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2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护士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策略、护理效能感、自尊、控制点及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护理管理、护理行政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选用职业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量表、工作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护士效能感量表(简表型)、自尊量表、成人Nowicki-Strick-Land内-外控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综合医院330名临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护士职业倦怠评分为63.83士13.23,其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应对策略、控制点呈正相关(r=0.291、0.423、0.510,均P<0.01);与自尊、护理效能感、社会支持呈负相关(r=-0.501、-0.527、-0.212,均P<0.01).上述诸因素对护士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均P<0.01).结论 综合医院护士的职业倦怠发生率较高,护士的工作压力、应对策略、护理效能感、自尊、控制点和社会支持对其职业倦怠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接种门诊护士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工作压力、自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管理人员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量表、工作压力应对策略调查表、自尊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对76名接种门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42.11%接种门诊护士处于高度职业倦怠水平,分别有42.11%和10.53%护士感到"非典"后工作有了较大和很大的压力;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消积应对策略呈正相关;与积极应对策略、自尊、社会支持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接种门诊护士职业倦怠程度较高,"非典"后工作压力加大,高自尊、积极的应对策略、有效的社会支持对缓解职业倦怠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护士工作倦怠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了解护士工作倦怠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工作倦怠量表(MB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对14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高水平情感耗竭、非人性化和工作无成就感的护士分别占30.28%、15.49%和29.58%。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与情感耗竭和非人性化呈负相关(均P〈0.01),与工作成就感呈正相关(P〈0.01);护士健康状况与情感耗竭呈负相关(P〈0.01),与工作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社会支持、自我效能对护士工作倦怠具有一定的决定作用,而自觉健康状况对情感耗竭具有预测作用。结论提高社会支持和自我效能,改善护士健康水平是预防和缓解护士工作倦怠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护士情绪劳动表现策略与自我效能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管理者制订措施减轻护士的情绪紧张和工作倦怠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情绪工作量表(ELS)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389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在情绪劳动中,最常采用的表现策略是自然表现,其次是深层表现,最后是表面表现;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常模(P〈0.01),不同自我效能感水平护士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自我效能感与自然表现、深层表现呈正相关(均P〈0.01),与表面表现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自我效能高的护士更多运用自然表现与深层表现策略,提高自我效能水平可以增加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策略的运用。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措施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感,使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多地采用自然表现和深层表现策略调节情绪,提高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用药知识及行为调查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临床护士亚健康状况,为促进护士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亚健康筛选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08名综合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62名(57.41%)护士处于亚健康状态,症状表现以躯体和心理症状为主;亚健康护士工作压力得分42.10±24.10,显著高于健康护士(22.60±21.80,P〈0.01),工作压力源主要为工作责任重、工作琐碎、没有成就感等;亚健康护士消极应对得分为0.95±0.64,显著低于常模(1.59±0.66,P〈0、01)。结论综合医院护士亚健康发生率高、工作压力较大、压力源表现多样,但护士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管理者应重视临床护士身心健康的维护,以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依据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理论构建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个人成长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疾病不确定感量表,记忆症状评估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癌症应对问卷,不确定感成长量表分别对448例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期患者进行测评,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软件AMOS17.0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个人成长均分为153.22±16.05。疾病不确定感对个人成长有间接负向效应(β=-0.117,P〈0.01);社会支持对个人成长有间接正向效应(β=0.077,P〈0.01);症状困扰对个人成长有直接负向效应(β=-0.171,P〈0.01)和间接负向效应(β=-0.045,P〈0.01)。结论疾病不确定感与社会支持通过间接路径影响个人成长,症状困扰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路径两种方式影响个人成长,而应对方式在疾病不确定感与个人成长中发挥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护士工作家庭冲突与自尊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士工作家庭冲突与自尊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家庭冲突量表、自尊量表对305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家庭冲突中行为维度评分(15.52±4.53)分、时间维度(16.20±4.31)分、压力维度(16.65±3.80)分;工作-家庭冲突得分高于家庭工作冲突;随着年龄、护龄的增加和职称的提高,冲突得分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已婚护士冲突高于未婚护士;自尊与工作家庭冲突的行为维度、压力维度、家庭工作冲突和总分呈显著负相关(均P〈0.01)。结论自尊与工作家庭冲突显著负相关,提高护士自尊水平,可降低其工作家庭冲突。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山东省县乡两级医院护士主要工作压力源,为改善护士压力状况,提高县乡两级医院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应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480名山东省县乡两级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山东省县乡两级医院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总分为2.35±0.43,5个维度中时间分配及工作量方面评分最高(2.77±0.68);35个条目中评分最高的是工作量太大(2.95±0.85);不同婚姻状况、地区、科室、班次护士压力源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县级医院护士压力源评分显著高于乡级医院护士(均P〈0.01)。结论山东省县乡两级医院护士工作压力适中,县级护士工作压力高于乡镇护士;工作量大是最主要应激源。政府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基层医院护士压力状况的干预,减轻其压力程度,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住院患者心理应激反应及其影响因素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对住院患者的应激过程进行全面整体的研究。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使用相应问卷调查782例住院患者的应激源、应对方式、自我效能、社会支持、人格和心理应激反应。结果直接关系的检验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为:医院应激(β=0.357)、社会支持(β=-0.109)、病程(β=0.106)、经济状况(β=-0.120)、自我效能(r=-0.315)、神经质(β=0.388)、内外向(β=-0.153)、回避(β=0.095)、屈服(β=0.370),均P〈0.01。医院应激与回避、屈服、神经质3个中介因素存在显著性相关(r=0.125、0.140、0.223,均P〈0.01),自我效能与回避、屈服、社会支持、神经质、内外向5个中介因素存在显著性相关(r=0.113、-0.102、0.189、-0.192、0.196,均P〈0.01)。自我效能对各原因变量(神经质、内外向、屈服、社会支持)的口值下降,但仍然显著。由此建立的应激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较好,进入结构方程模型的中介变量为:医院应激、社会支持、病程、经济、自我效能、神经质、内外向、回避。自我效能是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医院应激可直接和间接作用于心理反应。结论可以通过加强正面影响因素如自我效能,削弱负面影响因素如神经质、消极应对方式等措施,降低或缓冲患者心理应激强度,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0.
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医院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帮助医院护士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能力。方法:采用工作满意度调查表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32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SCL-90中除人际敏感因子外,其余8个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女性常模(均P<0.01)。护士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其中相关性最大的是工作压力(均P〈0.01)。结论: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其工作满意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管理者要在帮助护士掌握应对技能的同时也要营造一个有利于护士成长的环境,以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其工作质量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护士的焦虑、心理健康水平与社会支持状况,促进高风险科室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激反应指征及社会支持问卷对118名神经外科护士、108名普通内科护士及90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神经外科护士SAS及SCL-90评分显著高于普通内科护士(均P〈0.01);社会支持3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医生(均P〈0.01),其主要应激反应指征为休息欠佳、难以注意细小事物、紧张感等。结论神经外科护士承担的风险大,工作负荷重,焦虑情绪严重,心理健康水平低,社会支持性差,建议管理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维护神经外科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应用中文IBD问卷(IBDQ)、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71例IBD患者(IBD组)进行调查,并与103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IBD患者SF-36及各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积极应对评分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BD患者的积极应对和社会支持与其生存质量呈正相关(P〈0.05,P〈0.01),消极应对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IBD患者的生存质量水平较低,良好的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合同护士工作倦怠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工作倦怠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明尼苏达满意度问卷(压缩版)对130名合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合同护士情感衰竭、去人性化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国内护士(均P〈0.01),而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国内护士(P〈0.01);合同护士情感衰竭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消极应对、积极应对、总体工作满意度;去人性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支持利用度;个人成就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积极应对、患者护理方面的问题及客观支持。结论管理者应关注合同护士工作倦怠的状况,通过缓解工作压力,提高积极应对能力、社会支持水平及其工作满意度,降低合同护士的工作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合同制护士心理健康和工作压力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调查。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工作压力测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武汉市5所医院223名合同制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合同制护士抑郁、焦虑程度显著高于常模(均P〈0.01);合同制护士得分前5位的压力源分别是工作量妨碍到工作质量、工作负荷太重、晋升机会少、周围冲突应对无力和工作影响家庭生活;合同制护士学历与工作压力呈显著正相关(P〈0.05);护龄与心理健康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社会支持与工作压力、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结论合同制护士工作压力较大,其心理健康水平和工作压力受较多因素的影响,需给予积极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合同护士转为在编护士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对连续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且具有护士执业证书的合同护士。实行百分制综合量化考核,将前10名合同护士转为在编护士。结果方案实施后患者对合同护士的护理服务满意率较实施前显著升高(P〈0.01),离职率、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显著降低(P〈0.01,P〈0.05),合同护士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较实施前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通过合同护士转为在编护士方案的实施.有效稳定了护理队伍,表明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对合同护士的满意度有影响作用,管理者的支持能有效地减低合同护士的工作倦怠感,促进护患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组认知行为干预法减轻急诊科护士压力的有效性。方法将68名急诊科护士分层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干预组各34名。干预组根据护士感知的压力不同划分为不同亚组,选定针对性主题,在2名辅导员带领下接受认知行为干预;常规组不划分亚组,无固定主题。干预前与干预4个月后分别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职业倦怠量表、工作压力源量表及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分组认知行为疗法可改善急诊科护士职业倦怠及工作压力,降低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7.
妊娠剧吐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妊娠剧吐(HG)患者的个性、应对、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为有效实施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以艾森克个性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对41例HG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并与46例无妊娠剧吐孕妇(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HG患者的SCL-90总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情绪的稳定性与SCL-90总分及所有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均P〈0.01);内外倾向性与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呈显著负相关(P〈0.05,P〈0.01);HG患者的应对方式、主观支持、支持的利用度及支持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HG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需针对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实施早期心理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士职业心态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调整护士职业心态提供依据。方法对3所综合性医院的260名在职护士采用自制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工作性质、工作量、角色冲突与角色模糊、专业发展机会、管理者支持、社会认可程度和社会地位差异均是护士职业心态的影响因素。不同年龄、职务及轮班方式护士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护士的职业心态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减轻其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士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个人基本情况调查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湖南省7所非营利性三级甲等医院的407名在职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自我效能感得分为26.67±5.30;影响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包括科室、护龄和职称(均P〈0.05)。结论临床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较高,影响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因素较多,护理管理者需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20.
积极关注技术在减轻护士工作疲溃感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积极关注技术在减轻护士工作疲溃感中的作用。方法 对ICU23名护士进行常规关注、临时关注、集体关注和个别关注等关注技术,于关注前和关注后7个月,分别进行工作疲溃感测试和个人评价、生活满意度指数B、总体幸福感测试。结果 积极关注前护士情绪疲溃感、工作冷漠感、工作无成就感与关注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关注前护士个人评价、生活满意度指数B、总体幸福感与关注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采用积极关注技术对减轻护士工作疲溃感效果明显,可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