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对烧伤创面植皮存活的影响。方法:对22例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病人手术治疗,行切痂或削痂后喷用rh-bFGF后立即移植自体皮片,选择20例对照组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病人手术治疗,行切痂或削痂后立即移植自体皮片。结果:rh-bFGF治疗组植皮成活率明显提高,组织学检查发现bFGF治疗组植皮下有大量毛细胞管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其成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成活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深度烧伤病人采取削痂或切痂植皮术中应用rh-bFGF可提高植皮成活率,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538只手背深度烧伤手术治疗近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拟定术后近期疗铲评估标准,538只手背深度烧伤采用切痂、削痂植皮或皮瓣转移修复,分析伤后施行手术时间,烧伤面积和不同致伤因素对手术近期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后近期优良率为92.7%(499只手),其优良率与伤后施行手术时间、烧伤面积和致伤因素有直接关系。结论:手背深度烧伤,为确保手功能最大限度地恢复,应在挽救生命的同时早期施行切痂、削痂植皮或皮瓣转移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早期(24 h内)削痂植皮在手背部深度烧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手背部深Ⅱ度烧伤患者54例,54只手,且烧伤后24 h内入院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即早期(24 h内)削痂植皮组和传统削痂植皮组。观察组患者烧伤后24 h内生命体征稳定即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生命体征稳定,做好术前准备后行手术治疗。所有患者门诊随访1 a。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皮瓣成活率明显提高,感染率降低,住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 a,观察组患者手功能优良率为84.61%,对照组优良率为50.00%;观察组手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24 h内)削痂植皮及早去除坏死组织,提高了皮瓣成活率,降低了创面感染率,缩短愈合时间,促进手功能恢复,是手背部深度烧伤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手部深度烧伤采用超大面积中厚皮片植皮修复手部外形和功能的治疗效果。方法 早期切、削痂,潜行分离创缘皮肤,超大面积中厚皮片植皮的手术方式与康复治疗有机结合,对205例(296只手)手背皮肤深度烧伤患者系统化治疗。结果 早期植皮优良率达97%;随访1—6个月,27例指蹼变浅和虎口小,需做修整即可恢复,其余均在治疗后获得较理想的功能和外形。结论 早期切、削痂结合超大面积中厚皮植皮和功能训练是修复手部深度烧伤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解决手部深度烧伤的难题,探讨早期切痂植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性回顾2010年5月—2012年5月在该院施行切痂植皮手术手部深度烧伤患者100例,分析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早期切痂植皮组和延迟切痂植皮组,早期切痂植皮组50例患者,延迟切痂植皮组50例患者,观察两组恢复的效果,针对患者术后出现功能障碍感染、创面愈合时间、植皮成活率不同进行比较,得出结论。结果手术后,早期切痂植皮组患者功能障碍感染出现例数6例,感染率12%,创面愈合时间为(12±5.5)d,植皮成活例数为49例,成活率为98.%,这三项数据均优于延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部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早期切痂植皮手术治疗,可减少瘢痕增生,可有效促进手部功能的恢复,保护手功能,重视按摩、理疗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减少并发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患者早期康复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手背部深度烧伤经早期削痂植皮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我院收治的80例手背部深度烧伤患者,患者均选取于2015年1月-2016年10月。随机性分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削痂植皮进行治疗,共40例;实验组采用早期削痂植皮进行治疗,共4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并予以比较。结果在手功能优良率方面,实验组优良率为97.5%(39/40),对照组优良率为77.5%(31/40),实验组比对照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在皮瓣成活率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高;在感染率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低;在住院时间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短,组间数据差异性明显且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经早期削痂植皮对手背部深度烧伤进行治疗,能够尽早将坏死组织清除,提高皮瓣成活几率,减少感染率,促进患者愈合以及手功能恢复,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手部深度烧伤及早恢复手部功能和外形的治疗模式。方法 运用整形外科技术,改进早期切、削痂中厚植皮的手术方式,以提高植皮成活率,与康复治疗有机结合,对106例(172只手)手背皮肤深度烧伤患者系统化治疗。结果 早期植皮优良率达98%;随访6个月,21例因指蹼粘连及小指屈曲畸形行后期整形,其余均在早期系统化治疗后获得较理想的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8.
袁文周 《广西医学》2014,(12):1769-1771
目的比较切痂、削痂植皮术对Ⅲ°关节烧伤患者局部微循环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96例Ⅲ°关节烧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切痂植皮组、削痂植皮组各48例,分别经切痂或削痂后植皮,比较两组患者关节局部微循环指标(局部红细胞聚集、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及疗效。结果削痂植皮组总有效率为93.8%,切痂植皮组为77.1%,削痂组疗效优于切痂植皮组(P〈0.05)。削痂组开包后2 d、5 d及10 d的局部红细胞聚集情况及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则均好于切痂植皮组(P〈0.05),且削痂植皮组开包后5 d及10 d均优于开包后2 d(P〈0.05)。结论削痂植皮更有效改善植皮局部的微循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胡旭明 《中外医疗》2011,30(35):74-74
目的探讨手背深度烧伤(深Ⅱ~Ⅲ°)的治疗经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4年至2011年我院50例患者80只手手背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削痂植皮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50例80只手全部治愈,其中2例术后因感染,皮片出现斑块状坏死,经换药愈合。结论早期切、削痂植皮治疗手背深度烧伤安全可行,技术成熟,疗效可靠,可有效防止瘢痕挛缩,促进手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手深度烧伤切削痂后两种植皮方法比较,探讨深度手烧伤后早期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的56例患者手深度烧伤不同手术方式的愈后效果。结果早期削痂后立即植皮和早期削痂3天后植皮,均可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结论在医师手术经验丰富时,深度手烧伤后早期切削痂立即整张皮片移植是手深度烧伤后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一种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理想的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2007年9月在本科住院的39例60只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施行早期切(削)痂中厚皮片移植术,并早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病例均能成功施行手术,45只手植皮全部成活,植皮成活率达75.00%,5只手出现局部皮片下血肿,4只手皮片部分感染,6只手皮片部分坏死,经二期手术植皮后愈合良好,手功能优良率达88.33%.结论 早期切(削)痂植皮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可有效防止瘢痕挛缩,促进手功能恢复,最大限度的减少手部深度烧伤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治疗手部深度烧伤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层人工真皮早期应用于关节深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40例伴关节部位深度烧伤的特重度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关节深度烧伤创面于受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植入Lando双层人工真皮覆盖创面,待真皮血管化良好后去除硅胶层,植入自体刃厚皮片。对照组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3~5 d行切/削痂术后自体刃厚皮片移植术。记录两组自体刃厚皮植入后7 d皮片成活率、21 d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后指导康复性训练,统计关节部位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随访并评估关节部位瘢痕增生及烧伤后患者生活质量。 结果 植皮术后7 d换药时,观察组皮片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术后21 d,观察组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水泡、疼痛、瘙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根据温哥华瘢痕量表量表评分,观察组瘢痕增生情况好于对照组,根据BSHS-B评分,观察组烧伤后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双层人工真皮早期移植修复关节部位深度烧伤创面,植皮成活率高,创面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关节部位瘢痕增生不明显,烧伤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3.
两种植皮方式对烧伤关节功能恢复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与切痂至深筋膜两种植皮方式对烧伤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抽取我院1991—1997年收治的58例(组Ⅰ),1998—2003年收治的63例(组Ⅱ)涉及四肢关节深度烧伤并得到随访的病例,组Ⅰ切痂至深筋膜、组Ⅱ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植皮、关节部位均应用大张中厚皮覆盖。结果:两组间皮片成活率无统计学差异,但组Ⅱ患者四肢大关节及虎口功能畸形少、外形明显好于组Ⅰ。结论:削痂保留健康脂肪组织植皮明显改善患者肢体大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比较延期植皮与立即植皮手术在手背深度烧伤削痂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30例手背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延期植皮手术,患者在手背切削痂之后使用抗生素湿敷创面,厚敷料进行包扎固定,在2 d~3 d后再进行2次手术植皮;对照组患者接受立即植皮手术,通过一次手术同时完成切削痂及植皮。治疗后观察2组患者手部植皮的成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有较高的皮片成活率与优秀率,手功能在治疗后得到了有效恢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削痂后进行延期植皮手术,植皮成活率高,安全有效,是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早期切痂植皮治疗手深度烧伤体会唐公杰,武玉兵,张涛,于衍坤(沂水中心医院外科,日照市制丝厂卫生室)关键词切痂;植皮;手,烧伤我院整形烧伤科自1994年7月~1996年12月间采用早期切痴植皮治疗18例30只手新鲜深度烧伤均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1临...  相似文献   

16.
郑轲  邹勇  刘兵 《四川医学》2013,(6):791-792
目的探讨手背深Ⅱ度烧伤24h内削痂植皮的临床效果是否优于传统削痂植皮手术。方法 2004年以来收治的手背深Ⅱ度烧伤42例76只手分为24h内削痂植皮组和传统削痂植皮组。24h内削痂植皮组于伤后24h内行手背削痂植自体中厚皮。传统削痂植皮组于伤后4~7d行手背削痂植自体中厚皮。比较两组皮片成活率、术后感染率、病程长短、手功能恢复等。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植皮组皮片成活率、术后感染率、病程长短、手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植皮是手背深Ⅱ度烧伤最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Chai J  Wu Y  She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20):1420-1423
目的 通过分析严重烫伤大鼠早期切痂植皮后肝脏急性期蛋白的变化,探讨早期切痂植皮对急性期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30%Ⅲ度烧伤大鼠模型,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烧伤后1天切痂组和烧伤后4天切痂组,应用比浊法测定两组大鼠血清α1抗胰蛋白酶(AT)、α1酸性糖蛋白(AGP)、C-反应蛋白(CRP)、白蛋白(Alb)和转铁蛋白(Trf)浓度变化。结果 两组阳性急性期蛋白与正常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阴性急性期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烧伤后1天切痂组AT和AGP浓度在烧伤后5、7天显著低于烧伤后4天切痂组(P<0.05),烧伤后1天切痂组CRP浓度在烧伤后4、5、7天显著低于烧伤后4天切痂组(P<0.05),烧伤后1天切痂组白蛋白浓度在烧伤后7天显著高于烧伤后4天切痂组(P<0.05),烧伤后1天切痂组Trf浓度在烧伤后5、7天显著高于烧伤后4天切痂组(P<0.05)。结论 烧伤后早期切痂植皮可减轻急性期反应,对机体有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比较手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切削痂和晚期切削痂植皮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6年6月间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168例240只手部深度烧伤患者,按手术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4例120只手。观察组采用早期(伤后3~5 d)行创面切削痂植皮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晚期(伤后7~14 d)行创面清创植皮术,观察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反应、愈合时间、外观及功能优良率等。结果观察组移植皮片的成活率高于对照组,感染发生率、术后疼痛感,瘢痕形成率及手部挛缩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所有手部烧伤创面手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等不适,观察组术后疼痛VAS评分为(1.45±0.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0.6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8.77,P=0.000);观察组创面完全愈合时间为(13.73±5.8)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4.16±7.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658,P=0.000)。手部外观和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3.99,P<0.01)。结论早期实施切削痂手术治疗手部深度烧伤具有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手部外观、恢复良好的手部功能、减轻疼痛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深Ⅱ~Ⅲ度烧伤创面联用削痂植皮以及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并分析其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60例烧伤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进行削痂植皮术联合传统加压包扎治疗;观察组30例,进行削痂植皮术联合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优良率高于对照组(90.00%与63.33%),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0.00%与4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深Ⅱ~Ⅲ度烧伤创面治疗患者联合应用削痂植皮、负压创面技术治疗有利于创面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不同植皮方式在重度关节烧伤患者中的修复效果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3月收治的96例重度关节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切痂植皮组)48例和B组(削痂植皮组)48例,然后对两组患者不同关节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同时间的局部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不同关节的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A组,治疗后2、5及10d的局部红细胞聚集情况及血管清晰程度、血流灌注量则均好于A组,A组治疗后5及10d均好于治疗后2天,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削痂植皮可有效提高重度关节烧伤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并对局部微循环发挥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