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和早期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其中男64例,女40例,年龄39~78岁,平均年龄(61.7±6.9)岁。对其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48例对照组患者的LVEF高于0.50,56例观察组患者则不足0.50;10例患者死亡,另94例患者存活。观察组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P〈0.05)。10例死亡患者的氨基末端脑钠肽水平为明显比另94例存活患者高(P〈0.05)。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预后中,血浆NT-proBNP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与充血性心衰(CHF)患者房颤发生及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CHF患者60例(研究组),选择同期我院健康体检者6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NT-pro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指数(LVIDd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质量指数(LVMI),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血NT-proBNP、LVIDdI、LVMI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研究组不同级别心功能衰竭患者,血NT-proBN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发生房颤患者血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房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分析显示血浆NT-proBNP水平与房颤、左室质量指数(LVMI)呈正相关(r=0.279、0.674,均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r=-1.638,P〈0.05)。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并且血NT-proBNP水平与房颤、心衰程度及左室重构有重要关系,可作为临床评价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何卫华  潘海清  王世昌 《安徽医学》2012,33(11):1493-1495
目的探讨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动态变化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间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45例NYHA分级III-IV级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别检测急诊入院时即刻、入院后24 h和72 h测量的血浆NT-proBNP,并计算72 h内血浆NT-proBNP水平变化率(△NT-proBNP),根据72 h△NT-proBNP结果分为A组(△NT-proB-NP%≥30%)、B组(△NT-proBNP%<30%),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 B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和心源性死亡率均高于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A组患者(P<0.05)。结论 NT-proBNP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客观地评估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罗泽波 《当代医学》2013,(23):122-122
目的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评价检测结果提示的意义。方法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的4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NT-proBNP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在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进行随访检测:事件组患者的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无事件组患者。结论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测定其NT-proBNP可以得到有效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
李霞  张维龙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8):180-183,179
目的 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1,HMGB1)水平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且年龄>65岁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96例。入院时即抽取静脉血行HMGB1、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生化、血常规等检查。并对入选的患者随访1年,观察1年内患者终点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并确定其与HMGB1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96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患者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组。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以及血清HMGB1水平与急性心衰患者1年内的全因病死率相关。ROC曲线分析表明,与年龄、NT-proBNP、射血分数比较,HMGB1水平对急性心力衰竭的预后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Kaplan-Meier生存分析进一步证实血清HMGB1水平较高的患者发生终点不良事件的可能性更大。结论 发生心血管终点不良事件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HMGB1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终点不良事件者,表明HMGB1可以评估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环磷腺苷葡胺对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2例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硝酸甘油静滴,疗程为7 d,分别测定用药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及心功能[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用药后两组患者NT-proBNP浓度均有所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和LVEDD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结论:CHF患者加用环磷腺苷葡胺短期治疗后可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NT-pro BNP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组人脑利钠肽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运用于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并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3月广东省河源市人民医院诊断为NSTEMI并发急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共7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及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及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心率、血压及尿量、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88.57%)高于对照组(6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的心率、血压、尿量、肌酐、血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72 h、7 d,研究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肌酐均低于对照组,而尿量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钾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两组的心功能及NT-proBNP比较,差异均无统...  相似文献   

8.
杨桂玲 《中外医疗》2013,(33):26-26,28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1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结果 观察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10%高于对照组的7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6 min步行运动耐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佳,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末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I(cardiac troponin I,cTnI)水平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3例冠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63例)、普伐他汀组(58例)和卡维地洛普伐他汀联合用药组(62例)。3组均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分别加用一定剂量的上述药物,疗程1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心功能分级和血压、心率变化;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患者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S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治疗前后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cTnI水平变化,观察3个月内患者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的LVEF与LVEDD、LVESD和血压、心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血浆中NT-proBNP与cTnI分子水平均呈现明显下降(P〈0.05),6-MWT提高明显(P〈0.05)。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组治疗效果最明显,且再住院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加普伐他汀联合用药组可以降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NT-proBNP、cTnI水平,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诊断与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将82例CHF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为心功能Ⅱ级、Ⅲ级、Ⅳ级3组,30例健康人纳入对照组。采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床旁检测4组血浆NT-proBNP水平,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组NT-proBNP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升高(3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HF组血浆NT-proBNP浓度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5);NT-proBNP水平随着LVEDD的增大而升高(P〈0.01),随着LVEF的降低而升高(P〈0.01)。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较好的反映CHF患者的心功能状态,可作为诊断CHF和判断CHF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后,应用替格 瑞洛对血浆和肽素水平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7 年6 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 院接受PCI 治疗的186 例ACS 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 例。术后观察组 予拜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维持治疗,对照组予拜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维持治疗。观察6 个月内不良心血 管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3 和6 个月时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 小板计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统计两组治疗前、治疗6 个月时空腹血糖、血钠、血钾、尿素氮、血浆及肽 素水平,计算血浆晶体渗透压。测评血浆和肽素水平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相关性,探讨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 者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血浆和肽素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6 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治疗前NT-proBNP、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空腹血糖、血钠、血钾、尿素氮、 血浆晶体渗透压及血浆和肽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3 和6 个月时,观察组NTproBNP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6 个月时,观察组空腹血糖、血钾、血浆晶体渗透 压及血浆和肽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血浆和肽素水平呈正相关(P <0.05)。发 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血浆和肽素变化率低于未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者(P <0.05)。结论 PCI 术后对ACS 患 者应用替格瑞洛,能够更好地抑制血浆和肽素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左室射血分数(LVEF)保留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年龄的关系。方法450例住院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NYHAⅢ-Ⅳ级)患者根据LVEF情况不同分为两组,即LVEF≥50%(LVEF保留)组和LVEF〈50%(LVEF降低)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同时对血NT-proBNP对数值 Log (NT-proBNP)与年龄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 LVEF保留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183例,LVEF降低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267例。LVEF保留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LVEDD及Log(NT-proBNP)值均低于LVEF降低组(P〈0.01)。LVEF保留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Log(NT-proBNP)值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7,P〈0.01)。结论血浆NT-proBNP对LVEF保留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远不如对LVEF降低的老年重度心力衰竭患者;但其血浆NT-proBNP水平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3.
曹中南  杜新平 《吉林医学》2009,30(19):2336-2337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和乌拉地尔治疗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入选43例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对照组例21例,在常规纠正心衰治疗基础上分别静脉应用注射用重组人脑利钠肽和乌拉地尔,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状况好转率、心率、尿量、收缩压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情况。结果:临床状况好转率的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改善及尿量改善等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组人脑利钠肽能明显改善急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在全身临床状况缓解方面优于乌拉地尔,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入院24 h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进行危险分层的最佳阈值,同时评价NT-proBNP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STEAMI患者106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入院24 h、72 h、7 d和30 d时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同时于患者入院24 h、术后72 h和1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随访6个月,记录住院和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死亡、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情况,根据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28例)和非事件组(78例).结果与非事件组比较,事件组的NT-proBNP水平显著增高(1972.4±742.6 vs 896.7±517.3,P<0.05).将入院24 h的NT-proBNP阈值定为860ng/L时,其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70.1%.把患者分为高NT-proBNP组(46例)和低NT-proBNP组(60例),高NT-proBNP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低NT-proBNP组[20例(43.47%)vs 8例(13.33%),P<0.05].NT-proBNP和LVEDD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和0.476,只有NT-proBNP有预测价值.单因素分析显示,NT-proBNP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相关(r=0.801 7,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是近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P=0.012,OR=11.318,95%可信区间1.869~4.127).结论急诊PCI可明显降低血浆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并减轻左心室重塑,氮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临床结果的预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浆NT-proBNP(N末端脑钠肽前体)浓度和hs-CRP(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免疫抗原抗体结合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浆BNP浓度(正常值〈300fmol/ml)和血清hs-CRP水平(正常值〈3mg/L),并平均随访246天,观察随访期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结果患者hs-CRP〉3.5mg/l,NT-proBNP〉500pg/l比低于次2项数值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出11%。结论ACS患者hs-CRP和NT-proBNP的升高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访期内MA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6.
史云桃  邢玉龙  徐旭然  曹友红 《西部医学》2011,23(11):2160-2161,2163
目的探讨血浆脑全内肽前体N末端片段(NT-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3例住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方法分级,其中NYHAⅡ级13例,NYHAⅢ级13例,NYHAⅣ级17例,12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者测定血浆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声心动图测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血浆NT-proBNP浓度心力衰竭各组间及与健康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Ⅳ级与Ⅲ级LVEDD、LVEF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线性回归显示Ⅳ级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予LVEDD呈正相关(r=0.496,P〈0.01),与LVEF呈负相关(r=-0.57,P〈0.01),Ⅲ级患者血浆NT-proB-NP浓度与LVEDD呈正相关(r=0.617,P〈0.05),与LVEF无明显相关性,Ⅱ级组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浆NT-proBNP浓度在评估左心功能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尿激酶院前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9例,观察组45例,采用院前溶栓治疗,对照组44例,采用院后溶栓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比较两组冠脉再通率、NT-proBNP和hs-CRP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NT-proBNP、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呈下降倾向,其中观察组NT-proBNP、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心绞痛再发、AMI再发和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院前溶栓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降低心血管事件再发风险,其可能与院前溶栓显著抑制NT-proBNP、hs-CR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分析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治疗中的效果及对血清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A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予以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治疗。比较两组心功能指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相关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Lp-PLA2)]水平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LVESD、LVEDD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LVEF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Lp-PLA2和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56%,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AMI患者的早期治疗中效果显著,能够抑制心室重构,在疾病的整体治疗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改善AMI患者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都渝 《河北医学》2014,(8):1298-1300
目的:分析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变化水平和心率变异性(HRV)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2例CHF患者(观察组,n=82)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n=30)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患者依照HYHA标准分为Ⅰ组、Ⅱ组、Ⅲ组和Ⅳ组;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NT-proBNP水平和HRV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中的Ⅱ组、Ⅲ组和Ⅳ组NT-proBNP浓度变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HRV指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且Ⅰ组、Ⅱ组HRV指标显著高于Ⅲ组和Ⅳ组(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各组NTproBNP浓度与LVEF、LVDED存在相关性,LVEF、LVDED与RMSSD和PNN50相关。结论:CHF患者clNT-proBNP水平和心率变异性均与患者的心功能存在显著相关性;NT-proBNP水平能够为CHF的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判定提供准确与量化的依据;CHF患者的HRV指标减低则提示心功能较差,且减低幅度越大,则心功能越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左卡尼丁注射液对老年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N末端前脑钠肽(NT-proBNP)及肌钙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安慰剂15 mL/次,2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左卡尼丁注射液15 mL/次,2次/d,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第14天时血浆NT-proBNP、肌钙蛋白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记录两组患者治疗第14天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和肌钙蛋白水平均下降,LVEF升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注射液可能通过下调NT-proBNP和肌钙蛋白水平改善老年冠心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衰指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