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2.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4.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9.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胰腺癌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根治性手术切除率仅为20%,术后5年生存率低于5%.随着新的化疗药物如健择,化疗方式如介入、区域化疗以及新的放射治疗如三维立体适形放射治疗(CRT)、放射粒子植入等技术的综合应用,胰腺癌临床治疗效果有所改观.但相对其他消化道肿瘤而言,胰腺癌的远期疗效仍很不满意.因此,加强对胰腺癌发生与发展分子机制的探讨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综合治疗尤其是生物治疗的新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研究及相关技术方法进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药物治疗。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如术中放射治疗和经门静脉化疗等治疗措施,但胰腺癌总体5年生存率仍不到4%,总的中位生存期不到20月,出现转移后中位生存期则低于6月。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人们对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的认识有长足的进步,为胰腺癌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综述胰腺癌基因治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实验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胰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其死亡率位列癌症死亡的第4位。部分患者已存在淋巴结转移,单纯手术治疗,预后仍不理想,平均5年生存率低于5%。因此,寻找诊断早期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已成为改善胰腺癌预后的根本。近年来胰腺癌基因学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随着对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侵袭与转移机制研究的深入,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 一、胰腺癌发生与转移机制研究 与其他肿瘤相似,胰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是多步骤基因突变的结果。Hruban等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胰腺癌的组织发展进行分析,将胰腺上皮内癌(Pan1N)分为非浸润期、非典型性增生期、重度非典型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发病率虽然列中国城市男性恶性肿瘤第8位,但死亡率居第5位~([1-2]),5年生存率为2%~9%~([3])。胰腺癌之所以成为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是因为其发现困难且易转移。临床上晚期病人多见,治疗手段有限,且胰腺癌对大多数化疗方案有高耐药性~([4])。因此,研究胰腺癌发生、发展的生物学特性和机制,并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成为当前的热点,而自噬是贯穿胰腺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也是胰腺癌耐药的原因之一~([5])。本文就自噬与胰腺癌之间的关系及自噬在胰腺癌放、化疗中作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的放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腺癌高度恶性,手术可切除率低.放射治疗通过射线作用于肿瘤细胞DNA,引起细胞死亡以达到治疗目的,将其与化学治疗相联合的辅助治疗,对胰腺癌的综合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回顾了近年来放射治疗在胰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术后辅助治疗以及局部进展期治疗等方面取得的进展.放、化疗联合治疗对于不可切除胰腺癌病例的治疗意义尚需要更多更为可靠的循证医学证据来明确.  相似文献   

15.
免疫基因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腺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目前,胰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仍然是以外科手术为主,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在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胰腺癌的基因治疗及免疫治疗成为可能,并成为治疗胰腺癌的新的发展方向和热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铁死亡的分子机制及它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展望。方法 查阅铁死亡分子机制及它与胰腺癌发生及发展相关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方面的文献并进行综述。结果 铁死亡是一种依赖铁聚集的非凋亡型细胞死亡形式,其分子生物学特点包括铁离子过载、活性氧堆积、脂质过氧化等。铁死亡与细胞代谢密切相关,胰腺癌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因代谢异常引起的铁死亡失衡,进而引发胰腺癌细胞异常增殖而导致其进展。通过对铁死亡的关键分子信号通路进行调控,有望为胰腺癌治疗寻找新的药物治疗靶点及治疗途径,目前已有铁死亡的相关研究结果展现出了未来在胰腺癌治疗领域进行转化研究的潜力。结论 铁死亡机制在胰腺癌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对于铁死亡的研究仍有许多未知的领域,对于其中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未来随着对于铁死亡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望为胰腺癌治疗提供新思路并发掘新的药物研发靶点。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的基因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不易,切除率不高,治疗的结果令人失望,近年来各种手术方式的改进以及化疗、放疗方案等综合措施的引进,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有所降低,但5年生存率仍提高不多。随着免疫和分子生物学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不少免疫治疗已进入临床Ⅰ、Ⅱ期试验。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微小RNAs(miRNAs)在胰腺组织、胰腺癌细胞和胰腺癌耐药细胞中具有差异性表达,且miRNAs可通过对下游靶基因的作用改变胰腺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肿瘤的耐药分子机制错综复杂,在胰腺癌耐药中,miRNAs可以通过影响胰腺癌细胞中上皮-间质转化、DNA的损伤和修复、下游信号通路、非编码RNA、相关编码基因、胰腺癌干细胞等机制介导胰腺癌耐药。因此,对胰腺癌耐药机制及相关miRNAs的探讨有助于寻找新的抗耐药治疗方法,笔者通过对参与调控胰腺癌化疗药物耐药的外泌体miRNAs进行总结,为临床治疗胰腺癌提供理论支持和寻找新靶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胰腺癌是一种致死性极高的恶性肿瘤,且治疗效果不佳,预后极差。近年来基础实验分子技术的发展为胰腺癌发生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平台。更好的明确胰腺癌的分子病理特点对于胰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笔者对胰腺癌分子病理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基础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预后极差,相关基础研究一直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胰腺癌干细胞是最有希望改善胰腺癌预后的治疗靶点,于2007年首次分离和鉴定,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自我更新能力,与胰腺癌易于复发、耐药性及侵袭、转移能力相关,针对CSC的靶向治疗已取得部分进展,然而其特异性信号通路研究等众多问题尚待解决。胰腺星状细胞与胰腺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关系密切,参与促进胰腺癌的发展及转移,靶向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综合治疗效果。胰腺癌组织/细胞具有独特的microRNA(miRNA)表达谱,与胰腺癌增殖、凋亡、侵袭、转移及对化疗药物的耐药性相关。动物模型是胰腺癌实验研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认识胰腺癌发病过程中的关键分子事件,诱导出与胰腺癌发生密切相关基因的表达将会更好地重现胰腺癌进展过程,为研究其发病机制和探索有效治疗方法提供更佳的研究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