药药浴配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操作简单,经济方便,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笔者以中药灌肠为主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取得满意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观察治疗56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依据入院日期之奇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大者20天,最小者3天;病程最长者18天,最短者为2天.对照组26例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最大者16天,最小者2天;病程最长者15天,最短者2天.诊断标准参照《儿科诊疗常规》中的标准,56例患儿均诊断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治疗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340-270μmol/L者8例,在267-141 μmol/L者16例,≤140μmol/L者6例,ALT≥40U/L者18例;对照组分别为6例、15例、5例、14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生儿黄疸治疗中联合应用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茵栀黄颗粒的疗效。方法:选取吉安市妇幼保健院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白蛋白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30例给予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基本临床指标、胆红素水平、血清学指标、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便次多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水平、血清学指标水平、CD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CD4+水平、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联合应用白蛋白静脉滴注与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可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改善患儿血清学指标与免疫功能,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症状 ,轻者可自愈 ,重者可并发胆红素脑病。胆红素脑病重者造成死亡 ,轻者也往往遗留神经系统的后遗症 ,为提高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 ,我科加用中药辅助治疗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文 6 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诊断标准 ,以 2 0 0 0年 11月~ 2 0 0 0年 12月的 6 0例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两组 ,30例常规治疗加中药口服作为治疗组 ;30例常规治疗作为对照组。两组资料在胎龄、体重、病因方面基本相同 ,治疗前胆红素水…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2015,(3)
目的:观察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2012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17例黄疸新生儿分为观察组(58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间隙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第3、5天观察组患儿经皮胆红素测量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稀便、褐色便、≥5次/天的大便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黄疸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间隙蓝光照射佐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治疗能显著降低患儿胆红素水平,提高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其转氨酶与血糖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患儿均在入院后第2天晨起7时空腹抽股静脉血送检,并用TBA-40R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结果:在100例高胆红素血症组中,转氨酶值有52例高于对照组;且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血糖均低于3.20mmol/L,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者为69例。结论:高胆红素血症组患儿转氨酶大多高于对照组,其发生低血糖比率较高,且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5月~2001年5月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28例 ,并与单纯中药治疗的19例 ,单纯西药治疗的20例对照 ,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患儿均为住院病例 ,据就诊住院时间分组 ,患儿均为足月新生儿 ,三组均未选用溶血性黄疸及先天性胆道闭锁儿。三组患儿均有不同程度黄疸、尿黄、纳差等表现 ,其诊断符合《儿科学》诊断标准(1)。三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比较无明显差异。中西医结合组240.7±1.1μmol/L ,中药组239.5±2.7μmol/L ,西药组238.5±2.6μmol/L ,P>0.05。中西…  相似文献   

11.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它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母乳喂养的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一般认为没有危险,但近年来国际国内都发现母乳性黄疸并发核黄疸的病例。  相似文献   

12.
自1976年~1985年对40例传染性肝炎患者,以胆红素增高≥17μmol/L(1.0mg/dl)作为治疗观察对象。现将治疗结果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男32例,女8例;年龄19~40岁,男女之比4:1;合并GPT、TTT增高者15例(GPT>130单位,TTT>8单位),病程5个月到2年不等,所有病例胆红素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抚触联合穴位按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口服苯巴比妥;治疗组30例口服药物基础上采用抚触结合穴位按摩的方法进行治疗。分别测量观察两组患儿7 d内经皮胆红素测量仪测定的经皮胆红素值及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采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茵陈汤。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的水平变化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的水平改善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1.67%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茵陈汤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的水平,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茵栀黄注射液联合光疗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1年9月—2013年2月收治的23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115例患儿采用光疗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115例患儿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3.0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和胆红素降至正常天数分别为(51.7±25.1)μmol/L、(4.2±2.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疗联合茵栀黄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可有效降低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脊液胆红素、脑核磁共振成像(MRI)、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7例胆红素脑病患儿为观察组,28例未发生神经系统损伤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为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脑MRI、BAEP异常发生率及NBNA评分,进一步比较MRI正常组、异常组和BAEP正常组、异常组血清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脑MRI、BAEP异常发生率也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NBN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MRI、BAEP异常组血清及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均显著高于MRI、BAEP正常组(P均0.05)。结论脑脊液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可作为诊断胆红素脑病的较敏感指标,联合脑MRI、BAEP及NBNA检查更有助于胆红素脑病的早期诊断,以便尽早给予正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退黄散治疗早期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0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采用蓝光照射+退黄散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退黄情况及胆红素下降情况。结果:治疗组1周内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为(50.2±22.4)μmol/L;对照组1周内胆红素日均下降水平为(36.8±20.2)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蓝光照射+退黄散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胆红素下降均有显著疗效,对不同原因引起的黄疸胆红素下降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黄散能在一定程度上治疗新生儿黄疸,与蓝光照射联合使用能有效降低患儿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夏贞莲 《河北中医》2000,22(8):621-622
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症状之一,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致死或致残.1995~1999年,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48例均为我院住院患儿,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足月儿血清胆红素>220.6 μmol/L,早产儿≥256.5μmol/L).其中治疗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最小1日,最大7日;胎龄<37周3例,37~42周21例;体重2 000~4000 g;血清胆红素220.6~256 μmol/ L5例,256~340 μmol/L 16例,>340 μmol/ L3例.对照组24例,男12例,女12例;年龄最小1日,最大7日;胎龄<37周 2例,37~42周 22例;体重2100~4100 g;血清胆红素220.6~256μmol/ L6例,256~340 μmol/L15例,>340 μmol/ L3例.所有病例以未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除外肝炎综合征、明显溶血性贫血的患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的疗效及其对患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将68例足月分娩的溶血病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联合静滴IVIG 0.5g/d,1次/d,连续服用3 d;观察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联合静滴IVIG 1.0 g/d,1次/d,连用3 d,观察2组新生儿治疗前、治疗72h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血红蛋白及网织红细胞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并采用神经性行为(NBNA)评估患儿的行为。结果观察组治疗72h后的总胆红素水平、网织红细胞RC水平、黄疸消退时间、治疗2~3 d后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早期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可更好地改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总胆红素及黄疸消退期的NBNA评分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接受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同时给与全程护理,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效果,设计问卷调查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结果:60例患儿顺利完成治疗,平均换血时间2.6±1.4h,换血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同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患儿家属对本次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案,全程护理促进了治疗效果和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