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近8年来我院收治的1699例患者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该术式术野暴露充分,手术时间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ml。术后喉返神经损伤8例(均为单侧),68例术后出现短暂性低钙血症,3例术后出血,其中2例发生于术后2h,出血量200ml,行手术止血;1例发生于术后1h,出血量100ml,给予压迫止血和药物止血后,出血停止,余恢复均好。结论经峡部径路行甲状腺手术,能开阔术野和拓宽手术空间,能立即解除患者颈部紧缩感,保持术野清晰,减少术中出血和喉返神经损伤,减少低钙血症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避免术后呼吸困难、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的手术方式。方法以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2例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A 组36例采取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B 组16例采取全甲状腺切除,两组均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 A 组的手术时间(132.5±22.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0,B 组的手术时间(162.5±28.5)min,甲状腺功能低下发生率100%,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的术后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和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侧腺叶和峡部切除术对甲状腺峡部乳头状癌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3.
保留上极的甲状腺次全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保留上极的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保留上极的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332(保留上极组),常规手术治疗360例(常规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 保留上极组的手术时间较常规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01)。常规组23例(6.39%)发生喉上神经损伤,保留上极组无此并发症发生。两组均无明显喉返神经损伤。出血量无明显差别。结论 保留上极的改良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探讨治疗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适合的手术方式。7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一组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BSTT组),另一组行甲状腺左叶、峡部全切和右叶次全切除术(LTT和RSTT组)。LTT和RSTT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BSTT组(P〈0.05),术后病情更加平稳;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经损伤概率与BSTT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率明显低于BSTT组(P〈0.05)。甲状腺左叶、峡部全切和右叶次全切除术是一种更为有效、安全的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喉返神经监测技术在胸乳径路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胸乳径路行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神经监测技术,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与对照组(n=60),两组依据手术时间顺序分为A阶段(早期)与B阶段(后期)两个亚组,分别比较各组及各亚组间的手术相关指标。结果:学习曲线早期,观察组喉返神经识别时间[(10.71±1.27)min vs.(15.85±1.06)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期阶段,两组喉返神经识别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早期及后期,观察组喉返神经识别率均高于对照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亚组相比,B阶段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A阶段,住院时间短于A阶段(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术中神经监测在胸乳径路完全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可帮助初学者更准确快捷地识别、暴露喉返神经,帮助术者更加准确判断喉返神经解剖及功能的完整性,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不同手术方式术后主要并发症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26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资料。结果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7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1例(占1.3%),低钙血症1例(占1.3%);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137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4例(占2.9%),低钙血症9例(占6.6%);甲状腺全切术50例,术后喉返神经损伤2例(占4.0%),低钙血症11例(占22.0%)。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率无统计学差异;甲状腺全切术术后低钙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患侧腺叶及峡部切除术与患侧腺叶及峡部+对侧大部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探讨不同方法显露喉返神经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单侧癌手术中应用价值及可行性。选取84例桥本炎合并甲状腺单侧癌手术患者,随机分组为两组。观察组42例,先寻找显露喉返神经再行甲状腺切除;对照组42例,先切除甲状腺再寻找显露喉返神经。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声音及甲状旁腺损伤情况。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术后和随访半年后喉返神经损伤、低钙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本炎合并甲状腺单侧癌切除术中先显露喉返神经再行甲状腺切除能够有效保护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降低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对预防喉返神经损伤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72例甲状腺手术病例资料,显露喉返神经组215例,未显露喉返神经组157例。结果显露组喉返神经损伤1例,发生在甲状腺癌颈淋巴结清扫术;未显露组损伤6例,主要发生在甲状腺次全切除和腺叶切除术。显露组发生喉返神经损伤的几率显著低于未显露组(P〈0.05)。结论甲状腺次全切除、腺叶切除术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中常规显露喉返神经能预防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治疗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行再次手术治疗的48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8例患者中,再次手术行甲状腺全切除术33例,行甲状腺近全切除术15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32例(61条),均无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未能显露喉返神经16例,其中有2例发生喉返神经损伤,损伤率为12.5%,高于显露喉返神经者(P〈0.05)。术后均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17例(35.4%)发生暂时性低钙血症。术后均获访0.5-8.0年,平均4.3年,无复发。结论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再次手术行甲状腺全切除或近全切除术是安全可靠的,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关键是熟悉甲状腺解剖和精细手术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别行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术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82例,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平分两组,分别行甲状腺全切术和次全切术,观察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甲状腺癌术后复发率、转移率,是否有低钙血症、声音嘶哑、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6-24个月随访。两组术后4天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均为甲低症状,按要求服用甲状腺素片,术后14天、1个月、2个月、5个月检查甲状腺功能,符合正常水平,两组术中、术后均无患者死亡。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及喉返神经损伤率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及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甲状腺功能低下及低钙血症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可彻底清除癌症病灶,极少复发和转移,有效地提高手术技术及严格规范手术操作,可降低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损伤,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颈前小切口入路甲状腺手术及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将其分为颈前小切口组(n=40)和改良Miccoli组(n=40),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颈部引流量、美容满意度、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改良Miccoli组比较,颈前小切口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较长〔(95.5±20.3)min比(62.4±15.5)min,P〈0.05〕,而美容满意度评分〔(3.5±0.2)分比(4.3±0.1)分〕和住院费用〔(5 814.6±1 262.3)元比(9 846.7±1 080.5)元〕均较低(P〈0.05);2组患者的术后颈部引流量〔(28.6±5.5)mL比(22.2±4.5)mL〕和住院时间〔(4.5±1.5)d比(3.8±0.9)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前小切口组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均于术后1个月左右恢复;改良Miccoli组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于术后3个月左右恢复。2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2组患者均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的颈部美容效果优于颈前小切口入路手术,但前者的住院费用高于后者,对美容有特殊要求或是从事特殊职业的患者可选择性使用改良Miccoli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areola approach 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AET)的学习曲线,探索影响手术熟练度的关键步骤,指导训练重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开展AET技术初期95例因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全乳晕入路腔镜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资料,术中全程录像。按照AET十步法进行操作:切口定位、穿刺建腔、寻找喉返神经、入喉点解剖、喉上神经外支保护、甲状旁腺原位保留、颈中央区清扫、标本取出、甲状旁腺自体移植、缝合引流。记录手术总时间,依据手术步骤时间上的重叠进一步分为6个时间段进行计时。 结果手术总时间拟合曲线在前20例即有明显下降,在20例以后曲线趋于平稳。按手术日期分为5组,第1~4组20例、第5组15例;第1组手术总时间(121.25±24.32)min,明显长于第2~5组(P<0.05);十步法的前3步操作时间在第1、2组间降低(P<0.05),在第2组以后相邻各组间无降低(P>0.05);十步法的后7步操作时间在相邻两组间均无降低(P>0.05)。各组间低钙血症、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比较无差异(P>0.05)。 结论对于具有熟练开放甲状腺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基础的医师,按照AET十步法进行操作,经过20例的积累后手术总时间明显下降并趋于稳定,其中关键步骤是前3步:切口定位、穿刺建腔、寻找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术中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间隙显露喉返神经在甲状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东莞康华医院接诊的90例甲状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下动脉显露喉返神经治疗,观察组采取精细化被膜解剖结合环甲间隙显露...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胸乳入路行腔镜甲状腺手术的临床价值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为39例患者行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实验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开展的36例开放甲状腺手术(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颈部瘢痕增生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甲亢危象、喉返神经、喉上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腔镜下经胸乳入路甲状腺手术的操作时间较开放手术长,术中、术后出血较开放手术多,但仍是较安全、有效的术式,且美容效果良好。在患者有美容要求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医院可选择性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钳式LigaSure(LSJI)和钳式超声刀(FOCUS)在开放性甲状腺全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6月至10月行开放性甲状腺全切除术的189例患者资料,按照术中使用的辅助工具分为FOCUS辅助下手术组(F组)及LSJI辅助下手术组(L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史特点、切除甲状腺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L组切除甲状腺平均时间为(35.3±8.6)min,F组为(48.5±9.1)min。切除甲状腺时间长短与术中使用的辅助工具相关,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血肿发生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喉返神经损伤性声嘶发生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LSJI和FOCUS作为甲状腺全切除术的辅助工具均是安全、有效的,但LSJI有助于更高效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镜下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5例甲亢患者资料,术前准备方法相同及采用甲状腺固定解除手术方式的45例患者入组,分为开放手术组(28例)和腔镜手术组(17例),对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开放组平均年龄(34.6±10.1)岁,腔镜组(27.1±5.7)岁,两组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服碘前甲状腺容积、术后低钙血症、喉返或喉上神经损伤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放组手术时间平均(1.68±0.69)h,术后引流量平均(95.0±68.3)ml;腔镜组手术时间平均(2.87±0.67)h,术后引流量平均(179.7±70.8)ml,两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无一例中转为开放手术,随访至今无甲状腺功能低下或甲亢复发者。结论腔镜下采用甲状腺固定解除手术方式治疗甲亢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结节初次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再次手术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收治的13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行再次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再次手术均行双侧甲状腺全切加不同范围的颈部淋巴结清扫。结果再次手术后病理检查腺体和淋巴结内有残余癌的发生率为76.8%。院外首次手术后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22例及双侧损伤的1例(总发生率为16.7%),经修复后恢复19例。再次手术后新发的喉返神经损伤3例(2.2%),甲状旁腺部分损伤2例(1.4%),喉上神经损伤2例(1.4%);无食管损伤及术后出血。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局部切除术后癌残留的发生率较高,应再次手术。再次手术以选择双侧甲状腺全切和颈部淋巴结清扫为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的手术适应证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甲状腺全切除术的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85例中甲状腺癌4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8例,桥本甲状腺炎1例。分析其手术过程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病理检查提示46例甲状腺癌中9例(19.6%)为双侧癌;3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均为双侧多发结节。全部患者均解剖出2条喉返神经,有4例患者的喉返神经被肿瘤侵犯,其中1条喉返神经被切除。有5例患者术中未能明确看到并保留甲状旁腺,其余患者均保留了1枚或以上的甲状旁腺。有2例患者术后发生出血需再次手术止血;有6例患者术后出现声音嘶哑,除1例喉返神经被切除者之外,其余患者声音均恢复正常;33例(38.8%)患者出现一过性低钙血症症状;2例患者出现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甲状腺癌的安全术式,术中显露喉返神经与鉴别甲状旁腺可有效防止相应并发症的发生。肿瘤侵犯喉返神经并不一定导致患者声音嘶哑。  相似文献   

19.
54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 Z  Liu CP  Shi L  Huang T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5):375-377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546例行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全组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颈部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76,2%(358/470).单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1.1%(6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0例;甲状旁腺部分损伤0.4%(2例),甲状旁腺完全损伤0例;喉上神经损伤0.7%(4例),术后出血0.6%(3例),食管损伤0.2%(1例).结论 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均应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对于肿瘤直径>1 cm的患者,还应行双侧中央组+患侧颈深组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的必要性.方法 将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疾病患者512例按术中是否解剖喉返神经分为解剖组和未解剖组,比较两组间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全组解剖喉返神经组189例,术后出现声嘶3例(1.59%),未解剖神经组323例,术后出现声嘶5例(1.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存在有喉返神经损伤高危因素的患者中解剖与未解剖神经患者神经损伤率则有差异(1.02%vs.3.95%,P<0.05).结论 是否解剖喉返神经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大多数甲状腺良性病变尽可能不暴露喉返神经,但对于巨大甲状腺肿瘤、二次或多次手术及甲状腺癌应暴露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